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出土文物保护”学术研讨课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十八)

摘要:   2021年8月2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继续于辽上京考古工作站开展学术研讨课。本次研讨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希助理研究员主讲,报告分为《出土文物的研究性保护》与《良渚玉器腐蚀与天然加固材料研究》两题,旨在以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讲述,传递文物保护新知。  在《出土文物的研究性保 ...


  2021年8月2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继续于辽上京考古工作站开展学术研讨课。本次研讨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希助理研究员主讲,报告分为《出土文物的研究性保护》与《良渚玉器腐蚀与天然加固材料研究》两题,旨在以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讲述,传递文物保护新知。

  在《出土文物的研究性保护》报告中,黄希指出文物保护以材质而论,可分为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两端,需依材质与环境之不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文物保护研究分为保护研究与保护实践两大前后相贯的要素,保护研究指导保护实践。黄希特别指出,文物保护非特对文物实体的保护修复,亦包括认知文物物质属性,解读文物历史信息,理解朽坏过程的行为。为了避免在清理、修复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文物历史信息损失,文物保护需充分认知文物的考古学背景,掌握文物埋藏环境等背景信息,对文物及其表面附着物性质、文物出土形态中可能保留着的历史信息进行预判和识别,以之为指导进行保护实践,避免文物历史信息不可挽回的损失。随后,她按照文物材质类别,分别介绍了铁器、铜器、彩绘、土石质、漆木器、纺织品等出土文物病害机理及田野考古实践中可操作的应急保护方法、不同情况下可使用的保护材料及保护工具等。要而言之,应急保护工作以维持文物现状、控制病害发展速度为主要目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护材料的使用尤需注意少量多次。

  《良渚玉器腐蚀与天然加固材料研究》则脱胎于黄希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博士论文。该论文以浙江所出良渚玉器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发掘与调研数据,对玉器从长期埋藏、考古提取、清理修复到室内长期展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系统性认识,借助宏观和光学显微观察总结归纳良渚玉器病害类型及发展规律,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各类光谱分析手段深入研究其腐蚀产状,探明腐蚀机理。在玉器腐蚀调研过程中,黄希发现出土良渚玉器中广泛存在多种天然加固现象,并在对其本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备了仿天然的新型无机加固材料,有效帮助解决出土粉化玉器保护的实际问题,也为具有类似病害现象的其他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玉器的保护研究提供线索。

  听取报告的师生均为考古一线人员,对报告所述反响热烈,在讨论环节就铁器、漆器、墙皮如何保护,未严丝合缝粘合的瓷器如何分开重粘,以及采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项与黄希进行了进一步请益,深受启发。

  文字:侯知军

  图片:王亚琪

  审核:黄 希

  责编:韩 翰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