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考古2020︱两周考古:百堵皆兴西岐下,二姓同好北白鹅

摘要: 文 | 常怀颖2020年度,全国两周考古仍以高等级墓葬的发掘成就较为抢眼,都邑和聚落的考古发现成果较少。在所有的发现里,周原发现城址和北白鹅墓地铜器铭文所反映的信息无疑是极为重要的。2020年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周原遗址王家嘴地点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也是配合北京大学考古文 ...


文 | 常怀颖

2020年度,全国两周考古仍以高等级墓葬的发掘成就较为抢眼,都邑和聚落的考古发现成果较少。在所有的发现里,周原发现城址和北白鹅墓地铜器铭文所反映的信息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2020年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周原遗址王家嘴地点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也是配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和国家文物局田野领队培训班学员的教学实习。由于发掘尚未完全结束,所以本次发掘的消息在网络上刊布较少。但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官网的零星消息可知,本次发掘在王家嘴地点发现了商时期的夯土基址和晚商时期的铜器墓葬。夯土基址平面呈“凹”字形,面积在700平米以上。发现的铜器墓有壁龛,铜鼎、簋皆在龛中,二层台上有兵器与弓形器,这与1970年代贺家等墓葬的葬俗相近。在王家嘴发掘区以外的齐镇以西、凤雏以南、齐村以北发现了西周时期夯土墙的线索,东墙由齐家村北向东北延伸至强家村北,长度约1300米,南墙由齐家村北向西延伸至贺家村西南,残长约700米,墙宽5~8米且能围合。已发现夯土与凤雏村之前发掘的夯土墙可对应,应是北墙东段。无论该城墙属于凤雏宫室建筑群以外的宫城,还是周原遗址的“大城”,上述发现都弥足珍贵。虽未有详细资料刊布,但零星线索已经显示了巨大的学术意义。如能确认围合的夯土墙,将对周原布局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周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对周原有无城址,乃至如何理解周代都邑有无“城”,都将起到关键的证据作用。另外,王家嘴是既往探索先周文化和商周代际分界的核心地点,联系既往该区域多次发现的重要铜器墓,王家嘴地点很可能是先周时期周人的核心据点。
丰镐遗址去年的工作分做两区。在花园村西、官庄村南区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2019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掘该区域的西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2020年度的发掘仍未能全面揭露该夯土基址,因此其平面形态仍不清楚。但在基址附近发现的西周兽骨坑中有牛、羊、猪、鹿等动物头骨,发掘者在接受采访时提出或与“太牢”相应,推测该基址或为宗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沣西大原村西的制陶作坊继续工作,发现了可能是陶工的墓葬和疑似的制坯场所。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发现的夯土基址


沉寂多年的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在近两年逐步恢复。2019年,在琉璃河城址内西北侧发现成规模夯土建筑一处,夯土建筑目前揭露范围东西长约28米,南北长约26米,基础最厚处达1.62米,分块逐层夯筑。夯土基础之上保存有多组墙体和若干柱洞,墙体最高处残存0.91米,厚约0.4米,柱洞大小不一、使用方式不同。至少有四层人类活动面,墙体也可见修补痕迹,可知该基址历经过至少四次废弃、再利用。网络消息显示,基址建造年代不早于西周早期,废弃年代不晚于西周晚期,时间跨度较大。这是琉璃河城内首次发现的、成规模的夯土建筑基址。既往西周诸侯国发现城址的较少,城址内发现夯土基址的更少。琉璃河的新发现为开启西周时期诸侯国一级城邑的布局和宫室建筑制度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中原,渑池鹿寺西遗址发现了数量不小的西周时期墓葬、窖穴及祭祀坑,还发掘了一批春秋时期的墓葬,并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物。西周墓葬多带有腰坑、二层台,填土发现殉牲的现象,判断这批墓葬为殷遗民的墓地。这是三门峡地区首次发现殷遗民墓葬。既往太行山南麓至崤函交通道沿线的铜器墓葬,虽然数量不多,但自殷墟一期至四期年代序列相对完整,整体来看没有太大缺环。本次发现的殷遗民墓因地处崤函古道南侧而更显重要。

