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呼伦贝尔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

于昊申 刘卫军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其北部、西北部与俄罗斯隔河相望,西部、西南部与蒙古国相邻,南部与兴安盟接壤,东部与黑龙江省毗邻。南北纵贯的大兴安岭将呼伦贝尔分成了三个地形单元,由东向西分别为低山丘陵、河谷平原(农区)、山地(林区)和草原(牧区)。丰富的森林、草原植被,众多的河流与湖泊和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为野生动物 ...

• 洛阳天鑫苑两座汉墓发掘简报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5月,为配合洛阳骑城置业有限公司天鑫苑项目基本建设,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项目内的两座汉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编号分别为C4M1056和C4M1057。项目地址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西侧,西苑路南侧,北侧紧邻世林小区,南侧为防洪渠。(图1)现将发掘清理的两座汉墓的基本情况简报如下。图1 发掘位置示意图一、C4M10561.墓葬形制 ...

• 山西朔州后寨两座金墓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朔州市文物保护与利用服务中心 朔州市朔城区文化和旅游局2019 年,为配合朔州市殡仪馆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后寨村的一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该项目地点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后寨村以西的恢河西岸(图1)。 本次发掘中,发现两座金代墓葬M172、M261, 鉴于朔州地区该时期墓葬资料较为匮乏,现 ...

• 河北平泉八王沟辽代贵族墓地调查清理报告

河北平泉八王沟辽代贵族墓地调查清理报告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承德市文物局平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原载《文物春秋》2019年第4期)【关键词】河北平泉;八王沟墓地;辽代;清理报告【摘要】2013年5月,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承德市文物局和平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镇八王沟辽代贵族墓地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共发现3处辽代建筑 ...

•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三座东汉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三座东汉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原载《草原文物》2023年第2期)【摘要】2018年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新发现的3座东汉墓进行了发掘。3座墓葬形制基本完整,虽经盗扰,但仍出土随葬品120余件(组),主要为陶器,还包括少量铁器 ...

• 长城以北金代遗址所见金人生活 ——以房址、窖藏为例

丁腾宇12 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此时雄踞北方地区的是女真族的金政权。 包括现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长城以北地区,是女真族的统治核心区域,更是纬度高、气温低的苦寒地带,其治下居民无疑更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 遍布整个长城以北地区的诸多遗址,如房址、窖藏,都蕴含着时人面对恶劣生活环境, 努力生存的生活细节。一、房址 ...

•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杨育彬一、缘起学习了解和珍重自己的历史,是每个国家及其人民的共同追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地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处于人类古代文明金字塔的顶端。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绵延流传,从未中断,为全世界所罕见。 无论战乱、暴政、灾疫还是外敌入侵,都未能阻止中华文明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祖国,虽 ...

• 环巢湖地区夏商时期族群交流与互动研究

汪启航夏商时期,环巢湖地区展现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十分多元:作为中央王朝的间接控制区,它与中原夏商王朝的互动较为频繁,既有受到来自中原文明中心地区的中央王朝的影响,又有本地土著文明孕育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环巢湖地区的夏商时期考古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65年在肥西馆驿塘坊采集到了包括两件商代铜斝在内的共5件青铜器,安徽省博物馆进行 ...

• 内蒙古中南部河套地区汉代洞室墓初探

李鹏珍 齐溶青、2洞室墓即地下横穴室墓,是先由地面向下挖出一条墓道,在墓道底端一侧再掏挖一窑洞式的横穴来放置棺椁等葬具的墓葬形制。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的重要类型,最初盛行于西北地区,战国时期传播至秦,随着秦国势力的扩张传播到中原等地,两汉时期,成为中原地区最主要的墓葬类型。就内蒙古中南部河套地区①行政区划同于内蒙古中南部,包括阴山山 ...

• 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2号东侧六朝建康城遗址2021年考古发掘收获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遗址简介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2号东侧地块,位于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建设控制地带内。该地块南邻科巷,北邻大行宫变电站,东邻长白街,西邻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占地面积2585平方米,属于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六朝宫城及御道遗址区域。(图1)地块所在的大行宫是六朝建康宫城遗址分布的 ...

• 百年考古中的郑州灿烂篇章

阎铁成中国现代考古已经走过百年,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连续奋斗,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信度,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涵,活化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场景,廓清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再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在这激荡人心的百年发展史中,郑州考古工作书写了灿烂篇章 ...

