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董云平:千年文化遗存渐现辽金风采

它,坐落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九间村西南一公里处的高土岗上。南距太阳升火车站约一公里,让胡路至通辽铁路干线穿过它的西部边缘。若不是静静地伫立在这里的文物保护碑,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是一处辽金时期的重要遗存——“九间遗址”,也有人称它为“辽金文化遗存的一大宝库”。 在刚刚过去的百余天里,这处辽金时期的遗址慢慢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露出冰山一角,50多处遗迹、500多件遗物被呈现在人们眼前。虽然 ...

• 物华旧影—1910-1911年佛利尔镜头里的中国文化史迹

基本信息: 作者: 常青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6月 内容简介: 1910-1911年的中国之行,是佛利尔5次中国行之中收获最大的一次,重点访问了开封、巩县、洛阳、杭州四地。在这次的旅行与参观之中,所到之处,均请专业摄影师周裕泰等随行拍摄了大量的文物古迹的高质量干板照片。 这些现存于佛利尓美术馆档案部的234 幅照片,为我们保存了清朝末年的历史面貌,是学者们不可多得的珍贵研究资料。这是在 ...

• 考古学集刊(第22集)

基本信息: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辑:考古杂志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20157599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17篇文章,内容涉及考古调查与发掘、专题研究、科技考古和国外考古等方面。 ...

• 敦煌吐鲁番所出事目文书再探

来源:《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2期 作者:方诚峰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以宋代相对清晰的制度状况反观敦煌吐鲁番所出相对零碎的材料,对事目文书的分类、性质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认为,被前辈学者统称为“抄目”的各种事目文书,在形式、功用上有着本质差别。除了常见的“受事发辰”记录外,一种为规整的收文登记,不但可存档备考,还可以与发文机构的事目进行照验;另一种则是官司内部文书处理完成后的记录,在宋代被称为“勾销承受 ...

•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沿海五城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作者:耿元骊内容提要:五代十国时期,分属南汉、闽、吴越的广州、泉州、福州、明州、杭州成为“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期代表性港口城市。五城带动中国南方形成了贸易为重、海商为尊的观念变迁,率先成为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区。广州海外贸易路线最长,延伸到今天伊拉克等地;福州、泉州与东南亚、日本及朝鲜半岛来往频繁;杭州、明州与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等地 ...

• 大千海路任风涛 ——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交流史话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学檬 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于8世纪,阿拉伯人是先驱者。早在他们之前,希腊、罗马人曾经沿着阿拉伯海北缘航行到西印度。而从公元前数世纪起,印度人就向东来到泰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克拉地峡,在那里建立了许多小国。中国则在南朝的宋和梁时期,与克拉地峡的一些小国以及扶南(今柬、泰、老、越的部分地区)就有接触,中国的商船和舢板船航行到普罗色雷(Pulo Serai)补充淡水和柴火 ...

• 从早期人神关系看中西文明殊异之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禹阶国家是文明诸要素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而宗教信仰则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区域环境特征和文明进步程度有紧密关系。古希腊文明作为地中海文明的一种典型形态,与早期中国文明有着极大殊异。  在古代希腊,早期国家的建立是通过血缘氏族、部落的崩溃而形成新的政治制度结构。史前中国社会复杂化进程则是通过内聚型方式,形成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复合型”政治架构。正是这两种演进 ...

• 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学研究的缩影与标志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进宝 总结百余年的中国敦煌学史,无法绕开的一个机构或话题就是敦煌研究院。不论是民国时期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乃至改革开放后的敦煌研究院,虽然名称在不断变化,但其一直是我国敦煌石窟保护和研究的最大实体单位,也是国内外敦煌学研究的重镇。  一、研究所(院)的成立、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是抗战时期西北开发热潮的产物。1937 ...

• 契丹族起源与木叶山地望之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任崇岳木叶山是辽朝时期的一座名山,《辽史》《契丹国志》曾多次提及,《资治通鉴》《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亦有记载。木叶山之所以声名显赫,是因为契丹族发祥于此,但木叶山究竟在何处,迄今尚无定论。木叶山地望直接关涉契丹族发源地,有必要予以讨论。  木叶山是契丹族发祥地  《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云:“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即老哈河) ...

• 地中海融汇古代东西方文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杨巨平 地中海既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诞生之地,也是东西方文明的汇聚融合之地。地中海文明以希腊罗马文明为主体,也包括环地中海地区的埃及、两河流域、腓尼基—迦太基文明。在地中海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周边文明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多元文明发祥地  地中海是多元文明的发祥地,一度存在埃及文明、腓尼基—迦太基文明、希伯来文明、爱琴海和巴尔干半岛的希腊文明、意大利 ...

