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1 土耳其东部山谷发现距今1800年的罗马遗迹 【来源:世界考古】 ![]() 土耳其东部山谷©Anadolu Agency 土耳其埃拉泽省(Elazığ,位于土耳其东部——译者注)的一座山谷中发现了距今1800年的罗马遗迹,内有崖墓和地下墓葬,以及用于宗教活动的人造地道。 几名当地居民在山谷中旅行时发现了这些遗迹,后经菲亚特大学(Fırat University)的伊斯梅尔·艾塔奇(Ismail Aytaç)教授确定,山谷内有距今1800年的罗马遗迹。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遗迹,例如基督徒秘密礼拜并埋葬亲人的偏室墓,以及在岩石床上挖出的谷仓。 艾塔奇教授告诉阿纳多卢通讯社(Anadolu Agency),幼发拉底河流域自旧石器时代以来承载了许多文明。当地居民在幼发拉底河流域附近发现的考古遗迹,对于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在崖墓中为小孩或婴儿建造的埋葬区十分引人注目,并说:“成人和儿童的墓葬是在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有一些损毁了,但也有一些保存完好。这些双层石墓以前没有文字记载。在基督教受到禁止的时期,这些崖墓被基督徒用于秘密礼拜。” #2 外交部再谈日推荐佐渡岛金山申遗 【来源:文汇报】 ![]() 佐渡金山大立竖坑(图/文博中国) 2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道:据报道,22日,韩国外长郑义溶在巴黎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就日本推荐佐渡岛金山申遗事表达严重关切,强调佐渡岛是朝鲜半岛劳工强制劳役之地。阿祖莱总干事对韩方关切表示理解,并称将持续关注日方此前申遗承诺的兑现问题。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表示,中方在日本强征劳工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理解并支持韩方的态度。强征和奴役劳工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不容以任何方式否认或美化。日方在此前类似申遗过程中,曾承认部分遗址有过违背中国、朝鲜半岛和其他亚洲国家劳工本人意愿的强制劳役,并承诺通过设立信息中心等记录历史、纪念遇难者,但至今未见兑现。现在日方再次无视邻国痛苦记忆,试图搞新的类似申遗,当然会引发各界对日本真实意图的质疑。 华春莹指出,日方应正视和反省历史,以诚实、负责任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免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3 黄石国家公园成立150周年 【来源:爱世界遗产等】 ![]()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峡谷 Ko Hon Chiu Vincent © Ko Hon Chiu Vincent 3月1日,黄石国家公园成立150周年。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全球首个国家公园。1872年3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建立黄石公园的法案并由时任总统格兰特签署生效。黄石国家公园成立后,国家公园一词开始被许多国家使用。 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98317公顷,分五个区:西北的猛犸象温泉区以石灰石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为罗斯福区,仍保留着老西部景观;中间为峡谷区,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为黄石湖区,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遍布间歇泉、温泉、蒸气池、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 1978年,黄石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 ICOMOS呼吁停止拆除日本首条铁路遗址 【来源:国际遗产观察】 ![]() 日本首条铁路遗址资料 日本首条铁路于1872年由英国和本土技术结合建成。其高轮筑堤是日本铁路史和国家现代化起点的象征。这一具有国际价值的遗址在去年抢救发掘后计划大部分拆除,以建设高层建筑。ICOMOS认为该遗产保存极好、价值高,拆除有违遗产保护的原则。ICOMOS呼吁工程负责方东日本铁路公司立即停工,调整施工方案,并进行最大程度的原址保护。 #5 巴塞罗那圣家教堂收尾工程或致上万人拆迁引争议 【文图来源:国际遗产观察】 ![]() 巴塞罗那圣家教堂内部 已持续139年仍在建设的世界遗产巴塞罗那圣家教堂计划在2026年高迪逝世百年时竣工。如今圣家教堂迎来最后、最大的困难。建造建筑主入口的楼梯将迫使周边上万人拆迁。 当地三千户居民的代表指出:大教堂的最后部分并非出自高迪的原始设计。分管城市规划的副市长表示:工程不会拆除周边所有住宅,但也不会全部保留。而现有规划已将该地块定为城市绿地。市政府计划于明年中解决这一争议。 #6 教科文组织悼念阿卜杜勒·阿齐兹·吉塞 【文图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 塞内加尔文化遗产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吉塞 教科文组织对塞内加尔文化遗产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吉塞(Abdoul Aziz Guissé)于2022年2月3日在达喀尔去世深表遗憾。 教科文组织主管文化的助理总干事埃尔乃斯托·奥托内·拉米雷斯(Ernesto Ottone Ramirez)说,我要悼念阿卜杜勒·阿齐兹·吉塞,并赞扬他对保护非洲遗产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补充说,“他对文化遗产坚定不移的奉献,在许多碑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非洲遗产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活遗产。” 他以人道主义和热情而闻名,在达喀尔黑人文明博物馆董事会等国家文化机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委员会、《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科学与技术咨询委员会和ICCROM理事会等政府间论坛中,他是非洲遗产最高级别的有效倡导者。 #7 美国将建国家级亚太裔博物馆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美国国家非裔美国人历史与文化国家博物馆(NMAAHC)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美国众议院一个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一项两党合作推行的法案,目的是研究并建立一个专门介绍亚太裔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级博物馆。 据合众国际社(UPI)报道,法案发起人、众议员孟昭文(Grace Meng)在该法案获众议院自然资源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Natural Resources)通过后,在推特上表示:“我们距离创建一个纪念亚太裔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博物馆又近了一步。