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积极倡导以文化为取向的城市考古
中国考古学事业及力量的发展路径有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不断递进、扩大、下沉的特点。从1928 年前后开始的地质调查所、中研院史语所独大,到 20 世纪 50 年代后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华东工作队、北大等国家队、省队、大学队多家并立,再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各省及大学先后成立考古所或拥有团体领队资质,再到 21 世纪初前后多个城市考古研究所(院)的纷纷建立。今天可以说,城市考古研究机构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考古学进入了百 ...
中国考古学事业及力量的发展路径有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不断递进、扩大、下沉的特点。从1928 年前后开始的地质调查所、中研院史语所独大,到 20 世纪 50 年代后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华东工作队、北大等国家队、省队、大学队多家并立,再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各省及大学先后成立考古所或拥有团体领队资质,再到 21 世纪初前后多个城市考古研究所(院)的纷纷建立。今天可以说,城市考古研究机构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考古学进入了百 ...
文汇报:关于月氏文化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现状如何?王建新:丝绸之路考古主要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在国外,不在国内。很多国家为此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成果。中国学者主要做了国内丝绸之路考古研究,走出国门的丝路研究还很少。中国最早开始丝绸之路考古的是西北大学的黄文弼教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在甘肃、新疆做研究。要最终确认和解决国际公认的问题,就要把在中国境内的古代月氏的遗存,与西迁中亚的大月氏的遗存,进行系统 ...
基本信息:主编:李建毛编著: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4月印次:1ISBN:9787535681782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本研究长沙窑绘画方面的著作,从陶瓷史,从绘画史方面重新定位长沙窑的地位,有很多最新研究的考古数据,和最新发掘的实物图片将论点进行充分的论证。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部分,第二部分为赏析部分。从理论到实例,非常清晰有力地证明了长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575586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提交的文物保护、文物研究论文67篇,内容涵盖金属文物、石质文物、纸张、纺织品、竹木漆器、彩绘壁画、古建筑遗址等不同质地的文物保护研究与分析研究等。目录序 陆寿麟(i)可移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鎏金青铜文物 ...
基本信息:主编:凌皆兵副主编:王清建 李真玉 徐颖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3月印次:1ISBN:9787534796074内容简介: 由于自然风化及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现存的彩色画像石较为罕见。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是迄今为止南阳市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彩绘画像石墓。为让更多的研究者和参观者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感受汉代彩绘画像石,了解汉代彩绘画像的色彩运用及所传达的文 ...
基本信息:编著:龙门石窟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龙门书局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508853123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为学术界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擂鼓台区石 ...
基本信息:编著: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6月印次:1ISBN:9787532587834内容简介: 该书收录了16位学者的最新考古学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涵盖的时代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秦汉,再至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既有对考古 ...
作者: 芮傳明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 2017-6 定價: 82 裝幀: 平裝 ISBN: 9787100130011內容簡介:本書對古突厥文碑銘涉及的歷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結合同時代的漢文史料以及後世國內外學者的各種觀點,儘量確切地揭示後突厥汗國與中原王朝及其它周邊民族的政治往來、戰和關係與文化交流史實。本書並把百年前出土的五塊突厥文碑的銘文譯成漢文,
基本信息:编著:安徽大学历史系 枞阳县文物管理所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 9787566409065内容简介: 对安徽省枞阳县历年出土商周青铜器进行了系统整理,内容由图版和专题研究两部分构成。图版收录枞阳县境内出土、且收藏于枞阳县文物管理所的西周一战国青铜器39件,每件器物均将照片、线图、拓片同时发表。专题研究分为五章,综合运用考古学、科技考古、历史文献 ...
基本信息: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8年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2月印次:1ISBN:9787100157094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型学术年刊,主要刊发围绕丝绸之路历史、考古、民族、宗教、语言、文字、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文章,收入论文均为作者首次 ...
在距今三千五六百年以前的新疆,应该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而之后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畜牧业开始发展起来,而距今三千六百年左右则是重要的农牧业转换期。呼斯塔遗址的发现,就是很好的例证。它的发现,说明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转换过程。对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还应该将视野放大到内蒙古、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这个发展过程。 从目前遗址的发掘情况来看,专家学科门类齐全,除了包括田野考古本身, ...
1991年9月19日,两名登山者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山顶上意外发现一具保存甚好的男性裸尸,他们都误以为是近期遇难的登山者,后经考古学家证实,这个被称作“奥茨冰人”的男子去世于5100年前,也就是新石器时代(距今9000~4000年前)晚期。 考古学家还告诉我们以下事实:奥茨身高1.5米,体重50千克,O型血,蓄须,头发浓密卷曲,长可及肩,身上有文身50余处,患有慢性病和关节炎,在吃过小麦面包、鹿肉、野羊肉和蔬菜这餐饭之 ...
基本信息:编著:彭适凡 (编), 林海燕(译)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5月印次:1ISBN: 9787532650132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香港著名收藏家朱昌言所藏的西周青铜器共75件。全书采用实物原拍图片,若干青铜器的器型、纹饰、铭文,如有特色都予以放大,体现青铜器本身的无穷魅力。青铜器文物按照年代或朝代先后次序排列。器物释文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介绍了青铜器的名称、年代、尺寸、重 ...