  山东邹平东安西周遗址 一号车马坑

  (图片来源:文旅邹平)


山东邹平东安西周遗址在2020年的发掘中也有突破。重要发现是遗址内的车马坑及少量墓葬,基本不见其他生活遗迹。车马坑规模大致为3×4米,均随葬1辆车(两马或四马)。其中尤以1号车马坑级别最高。该坑一车四马,配4銮、4马冠,每匹马配有青铜马冑、马镳、马衔、络饰、胸辔饰以及成串的海贝马尾装饰,是目前山东地区西周时期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车马坑。该遗址车马坑的年代、埋葬方式与陈庄车马坑基本一致,等级亦相近。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陈庄遗址以外存在同时期的高规格遗存,对于理解西周中期之前鲁北地区的政治格局至关重要。


▲孟姜村遗址


在江南,金衢盆地的土墩墓遗存又有重大发现。2020年,衢州孟姜村发掘了三座土墩墓,其中一号墩为熟土堆筑的甲字形浅坑木椁墓,虽然木椁已塌陷,但保留了清晰的“人字形”外廓,且椁上炭层保存较好,较好地反映了结构,为探讨南方地区“人字形”木椁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三号墩情况又有不同,其结构分为外围土墩、中心墓葬两部分,土墩直径约58米。土墩边缘布置一圈卵石作为界标,中心墓葬为熟土堆筑的甲字形深坑木椁墓,分为墓室、甬道、墓道三个部分。墓室中部的鹅卵石棺床的一端分组放置的6组器物,以原始青瓷为主,每组原始青瓷器组合不同,似有窑口之别,且造型精美,为金衢地区原始瓷年代序列研究提供了很好标本。近年来衢江地区土墩墓连续“放卫星”,但整体上仍应属于越墓范畴之内,但墓葬规模较大,等级较高,显示金衢盆地在两周之际甚至西周晚期,存在一处与浙江北部地区并行的区域政治中心。
两周之际的墓葬发现,以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发现最为集中,且高等级墓葬频出,显示出周室东迁前后的政治格局演变。
韩城陶渠墓地的发掘虽是抢救性发掘,但意义重大。根据网络零星线索可知,该墓地至少存在8座东西向的甲字形带墓道墓葬。在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已发掘墓葬年代集中在两周之际。发掘者推测可能属于两周时期的梁国墓葬。结合陶渠、梁带村、刘家洼等墓地的发现,关中地区东部周代封国问题,尤其是平王东迁后周人政治地理格局的中心的重新调整问题,应该能有所突破。
澄城刘家洼遗址在2020年度持续发掘,本年度的工作集中在东II区墓地和东I区的国君墓附葬车马坑。本年度东II区的发掘的墓葬均为南北向,未见腰坑、壁龛、殉人。国君墓附葬车马坑下马上车,至少有13辆车随葬。

▲垣曲北白鹅墓地 M5墓室

垣曲北白鹅墓地在抢救性发掘中,发现春秋早中期的高等级贵族墓9座。墓地内墓葬分布稀疏,以大中型墓葬为主,墓口面积多在10-31平米之间,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口大底小。墓葬多为对子墓,可能至少有两组夫妻异穴合葬,其中M6为积炭墓,可辨的墓葬墓主头向皆北,仰身直肢。除5号墓与9号墓外,皆发现了腰坑,大部分腰坑内有殉狗,M1填土甚至还有殉人。该墓地出土器物较多,铜双耳罐颇有戎狄遗存意味,不少墓葬还出土有铜盒(匮),经检测分析,发现其中有含有动物油脂和植物精油的化妆品装盛具。北白鹅墓地有50余件铜器带有铭文,其中涉及“中氏”、“太保燕仲”、“匽”、“虢季”等。发掘者认为北白鹅墓地是召公家族在成周的采邑,但如果是姬姓召公燕国墓葬,为何又有腰坑、殉人,且如何理解与虢国媵嫁的铭文材料,这些都是北白鹅墓地出土铭文带给学术界的困惑。


