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西安东郊石家街发现汉代列侯级别墓葬

摘要: 西安东郊石家街发现汉代列侯级别墓葬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市石家街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建设中发掘了一座大型汉代墓葬。该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出土大量裸体陶俑及车马器饰件,是研究汉代丧葬习俗与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石家街汉墓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街道办事处东元西路东段,东距东二环约100米,西距汉长安城东南角约6公里 ...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市石家街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建设中发掘了一座大型汉代墓葬。该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出土大量裸体陶俑及车马器饰件,是研究汉代丧葬习俗与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
 

  石家街汉墓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街道办事处东元西路东段,东距东二环约100米,西距汉长安城东南角约6公里。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土圹砖、木椁墓,坐北向南,平面呈“甲”字形,由封土、墓道、墓室及陪葬坑组成。
 

  墓上封土因后期破坏严重,原始形状已难知。现存封土近椭圆形,底径约45米,顶部宽约28米,高约7.5米。封土为夯筑而成,夯层厚约15~20厘米,由中心向北侧倾斜。南半部封土似后期遭到扰乱,夯层不清。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平面略呈梯形,部分压在南侧建筑物下,发掘长度14.8米,开口宽15.5(南)~18(北)米,底部宽13~13.2米,深4.2(南)~5.7(北)米。墓道西壁有三层台阶,台阶之间有阶梯相连,东壁结构原应与西壁结构相同,但后期修筑陪葬坑时将东壁的台阶破坏。
 

  墓道内靠近墓室处有东、西两并列的陪葬坑。其中东侧陪葬坑(K3)平面呈长方形,条砖错缝平铺底部并顺缝平砌东、西两壁及南壁,北壁与墓室砖椁相接。从清理情况看,砖壁内当有木椁,经火烧毁,内残存大量灰烬。K3长约15.2米,宽约5.8~6米,深4.2米。K3被盗严重,出土有少量的铜质车马器及铜弩机。
 

  墓道西侧陪葬坑(K2),南半部因叠压于建筑物之下未发掘。K2平面呈长方形,为木框架结构,K2经火烧,木框架结构不存,仅可由两壁及底部发现木板及枋木痕迹判断其结构。K2坑底横铺木板,坑壁内侧等距离间立方柱,方柱之间平铺侧枋木,顶部破坏严重,结构不详。竖穴式坑体内放置随葬品。K2已发掘部分长13.2米,宽3.5米,深约4米。此陪葬坑被盗严重,陪葬坑北部基本盗空,出土的大量的裸体陶俑、铜质车马器等均位于已发掘部分的南半部,并出土有4具马骨,在陶俑周围还发现有铜镞、铜带钩、铁剑等器物。
 

  墓室为竖穴土圹砖、木椁结构,即在大开挖墓圹修筑完成后,再在墓圹中央以砖、木修筑椁室。墓圹东西长30.4米,南北宽24米。墓圹东、西、北三面各有四层台阶,每层平台之间以“之”字状的阶梯相连。每个阶梯有5-7个台阶。椁室砌筑于墓圹底部,外层以条砖砌成砖椁,平面呈东西横长方形,东西长19.3米,南北宽约15.2米,砖椁高约6.3米,底部条砖顺缝平铺两层。椁室经大火焚烧,底存留有大量灰烬,并发现有木炭,因此推测砖椁之内原应有木椁,并有积炭。墓室被盗十分严重,仅出土残石磬、玉片、残陶俑、俑头及铜钱等。
 

  墓葬东南约19米处还有南北向陪葬坑一处(K1)。K1南北向长条形,为地下隧道式木框架结构,竖穴式坑体,北端有向外延伸的斜坡,南端因叠压在建筑物下未发掘,情况不详。坑体内放置随葬品,斜坡是修筑陪葬坑时用于上下的通道,最后封堵。坑底横铺木板,坑壁两侧分别有熟土二层台,二层台内侧间立高约0.45米的方柱,方柱之间平铺侧枋木,顶部以长条形木板横铺,其两端搭在熟土二层台上。K1北端近坡道处用近方形方木竖向构筑两层封门。发掘长度5.75米,上口宽2.1米,底宽1.73米,陪葬坑内填土经夯筑,夯层厚约0.15~0.2米。K1被盗,出土有铜钫、铜壶、铜盆、陶壶、铁剑等器物,还发现有漆器、动物骨骼及木匣痕迹等。
 