• 河南三门峡黄河嘉园工地唐代墓葬M73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 年8—11 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三门峡市后川村棚改拆迁项目黄河嘉园工地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 该工地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向川路东约100 米, 南邻舒馨苑小区,北距黄河约600 米。 (图1)在工地西南角发现唐墓一座,编号M73,现简报于下。图1 M73 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 ...

• 藏品信息管理软件在文物库房管理中的应用

宋歌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数据库成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自由资源。 在此发展契机之下,文物保管单位趁势而上,将以大数据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为表现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切实的管理活动之中,使得文物的藏品管理工作能够朝着“让文物说话”的方向快速发展。在后现代化社会,人们的生活需求已从原始的物质层次追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

• 河南省新郑市文化路第二小学战国墓M5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化路第二小学位于河南新郑新区文化路西侧、鸿福路南侧,西距黄水河110 米,南距郑韩故城北城墙约2.7 千米。2021 年5—6 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新郑市文化路第二小学基本建设过程中,于此清理了17 座东周墓。 (图1)其中,HXWXM5(以下简称M5)在同类墓葬中较为罕见,虽盗掘严重,但仍出土了一部分兵器、玉石器。 现 ...

• 山西翼城老君沟墓地元代墓葬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12 年11 月至2013 年1 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翼城县城北部1 千米处的唐霸大道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汉墓23 座、宋金墓13 座、元墓4 座、明墓6 座、清墓8 座。 发掘地点位于老君沟村东2 千米, 是苇沟-北寿城遗址的一部分。 (图1)本文对其中4 座元代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1 老君沟墓地位置示意图一、M41.墓葬形 ...

• 山西汉代墓葬出土铜镜的考古学观察

郭智勇 赵梅铜镜是古人梳妆打扮时的日常用品, 也是精美的工艺品,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悠久历史。汉代是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制作风格上承战国,流风及于汉魏六朝。纹饰题材达到前所未有之丰富,有星云纹、博局纹、草叶纹、铭文吉语、四神等。镜形以圆形为大宗。本文以山西汉代墓葬出土的铜镜为例,初步探讨汉镜的种类、纹饰、发展历程,以及其 ...

• 驻马店石龙山东汉摩崖石刻考古调查简报

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石龙山东汉摩崖石刻, 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胡庙乡肖湾村南的石龙山山顶上,东距市区16 千米。(图1)2011 年年初,摄影师叶辛卯先生到山上采风时偶然发现了摩崖石刻, 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到实地开展调查、保护(图2)。 该石刻为纪年性石刻, 是目前河南省境内发现的保存相对完好的东汉时期官方摩崖石刻孤品,为研究东汉时期 ...

• 陕西西安唐陇西李浔夫人崔琰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高新区未来广场项目建设地块位于陕西西安高新区经二十路以西、纬二十八路以北、纬二十六路以南。(图1)2020 年3 月,为了配合该项目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该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遗迹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其中,有唐陇西李浔夫人崔琰之墓(编号M1)出土纪 ...

• 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高建朝当代社会,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在升级转型,博物馆也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数字化博物馆, 为文物保护及文化弘扬提供有利条件。 文物保护并非只是将文物保存在博物馆内,还应对文物后续发展负责,使其在社会中受到更多关注。虚拟现实技术拥有极强交互性、沉浸性特征,在当代博物馆文物修复、文化内涵保护、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着广 ...

• 山东菏泽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研究

袁广阔一、菏泽地区史前文化的考古发现菏泽地区的田野工作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1976 年和1981 年,山东省博物馆和菏泽地区文展馆分别对安邱堌堆遗址进行试掘,1984 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对安邱堌堆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揭露龙山、岳石、早商、晚商四个时期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遗存发现房基、灰坑、灰沟等,出土遗物有陶、石、骨、蚌器等。岳石文化遗 ...

• 郑州市小李庄遗址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小李庄遗址位于郑州市南四环以北,京广铁路以南,紫荆山南路以东。 (图1)地理坐标为东经113°68′49″,北纬34°67′29″,海拔108 米。图1 郑州市小李庄遗址位置示意图2017 年7 月13 日—11 月7 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中贯新城置业有限公司中贯渠南新城南小李庄2# 地项目进行抢救性发掘,前期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表 ...

