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最新 | 山西垣曲北白鹅周代墓地M3出土铭文铜器,全铭文首次发表!

摘要:    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白鹅村东,因被盗掘而发现。2020年4月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地方文物部门组建的北白鹅墓地考古队,对被盗掘区域内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西周至春秋之际大中型墓葬9座,战国至唐宋灰坑17座,出土铜、陶、玉、漆木、骨、石器等文物数百件。其中4座墓葬出土有带铭铜器,本文将M3出土的2件带铭铜器先行介 ...

  匽姬甗

夺簋


  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白鹅村东,因被盗掘而发现。2020年4月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地方文物部门组建的北白鹅墓地考古队,对被盗掘区域内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西周至春秋之际大中型墓葬9座,战国至唐宋灰坑17座,出土铜、陶、玉、漆木、骨、石器等文物数百件。其中4座墓葬出土有带铭铜器,本文将M3出土的2件带铭铜器先行介绍,期待共同探讨。

M3位于本次发掘区的南部,东、西与M4、M2相邻。墓向16度。长4.4、宽3.3、深7米。葬具为一椁一棺,棺内可辨人骨一具,头向北。器物大多放置于棺椁间。铜器有鼎4,簋4,方甗、方彝、盘、觯、杯、小圆壶各1件,多出土于棺椁间南和东部。棺椁间西部中间随葬铜戈和玉管。棺椁间北部放置石编磬一套8件。车马器及铜翣等物摆放于棺椁间各处。墓底有腰坑,坑内殉狗。

M3在4件铜簋内底及3件簋盖内发现内容相同的长篇铭文,簋盖与簋身出土时分置各处,并未成套扣合。铜甗内发现铭文一篇。




1.匽姬甗正面

2.匽姬甗侧面图一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匽姬甗(M3:10)

甗 M3:10,分体铸造,上甑下鬲,子母口套合(图一)。甑体敞口,方唇,腹斜收,沿下两侧对称置附耳,箅底有“一”字形箅孔33个,甑底作圈足状子口。


1. 匽姬甗甑部

  2. 匽姬甗正面纹饰

图二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匽姬甗(M3:10)

  鬲口做凹槽状母口,承甑底圈足,槽内壁微敛,槽外壁外倾接平折沿,两侧有一对附耳,附耳与口沿之间连以小横梁,腹略外鼓,四分联裆,四蹄足,足内侧凹面(图二,1)。甑四壁通体满饰三层纹饰(图二,2),口沿下饰一周“C”形窃曲纹;腹部中间饰一周波曲纹,云纹衬地;腹壁近底处及两耳内外皆饰一周重环纹(图三)。

  



  1. 匽姬甗正背面纹饰拓片(左)2. 匽姬甗两侧面纹饰拓片(右)



3. 匽姬甗甑左耳纹饰拓片(左)

4. 匽姬甗甑右耳纹饰拓片(右)

图三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匽姬甗纹饰拓片(M3:10)

鬲素面。甑近口沿处后腹内壁铸有铭文3行11字(图四),内容为:“虢季为匽姬媵甗/永宝用享”。甑壁有较多砂眼。鬲从口沿至足通体贯穿范线,外底亦有,并见烟炱。甗耳、足内侧可见范土。甑口径37.7、耳间距44.2、高27.3厘米;鬲口径24.7、耳间距30.5、高24.2厘米;通高45.6厘米(图五)。



  1.匽姬甗内壁铭文2.匽姬甗内壁铭文拓片

图四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匽姬甗铭文(M3:10)

图五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匽姬甗线图(M3:10)


图六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

簋,4件套,除1件簋盖不见铭文,各簋盖、簋身的大小、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图六)。


图七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盖俯视图(M3:35)

  簋盖 M3:35,盖为圆形,母口,方唇略外倾,盖面隆起,中间设喇叭状圆形捉手(图七)。盖面近沿处饰一周“C”形窃曲纹,以2个出脊兽面纹饰间隔,靠捉手处饰两周瓦楞纹,捉手内外皆素面(图八)。

1. 夺簋盖纹饰(左)

  2. 夺簋盖纹饰拓片(右)

  图八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盖纹饰(M3:35)

盖内铸有铭文12行94字(图九),含重文2字:唯正月初吉/王才(在)成周/庚午(格)于大室/井叔内(入)右夺/即立/王乎(呼)内史微册令(命)夺曰/令(命)女(汝)(司)成周讼事眔殷八(师)事/易(赐)女(汝)赤巿(銮)旂用事/夺(拜)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令(命)/用乍(作)朕皇且(祖)中氏朕文考(釐)孟宝尊簋/夺其万年眉寿永用/子子孙孙宝”。盖沿径21.1、高6.7厘米(图十)。