  该墓被盗情况十分严重,主墓室及陪葬坑均有大小不等的盗洞,多达十余处。被盗之后,主要出土有各类裸体陶俑、铜质车马器、铜盆、铜钫、铜壶、铜钱、玉璜残片、玉片、石磬等600余件。
 

  此外,在墓葬东北约30米处还发现有建筑遗迹,该遗迹已被破坏,根据地面残存痕迹判断,遗迹平面为东西向长方形,长约35.5米,宽约24米。根据其位置判断可能为与该墓有关的建筑遗迹。
 

  石家街汉代大墓是近年来西安地区发掘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是近年来西安地区汉代墓葬考古的又一次重要发现。该墓经多次严重盗掘及火烧等破坏,墓葬内仅出土少量绿釉陶鼎等器物残片,并没有出土能用于断代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器物,因此对此墓年代的判断仅能依靠陪葬坑中出土的完整陶器及墓室内出土铜钱来进行推定。陪葬坑K1中已出土陶壶5件,形制相同,盘口长束颈,圆鼓腹,其最大径位于中下部,两侧有模印铺首衔环,圈足略外撇,陶壶内壁均匀涂抹一层朱砂,内有粮食遗存,这种陶壶的形制,与《长安汉墓》中AcⅢ式陶壶相似。墓室内出土的铜钱均为五铢,圆形方穿,有钱郭,正面穿之两侧有篆书“五铢”两字,“五”字交笔较直,“铢”字“朱”头三角形,之下四短竖点,“朱”头方折,其特征与西汉中晚期的五铢之特征较为相似。综合出土陶器及铜钱的时代特征,并结合该墓形制及其他出土器物,我们推断此墓的时代应在西汉中晚期。
 

  石家街大型汉墓的规模宏大,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西距汉长安城东南角约6公里,其位置当属汉长安城周边重要区域,表明此墓墓主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此墓不仅有高大的封土,而且墓室面积近600平方米,是近年来汉长安城地区发现的墓室规模最大的墓葬之一。
 

  同时,该墓在墓葬规划及陪葬品使用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等级。此墓不仅存在有墓上建筑,且在墓葬内部及其周围均存在有陪葬坑,在迄今为止长安地区发现的大型汉代墓葬中,除去帝陵之外,在墓葬周围发现陪葬坑的大型墓葬有咸阳杨家湾汉墓及西安凤栖塬张安世家族墓。随葬品等级较高,尤其是陪葬坑K3内出土的数量众多的裸体着衣式陶俑,在质地、大小及形制均与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裸体男、女陶俑极为相似。有学者认为,这种裸体陶俑主要出土在关中中部,除去在汉长安城西北陶俑作坊遗址有过发现外,仅在汉文帝灞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宣帝杜陵五座帝陵及新安机砖厂积炭墓、阳陵9号陪葬墓、茂陵一座陪葬墓、西安凤栖塬张安世家族墓陪葬坑等四座高等级贵族墓中发现过,关中地区之外的发现仅有河南商丘永城柿园梁共王刘买陵墓中曾出土。
 

  该墓墓室虽经后代屡次严重盗扰及过火破坏,使得墓室内的结构不能详知,但根据清理墓室时发现的大量灰迹及积炭,综合判断墓室内原应有黄肠题凑或多木箱的木椁结构,并有积炭现象。
 

  综合上述,参考汉长安城周围发现的诸如咸阳杨家湾汉墓、西安新安机砖厂积炭墓、西安凤栖塬张氏家族墓等大型汉墓,我们认为此墓的墓主应为汉代高等级贵族,其身份至少应是“列侯”级别。
 

  石家街汉代大墓是一座规模宏大、规格较高的西汉中晚期高等级贵族墓葬,也是长安地区发掘的又一座列侯级别的大型墓葬,此墓在墓葬形制、修筑方式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丰富了汉代长安地区高等级墓葬的类型,对研究汉代大型墓葬的形制、演变及长安地区汉代大型墓葬的分布规律、丧葬制度等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柴  怡   张翔宇    孙  武)
 

(《中国文物报》2013年8月16日8版)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作者: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更多信息...

作者:柴怡

更多信息...

作者:张翔宇

更多信息...

作者:孙武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