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小南海洞穴遗址
摘要: 小南海洞穴遗址.旧石器时代.安阳县.古文化遗址.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海洞穴遗址.旧石器时代.安阳县.古文化遗址.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海洞穴遗址详细介绍
地理位置与发现
小南海洞穴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南25公里的北楼顶山东麓,洞口朝东,背依大山,前为开阔地,东南距洹河近一里。该洞穴于1960年3月修小南海水库时被发现。洞穴宽约2米至3米,高约2.5米至3米,深约50米,为一岩溶洞穴。
考古发掘
1960年4月至5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旧石器考古专家安志敏主持了第一次试掘。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掘。两次试掘都在洞口附近,文化层厚6米左右,可分5层。据碳14测定,洞穴下层文化距今约2.5万年,上层文化距今约1.3万年,前后延续1万余年。
文化遗物
小南海洞穴遗址出土了7078件石器,多种动物化石及用火灰烬。石器一般器形较小,绝大部分为人工打制的石片。石料以燧石为主,石英次之,也有少数火石、石髓及石灰岩等。石器种类包括石核、石片、敲砸器、尖状器和多种刮削器,也有少数装饰品。动物化石有野驴、披毛犀、水牛、野猪、斑鹿、羚羊、狗、猩猩、鸵鸟蛋、刺猬狼等动物种属。
文化特点
小南海文化的石器及其制作工艺既有自己的特点,又表现出与其他旧石器文化的联系。这里的两极石核、两极石片和尖状器等在器形和制作技术上,同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北京人遗址和周口店第15地点颇多共同之处,只是小南海文化在工艺上显得更加进步,器物的种类比较复杂而且类型也较固定。小南海文化中出现细石器的雏形,说明它和同样具有这一特征的华北其他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一样,是这一地区的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先驱。
历史意义
小南海洞穴遗址是河南境内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原地区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发掘获得的石器具有一定的文化特点,与我国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存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代表着一定时代和一定地域的文化特征,被郭沫若命名为“小南海文化”。1963年,该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情况
小南海洞穴遗址作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该遗址的保护对于研究人类发展史以及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