•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演变 以环南中国海地区为视域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水海刚【史海钩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并不断延伸、拓展,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网络。就其内涵而言,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被视为中外之间通过海洋通道进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与融通。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学界一般认为明清两代是其发生演变和终结的时期,进而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

• 上古西亚文明的交流互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昌玉上古西亚文明以两河流域文明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古代伊朗文明、古代安纳托利亚文明(以赫梯文明为代表)、古代叙利亚文明(含埃勃拉文明、乌加里特文明、腓尼基文明等),以及古代希伯来文明。古代西亚地区民族成分复杂,语言丰富多样,地区间交流与冲突不断,其历史发展既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又有楔形文字文化认同的因素,同时还有文明交流互鉴的成分。  楔形文字文化圈  大约公元前3200年, ...

• 万明:郑和下西洋七至满剌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万明 马六甲海峡,又译作麻六甲海峡(英语:Strait of Malacca;马来语:Selat Melaka),是世界著名海峡之一。尽管这一海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却名不见经传。国际上习惯以马六甲称呼该海峡,是因该海峡得名于著名国际贸易港口马六甲(Melaka,Malacca),即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首府马六甲市。马六甲是满剌加的音译,由满剌加衍变而来,是该海峡专称。马六甲海峡闻名于世,始自 ...

• 罗马社会没有形成丝绸贸易热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爽丝绸贸易是连接古代欧亚大陆众多国家、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重要纽带。以丝绸为代表的东方奢侈品,通过贸易被贩运到罗马,激发了罗马社会对东方丝路的不懈探索。丝绸贸易之所以能够植根于罗马社会,在于丝绸具有宣示皇权和区分等级高低的政治功能。然而,由于受到社会等级和经济结构的制约,罗马社会并未形成全社会参与丝绸贸易的浪潮。  对丝绸认知趋于精准  公元前3世纪,匈 ...

•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 让敦煌学深入人心

冬日,敦煌,安静惬意。日前,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间会议室里,院长赵声良挤出一上午的时间,接受了专访。1984年,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赵声良,只身来到敦煌,到如今已有35年。从期刊《敦煌研究》的编辑起步,到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再到今年5月升任院长,35年前的青年,如今已满头华发。千年莫高,人类敦煌。对人们而言,敦煌是艺术殿堂,是精神高地,是心灵圣域。“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保护、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赵声良 ...

• 勿忘历史信息的探访者

  在书写历史的道路上,考古学家是现代社会遣往古代探访信息的使者。关注并走近这些同泥土为友的英雄,也是对我们的文化遗泽与精神遗产报以敬意。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1983年,桂林文物管理部门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时,清理出一块此前未曾发现的摩崖石刻,南宋诗人王正功的这首诗重见天日。如果没有考古学家的工作,“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名句的出处,或许至今也 ...

• 朝鲜半岛青铜武器

基本信息:作者:成璟瑭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1月印次:1ISBN:9787532593095内容简介: 从目前发现的材料来看,朝鲜半岛出土的琵琶形短茎式铜剑、细形短茎式铜剑、中原式铜剑、短内式铜戈、中原式铜戈、各种铜矛以及铜镞等青铜武器的数量超过700件。经系统整理与初步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青铜武器种类繁多、型式复杂,其起源、发展、衰退的过程历经1000年左右,直至铁制武器出现后, ...

• 上海历史之源:福泉山

基本信息:作者:张明华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0月印次:1ISBN:97875325930064内容简介:  上海福泉山遗址的发现,极大推动了上海地区史前考古的进展,完善了上海自马家浜文化到马桥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福泉山墓葬和大量随葬品的出土,丰富了上海地区史前文化的物质内涵。但之前对于福泉山遗址的介绍,偏重于考古学方面,致使这一重要发现还不为大众所知。本书即以普通读者为对 ...

• 王冀青|清宣统元年(1909年)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事件再探讨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古籍”,原文载于《敦煌学辑刊》2014年02期,特此感谢!中国“敦煌学”正式发端的时间,学术界普遍认定为1909年。其系列标志性事件包括:(1)1908年在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获取藏经洞出土文物的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年),于1909年在北京向王式通(1864-1931年)、董康(1867-1947年)、罗振玉(1866-1940年)

• 活动纪要|霍巍:“西藏吉隆古道的考古发现与高原丝绸之路”

