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怀颖 | 从肥袋足鬲看商时期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的文化互动
摘要:肥袋足鬲是商时期在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共有的一类器物。虽然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肥袋足鬲形态存在差异,但在面对商文化的扩张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肥袋足鬲消长、中断与复兴的时间却几乎相同。肥袋足鬲所体现的文化传播,反映了华北平原北缘地区与晋陕高原地区人群的交流与互动。晚商时期使用肥袋足鬲的人群往往与佩戴卷云形金耳 ...
摘要:肥袋足鬲是商时期在北方长城地带东段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共有的一类器物。虽然不同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肥袋足鬲形态存在差异,但在面对商文化的扩张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肥袋足鬲消长、中断与复兴的时间却几乎相同。肥袋足鬲所体现的文化传播,反映了华北平原北缘地区与晋陕高原地区人群的交流与互动。晚商时期使用肥袋足鬲的人群往往与佩戴卷云形金耳 ...
摘要:近年来,在都邑聚落结构和布局研究理念工作思路指引下,新石器时代末期至西周时期城邑内,有一系列路网、高等级建筑群方面的重要发现。其中,二里头遗址“多宫格”式聚落布局的新发现非常引人注目,但其意义并不限于二里头文化或时代。相关建筑的制度性构建或布局尝试,也并非仅限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可将这种以交错的设施围合并分割空间,使每个小区 ...
2023年夏商纪年范围内的考古工作成果斐然。中原大地围绕早期夏文化和夏商王朝都邑的综合研究稳步推进。中原地区外围新发现了若干同时期王朝“边地”或者王朝地方基层经略管控体系中的中心聚落,突破甚至是颠覆了既往对夏商王朝地方青铜文明的呆板认知。在更遥远的“半月形地带”之外,从西北到西南的广袤大地上,夏商纪年范围内的一系列发现也可圈可点,不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先生,因病于2024年3月1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郑振香先生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修科,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自1962年至2002年长期在安阳殷墟遗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曾先后参加洛阳烧沟、郑州二里冈、汉河南县城等遗址的发掘, ...
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作者:常怀颖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2022-5页数:788定价:236装帧:平装ISBN:9787573203588内容简介作为夏商王朝统治区域的北境,古称“冀州”的今日山西、河北中西部与豫北地区在夏商两代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本书以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由陶器谱系构建冀州夏商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编年框架,并讨论不同时期各 ...
【编者按】又是一年“考古时”。即日起,“考古2022”系列稿件将陆续见刊,这是澎湃新闻·私家历史连续第四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邀请8位学者撰写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与夏商考古以都邑为核心,引领同时代的工作有所不同,2022年度两周考古在各诸侯国都邑的工作突破不多,反而是一些不 ...
【编者按】又是一年“考古时”。即日起,“考古2022”系列稿件将陆续见刊,这是澎湃新闻·私家历史连续第四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邀请8位学者撰写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2022年,疫情反反复复,秋冬之际达到顶峰。田野考古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人员流动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近乎静止 ...
摘要:关于二里头与东下冯之关系等问题,学界历来聚讼纷纭。处于二者之间的济源新峡遗址的发现,对于重新审视二里头与东下冯关系提供了新契机。通过比较遗址出土陶器的器类组合、典型单位陶色和陶质的异同,这三者的文化面貌差异并不是截然有别,而是共性更大。新峡的新材料再次印证了东下冯虽有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但与二里头亲缘关系密切,当属于二 ...
一 通过墓葬规模、棺椁制度和器用制度来探讨丧葬礼仪,进而总结早期社会礼制规律,是较为成熟的考古研究方法。然而,在商周器用制度研究中,乐器使用制度、规律、地域性差异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总结,相较于以鼎制为代表的其他器用制度研究,明显较薄弱。文献中,对乐器的等级社会使用有严格规定,其规范化程度并不逊于棺椁与用鼎制度。对乐器随葬的等 ...
