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龙门石窟研究(增订本)

摘要: 龙门石窟研究(增订本)作者:阎文儒/常青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23-4定价:158.00元装帧:精装ISBN:9787313283979内容简介这部著作是以阎文儒先生六十年代在龙门石窟潜心研究的成果为基础而编写成的。阎先生精于佛教题材及历史人物事件的考释,他以其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学术功底,对龙门石窟的各种题材详加考证,完成了十二万余言的手稿。这些内容 ...
龙门石窟研究(增订本)

作者:阎文儒/常青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4
定价:1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313283979
内容简介
这部著作是以阎文儒先生六十年代在龙门石窟潜心研究的成果为基础而编写成的。阎先生精于佛教题材及历史人物事件的考释,他以其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学术功底,对龙门石窟的各种题材详加考证,完成了十二万余言的手稿。这些内容对于当今的龙门研究而言,仍不愧是补阙之作。1987年秋、冬,刚从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毕业、分配至龙门石窟研究所工作的常青承接了阎先生的手稿,他用了四个月的时间重新作了实地考察,全面核对手稿,增添了一些重要内容,并且参考了1988年以前发表的大部分龙门研究文献,使原手稿扩充到了现在的规模。为使本书图文并茂,令读者们对龙门石窟有一更直观地了解,常青还描绘了墨线图一百余幅附于正文之后。本书的第一版于1995年由(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书出版至今的二十七年间,有很多学者在研究龙门时引用此书,可见此书的历史价值之大。但此书早已绝版。现龙门石窟研...(展开全部)这部著作是以阎文儒先生六十年代在龙门石窟潜心研究的成果为基础而编写成的。阎先生精于佛教题材及历史人物事件的考释,他以其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学术功底,对龙门石窟的各种题材详加考证,完成了十二万余言的手稿。这些内容对于当今的龙门研究而言,仍不愧是补阙之作。1987年秋、冬,刚从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毕业、分配至龙门石窟研究所工作的常青承接了阎先生的手稿,他用了四个月的时间重新作了实地考察,全面核对手稿,增添了一些重要内容,并且参考了1988年以前发表的大部分龙门研究文献,使原手稿扩充到了现在的规模。为使本书图文并茂,令读者们对龙门石窟有一更直观地了解,常青还描绘了墨线图一百余幅附于正文之后。本书的第一版于1995年由(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书出版至今的二十七年间,有很多学者在研究龙门时引用此书,可见此书的历史价值之大。但此书早已绝版。现龙门石窟研究院对该书进行增订再版,以便阅读与使用。
作者简介
阎文儒,字述祖,又名成凡,号真斋主人,晚号三万老人。满族。1912年11月1日出生,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头道河满族乡侯家岭村阎家屯人。著名考古学家。中学毕业后曾返里工作。193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旋又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拜向达为师,就读研究生。毕业后在暂迁陕西三原的山西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校任教。四十年代末回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供职。1949年后,继续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系工作,任副教授、教授。在半个多世纪中,阎文儒先生一直从事隋唐考古和石窟艺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43至1944年,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对敦煌、安西、酒泉、张掖、武威等处的文物古迹进行过考察。1961至1965年,又亲率石窟调查组,三次对全国石窟作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行程三万余里,取得了丰硕成果。1972年以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石窟寺艺术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每日坚持写作十多个小...(展开全部)阎文儒,字述祖,又名成凡,号真斋主人,晚号三万老人。满族。1912年11月1日出生,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头道河满族乡侯家岭村阎家屯人。著名考古学家。中学毕业后曾返里工作。193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旋又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拜向达为师,就读研究生。毕业后在暂迁陕西三原的山西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校任教。四十年代末回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供职。1949年后,继续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系工作,任副教授、教授。在半个多世纪中,阎文儒先生一直从事隋唐考古和石窟艺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43至1944年,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对敦煌、安西、酒泉、张掖、武威等处的文物古迹进行过考察。1961至1965年,又亲率石窟调查组,三次对全国石窟作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行程三万余里,取得了丰硕成果。1972年以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石窟寺艺术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每日坚持写作十多个小时。1975年,由于患病,右手失去了写作能力。经过艰苦训练,掌握了左手写字的技能。阎先生自青年时代开始,就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步入中年以后,更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先后撰写了《中国石窟艺术总论》、《中国石窟艺术论文集》、《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西京胜迹考》、《两京城防考补》、《汉唐西域文明史》、《唐代贡举制度》等著作和论文多篇。