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研究】王雁卿丨北魏平城的带具

带具即腰带,北魏带具分布帛带和括结带二种。前者实物多朽不见,形象资料也不清。后者由带头、带鞓、带尾组成,出土物多为金属类括结具及饰件。带头的括结分带钩、环式带扣、牌式带扣等几种形式。先秦时的华夏贵族于腰间束有大带和革带,大带用丝织物制作,用于束腰,革带在内,用于系佩。贫贱之人只是穿布衣系革带。革带两端大约用窄绦带和环系结。后以带钩带头代替了绦带。带钩实物最早发现于良诸文化,由

• 【研究】李翎丨金刚手:匠人创造的神

犍陀罗遗存中有一个突出的形像:一位手持粗陋短棒状武器的武夫,这个看上去粗野的武夫却总是跟随于佛陀左右。这个形像是那么突出,以至于艺术史学者不能忽视他的存在,于是依据经典,武夫被学者辨识为:金刚手。笔者于2014年发表小文《早期金刚手图像考》,在文章中讨论了金刚手与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的关系。结论是,这个受到地中海和波斯图像元素影响产生的形像,先于文本出现,但基本认定金刚手的夜叉身份。随着对更

• 敦煌石窟舞蹈形象的宗教性存在

敦煌石窟舞蹈形象的宗教性存在  作者:李广森 刘建【内容提要】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立场上讲,人类的存在分为“感性存在”、“理性存在”与“宗教性存在”。舞蹈是这种存在的方式之一,也包括世俗生活的感性存在、礼尚往来的理性存在和信仰生活的宗教性存在。敦煌石窟舞蹈形象之所以神秘莫测且意味无穷,则在于其全长1600米的492

• 松本荣一先生与敦煌学研究

松本荣一先生(有笔名松本二千里)以《敦煌画研究》一书而闻名于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有“《敦煌画的研究》(即《敦煌画研究》)”词条,但未有“松本荣一”词条,实际上,松本先生在此书出版后还继续研究敦煌画,故有必要介绍一下松本荣一先生。松本荣一先生1900年3月10 日生于台北,1984年7月2日卒于东京。1920 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美学美术史学科,1923 年毕业。1924—1928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 ...

• 三代考古(八)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0月印次:1ISBN:9787030626257内容简介:  本书是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辑的关于三代考古研究的论文集。文集包括聚落与文化、铜器与铭文、方法与技术、争鸣与评论四个板块,收录了该研究室在职研究人员和中外其他科研 ...

• 偃师二里头遗址祭祀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全文阅读偃师二里头遗址祭祀遗存的发现与研究(作者:杜金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9年第4期)

• 彩出于青:“考古学文化”视野下的长沙窑与岳州窑

长沙铜官窑遗址和岳州窑遗址是汉唐时期湘江下游最为重要的两个制瓷遗址群,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先后于1988年、201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所处地域相近、部分时段的部分瓷器产品特征相近,二者的关系一直学者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周世荣、黄纲正、李梅田、李建毛、萧湘等先生都曾论及。但由于有关概念界定上的模糊或不一致,诸位先生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别。近年来湘江下游地区的陶瓷

• 三代考古(七)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549891内容简介:  《三代考古(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辑的关于三代考古研究的系列文集之七。文集包括考古新发现、青铜器研究和专题探索三大版块。收录了该研究室及 ...

• 考古学揭示的汉文化具有不朽的价值

 汉语、汉字、汉赋、汉民族、汉文化、汉文明,这一切概念都因公元前 202年西汉政权建立而逐步产生。“大汉”曾经是世界文明之强国、东方文化之中心。考古学资料显示,西汉之前,中华文化已走过万年历程,国家文明诞生也已 2000多年。然而,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区域性国家文明到夏商时期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域性王国的出现与方国的并立,再到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分权模式的中国第一次统一,直到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式的郡县行政制 ...

• 敦煌画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松本荣一 著,林保尧 赵声良 李梅 译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9月印次:1ISBN:9787308190800内容简介:  本书是松本荣一先生长期调查流散世界各地的敦煌绘画,并参照《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LES GROTTOES DE TOUEN-HOUANG)等石窟资料,分类对各种敦煌绘画进行系统图像学研究的成果。目录绪论第一章 敦煌画各种变相的研究 第一节 阿弥陀净土变相及观经变相 第二 ...

