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陕西渭桥遗址已发现3组7座渭桥 最早为战国晚期

摘要:   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出土的石构件(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央广网西安1月12日消息(记者雷恺)记者今天(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渭桥考古队队对坐落于西安市未央区北部渭河南岸河滩渭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已经发现3组7座渭桥,其年代最早为战国晚期,最晚为唐代。  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航拍鸟瞰图(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2 ...

 

  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出土的石构件(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央广网西安1月12日消息(记者雷恺)记者今天(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渭桥考古队队对坐落于西安市未央区北部渭河南岸河滩渭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已经发现3组7座渭桥,其年代最早为战国晚期,最晚为唐代。

  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航拍鸟瞰图(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2012年4月在农民挖沙破坏、发现渭桥遗址后,陕西省文物局组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渭桥考古队,对相关遗存开展考古工作。2013年,渭桥考古队继续开展渭桥遗址考古,并新在厨城门四号桥与二号桥间发现厨城门五号桥,使渭桥发现数量增加到2组6座(厨城门外5座、洛城门外1座)。此外,考古队还根据线索,对汉长安城东北草滩镇王家堡某建筑工地新发现的古桥遗存进行调查,暂称其为“王家堡古桥”。 

  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局部(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考古人员队厨城门一号桥进行了全部清理,使桥桩被掩埋前的状态得以完整呈现。在清理细沙层下粗砂层时,在其靠近石块堆积层时出土两枚清代钱币,其中一枚“康熙通宝”铜钱,一枚虽钱面虽锈蚀不清,但钱背满文尚有残留。据此及同出青花瓷片等判断,发掘区所在地到康熙时仍位于渭河河床之内,尚未淤积成滩。北京大学碳十四实验室对一号桥的石构件上白灰及一组桥桩取样进行测年,结果显示,大体为战国至西汉早期。桥桩测年显示,相当于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或东汉至魏晋时期。

  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桥桩 由北向南(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厨城门三号桥的发掘集中于发掘区的东南,主要对发掘区内分布的大量卵石进行了向下解剖。北京大学碳十四实验室对三号桥的碳十四年代测年显示,三号桥中最晚一个桥桩大体为唐代。

  厨城门四号桥位于厨城门一号桥西侧约40米,在2012年12月在盗采河沙中暴露,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北京大学碳十四实验室的测年显示,测年结果中最晚桥桩大体为战国晚期左右。 

  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石构件、翘足局部出土情况(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从测年数据看,厨城门四号桥在已测年四渭桥中最早,厨城门一号桥次之,洛城门桥再次之,厨城门三号桥最晚。

  根据学者研究及文献记载,目前学界基本认定汉长安城北侧自西向东的城门名称依次是横门、厨城门与洛城门。而在很多文献中汉长安城北侧渭桥又名“横桥”,不仅唐人注认为横桥正对横门,而且唐人乔谭《中渭桥记》也称中渭桥“连横门抵禁苑”,记载唐中渭桥正对横门。测年数据显示的唐代渭桥厨城门三号桥,与文献中唐中渭桥有可能存在很大关系。 

  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石构件上刻文(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从厨城门一号桥发掘区的埋沙堆积看,自“康熙通宝”埋藏层向上为厚约3.5米左右显示河流甚为浑浊的细沙堆积,而向下至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早期河床为大体厚约2米左右显示河流较为清冽的粗砂堆积。相关情况的发现,不仅提供了渭河古今清浊变化的新资料,而且对关中地区古代环境变迁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渭桥遗址厨城门一号桥五边形石构件(央广网记者 雷恺 摄)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雷恺

更多信息...

厨城门桥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