2019年11月15日晚19:00,我校文科杰出教授、长江学者、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及藏学所所长霍巍教授所作的“西藏吉隆古道的考古发现与高原丝绸之路”学术讲座在江安校区综C105成功举办。鸣沙丝路学社指导老师、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张延清(华青道尔杰)副教授主持本次活动,讲座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以及社会人士到场聆听。活动伊始,首先由张延清老师为在场师生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及主讲人霍巍教授的学术背景与成

• 王建新、关楠楠|河西走廊多民族交融发展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王建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关楠楠,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博士生,兰州大学图书馆馆员。摘要: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西部乃至域外世界的交通枢纽和经贸通道,也是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战略要地。河西走廊在古代中华文明的凝

• 霍巍|近70年西藏考古的回顾与展望(1951—2019)

作者简介霍巍,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考古、西南考古、西藏考古、文物学与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博物馆学等, 著有《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西藏西部佛教文明》等学术著作多部。摘要:西藏考古现已成为藏学研究的一个重

• 刘进宝|东方学背景下的敦煌学

作者简介刘进宝,历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等。长期从事敦煌学、丝绸之路与隋唐史研究,已出版《敦煌学通论》等专著多部,主编《转型期的敦煌学》等多部;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内容摘要:“敦煌学”一词,一般都认为是陈寅恪于1930年首先提出的,后来发现日本学者石滨纯太

• 崔建华|西汉与匈奴交往中的伦理碰撞及融合——以忠孝观念为中心

作者简介崔建华,出生于 1981年2月,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秦汉史。代表性成果:《先秦两汉“河东”地域称谓演变考》,《晋阳学刊》,2010年第2期; 《汉代反季节栽培与“不时不食”观念》,《人文杂志》,2011年第6期; 《论皇权传承规范对西汉帝陵布局的制约》,《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2期。内容提要: 汉地传统伦理观念的延展是伴随着汉匈交往史的

• 【学术研究】宁夏海原县菜园村遗址切刀把墓地

宁夏海原县菜园村遗址切刀把墓地许成 李进增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海原县菜园村遗址,包括已发掘的寨子梁、瓦罐嘴、切刀把、二林子湾墓地和林子梁、马樱子梁居址。  切刀把墓地位于菜园村南1.5公里的坡地上(图一),南依南华山,北临断崖,东西两侧冲沟环绕。坡地历经雨水冲刷和风力剥蚀,又屡遭翻耕,破坏较严重,冲沟已切入墓地数十米。墓地地势东南高、西北 ...

• 【学术研究】宁夏同心倒墩子匈奴墓地

宁夏同心倒墩子匈奴墓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宁夏考古组同心县文物管理所  倒墩子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王团乡东北约8公里。墓地分布于村东南1.5公里的坡地上,当地群众称之为兔头嘴。墓地东面是南北向的土梁,墓葬即分布于这处由东向西逐渐倾斜的缓坡下部(图一)。墓地北有一条冲沟,西临洼地与另一土梁相连。周围峁梁错落,沟壑纵横(图版玖,1)。1983年秋,该村农民在耕地时发现陶罐和其他

• 宁夏固原柳沟遗址发掘简报

宁夏固原柳沟遗址发掘简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摘要:柳沟遗址位于宁夏固原柳沟村北侧。2009年为配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清理出房址1座、灰坑12座,出土了罐、盆、钵、斝、碗、豆、瓮、盘等器物。该遗址的发掘,为固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及文化之间的地域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关键词:柳沟遗址 师赵村 ...

• 宁夏彭堡于家庄墓地

宁夏彭堡于家庄墓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于家庄墓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彭堡乡撒门村西北2.5公里,冬至河支流大营河的东岸,背靠清水河和冬至河之间的高源,西临冬至河及大营河冲积而成的平川,自然环境适宜于人类居息。墓地北端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表明,远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墓地南10公里处,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修筑 ...

• 【学术研究】宁夏及周边地区文物考古出土的西夏瓷器

宁夏及周边地区文物考古出土的西夏瓷器程云霞(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756000)中图分类号:K8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331(2013)05-0103-05收稿日期:2013-07-11作者简介:程云霞(1963-),女,宁夏海原人,宁夏固原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摘要: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出土了上百件精美的西夏瓷器,文章对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进行了梳理,对西夏瓷器的造型、工艺

• 【学术研究】宁夏出土墓志整理研究综述

宁夏出土墓志整理研究综述王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作者简介]王琨(1985-),男,硕士,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研究方向:碑志与历史文献整理研究。[收稿日期]2017-03-29中图分类号:K877.45 文献标志码:E文章编号:1005-8214(2017)08-0097-07摘要:墓志是一种特殊的石刻文献,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向来倍受学者关注。迄今为止,宁夏出土历代墓志约116合/件,整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