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基于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获得遗迹任意角度剖面正射影像的方法
一、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在田野考古绘图中的应用及其局限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因其低成本、高精度、操作简单、适用性广等特点已经成为考古工作中记录发掘对象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的生成的遗迹平剖面正射影绘制遗迹或探方平剖面图也已成为传统田野考古绘图方法的重要补充。笔者在田野工作中使用相关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基于多视角三 ...
一、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在田野考古绘图中的应用及其局限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因其低成本、高精度、操作简单、适用性广等特点已经成为考古工作中记录发掘对象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的生成的遗迹平剖面正射影绘制遗迹或探方平剖面图也已成为传统田野考古绘图方法的重要补充。笔者在田野工作中使用相关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基于多视角三 ...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computational method of topic modeling to identify core topics and time trends in research on X-ray fluorescence (XRF)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ultural heritage. Topic modeling is an approach to text mining based on unsupervised ma
Many modern cultural object collections suffer from the problem of being obtained in unethical and illegal circumstances. Additionally, information about collections, including their status, object descriptions, and other data need up-to-date information
Numerous natural dyes were used to dye mediaeval Islamic paper from the tenth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an analytical method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
The aim of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PC) is to prevent or minimise the risk of irreversible damage to cultural artefacts as a result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which they are exposed, such as relative humidity (RH), temperature, light, atmospheric and
居延汉简发现于1930年,之后取得了重要性发掘成果,是研究汉代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重要文献。2014-2023年居延汉简的研究成果,得益于居延汉简、居延新简的重新整理与刊布,为学界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汉简形制、释文,这些材料推动了居延汉简相关研究的继续深化。回顾这十年,学界对居延汉简的研究热度不减,原有议题持续深化,新的议题也被提出 ...
Semi-exposed relics within an air–soil system often have earthworks partially buried, leading to moisture migration and substantial salt accumulation. Salt accumulation threatens relic preservation, but destructive sampling is hindered by conservation con
《西域研究》2014年第3期目录及全文链接点击文章标题,跳转阅读全文专题论文余太山:贵霜王朝的终结张弛:尼雅95MNIM8随葬弓矢研究——兼论东汉丧葬礼仪对古代尼雅的影响白京兰:军府体制下清代新疆的司法体系及运作王东平:清代天山南路地区的刑案现场勘验人员伏阳:略论新疆独立司法机构的建立台来提·乌布力 艾力江·艾沙:一件关于民国七年库车叛乱的 ...
2024年第2期目录与内容提要专题论文余太山:贵霜和印度关系的若干问题/1曾晨宇:巴克特里亚王国中晚期历史新探——基于新见的钱币学证据/18谢振华:西域占卜术东传与北齐西胡化问题/33赵海霞: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44历史地理刘屹:“宋云行记”中的两处错简及相关问题/56许序雅:13~14世纪阿拉伯舆地文献和游记的特点及价值/71 ...
王希隆:新疆军府制的创立、发展与深化——以西汉、唐、清三朝为中心白京兰:法权伸张:晚清新疆建省的法律因素赵卫宾:晚清新疆建省前后的礼治教化与社会影响张俊民:汉晋之时西域简纸文书出土与整理研究概述陈玮:河陇陷蕃后河西、西域与唐廷交通往来新探 ... ...
2025年第1期目录与内容提要目 录专题论文王子今汉代西北丝绸之路的鼠害/1吴正浩唐代吕休璟家族新考——以《吕志本墓志》为中心/10曲强德藏六份吐鲁番蒙古文行政文书再研究/18王冀青胡汉民与斯坦因第四次新疆考察/34西域治理研究邱文杰汉简所见西域都护副职演变考——兼论西汉宣、元之际的西域经营/43蒲宣伊唐代婚嫁鼓励政策在西州的实施——以《唐开元六年 ...
转载自:考古新出土隋代宇文昡碑志考冯健 段成刚(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载《北方文物》2024年第2期)〔关键词〕宇文昡 碑志 隋代 北周 毁碑〔内容提要〕2020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祝村南发掘了卒于隋代的北周公主墓葬一座,出土了碑、志各一方。结合相关材料认定,碑志记载为同一人,即北周宣帝与皇后杨丽华的 ...
基本信息:编:中国文物报社 中国考古学会主编:陈星灿 柳士发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59490520内容简介: 全书汇集了2012—2023年共12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20个考古发现,年代跨度达百万年,地域涵盖中原及边疆地区,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其中的良渚 ...
【新书介绍】广阳城墓地(二)中国考古网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1月14日 20:26 北京基本信息:编著: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73214300内容简介: 广阳城墓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自2018年至2020年对该墓地进行了多次 ...
内容摘要:木椁墓近年来在河西走廊地区多有发现,分布地域已突破仅在武威东部发现的窘境,也整体提升了该地区汉墓的年代上限。木椁墓整体特征表现出与内地的趋同,但当地文化特色仍较突出,其所反映的人群结构,通过文献的梳理,多来自山东及其周边地区。棺椁作为葬具,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便带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朴素伦理。葬者,藏也。商周以来, ...
最早完成整修的经冢古墓遗址,体现了日本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盛行的遗址“现状冻结”保存理念。1997 年,伴随着附近公寓的开发,这座隐于林间的古墓重现于世。尽管经过简单维护,古墓周边设置了挡土栅栏,遗址空间也被保留为新建住宅旁的绿地,但整体上仍处于封闭状态。由于古墓的土地归属于近旁的泉龙寺,访客进入遗址空间参观需获得特别许可。这种做法 ...