《回鹘文佛教文献研究》作为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主任(现为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才让教授主编《西北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8年4月刊行。本书作为杨富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唐宋回鹘史研究”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敦煌民族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其出版得到了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的资助。《回鹘文佛教文献研究》由上编《回鹘 ...
“截至目前,《敦煌研究》已出版正刊169期、特刊8期,内容涉及敦煌学的所有专业,不仅推动了敦煌学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佛教考古、美术史研究、历史研究、古代汉语、古代民俗学、古代科技、音乐舞蹈研究、文物保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党燕妮博士介绍,长期以来,《敦煌研究》发表的研究成果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水准,成为敦煌学界的重要参考。引 ...
7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包括《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文物工作已被纳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战略部署,文物保护迎来了新时代。会议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要把确保文物安全放 ...
5月1日,“我在敦煌讲壁画”——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首期营在甘肃省敦煌市敦煌研究院开营。首期招募的10位志愿者,要在敦煌接受培训后担任讲解员。 日前,这批经历和职业各不相同的守望者结束了他们在敦煌的守望生活,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但是守望者的角色将依然继续。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将结合各自专长播撒敦煌文化的种子,传播敦煌文化。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于2017年10月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 ...
序李美贤每次到敦煌莫高窟参观,总不忘记到第61窟(五代)观看主壁著名的“五台山图”,但由於该壁画所处的通道十分狭窄,光线又幽暗,其面积又十分巨大(宽13.45米、高3.42米),人们只能观赏壁画的中、下部份,较上部份的情节内容很难看得清楚。其后,从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敦煌莫高窟艺术第61窟》中,拜读了赵声良老师的大作《敦煌晚期艺术的硕果——莫高窟第61窟内容与艺术》。文中对“五台山图”也作了详细的介绍,但礙於 ...
近日,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的著作《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出版。该书获得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敦煌地区在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期间开凿兴建了以莫高窟为首的敦煌佛教石窟群(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水侠口、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等)。这些石窟保存了我国古代洞窟八百五十多座,壁画五万多平米,彩塑三千多身。它们是世界范围内现存规模最大、内容 ...
虽然早已有人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形成的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到 20 世纪中叶至后半叶才起步,完全无法与传统的中国史研究相提并论。“海上丝绸之路”及海洋文化研究存在种种困难,首先是因为各种相关资料及文物不仅存在于中国,还散布在海外多国。 哪怕仅限定于东亚海域,从语言而言,原先就有汉语、朝鲜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文献;当西方诸国来航东亚海域之后,各种西语文献激增,史料便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本文发表于《民主与科学》2018年第1期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进行研究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历史文献研究,二是考古学研究。历史文献中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记载有限,加之史前时期还没有文字,因此,通过遗迹和遗物探讨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考古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发掘出土的人工遗迹、遗物进行形状研究,认识其特征,再对这类各具特
作者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文发表于《民主与科学》2018年第1期早期丝绸之路是指张骞通西域之前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东西方文化间就存在着比较广泛的交流,为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早期丝绸之路和欧亚草原有密切关系。欧亚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到多瑙河下游,是古代游牧民族东西迁徙的主要通道,也是一条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大通道。史前时期,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4月印次:1ISBN:9787030570840内容简介: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封计划”的优势学科之一。本书的编写以此为契机,所收论文为中心研究人员近三年以来的代表作,涉及科技考古 ...
基本信息:编著:卢兆荫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6月印次:1ISBN:9787520318402内容简介: 本书是卢兆荫为从事汉唐考古工作60年所辑,均为作者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并给合文献记载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考古与历史、玉器与玉文化、唐代金银器三大方面。卢先生已有91岁高龄,此书也是他一生从事考古工作的总结。目录秦汉玉器与玉器加工工艺秦、西汉玉器概述略论两汉魏晋的帷帐 ...
基本信息:编著:四川大学博物馆 四川大学考古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555557内容简介: 本辑刊发考古发掘简报2篇,公布了四川茂县、重庆云阳两地的考古新资料;收录论文7篇,分别对东南亚的刻/印纹陶器、石寨山型铜鼓、西林铜鼓墓、汉代双兽搏斗铜刷柄、播州杨氏 ...
基本信息:编著:杨泓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编委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501045358内容简介: 此本论文集内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韩国圆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山西考古所、宁夏考古所等处的32位学者关于考古、艺术与历史的精彩论述,插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德国美因茨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566782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考古发掘报告、文物修复保护报告和研究论文14篇,详尽记录了唐李倕墓遗迹和遗物的发掘、现场石膏打包提取、检测、清理、修复和复原过程。不同于传统现场器物单 ...
基本信息:编著:杨泓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8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6月印次:1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代遗物为标本,复原中国古人社会生活的日常起居习俗、日用家具及与之相关的日常礼仪。作为一名辛勤耕耘53年的考古人,作者结合历史文献,抽丝剥茧,细致解读,以生动严谨的笔触,帮助我们走进博物馆,尽情聆听考古标本的吟唱,感悟古物内在的历史文化积淀与魅力。目录开头的话史前席地起居用陶器 ...
————————————————————————————————————全文阅读马家窑文化半山期锯齿纹彩陶溯源(作者: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18年第2期)
——————————————————————————————全文阅读圆明园宫门区古环境研究(作者:马悦婷 首都博物馆;岳升阳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齐乌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魏晋茹 北京出版集团;张鹏飞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 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