这个过程会很长,但是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 这个法案有103名联席举荐人,大部分都是民主党人,其中25人来自加州、14人来自纽约。 孟昭文办公室表示,希望在5月份对该法案进行全面投票,其工作人员正在与众议院领导层商议具体日期。 #8 2022年国际博协大会开始报名!8月20日捷克开幕! 【文图来源:博物馆圈】 ![]() 2月21日,第26届ICOM国际博协大会现已开放注册! 今年大会将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举办日期是8月20日至28日。大会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将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数字化和新技术;民间社会和社区建设;领导和管理。此外,大会将成为关于新博物馆定义的辩论和投票的背景。 #9 秘鲁发现6具前印加时代儿童木乃伊和7具成人遗骸 【文图来源:中新视频】 ![]() 被棉制品包裹儿童木乃伊 近日,秘鲁考古学家在首都利马附近的卡哈马奎拉考古发掘区发现了6具儿童木乃伊和7具成人遗骸。这些木乃伊和遗骸距今约有800至1200年的历史,属于印加文明之前的时代。 儿童木乃伊被棉制品包裹,现场还发现了陶瓷制品和葫芦等其他物品,以及骆驼科动物的骨骼残骸,卡哈马奎拉考古发掘区位于利马以东24公里处,是秘鲁最大的考古遗址之一。 #10 凡尔赛宫声音遗产与当代电音的结合 【文图来源:国际遗产观察】 ![]() 350年来,凡尔赛宫一直是音乐家灵感的来源。如今,这座王宫里大烛台的叮当声、钟表的滴答声、地板的嘎吱声、喷泉的流水声作为凡尔赛的声音遗产,激发出新的电音作品。受凡尔赛宫之邀,电音作曲家 Théo Le Vigoureux在宫中沉思数日之后创作出《时间的宫殿》,让数百年历史的声环境融入当代音乐。 #11 英格兰启动全国“工人阶级遗产”保护资助项目 【文图来源:国际遗产观察】 ![]()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近日启动全国“工人阶级遗产”保护资助项目。资助旨在提高对集体历史的认识,并重点针对基于社区、以人为本的项目。委员会负责人指出:王宫与古堡的历史记载丰富,但工人俱乐部和小酒馆里还有许多故事尚不为人知,此类日常遗产应尽可能扩大范围。 本次资助额最高2.5万英镑,社区或遗产组织均可申请。委员会同时表示将侧重于万镑以下的草根项目,让当地人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国内要闻 #1 安徽三大古城墙将联合申遗 【文图来源:澎湃新闻】 ![]() 安徽古城墙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强我省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根据方案,安徽将支持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寿县古城墙、歙县古徽州城墙等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黄山市祁门申报列入“万里茶道”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 国家文物局将推进大运河保护法规研究、“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 【来源:北京日报】 ![]() 北京城址变迁图(图/“北京中轴线”公众号) 2月26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今年,国家文物局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文物保护法》修订,及早将修订草案报送中央审议;做好新修订《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释法普法和贯彻执行,推进《长城保护条例》修订和大运河保护、长征文物保护等法规研究。 申遗也被列入工作要点:今年我国将稳步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指导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3 福州将加强“闽都格局”整体保护,拟申报3项世界文化遗产 【文图来源:海峡都市报】 ![]() 福建连江“海上村庄” 2月17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的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规划草案提出要加强对“闽都格局”的整体保护。“闽都格局”要素,包括古城历代城垣、中轴线、传统街巷、历史水系等。具体措施有结合城垣遗址保护、绿化空间建设,勾勒完整城垣轮廓空间;营造“青榕巷陌、百河润邑”的水系空间格局;保护与展示历史文化节点,标识历史信息等。 在规划草案的保护内容中,也提出了开展申遗可行性研究,准备申报工作。据悉,福州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3项,尚未公布具体名单。 #4 宝鸡两遗址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文图来源:西安报业】 ![]() 周原遗址 近日,宝鸡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宝鸡市推进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实施。 方案要求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做好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展示提升等工作,早日把周原、秦雍城遗址打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寻根之地、宝鸡对外开放的世界级名片。 同时,责任单位要加大重点项目实施力度,加强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按照申遗的步骤和标准要求,利用五年时间,推动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然后,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对照标准,整改完善,最终推动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来源:新华社】 ![]() “南海Ⅰ号”船上的货物(图/光明日报)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 水下文物是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下文物保护,国务院于1989年发布《条例》,《条例》在规范水下文物考古、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管理、遏制盗捞水下文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水下文物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修改《条例》予以解决。 修订后的《条例》重点从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作出规定。一是理顺水下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二是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解决水下文物保护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三是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水下文物保护合力。