《丝绸之路考古》第9辑目录及内容摘要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北大学)等|新疆伊吾尖甲坡墓群隋唐时期墓葬发掘简报摘要:2022年7~9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对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哈-伊公路北侧的尖甲坡墓群进行了发掘。其中主墓M1东南侧的石堆确定为隋唐时期游牧人群的墓葬,该墓葬的发掘为探讨东天山地区隋唐时期游牧人群的丧 ...
本书全面梳理了2022年度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脉络,回顾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探索新时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用大量的统计数据,系统地分析中国博物馆的藏品规模与结构、中国博物馆的学术研究、中国博物馆的展览结构与展陈创新、中国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中国博物馆的文化功能、中国博物馆人才建设 ...
《文献·文物·文明:巴文化考古探索》是迄今为止最系统研究巴人、巴国、巴文化的学术专著,初步构建起巴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全书以考古发现为经,以历史文献、文物标本、文化事象为纬,探究了巴文化的基础概念、文化谱系、文化分区、文化符号、精神信仰、原始工业、以及巴文化起源、发展、消融的宏阔进程。总体上看,巴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This paper studied Late Iron Age ceramic fragments from Nditam village (Centre Region, Cameroon), the technological features and deduced the type of the raw materials used to produce them by combining different analytical techniques based on X-ray fluores
倍半碳酸钠法是一种常见的青铜“粉状锈”转化(脱氯)处理方法。本研究以一件早商时期青铜爵的倍半碳酸钠脱氯保护为例,结合拉曼光谱和离子色谱等分析手段,重新审视并评估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和脱氯规律等。研究表明,在无恒温恒湿控制的环境下,对于大面积爆发的“粉状锈”,倍半碳酸钠法依然是保持器物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对脱氯溶液进行跟踪监测 ...
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是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通常的记载以龙万育撰序的时间为依据,认为《西域水道记》刊刻于道光三年(1823年)。日本学者榎一雄最先考察出邓廷桢序文的署衔是判定《西域水道记》刊刻年代的标准,因此推测其最早的刻版印行年代是在道光十五年至十七年间(1835~1837年)。笔者根据《西域水道记》的引文内证,推翻道光三 ...
基本信息:作者:【日】熊坂聪美 著;黄盼 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0月印次:1ISBN:9787211095339内容简介: 本书是熊坂聪美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增改而成。本书将由贵族或民众主导开凿的数量丰富、造像规模小、制作周期短的中小窟龛,视为云冈石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窟龛造像的打破关系与形式 ...
1月3—4日,“知往鉴来:人工智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中的前沿应用珠海论坛”在广东珠海举行。来自考古学、文化遗产研究、计算机科学、数学与大数据等领域的学者共同探索“AI+考古”“AI+文化遗产”的新机遇。 人工智能推动考古学方法创新 近十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预测分析与图像处理方面的“超能力”受到越来 ...
《尚书·禹贡》是叙述大禹任土作贡的篇章,记载了九州各地向大禹的贡物、贡道。西周中期豳公盨铭文的面世,进一步说明了《禹贡》的可信性。尽管“九州”的概念仍有待出土文字资料的印证,但把“九州时代”界定在五帝时代晚期、夏王朝建立前夕,也就是考古学上龙山时代晚期,应该是合理的。本文从《禹贡》所载扬、荆、梁三州贡物入手,结合长江流域龙山时代 ...
基本信息:编著: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德阳市旌阳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1085224内容简介: 本书公布了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华强沟崖墓的调查、发掘成果。详细介绍了每座崖墓的各方面特征,包括保存状况、墓向、墓葬形制、装饰内容及其所在位置、开凿 ...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提出是中国考古学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也是公认的苏秉琦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巨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佟柱臣虽未使用过区系类型的概念,但他的许多研究史前文化的论著其实都渗透着区系类型的研究思想,不过一直以来学界对此鲜有细致的梳理。在考古学理论探讨日益活跃的今天,回顾、总结佟柱臣有关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思想 ...
汉长安城东郊已发现道路谢王庄道路遗址位于灞河以东,西距段家村大型水上建筑(汉灞河桥遗址)约3.6公里,距汉长安城宣平门约12.5公里。考古发现道路遗迹五条,可分为上下两层,其中L1最宽,约55米,可见车辙约40条,轨距约1.2米。通过道路间叠压关系及墓葬与道路间打破关系判断,该遗址不晚于唐代,结合出土瓦片及轨距分析,其时代为汉代,汉以后应仍延续 ...
假如文物会说话它们会与你诉说怎样的故事呢?跟着《文物讲中国史》系列丛书一起读懂有趣的文物故事拉近当代青少年与文物的距离感受鲜活的历史记忆《文物讲中国史》出版单位: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3月内容简介《文物讲中国史》是一套通过文物向青少年讲述中国历史、弘扬中华文化的丛书,按历史顺序共分为《原始社会篇》《夏商西周篇》《春秋 ...
基本信息:编著:赵永军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73214263内容简介:本书在全面收集、梳理现有材料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方法,对金墓的形制与结构、随葬器物、装饰内容、分区与分期,以及墓主族别、葬俗、等级差异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同时,结合文献记载和相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