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南郊皇子坡村元代墓葬发掘简报
2008年7至12月,陕西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烟草公司西安分公司物流中心的建设范围内发掘古墓葬45座,地点位于今长安区韦曲镇皇子坡村北,韦鸣路与神州二路交汇的西北隅(图一)。墓葬分布区域地势呈北高南低的缓坡状,落差最大约6米左右,一条高出地表约2.5米的水渠,南北向贯穿东部区域。发掘表明该地域地层较为简单,可分为3层:第①层为耕土层,厚0.3米,灰 ...
2008年7至12月,陕西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烟草公司西安分公司物流中心的建设范围内发掘古墓葬45座,地点位于今长安区韦曲镇皇子坡村北,韦鸣路与神州二路交汇的西北隅(图一)。墓葬分布区域地势呈北高南低的缓坡状,落差最大约6米左右,一条高出地表约2.5米的水渠,南北向贯穿东部区域。发掘表明该地域地层较为简单,可分为3层:第①层为耕土层,厚0.3米,灰 ...
2010年9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功县南仁乡(现并入普集镇)宣村东北砖厂发掘了唐始州司马苏瑜墓,于甬道中出土一盒墓志。志盖为青石质,方形盝顶,边长64、厚6.2、刹面宽9.5厘米,顶面阴刻篆书“大周故苏君墓志之铭”3行,行3字,刹面饰蔓草、宝相花,四侧素面。墓志为白石,色白泛黄,方形,四侧纹饰蔓草、宝相花。边长63.5、厚14.5,石面有方形界格。志文楷书,33行,满行33字,共1024
基本信息内容提要:本文从洛阳关林庙宋墓出发,指出该墓中出土的杂剧、散乐、庖厨砖雕与偃师酒流沟宋墓、温县前东南王村宋墓中发现的人物砖雕在构图与细节方面完全相同,为砖雕模制技术的产物。在讨论砖雕工艺的基础之上,本文还将利用墓葬题记与考古资料,进一步探讨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的营建以及工匠在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试图理解特定区域内墓葬图像呈现出的模式性。关键词:宋金时期 砖雕壁画墓 墓葬营建 粉本与格套 模件
基本信息:作者:谢明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8月印次:1ISBN:9787547921012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从文化史的观点省思历史上陶瓷修补术诸面向。既观察了清代宫廷陶瓷修补改装情况,以及乾隆皇帝对于缺损陶瓷的对应态度和补修理念,也讨论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针对中国陶瓷的金工镶饰和改装。在广泛搜集亚洲和欧洲锔钉补修术案例的基础之上,评估了区域间影响交流的可能途径。另外 ...
全文阅读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再分析——兼论商文化“居葬合一”的特质因素(作者:李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7期)
全文阅读邺下北朝禅学史迹丛考(作者:何利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春秋》2019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新伟认为,史前的跨区域交流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距今5500年前后,正是因为各地区以社会上层交流网为核心的深度交流,才促成“中国相互作用圈”或“最初的中国”的形成。 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学会主办,主题为“新中国考古70年”的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28日至29日在郑州举行,李新伟在论坛上发言及会间接受记 ...
宋代城镇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发轫于民国时期北平历史博物馆对巨鹿故城的发掘。但限于各方面的条件,当时有计划的、以了解宋代城镇为学术目的的考古工作并未展开。解放后,随着新中国考古工作的开展,宋代城镇考古工作随之起步,学术界亦展开了有关研究。本文就现已刊布的材料,择要从都城和地方城镇两方面分述之。
贺兰山白芨沟彩色岩画的时代及民族归属朱存世(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贺兰山岩画以磨制、凿刻和划刻制作的岩画为主,学术上称之为中国北方系岩画,而用赭石颜料绘制的岩画仅白芨沟一处。该岩画点位于大武口乡杏花村西北15公里、贺兰山东麓的白芨沟内,东距石嘴山市约45公里。岩画绘制于坐西朝东岩棚的后壁上,调查报告已于1994年发表,并认为早期岩画在旧石器晚期,距今1-2万年,中期岩画距今2000-4000年,
徐州地区早期汉画像石的产生及相关问题刘尊志(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天津 300071)摘 要:汉画像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它较早地出现在徐州地区,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及西汉时期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密切相关。汉画像石墓出现在西汉早期,在产生之初并不统一。石椁墓逐渐成为画像石墓的主流与身
西南夷是指《史记》、《汉书》所称“巴蜀西南外蛮夷”,《后汉书》又称为“蜀郡徼外夷”,包括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都、冉、白马氐等,战国秦汉时期,包括云贵高原、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及川西南山地在内的广袤地域内活跃着上述大小不一、文化面貌迥异的人群。 在西南夷考古中,常发现一类比较特殊的青铜器,其上端多为人物或动物形象,少 ...
