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励轩:美国藏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为您转载:《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第二期(总第89期)稿件一篇。说明:1.原文有大量注释,此处省略,如有需要参见期刊纸质版或知网电子版;2.若转载此内容,请注明出处(版权归《西北民族研究》杂志社所有)。-----------------------------------------美国藏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励轩)----------------------------------------

• 【国际文件】《公共考古遗址管理的塞拉莱(Salalah)指南》(ICOMOS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

图/敦煌汉长城遗址“ICOMOS CHINA与清源文化遗产系列国际文件联合翻译推介”本次推出的文件是《公共考古遗址管理的塞拉莱指南》。该文件由ICOMOS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ICAHM)编制,在2016年伊斯坦布尔大会上首次提交讨论,并于2017年底在印度德里召开的ICOMOS第19届全体代表大会上正式审议通过。后续清源将继续推送ICOMOS第19届大会上通过的其他文件,敬请期待!公共考古遗址管理的塞拉莱(Salalah)指南基于第十九届ICOMOS大 ...

• 聚落与历史重建的里程碑著作

  美国考古学家戈登·威利的《聚落与历史重建——秘鲁维鲁河谷的史前聚落形态》是考古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本著作。被布鲁斯·特里格誉为自汤姆森三期论以来考古学方法论上的最大突破,被张光直誉为考古学的一部经典,是考古学进入新时代的一个象征。该书的重要价值在于把考古学从零敲碎打和碎片化的材料分析中解放出来,为考古学的历史重建提供了一柄强大的利器。  虽然聚落形态研究在考古学上并非从威利的维鲁河谷开始, ...

• 东天山地区史前艺术考论

基本信息:编著:罗佳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501052172内容简介:  本书以东天山地区史前时期的艺术遗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考古学材料、文献资料、图像资料的分析、梳理和田野考察活动,运用考古学、文献学、人类学、图像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展开研究。书中首次对东天山地区史前艺术 ...

• 唐晓峰丨汉唐的两个长安城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兩個長安城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長安城,一個是西漢時代的,另一個是唐代的。兩個長安城都是大王朝的都城,都很壯觀。 長安,這個名字又大氣又吉祥,那它是不是專為京師起的名字?不是,原來在那個地方有一個小聚落,名字就叫長安。後來在這裏修建大都城,就沿用了這個名字。當然,如果原來的名字不好聽,也不會接着用。 兩個長安城,因為時代不同,很不一樣。這裏提出三點不同。 第一個不同:建設過程不

• 来稿|帕多瓦:历史与城市空间概谈

1.城市简史 1.1. 古罗马 帕多瓦(IT: Padova, EN: Padua),意大利威尼托大区帕多瓦省首府,意大利北部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筑师帕拉第奥出生地。根据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史学家蒂托·李维的记载,前1183年,特洛伊王子安忒诺耳在特洛伊战争失败后带领一小部分特洛伊人和威尼托人进入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欧加内平原,建立了帕多瓦城。在前5世纪成为威尼托地区的中心后,帕多瓦在前3世纪左右依次抵

• 《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入选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5月25日,从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终评会上传来喜讯,河南博物院主编的《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一书,经过层层评选,从532种参选图书中脱颖而出,获得“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的称号。  该图书是配合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编辑而成,汇集了从新石器时代直至唐代的音乐文物资料,每件文物不仅附有详尽的名称、尺寸、时代和出土地 ...

• 可移动文物多视角三维重建的拍摄方法探索

全文阅读可移动文物多视角三维重建的拍摄方法探索(作者:张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18年第1期)

• 道俗交得多有“塔寺” ——莫高窟第254、257窟中心柱窟的复原与名称考

摘要:佛教东传的过程中,早期佛教建筑形制的演变充分体现了印度、中亚与中原的文化交融。作为历史见证,莫高窟壁画中描绘了许多费解的建筑形象,比如第257窟南壁说法图中的殿阙形塔。为了寻根溯源,通过查找历史典籍与不断发现的考古新资料,进行了西北地区早期殿阙式塔的复原研究,这座建筑是由殿、阙、塔三者组合而成名为“塔寺”的一座小型佛教寺院,对此,在研究中对其布局、装饰细部和构造多个层面进行有依据地复原设计,再 ...

• 《里耶秦简〔贰〕》正式出版

 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里耶秦简〔贰〕》,于2017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里耶古城遗址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秦代简牍包括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出土的三万八千余枚和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出土于北护城壕十一号坑中的五十一枚简牍。主要内容为秦朝洞庭郡迁陵县遗留的公文档案,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祭祀 ...

• 新疆木垒县平顶山墓群出土马骨的DNA研究

全文阅读新疆木垒县平顶山墓群出土马骨的DNA研究(作者:赵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蒙菲莎大学考古学系古DNA实验室;东晓玲,韩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尤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志鹏,巫新华,陈代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东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蒙菲莎大学考古学系古DNA实验室  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7年第3期)

• 徐坚:博物馆史里的“超连”史

将近20年前的世纪之交,网络技术已经露出峥嵘之角,这一新技术可能给信息交流乃至社会文化带来的变化既令人憧憬,又夹杂着不确定性。术语“超连”就这样应运而生。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借用“超连”作为主题词,提出新方法和新公众议题。但这实际上是博物馆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真正意义的博物馆出现以来,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寻找公众、联系公众和代言公众就是博物馆的首要职责。在长达三个世纪的进程中,近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 ...

• 方勤:连接,让文物活起来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超级连接”本身是一个网络术语,这充分表明了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这个主题要求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连接”作用,探索“新方法”,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已经融入网络时代的“新公众”。青年人是这个网络时代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群体,能否满足青年人的需求也是博物馆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关键。以2017年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国家 ...