西周中期齐献公杀胡公,迁薄姑至临淄,至公元前221 年齐灭,齐国都城一直在临淄未改变。在长达600 余年的时间内,临淄始终是关东诸国中的大都会。在战国中晚期以后,甚至堪称为全国最繁华的大都市。《战国策·齐策》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西汉至新莽时期,临 ...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考古学学科建立100周年,这篇文章,正是对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的梳理。在常怀颖看来:年轻而小众的学科,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迅速博得学术界的青睐?又会以什么样的状态迎接未来?作为中国考古学从业者中年轻的一员,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前景的焦虑和危机感,还是一颗纯然的好奇心,都不由自主会去思考这些问题。虽然仅过了百年,和最初的样态相 ...
文 | 常怀颖2020年度,全国两周考古仍以高等级墓葬的发掘成就较为抢眼,都邑和聚落的考古发现成果较少。在所有的发现里,周原发现城址和北白鹅墓地铜器铭文所反映的信息无疑是极为重要的。2020年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周原遗址王家嘴地点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也是配合北京大学考古文 ...
【编者按】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2020年中国考古的田野工作在时间和环境上都受到不小的影响。但考古人员积极复工,创造工作机会,全年的考古工作仍然亮点频出。除了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外,还有哪些考古成果同样值得关注?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特别邀请9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者,撰写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 ...
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中国考古学即将迎来诞生百年的日子。 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筚路蓝缕的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949年以后,在唯物史观的正确指引下,中国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不断涌现的考古新发现,也日渐获得社会公众的关注,增强着国民的凝聚力,提升着国民的爱国热情。 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 ...
摘要:晚商殷墟以外趋向遵循商系丧葬礼仪的族墓地,随葬主体器物有差异。以陶鬲或陶簋作为随葬陶器中心,是目前可知的两种常见选择。不同族墓地内陶器组合复杂程度与墓地的等级、人群存在直接关联。晚商时期不同人群共用墓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心由血缘关系逐渐转向地缘关系的反映,也应该是周代“邦墓”的源头。在商王朝控制能力的边缘地带,随葬陶器 ...
每逢春节各大商场里都会播放喜庆的歌曲,不是恭喜大家发财,就是恭祝大家好运来。平日里,我们的生活似乎也被音乐所包围。打开手机,各种音乐平台和音乐软件都是我们最常用的app。各种各样的音乐在不同的场所,通过不同的设备和方式流入我们的耳朵里。音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那么,在古代,音乐是否也如现在这般普遍流行呢?古人的音乐生 ...
2020年12月2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常怀颖副研究员授作题为《发掘·整理·阅读—先秦冶铸遗址的二三学习体会》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王青教授主持,路国权副教授做总结点评。 讲座中,常老师就全面系统的发掘、整理先秦冶铸遗址,阅读相关的田野报告材料三个方面,讲授了冶铸遗址发掘研究的关键要领和自己的观点。 在讲座开始,常老 ...
青铜器研究铜器研究仍然是商周考古器物研究中最受青睐的。本年度的青铜器研究主要集中在铜器的年代学、器用制度、器物与纹饰的编年、器物的生产与流动等多个方面,显示出研究的多元化倾向。 李伯谦、唐际根等出版了《青铜器与中国青铜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年),对中国青铜时代进行了较通俗性的总结和介绍。施劲松与王齐合作出版了《透 ...
全文阅读2018年度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学习综述(作者:常怀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古代文明研究通讯》2019年第2期,总第80期)
追迹三代 探源文明——李伯谦先生访谈录李伯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常怀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常怀颖:李先生好!很早就想找个机会就考古学理论、方法方面以及中国考古学的教学问题向您请教,有幸承《南方文物》周广明先生的委托,您终于同意接受釆访,作为晚辈,我非常荣幸。李伯谦:《南方文物》周广明先生早有计划要访谈我,为此还拟定了 ...
夏时期探索不仅仅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命题,更是中国历史学的重大问题。纵观夏文化探索学术史的冷热转折,有三方面的线索可稽:现代史学对上古史的取向、对待历史文本的态度、史料的释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