▲垣曲北白鹅墓地 夺簋

▲垣曲北白鹅墓地 铜盒(匮)
▲垣曲北白鹅墓地 虎纹铜罐


▲徐阳墓地墓葬发掘现场

徐阳墓地2020年继续发掘,再次发现了相当于陆浑戎王族的墓葬。新发现的17A区M15东西向,长7.85米,宽5.5米,墓葬内殉5人,随葬有鼎、豆、壶、盘、匜组合,有编钟、编磬、车马器、玉器等。墓葬周围有陪葬车马坑、猪坑、狗坑、羊坑等。部分中小墓随葬遗物或在壁龛内,或在墓底棺内外,部分填土中还有牛马羊头殉葬的现象。车马坑均为长方形土坑,东西向,一般葬车1-7辆不等,马2-18匹,以及大量马牛羊头蹄。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也是周王室东迁后政治版图重塑的反映。

▲徐阳编钟
▲徐阳石磬


▲渑池鹿寺西墓地东周墓葬随葬陶器组合

渑池鹿寺西遗址也发现了春秋时期的墓葬,因其出土以单耳罐、陶盆、陶罐这种独特的陶器组合,确定其为戎人的墓葬。这是继徐阳陆浑戎墓地后,中原地区腹地发现的第二处戎人墓地,再次证实戎人内迁的历史,对于探讨内迁戎人的分布提供了新材料。

  ▲甘肃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

  (图片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同样是春秋早期的遗存,甘肃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持续工作。2020年的工作思路有了较大的调整。本年度工作重心围绕2019年夏秋之际发现的城址和高等级建筑基址区域上展开。新发现的壕沟位于城垣外侧,经解剖确认为口大底小的倒梯形。高等级建筑区域集中分布在城址东北部,目前已清理大型房址3座,均为夯土高台建筑,周围有台阶或“人”字形坡道,柱网组呈双列或单列排布。居住区则发现了半地穴和平面夯筑两类建筑。连续5年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确认石家及遇村遗址是一处两周时期的大型聚落,是建立陇东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探讨周室东迁后秦戎关系以及政治地缘空间的填充、整合等重大学术问题的关键材料。

  “不见冢”墓地 疑似“享堂”部分

  (图片来源:大众考古)


南阳“不见冢”在2019年因其是否是王子朝奔楚的遗迹而引起热议。2020年,该墓地继续工作。在本年度的工作中,确认该墓地主墓室南北41米,东西43米,墓道长26米,主墓陪葬车马坑长75米,宽9.8米。2020年还发现主墓两侧南北各8排陪葬墓,北侧39座陪葬墓,5座陪葬墓车马坑,南侧8排陪葬墓,55座陪葬墓。从目前已发掘的陪葬墓现状来看,这些陪葬墓都呈“甲”字形,布局规整,有的还自带车马坑,说明这批陪葬墓的墓主人生前均有较高地位。不见冢墓地主墓南北两侧还各发现有地面建筑基础,呈“山”字形,有部分专家认为或是“享堂”。无论该墓地性质如何,都是南阳地区目前已知布局最为清晰,等级最高的楚系墓葬。


“不见冢”陪葬墓车马坑
(图片来源:大众考古)