• 河南省郑州市漳河路唐墓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漳河路唐墓(2020ZGZM1)(以下简称M1)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漳河路北、电厂路西(图1),属郑州高新区土地储备中心郑华程测字(2019)第G943 号地建设用地。经郑州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勘探发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 年10 月对其进行了发掘。 现将其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1 M1 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制该 ...

•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水牛墓汉代画像石祠堂及墓垣调查报告

淮北市文物局内容提要:2018 年,淮北市文物部门对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相山公园内的水牛墓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了水牛墓大型墓上建筑——汉代画像石祠堂基址以及墓垣基址。经整理研究,发现水牛墓祠堂是迄今发现最大、建造最考究的抱鼓石形画像石祠堂,同时发现的墓垣是抱鼓石形画像石祠堂附近首次发现的墓葬附属建筑。祠堂画像“胡人鼓吹出行仪仗图 ...

• 荥阳晚明乡绅赵守礼墓调查记

荥阳市文物保护中心2004 年11 月,施工单位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西路西延工程(荥阳境内)槐西村路段挖掘边沟时发现一座明墓。 (图1)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闻讯后前往清理。 墓葬保存基本完好,顶部被挖掘机掘出一洞,人可自此而入。墓室内基本未见淤泥,北壁立有墓志一合。据墓志记载,墓主人姓赵名守礼,晚明人,其后人至今仍居住在附近村镇中。 应他们的 ...

• 浅谈3D 打印技术在文物复制中的应用 ——以大河村遗址出土仰韶时期白衣彩陶盆为例

李曼 许辰在新形势下,文物保护、修复和重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成为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数字化的推广和普及,3D 打印技术陆续应用到国内一些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修复复制及展陈工作中, 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大足石刻研究院(图1)、陕西历史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当山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文物复制方面, 四 ...

• 博物馆文物环境温湿度调控手段效果初探

金紫琳 周羿辰 孟元亮 李倩博物馆展厅,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其所藏的重要场所, 不同于库房相对较为稳定的环境,展厅环境因展陈氛围营造、参观人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变得比较复杂。 为了最大限度延缓环境对文物本体的破坏、延长文物寿命,需要对展出文物的展柜微环境进行调控。 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温度和湿度是尤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 ...

• 大伾山摩崖大石佛

郭宸豪大伾山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县城东南隅,南北长1.75 千米, 东西宽0.95 千米, 面积1.66平方千米,海拔135 米。 山体为中寒武统出露,叠压三层,各层倾向东南。 山顶部分覆盖层较薄,局部裸露。 山峰南北两侧呈等齐倾斜坡面,坡度7°左右。 东西两侧各呈凹形斜面,坡度大概12°,有陡壁悬崖。 山上文物古迹荟萃,古建筑星罗棋布,有天齐庙、兴国寺、 ...

• 整合文化遗产资源, 弘扬历史文化传承 ——郑州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生态保遗”探析

刘彦锋 刘爱荣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文物资源众多,古遗址、古城址占大宗。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 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相关批示指示精神, 着力解决古遗址观赏性不高、文化内涵不易体现、保护成果不具体、与社会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郑州市委、市政府秉持“大生态、大环保、大 ...

• 从明代墓葬出土俑看男子首服样式及制度

白瑶瑶首服,也称元服,即头上所戴的巾、帽、冠等。自古以来,人们便十分注重衣冠礼仪,服饰是文化的载体,首服在古代文化和民族心理中有着重要地位。 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首服除了有装饰、御寒、遮阳等功用外,更是与身份地位紧密相关,既可彰显自身地位也可判断其人身份。明代墓葬出土俑的数量颇丰, 这些俑写实性较强,是明代人物的真实写照,其鲜 ...

• 泌阳县发现战国秦铜器及相关问题研究

张华泌阳县地处河南省南阳盆地的东部边缘,境内泌水西流,汝河东流,东部的白云山诸峰成为长江、 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县城所在地古称比阳,因位于比水(今泌阳河)之阳而得名。春秋时属楚,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 年)在其北部边境修筑长城。战国时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诸侯争夺的要地,遗留了丰富的遗迹、遗物。在历年的考古发掘中,多次发现战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