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秦始皇陵考古:中西文明的深入交流远早于张骞通西域!

摘要: 来源: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中西文明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历程。在秦始皇陵考古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横空出世的文化因素,且在后世中少有出现,如百戏俑、兵马俑和铜车马、青铜水禽的部分制作工艺等。此外,秦文化中的槽型板瓦、茧形壶和石刻等,也和东方六国文化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一、秦始皇帝陵园中所见中西文化交流  1.兵马俑  根据战国秦俑的形态特征、服饰风格,我们认为其艺术形象可能受斯基泰 ...

来源: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中西文明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历程。在秦始皇陵考古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横空出世的文化因素,且在后世中少有出现,如百戏俑、兵马俑和铜车马、青铜水禽的部分制作工艺等。此外,秦文化中的槽型板瓦、茧形壶和石刻等,也和东方六国文化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一、秦始皇帝陵园中所见中西文化交流

  1.兵马俑

  根据战国秦俑的形态特征、服饰风格,我们认为其艺术形象可能受斯基泰文化的影响,而秦兵马俑的时代、艺术风格则与阿富汗出土的彩绘陶俑上相近,因此,秦兵马俑的艺术可能另有渊源。

  2.都卢寻橦百戏俑

  “都卢寻橦”是一项顶杆杂技,是由从春秋时期的“侏儒扶卢”发展演变而来的,但从汉代称其为“都卢寻橦”的“都卢”(地名)名称看,我们认为是当时人们通过西南丝绸之路,将缅甸一带的“都卢寻橦”杂技带到关中,与中国原有的“侏儒扶卢”技艺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杂技艺术。

  3.修陵人乱葬坑

  根据对秦始皇帝陵区的一座修陵人乱葬坑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其中一具人骨属于欧罗巴西部人种,另有19具人骨属于东亚人群的混杂群体。为我们推断这些重体力劳动者的来源地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4.封土内的高台建筑

  我们认为秦始皇陵封土中的高台建筑与波斯帝国时期的居鲁士六层台阶石陵墓和莫索拉斯总督陵墓上层二十四级台阶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5.条形砖

  自秦始皇陵开始出现条形砖后的一百多年间,鲜有以条砖来筑砌墙体或拱券技术的相关材料发现,而在张骞通西域后的西汉后期,拱券技术似乎是一夜间异常发达起来的。我们认为虽然自秦代开始制作条形砖的技术已经通过文化交流传到中土,但拱券技术并没有随之推广,只是到西汉张骞凿空之后,这一技术才再次传入东方并得到推广。

  6.青铜水禽铸造工艺

  铜车马、青铜水禽上的合金成分、夹芯、小方块垫片工艺,在中国先秦青铜器上少见或不见,而在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地中海地区的青铜雕像上广泛存在,就现有的资料,专家们推测秦陵青铜水禽制作工艺可能受到地中海地区青铜铸造工艺的影响。

  7.铜车马

  中国古代从没有过以青铜车作为座驾的现象,而在遥远的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353年建成的莫索拉斯陵墓的顶端就有先例,其造型、青铜车马理念与秦始皇陵铜车马之间有着相当的一致性,我们推测这两种文明曾发生过前所未有的碰撞。

  二、秦文化所见中西文化交流

  1.槽型板瓦

  春秋中晚期凤翔雍城宗庙遗址突然出现的槽型板瓦,在秦文化中属于来无踪去无影的现象,而在遥远的地中海区域、波斯帝国疆域,却在更早的时期流行这种类型的板瓦,且传承有序,不得不使人怀疑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交流的现象。

  2.禁不得祠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载“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我们倾向认同秦始皇时期佛教可能已经传入中国的认识,“不得”是梵文 Buddha(佛陀)的音译。

  3.石刻石雕

  勒石记事在埃及、希腊及西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位处列国西境的秦国不仅拥有列国不见的石刻,而且直至东汉后期,石刻艺术才开始频繁出现于中土,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碑刻之创制受西来影响。

  4.茧形壶

  战国晚期出现直至西汉前期,茧形壶在秦文化分布地广泛地存在和流行,而地中海塞浦路斯岛也发现同类器形的壶,流行于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后。塞浦路斯岛上的茧形壶一般做盛酒或香水用,秦汉时期的茧形壶多数出土在墓葬中我们认为这两者之间可能发生过交流现象。

  三、大流士一世与秦始皇帝的治国理念与措施对比

  经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公元前六世纪,大流士一世统一波斯帝国后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后继的亚历山大帝国社会治理体系全盘继承波斯帝国),和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所采取的制度存在高度相同或相近的现象。例如,两者皆构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省(郡县)制的国家整体;两大帝国均实现了税制统一、货币统一和文字统一;两大帝国均实施全国统一的法律制度;在军事制度改革中都体现出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的理念;在交通方面,通畅迅捷交通网络的构建是两大大帝国共同的追求;在宗教改革中,统一后波斯帝国奉行国教和地方宗教并行的政策,与秦帝国既奉祀原秦国的自然神又奉祀东方六国的自然神存在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秦始皇帝在关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理念,也许受到波斯帝国制度文明的深刻影响。

  四、秦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合理推测

  《汉书》中记载,“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作金人十二以象之。”由此我们认为,当时秦人在临洮遇到了一批非蒙古人种的人,可能是希腊人、波斯人,秦人感到惊诧不已,随后消息传至关中,这批人被说成了“身长五丈”的巨人,之后便有了“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做金人十二”的记载,也是在这之后,秦始皇颁布统一文字、度量衡、法律等措施,或许就是当时的“大人”或者他们的后代将三百多年前的大流士改革的故事告诉了秦始皇,并得到了秦始皇的首肯与采纳。至此,我们就可以理解秦始皇陵园、秦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些本不属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理念的艺术品、文物遗存、建筑风格等。

本篇文章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段清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