专家观点

深度 | 从管理到治理——第四届世界遗产管理者论坛观察

摘要: 世界遗产管理者论坛诞生于2017年,由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及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和波兰国家遗产局在波兰克拉科夫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前夕联合创办,并与世界遗产中心(WHC),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密切合作,至今已举办了4届。论坛主要面向遗产地管理者(Site Manager),他们将系统学习世界遗产基础知识,交流和分享经验 ...





世界遗产管理者论坛诞生于2017年,由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及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和波兰国家遗产局在波兰克拉科夫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前夕联合创办,并与世界遗产中心(WHC),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密切合作,至今已举办了4届。

论坛主要面向遗产地管理者(Site Manager),他们将系统学习世界遗产基础知识,交流和分享经验。最后经过讨论形成宣言(Statement),并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宣读。

2020年7月7日-13日,第4届世界遗产管理者论坛在福州举行。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WHC和ICCROM-IUCN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共同组织,ICOMOS为合作方,参加者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相关咨询机构的专家、缔约国观察员和部分遗产地管理者等百余人。


主题与目标


论坛举办的初衷,一是促进世界遗产大会决策与决议执行机制的改善,使决议的执行者——遗产地管理者能够参与决策过程,更好地落实各项决议;二是加强遗产地管理者之间、遗产地管理者与缔约国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相关咨询机构的沟通联系,增进相互了解与支持;三是对遗产地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世界遗产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世界遗产治理——做好管理变化与延续性的准备”,具体目标包括:

(1)推动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的国际合作,加深各缔约国关于遗产的理解,在全球范围内协调有益于保存和保护人类历史遗产的行动;

(2)构建国际工作关系网络,用以定义、提高和推广关于全球遗产保护的原则、标准、研究、实践和创新;

(3)对遗产地管理者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协助,发挥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各类遗产的潜力,在尊重《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首要目标和使命的前提下,加强《公约》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效力;

(4)通过政策、战略、机制和方法的推广,支持可持续旅游成为保护和管理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手段,从而构建良好的管理环境;

(5)使遗产地管理者直面世界遗产大会在保护状况报告议程中讨论的事项。


以治理为中心


本届论坛延续了往年对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旅游等话题的关注,和对基层管理者进行世界遗产管理基础知识培训的定位。另一方面,在主题选取和议题的设置上也有鲜明的特色。

第三届论坛聚焦遗产地的“可持续管理(sustainable management)”,从遗产视角出发,强调遗产地的有效管理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而本节论坛的主题开宗明义地提及“治理(governance)”,这是一个比管理(management)更加宏观的概念,是从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遗产,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概念,遗产终究要服务于人。

本届论坛设置了18项培训课程、10个案例分享、3个分组讨论与2个工具练习环节。培训内容包括对《世界遗产公约》基本知识、咨询机构角色、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相关流程、遗产管理与治理理念、实用工具与资源推介等等。同时嵌入与主题和实事相呼应的内容,并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调整,具有新的特点。

一是对治理体系进行专门介绍与分析。缔约国在遗产地建立适当的治理体系,是《操作指南》第117条的明确要求。

遗产专家Leticia Leitao女士对“治理”概念提出的背景、定义、体系及其与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详细介绍。她强调,“治理”并不是政府层面的行为,而是权责分配的过程。治理侧重于不同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的分工;而管理更加偏重于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二是强调遗产地与人的关系。来自ICCROM的Sarah Court女士指出,文化遗产不仅是被人所创造,同时也是为人而创造;自然遗产虽然并非人类创造,但为人们提供了生态系统服务。因此,无论是在文化还是自然遗产当中,都不能把人割裂开来。对遗产采取孤立式、孤岛式的保护方式,并不能减轻遗产受到的压力和威胁。特别是在孤岛式保护的遗产地内开展旅游活动,反而会加剧遗产地那些我们试图避免的威胁。


她认为遗产是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在高于遗产的层面考虑问题。我们不仅要保护遗产,更要保护整个社会的福利。


2015年《在世界遗产公约中加入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政策文件》中阐释了人与遗产联系的几个层面:价值、价值特征、管理、受益。通过告知(向人们展示遗产价值和管理工作)——咨询(在决策过程中征求人们的意见)——参与(与人们开展讨论)——合作(形成政府-社区的合作关系)——赋权(使社区成为遗产影响评估(HIA)等工作的主导者)五个参与环节,实现以人为本的遗产地管理,最终形成强有力的管理组织框架,以及遗产本体与环境的融合。这是唯一能够使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双赢的途径。而遗产地与社区合作的模式则因地而异,十分多样。


ICOMOS文化旅游科学委员会的负责人Fergus T. Maclaren列举了遗产地旅游所面临的持续性风险,涉及经济(旅游收入)、社会(就业)、环境(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影响)和文化(遗产地及社区、景观和传统保护)各方面。为管理这些风险,实现可持续旅游,他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包括新的旅游战略应确保遗产地能够适应各种稳定或不稳定风险威胁下的“新常态”;气候变化和其他持续性风险应纳入遗产地旅游规划,并成为申遗文件的要素;国家、地区和遗产地层面的遗产地旅游管理应加以整合。而维护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始终是首要目标。


在每天的案例分享环节,各遗产地汇报者从多方面强调了人的因素。如跨国遗产安第斯山地路网系统,哥伦比亚代表强调各管理层级对利益相关方合作的重视,在遗产地层级,地方政府和当地社区每年都会合作编制年度的行动计划,社区主导下,各利益相关方合作性、志愿性地组成道路维护的团队;巴林珍珠采集遗址在管理实践中,将自身的职责由遗产地的保护者逐渐向各方的协调者过渡,在规划实施的调整中,对原本的保护区划依托居民的诉求进行了再度的细分等等。


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遗产地管理者Carlo Francini介绍了遗产地管理规划所体现的遗产地管理者的地位和责任。他们是遗产旅游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核心力量,应当积极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用他的话说,就是引导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走上正道”。


疫情袭来,对全球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冲击。马来西亚乔治城的遗产地管理者因应时事,在进行案例分享时介绍了各自的遗产地疫情应对措施与经验,中心是在保护遗产地的同时协助遗产地居民维持生计、渡过难关。


上述讨论与案例都强调了在遗产地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以人为本”的思路,也契合了本次论坛最为核心的世界遗产“治理”理念。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