1.夺簋盖内铭文(左)

2.夺簋盖内铭文拓片(右)图九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盖铭文(M3:35)


图十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盖线图(M3:35)

  

簋身 M3:21,敛口,方唇,圆鼓腹微下垂,内收至底,底稍平,下接圈足,足下附三个扁支足,口沿下腹身两侧对称置兽首衔半圆环竖形耳,耳下接短垂珥(图十一)。

1.夺簋耳、2.夺簋足

3.夺簋底部图十一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细部(M3:21)

器身口沿下饰一周“C”形窃曲纹带,以出脊兽面纹饰和耳部兽头间隔为四组(图十二),耳部及垂珥简饰窃曲纹(图十三),腹部饰六道瓦楞纹,圈足一周装饰斜三角云纹(图十四),以支足兽头间隔,支足兽头下作四目,足根外突饰兽爪。

1.夺簋口沿下纹饰(上)2.夺簋口沿下纹饰拓片(下)

  图十二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口沿下纹饰(M3:21)



1.夺簋左耳纹饰拓片(左)

   2.夺簋右耳纹饰拓片(右)

  图十三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耳纹饰(M3:21)


  图十四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足纹饰拓片(M3:21)

内底铸有铭文10列94字(图十五),含重文2字,内容与M3:35簋盖相同,唯布局和字体略有差别。耳部内侧有范线,外底满布斜方格范线,内底可见垫片,圈足内残留范土。口径18.9、腹径24.9、高16.4厘米(图十六)。



1.夺簋内底铭文(左)

  2.夺簋内底铭文拓片(右)

图十五 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M3:21)

图十六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夺簋线图(M3:21)

  


  

  根据已发掘墓葬,北白鹅墓地在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组合以及铜器的制作工艺、器物形制和纹饰运用等方面,与三门峡虢国墓地和梁带村芮国墓地多有相似,故推断其时代应为春秋早期。

  

  北白鹅M3:10铜甗器型与虢国M2011:166相近,惟北白鹅甑耳内曲,甑部纹饰接近虢国M2012:15、M2001:65、北赵晋侯墓地M64:120和芮国M28:100甗。上述几座墓葬的时代皆为春秋早期,芮国M28则为春秋早期晚段。北白鹅M3铜甗整体器型较虢国和晋国铜甗稍矮,鬲部更加明显,纹饰布局大致相同,但趋于简化,而芮国M28铜甗器身整体更矮,纹饰更加简化,因此,北白鹅M3铜甗的时代应略晚于虢国和晋国,稍早于芮国,时代为春秋早期,与M3时代相同。M3出土铜簋造型和纹饰同1963年陕西扶风杏林公社铜簋、1974周至城关周墓王作姜氏簋、1988年平顶山临M1:00779铜簋、1986山东黄县周家村周墓单簋等基本完全相同,相似器物还见于1961年陕西张家坡窖藏伯喜簋、1987年扶风庄李窖藏甲乙铜簋,同属西周晚期作器;且铭文在内容格式与西周晚期册命铭文特征相符,故M3铜簋其时代属西周晚期早段,早于M3使用时代。

  

  M3的墓主身份族属尚不明确,M3:10铜甗铭文明示虢季嫁女于匽(燕),故其为燕族的可能性大。

  

  《左氏会笺》:“《春秋》所书召伯,乃东迁后别受采邑,在今绛州垣曲县之召原。”《太平寰宇记》:“召原在今王屋山下。”《历代疆域表》:“召亦畿内采邑……后徙于东,今山西垣曲县东有召亭,其采邑云。”根据以上文献,结合M3:10铜甗铭文虢季嫁女于燕之内容,初步推测北白鹅遗址可能系召公一族随平王东迁后在成周王畿之内的采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益飞先生对铭文隶定工作提供了帮助,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谢尧亭教授对铭文释读及文章写作给予指导,特此谢忱!

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及耘,参与发掘的人员有张跃红、杨永信、刘吉庆、周昊、杨及耘、曹俊。器物照相为解宙鹏。器物线图为马教河、刘泽鹏。室内修复人员史春明。拓片人员杨梅。

执笔:杨及耘、曹俊


精 彩

回 顾

  新发现 | 山西垣曲北白鹅出土周代虢国重器

  小铜盒,大学问,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出土铜盒小议

  解密 | 山西垣曲北白鹅周代墓地出土铜盒化妆品的新认识

  解密 |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铜壶果酒残留物的新认识


  END

图文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原文刊于《文物世界》2020年01期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马煜娟、尹燕飞

终审 | 郑 媛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更多信息...

北白鹅墓地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