• 殷墟骨镞形制与功能研究

——————————————————————————————全文阅读殷墟骨镞形制与功能研究(作者:陈翔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原文刊于《文物》2019年第9期)

• 安徽含山凌家滩与韦岗遗址出土部分动物遗骸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

——————————————————————————全文阅读安徽含山凌家滩与韦岗遗址出土部分动物遗骸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作者:赵春燕 吕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朔知 安徽大学历史系;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9年第2期)

• 岳州瓷与岳州窑研究

全文阅读岳州瓷与岳州窑研究(作者:李梅田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故宮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9期)

• 红山文化弯板状玉臂饰研究

全文阅读红山文化弯板状玉臂饰研究(作者:朱乃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2019年第8期)

• 李永迪:文献视野之外的安阳考古

 2019年10月18日,芝加哥大学李永迪教授受邀,在武汉大学振华楼历史学院101教室展开了一场题为“超越历史——文献之外的安阳考古”的学术讲座。武汉大学考古系张昌平、余西云、何晓琳、曹昭以及李雪婷、陈丽新等老师参加,讲座由武汉大学考古系孙卓老师担任主持。  李永迪教授从他本人从事考古研究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作为讲座的切入点,第一个问题是部分未从事过考古学研究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考古学没有属于自己的理论 ...

• 从岭南出土文物看南越国后宫制度

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以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形态为基础,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形成一套由后、妃、女官、宫女等组成的配合各种宫规礼仪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 南越国建立于公元前203年,亡于公元前111年。南越武帝赵佗虽北面称臣,却仍私铸帝玺,西汉人王舜、刘歆曾说 :“南粤尉佗总百粤,自称帝。故中国虽平,犹有四夷之患。”在赐给赵佗的诏书中,汉文帝更是写道 :“服岭以南,王自治之

• 历史上的中国与中亚(罗新 张明扬)

2012年,西安“静悄悄”地出土了一块唐代回鹘王子墓志。这块在媒体上乏人关注的墓志却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填补了古突厥文字在东亚地区文献资料的空白。     回鹘王子为何会葬在长安?唐朝怎么会和回鹘如此亲密?中亚世界在唐之后为何会淡出中国人的视野?北大历史系教授罗新先生在访谈中带我们走进了中古时期的中国和中亚,“唐在中亚的政治和军事存在比起之前的汉和隋,以及之后的宋和明来,的确要深入得多、持

• 练春海 | 艺术考古与研究方法

编者按  艺术考古的发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时空漂移,在这个过程中,它多数时候是停留在概念的阶段,出现在考古学、艺术史的著述中,最后才在中国的学术土壤中扎根、开枝散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考古不仅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关注,还作为一个学科体系在中国蓬勃发展,因此,自然也要形成一整套与这个学科体系相适应的研究方法。本文节选自《重塑往昔: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作者练春海,中国艺术研究院

• 艺术考古研究热冷之思

近年来,艺术考古成了一种时尚,各种有关的书籍出版、会议、讲座、论坛蜂拥而上,它与真真假假且还在持续升温的国学热、如火如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以及文化发展的学术热都能挂得上钩。不论是社会热点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好,还是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好,艺术考古作为一个可以辐射到多个文化领域的学术话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 【考古札记】张萌:唐李倕墓头冠及配饰的金珠焊缀工艺研究

李倕(711~736)为唐代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第五代孙女,根据墓葬砖质朱书墓志记述其并无封爵,但其殷实的家境和“承富贵之裔”的身世还是可以从大量随葬品中看得出来。李倕身上佩戴有异常华美精致的冠饰和身体配饰,显示出唐代社会对贵金属饰物的偏爱,特别是金饰的制作工艺极尽精致工巧,饰片边缘及底部应用的金珠焊缀工艺是将直径为160~330μm的极小微粒金珠 ...