此外,《条例》还进一步完善了法律责任有关规定,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6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3部门发文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新华社】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坚持保护第一、强化系统保护,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统筹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线。要对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心存敬畏,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保护与利用、传统与创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成为增进全民族历史自信与历史认知的重要源泉。 #7 全国16所大学新增考古文博文化遗产相关本科专业 【文图来源:文博圈】 ![]()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浙大城市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咸阳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河北东方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湖北大学等8所高校新增备案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本科专业。 广西民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兰州文理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贵阳人文科技学院8所高校备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校。 #8 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20个项目揭晓 【来源:文博圈】 ![]()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图/三星堆博物馆) 2月26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得票数前20位的项目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入围终评项目名单 (以时代早晚为序) 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2 山西夏县师村遗址 3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4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5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6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7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8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9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10 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11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 12 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 13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14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15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16 西藏拉萨当雄墓地 17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18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19 黑龙江阿城金上京遗址 20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9 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将于3月在郑州举办 【来源:人民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恭王府博物馆召开新闻通气会现场(图/中国青年报) 2月21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恭王府博物馆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筹备有关情况。 据介绍,以“打造非遗年度名片 绽放非遗绚丽色彩”为主题的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拟于今年3月21日至24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 年会由权威发布、创新展览和巅峰论坛等内容组成,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打造非遗集市,创新非遗展览方式;二是打造沉浸空间,创新非遗体验场所;三是打造权威发布,创新年度工作展示;四是打造巅峰论坛, 推进非遗研究前沿领域。 #10 首次外展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亮相成都永陵 【文图来源:四川观察】 ![]() 五代枭雄·千年遗珍——宝鸡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展 2月20日,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宝鸡市文物局指导,宝鸡市大唐秦王陵文物管理所与成都永陵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五代枭雄·千年遗珍——宝鸡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展”亮相成都永陵博物馆。 本次展览是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的首次外展,共展出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58件/套,包括砖雕、铜器、瓷器、陶器、铁器、石器、银器7类,分“千年遗珍”“瑰丽砖雕”“大唐秦王”“岐蜀之争”四个单元。 展品中,陶佛像、经幢、多件莲陶杯,塔式陶罐等具有佛教色彩的文物占据了一定的比重,联系到李茂贞五次重修法门寺的历史,可以从中窥见晚唐时期佛教流传事迹,以及当时丧葬习俗中的佛教信仰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展出了汉人牵马、胡人牵驼等砖雕文物的图像,显示了晚唐时期东西方交流景象。 展览于2022年2月20日至7月20日在成都永陵博物馆综合馆一层交流展厅免费对公众开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