山东滕州东莱墓地位于滕州市官桥镇,与大韩墓地同为大韩遗址的一部分。2020年的发掘区分东、西两部分。西发掘区位于墓地西侧,主要揭露车马坑两座,时代为战国早期。一号坑南北长约25.4米、东西宽约3.5米,残存车九驾,多有两马。二号坑南北长约8.5米、东西宽3.4米,内有马车三架,其中两车各有两马。两马坑可能为大韩墓地个别墓葬的陪葬坑。东发掘区位于东莱墓地西南部,清理各类墓葬50座。中型墓葬9座,墓室面积5~20平方米,少量带墓道,多由椁室和器物箱(坑)组成,个别有殉人,墓主身份为低级别贵族,时代多为春秋晚期,部分为战国中期。本次发掘,对了解东莱、大韩墓地间的关系,了解鲁南地区的葬俗有着重要意义。

齐国故城小城西门西南侧,2020年发现了一组较重要的夯土基址。这组基址紧邻城墙,整体呈东西向分布,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共发现夯土基址16处,分4排分布。在发掘区西部,还发现了钱范废弃坑和水井等铸币遗存,打破其下层的夯土基址及其相关的遗迹,可知此地存在两期不同性质的遗存:早期为夯土建筑群,晚期西部区域作为铸钱作坊。这一组夯土建筑群似乎为一处封闭区域的建筑群,有学者推测其可能与稷下学宫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江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山博物馆对萧山纱帽山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认并清理了遗址下层的春秋战国时期窑业废品堆积层。该窑址主烧印纹硬陶,但也发现了少量的原始瓷片。原始瓷可辨器形有盅式碗、罐等,纹饰多为网格纹。印纹硬陶产品中,可辨器形的有罐、盘等,纹饰以米字纹为主,还有少量的回字纹、米筛纹、方格纹等。

▲安吉上马山D179M3

(图片来源:浙江考古)


安吉上马山在基本结束了八亩墩墓园的工作后,开始对179号古墓进行工作。该墓园与八亩墩墓园毗邻,为高于地表的土墩,顶部较平,略呈覆斗状,东西长径约65米,南北短径约30米,面积约1600平方米,现存高度距地表约5-6米。墩内共发现墓葬3座,坑2个,墓下建筑遗存1处。墩内两座陪葬墓规模不大,年代为战国晚期。M3为土墩主墓,位于土墩中部偏西,墓室口长11.7米,宽5.75-6米,斜坡墓道位于墓室西部,平面呈喇叭口状,与墓室连接处最宽,口长8.7米,宽1.8-4.13米,斜直壁,底宽1.36-3米。墓室中发现人字形木椁痕迹。墓底发现3条东西向垫木痕迹,分别位于椁室两侧及中部。本次发掘较完整的复原了整个土墩的营建过程为“选址—平整土地—铺垫黄土—墓下建筑—堆土留坑—筑椁葬墓—封土成墩”,为以后土墩墓的发掘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并且墓葬中的出土遗物为土墩墓的年代序列研究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标尺。



▲安吉上马山D179M3出土部分随葬品

(图片来源:浙江考古)


浮光掠影之间,简要对2020年的夏商周考古工作的新发现略作盘点,因学力眼界所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由于材料多源自网络,认识也必然肤浅。但总体而言,2020年夏商周考古在持续性工作的遗址中,多有突破,类似周原新发现城址这样的发现堪称重大。而新发现的北白鹅墓地不但丰富了重大历史问题的物质文化资料,也因新的铭文,对既往的考古认识或成说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随着资料的全面公布,学术界的研究也必将深化。同时,江南吴越腹地、西北和中原地区迁移戎狄资料在近几年持续增长,可以大胆预言,对于传统中原地区以外周边地区中国化、华夏化的课题,将在很近的时间内成为学术的热点和新增长点。作为研究者,生逢此时,是何其有幸!

(使用的文字信息和图片皆来自相关科研机构官方网站或微信号及新闻媒体报导,特此说明!)



图文 | 常怀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 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2021.05.27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马煜娟、尹燕飞

终审 | 郑 媛

  山西考古博物馆▲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常怀颖

更多信息...

北白鹅墓地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