• 朱玉麒《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出版

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朱玉麒 著目 录 序 言 王炳华1. 汉唐西域纪功碑考述2. 汉和堂藏《裴岑碑》旧拓考3. 龟兹刘平国刻石的发现与近代新疆4. 内藤湖南未刊稿《龟兹左将军刘平国碑考证》研究5. 所谓“李崇之印”考辨6. 吐鲁番文书中的汉文文学资料叙录7. 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汉文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以吐鲁番文

• 西湖石窟艺术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编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时间:2019年5月ISBN:9787550827424内容简介:本书是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艺术史方向十余名研究生近三年来在西湖石窟艺术领域所撰写的系列 学术论文的合集,也是该院“西湖石窟艺术史研讨”课程的一项教学与研究成果,其内容主要涉及位于杭州主城区的飞来峰造像、西湖南山造像、吴山宝成寺造像以及位于杭州郊区的瓶窑南山造像、

• 平潭壳丘头遗址图录

基本信息:编著: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 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0月印次:1ISBN:9787030624727内容简介:  壳丘头遗址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遗物,重新进行一番系统的梳理研究,并以图录形式较完整地公开出版面世,从而宣传平潭古文明,这不仅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更是福建史前文明研究领域一项重要成果。壳丘头遗址两 ...

• 重庆汉代画像考古报告集

基本信息:编著: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621795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重庆地区汉代画像考古发掘成果的汇编,内容涵盖汉代画像石棺、画像石以及石阙等,地域以重庆西部的璧山、江津、永川为主,兼顾重庆峡江地区的忠县、涪陵等地的相关发现。本书较为全面地收集了重庆 ...

• 浙江考古(1979-2019)

基本信息:编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0月印次:1ISBN:9787501062539内容简介:  本书为庆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而编著。全面综述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四十年以来,浙江省所开展的文物考古研究成果,共分七个章节进行论述: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墓葬考古、宋元明考古、瓷窑址考古和科技考古。是一本了解浙 ...

• 四川泸州汉代画像石棺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泸州市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9月印次:1ISBN:9787501062232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详尽地发表了截止至2007年泸州地区出土的画像石棺资料,在客观的文字描述的基础上配以拓片、线图和照片,让读者立体的了解画像石棺的情况,并对部分图像进行了解读。文中的解释主要以同类图像的榜题为依据,再参考文献,以了解图像的内容、背景和来由。目录第 ...

• 考古遗址博物馆及考古遗址公园与公众考古

  11月7-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公共考古·桂林论坛”在广西桂林召开。此次论坛的研讨环节共包括1场主题发言及3场专题发言,31位学者围绕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中国考古新发现及保护利用、城市考古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考古遗址博物馆与公共考古等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近几年来,桂林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国际旅游胜地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 ...

• 玲珑澄澈,缤纷东西——中国考古发现的国产玻璃和进口玻璃

点击上方关注文明和我们一起 看文明 知中国 走世界“ 中国国产玻璃的产生和发展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碰撞相关联。虽然在古代,玻璃没有发展为中国主要的手工业,但中国玻璃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印记,产品清新独特,是世界玻璃史上的一枝奇葩。”玲珑澄澈,缤纷东西中国考古发现的国产玻璃和进口玻璃撰文丨安家瑶■ 唐宋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图。从考古出土的玻璃器可以看出,中国古玻璃一直存在着两个系统:进口玻

• 讲座预告 | 王炳华:精绝——黄沙下的丝路古国

古代中西亚系列讲座之六精绝:黄沙下的丝路古国主讲人:王炳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人:吴欣复旦大学历史系青年研究员讲座时间:11月8日(周五)10:00讲座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901主办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排版 | 朱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个  上一篇下一篇  

• 百年敦煌学的历史回望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尚永琪原标题:百年敦煌学的历史回望——读刘进宝教授《敦煌学通论》(增订本)【图书评介】刘进宝教授的《敦煌学通论》是一本走过了30年历程的著作,曾出版不同文字的6种版本,逐步沉淀完善为目前50万字的宏大篇幅。它涉及2000多年的敦煌区域发展史、1600多年的敦煌莫高窟建造史以及100多年的敦煌遗书发现流传史以及100多年的敦煌学研究与学科史。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刘进宝从一个孜孜以求的青年学子,成长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