宁夏固原北原东汉墓宁夏考古研究所固原工作站 1992年5月,西郊乡和平村农民在承包地内平地时发现砖室墓一座。我站闻讯后,及时前往现场,对该墓进行抢救和清理。清理时间自5月13日至23日。现将墓葬清理情况介绍如下。 墓葬位于固原县古城墙北50米处的北原平地上(图一)。封土已被早年平整土地时铲平。墓室顶部距耕土50厘米,墓室保存尚好。该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左、右耳室六部分组成。全长8.76
宁夏固原市北塬东汉墓樊军 固原市西北1.5公里的清水河上游西岸有汉高平城旧址。城址西侧为南北走向的古雁岭山脉,东去的山前平原地带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分布着许多古代墓葬。为配合城市基础建设,1999年7月至2000年8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在此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10余座汉代墓葬,其中编号为1999M1(以下简称Ml)和2000M5(以下简称M5)的汉代砖室墓保存较好(
2003年山东临沂洗砚池发现两座晋墓,M1中出土的铜器和漆器上有曹魏正始二年(241年),西晋太康七年(286年)、八年(287年)、十年(289年)的纪年,联系墓葬形制及其他随葬品,当为西晋晚期至东晋初期墓葬。该墓中出土一件造型精美、釉色清亮的青瓷胡人骑兽器(M1西:22),发掘报告中认定为水注,并指出该器应该是南方越窑的产品[1]。后者目前应该没有疑问,但将其认定为水注应不准确,有的文章中
宁夏固原西郊汉墓出土摇钱树及相关问题研究樊军(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图分类号:K87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62(2011)02-0040-09摘要:宁夏固原一座汉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鎏金摇钱树,枝叶上有朱雀等祥兽与人物雕塑,表现了“四灵”、乐舞杂技与西玉母神话等图像内容,对研究汉代摇钱树的内涵与分布影响有一定意义。关键词:宁夏固原;汉墓;摇钱树;四灵;乐舞;西王母神话
《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所载荣新江先生的《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以下简称《视野》)一文,从“可恨可喜”与“以德报怨”、《劫余录》与“伤心史”、伦敦留难与巴黎协作、“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四个方面,就贯穿中国敦煌学学术史的“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问题做了高屋建瓴的阐述。正如荣新江先生在《视野》一文中所说:“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拥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敦煌学史,没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敦煌学 ...
今年上海书展期间,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张国刚教授在上海书城做了丝绸之路相关的主题演讲,并宣传了自己的新书《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本书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重点讲述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等各个时期中西方在“一带一路”这一空间里的交流与碰撞。亚历山大、张骞、安禄山、马可波罗、利玛窦、康熙、徐光启、郑和、伏尔泰等一个个在中西文化交往中留下烙印的历史人物一一登场,佛 ...
东晋永和年间的一天,被废为庶人的名士殷浩正在给国家权力的实际掌握者权臣桓温回复信函。这封信对他太重要,以至于他在把信装入函封后,再次打开检查一遍,怕自己有什么文字上的谬误。检查好之后,装好,他还是觉得不妥,于是再次检查。这下总归放心了吧,等第三次装好信笺,殷浩不仅没有平静下来,焦虑和疑虑的情绪却再次涌上心头。他再次打开函封检查一遍。第三次之后还有第四次、第五次……殷浩一直在反反复复地取出信笺检查内 ...
本文原题《白银与明朝国家的转型——在北京论坛(2017年)上的演讲》,收入《贡赋体制与市场:明清社会经济史论稿》,刘志伟著,中华书局2019年版。近年来,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人们对全球化的历史对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已经有了很多认识,时间上至少可以追溯到16世纪。新大陆发现以后的世界体系的运转,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恐怕是来自世界市场的白银大量流进中国。明代后期从各种渠道流进中国的白银数量,很多学者的 ...
2017年下半年,收录了17种20卷的《章太炎全集》全部出齐了,其中的8卷本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编集整理,80年代初、中期陆续出版的,参与者大多为章门弟子和再传弟子。弟子们付出了辛劳,但知之者不多,甚至早被遗忘,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被忽视,应有的认定和尊崇也不见了。或许可以这样说:章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是难得的、权威的传承者,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不知会留下多少缺憾。笔者试图通过梳理当年章门弟子的书信等材料,寻找解码 ...