他学识渊博,造诣精深,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石窟寺考古先躯、学人师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考古人才。1994年8月20日,阎文儒因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82岁。常青,1962年12月26日生于西安市,1981~1987年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读大学本科及研究生,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87~1990年在洛阳市龙门石窟研究所工作。之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99年前往美国研究、学习与定居。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获中国艺术史博士学位,曾在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作高级访问学者,研究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佛教艺术品。后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作博士后研究,在北卡大学亚克兰艺术博物馆、佛罗里达州瑞格林艺术博物馆担任亚洲艺术策展人。在密苏里州圣路易华盛顿大学任博士后讲师、密苏里大学圣路易分校任客座教授,讲授亚洲与中国艺术史,并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亚州艺术博物馆担任研究策展人。自2018年起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4年起,他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宿白、马世长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石窟寺艺术的考古研究,曾涉足于中国大部分重要石窟。现已出版《中国古塔的艺术历程》、《大漠明珠——敦煌莫高窟》、《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长安与洛阳:五至九世纪两京佛教艺术研究》、《西湖佛迹:杭州石窟造像调查与研究》、《中国石窟简史》、《金石之躯寓慈悲: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中国佛教雕塑》、《物华旧影:1910-1911年佛利尔镜头里的中国文化史迹》、《国宝流失百年祭》、《中国石窟艺术精讲》、《TheArtofAsia:History,MeaningandStyle》等十余种专著,100余篇中英文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中国佛教艺术。
目录
第一章:龙门石窟创建之历史及概况
一、龙门命名之由来
二、龙门石窟创建之历史
1.北魏创建之石窟
2.隋唐创建之石窟
第二章:古阳洞
一、古阳洞中造像年代及题材
1.根据古阳洞造像题记以确定其开凿年代
2.龛的类型与造像特征
3.古阳洞南壁之佛本行故事像
二、古阳洞及慈香窟中二十品考释
1.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
2.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
3.北海王元详造像题记
4.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像题记
5.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记
6.一弗为夫张元祖造像题记
7.司马解伯达造像题记
8.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母等造像题记
9.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题记
10.高树、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题记
11.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贺兰汗造像题记
12.马振拜等三十四人为皇帝造像题记
13.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题记
14.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题记
15.安定王元燮为亡祖等造像题记
16.齐郡王元祐造像题记
17.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题记
18.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
19.仇池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
20.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
第三章:宾阳三洞与潜溪寺
一、宾阳三洞的开凿问题
二、宾阳中洞
1.内容布局与造像特征
2.造像题材之考释
(1)狮子
(2)三佛
(3)十神王
(4)帝、后礼佛图
(5)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6)须大拏太子本生
(7)文殊师利与维摩诘
(8)窟顶之伎乐天与供养天
(9)菩萨
(10)券门两侧之护法天
(11)金刚力士
三、伊阙佛龛之碑
四、宾阳南洞
五、洛州乡城老人佛碑
六、宾阳北洞
七、潜溪寺
第四章:敬善寺
一、敬善寺
l.洞窟形制与造像特征
2.敬善寺石像铭
3.杜法力造像及其铭记
二、爨君协造优填王像考
第五章:万佛洞至莲花洞
一、万佛洞
二、惠简洞
三、惠简洞南部小窟
四、老龙洞
五、莲花洞
1.洞窟形制与造像特征
2.维摩诘经变相考
3.四大声闻及三身佛考
4.佛本行故事考
第六章:石牛溪南之主要五窟
一、石牛溪
二、普泰洞
1.开凿年代与内容布局
2.“太子树下思维”与“佛涅槃像”考
三、赵客师洞
1.开凿年代与内容布局
2.部分题记的考释
四、破洞
五、魏字洞
1.内容布局与造像特征
2.有关魏字洞的开凿问题
六、唐字洞
l.洞窟形制与内容布局
2.北朝末年的题记与开窟年代问题
3.唐字洞外壁的佛传雕刻小品
4.帐型龛的源流
第七章:奉先寺
一、大卢舍那像龛记及寺中造像之考释
二、唐赠陇西县君牛氏像龛碑
三、唐虢国公杨思勖造像记
四、大唐内侍省功德之碑
第八章:药方洞石刻考
一、药方洞创建之年代
二、参考各药书对药方洞中药方之考释
三、药方洞中药方之来源
第九章:古阳洞以南的六大窟
一、火烧洞
1.洞窟形制与开凿年代
2.北魏末期与唐时题记考释
3.窟楣两侧的帝释天与帝释天妃浮雕
二、石窟寺
1.窟内地平面上之莲花图案
2.莲花中化生童子浮雕与思维菩萨像
3.男女供养人行列之礼佛图
三、路洞
四、八作司洞
l.洞窟形制与造像特征
2.二天王像考
3.基坛表面的舞乐图
4.“八作司”考
五、龙华寺
l.内容布局与造像特征
2.五佛题材考
六、极南洞
第十章:伊水东岸之擂鼓台三洞、看经寺区与万佛沟
一、擂鼓台中、南、北三洞
1.擂鼓台中洞
2.擂鼓台南洞
3.擂鼓台北洞
二、看经寺区
1.看经寺
2.二莲花南北洞
(1)二莲花南洞
(2)二莲花北洞
3.四雁洞
三、万佛沟
1.万佛沟口之三龛一窟
2.高平郡王洞
3.千手观音窟
4.西方净土变龛
5.千手千眼观音龛
附录:龙门环境及龙门泉
后记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