内容提要元谋气候干燥,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骨器保存完好。在大墩子文化层中有大量动物骨骼,骨器少。发现一些还没有成型骨器。这些可能是大墩子新石器时代中的骨器半成品,这对从动物骨骼中挑拣骨器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此方法,从不起眼的动物破骨中找到一些骨器,从而增加骨器文物件数和骨器不同磨制部位的认识及骨器加工方法的研究。关键词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骨器,骨器制作 1971年秋,中国科学院林一璞等元谋盆地科学考
基本信息:作者:孙妙华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3月印次:1ISBN:9787030559777内容简介: 青铜瓿是商代青铜礼器中比较重要的盛酒器之一,它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从截至目前的发掘资料来看,是以河南郑州、安阳为中心,北到河北、辽宁,西至巴蜀,南至湖南、江西,东至江苏,形成一个商文化圈。虽然涉及青铜瓿的研究自北宋就已开始,但是由于研究目的不同,以往学者往往只侧重于青铜瓿一 ...
我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莫高窟工作了50多年,主要从事石窟保护工作,与石窟接触较多。初来莫高窟,一些洞窟壁画的色彩鲜艳如新,使我感到惊㤉。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壁画色彩褪淡了甚至整个形象模糊了。这不是危言耸听。举例来说: 第94窟窟檐上部崖面上,有绘画的三间窟檐建筑,形象清淅完整、色泽鲜艳,60年代还专门为其修建了防护檐,但现在这些绘画几乎已经消失了,只残存一些斑驳的颜色,看不 ...
摘要: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近期被推定为西夏国时期之物,认为敦煌在西夏统治时期繁荣,元代衰落,元代没有能力修造诸如61窟之类大窟。其实,恰恰相反,西夏时代敦煌地位不彰,元代后期敦煌成为蒙古西宁王所在地,经济发达,文化昌明;文殊洞外的皇庆寺由西宁王速来蛮修建,此人驻守敦煌20余年,却被误读作访客;助缘僧多用汉文西夏文合璧题名,被误认为西夏国时代特有现象,其实元代西夏文流行范围更广,汉夏合璧题名更是元
基本信息:编著:四川大学博物馆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600394内容简介: 本辑刊发考古发掘简报3篇,公布了云南个旧石榴坝墓地、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和四川安岳三仙洞的考古新资料;收录论文8篇,分别对广汉二龙岗秦汉墓、成都南北朝佛教造像、萧 ...
全文阅读马家塬墓地所见秦霸西戎的文化表象及其内因.pdf(作者:郭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19年第4期)
唐太宗曾以「提三尺剑定四海,远夷率服」,矜夸其比肩秦汉帝王的天子威权。唐朝参与世界文明的重要行迹,迄今仍历历可见;而「远夷」们对唐代社会乃至中国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更是远逾皇帝的预料。其实,对于「异族」和边患带来的现实问题、历史鉴戒,唐人都有很具体的经验,但他们依然拿出了丰沛的好奇心,允许各种「不同」融进日常生活领域,更新、重组旧有的思想和审美资源。唐人的国民心态,也在这种新环境中得以滋养,呈现出今
河西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在继承汉画像传统的同时,亦产生了相当的新变,主要表现在其沿用汉画像格套与承袭汉画像题材的过程中,采取了新的处理方法,比如增减、分割格套中的图像元件,更换图像主题,改变画像的整体“语境”等,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甚至削弱或转换了部分图像的原有象征意义。
高台魏晋墓出土“庭院劳作图”构图复杂,内容丰富,图中建筑物应是有门楼、围墙的完整坞壁,该坞壁为墓主人的生活场所“庭院”,图中从事炊厨、进食、宴饮的几位人物活动构成一幅完整的家居图。据此,该画砖可命名为“庭院家居图”。“庭院家居图”与其他坞壁画砖一道,形象地反映了居坞壁者的日常生活情景。“庭院家居图”的这种构图方式与丁家闸五号墓、高台地埂坡壁画墓整壁作画风格相近,内容则与丁家闸五号墓坞壁内外情景最为 ...
【摘 要】四神图像是中国古代墓葬图像中的重要母题之一,学术界对四神的重点集中于两汉时期,而对于从魏晋到南北朝期间,四神形象在中原和南方地区骤然减少又重新复兴的研究尚有所不逮。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的四神形象进行梳理和分析后认为,两汉以来,四神图像和谶纬经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魏晋时期儒学衰微乃是四神形象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