• 傅才武:国有文物是国家优质资产,宜完善健全文物资产管理制度

近日,文物资产成为舆论热点,引发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们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关方对文物资产的理解不尽相同。什么是文物资产?文物资产有什么属性和特征?文物资产如何管理?这些基本的问题亟需厘清。国有文物资产是优质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国有资产主要类别有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与土地、矿山、森林和江 ...

• 魏峻:“博物”来到公众身边

“超级连接”一词由加拿大社会科学家昆—哈斯和威尔曼于2001年提出,指的是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在网络化组织或社会中的多样性交流方式。当今世界,超级连接越来越成为公众相互沟通的常见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也日益与这种交互方式相适应和融合。作为博物馆人,我们认为现代博物馆不应满足于社会连接产物的被动地位,更应该积极成为超级连接的构建者。博物馆是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 ...

• 单霁翔:换一种方式看文物

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我们?追根溯源,是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这是每个中小学生都会背诵的内容。但如何让他们有体验、有认知、有参与、有互动,这是我们这一代博物馆人的责任。2014年3月27日,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尝试让文物活起来,例如在《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 ...

• 单霁翔:让文物活起来要两个面向

自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设立以来,每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都会在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旨在使社会公众认识到“博物馆是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合作,实现和平的重要机构”。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参与到这一活动中,仅2017年,全球共有157个国家和地区逾3.6万座博物馆参与了国际博物馆日庆祝活动。每年国际博物馆日会确定一个主题,反映出当代博物馆职能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关联。例如1 ...

• 龙门唐代密宗造像

龙门石窟保存一批唐代密宗造像,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集中报道如下。一、密宗造像 1.擂鼓台南洞的大日如来 现置龙门擂鼓台南洞内的大日如来像,据调查是清末由龙门某寺院迁来的。从风格看应为武则天后期作品。像高2 15米,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座高0.86米。像螺髻,戴宝冠,上饰莲花及忍冬流云。面略长,较平,眉梢、眼角上斜。左手平伸五指仰置右足上:右臂戴葫芦形臂钏,掌心向下抚右膝。胸部突起,腰较细。颈部有横纹四 ...

• 龙门石窟药方洞考

在洛阳龙门古阳洞和奉先寺之间有一个洞窟,因窟口两侧刻有古代的药方,所以称为药方洞。该洞从北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前开凿,至唐代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其问断续雕造约有二百来年,具有不同时代的多样风格。但是药方洞的开创年代等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提出一些看法,恳请文物考古界的同志批评指正。 一、正壁大像的年代 药方洞正壁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关于造像的年代,有的主张为北齐,有的认为是初 ...

• 龙门石窟的音乐研究

南北朝时期是承魏晋以来五胡十六国长期大动乱的时代,同时也是各族人民和各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音乐方面也大抵如此。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汉魏相传的音乐散失了,外域的音乐应运而入。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频繁接触,音乐文化也得到了交流融合的机会。这一时期相继传入了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音乐,并带来了各种乐器。南北朝时期是上承秦汉音乐文化传统,下启隋唐音乐文化辉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达三百 ...

• 甘青地区史前遗存的性别考古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仪明洁 樊鑫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5月印次:1ISBN:9787030570505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梳理性别考古学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与考古学背景,通过性别考古成果的介绍,使读者系统地理解性别考古学的研究思路、理念、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甘青地区史前时期诸多文化遗存展开性别以及与性别相关联的 ...

• 中国稻作文化深刻影响东南亚

  美国《科学》杂志官网于5月17日刊登的一则报道称,最新研究显示,在距今4500—4000年前,水稻种植从中国南方传播到了东南亚地区。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基因学教授大卫·莱克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人类学专业的科研人员罗恩·平哈西等学者合作开展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对146个东南亚古代居民的遗骸进行了基因检测。其中18个个体的基因无法有效利用,但是其余个体的基因提供了有效信息。这些古代居民生活在距今4100—1700年左右, ...

• 龙门地区地质地貌考

龙门地区地质地貌考——兼谈地质作用对龙门石窟的影响周 军 曹社松一 龙门石窟区古地质地貌及古气候简况在距九朝古都洛阳以南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发育着两座主要由碳酸岩类组成的小山体。东面的山叫东山或香山,西面的山叫西山或龙门山、天竺山、钟山。在两山体向河一面的陡崖上,分布着数以千计的佛教窟龛,其中有大量的造像。 在地质分区上,龙门石窟区属于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嵩山背斜的北翼。东南通过万安山与古老嵩山相连,西 ...

• 龙门石窟北朝洞窟的形制

龙门石窟北朝洞窟的形制曹社松(龙门石窟研究所)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13公里的伊水两岸。它同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佛教三大艺术宝库。现存大小洞窟2345个、佛教造像10万余尊、石刻佛塔约50多座、造像题记2700多块。窟龛主要分布在伊河两岸的峭壁上。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各代。其中北朝洞窟占整个窟龛的1/3。由于龙门石窟的开创年代正值 ...

• 清明寺古地名考

清明寺古地名考曹社松(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清明寺(又名双狮洞),位于龙门石窟西山中部万佛洞下,编号557。因窟门有“清明寺比丘尼八正敬造”而得名。整个窟分前后室,前室深2、宽3.20米,顶呈长方形,后深高2.45、宽2.30、深2.80米,平面呈方形。从造像铭记看,开凿于唐高宗时期。 清明寺是龙门石窟唐代开凿的较有代表性的中型洞窟之一。该洞窟造像内容丰富,有造像题记达67块之多,涉及古代地名的题记有10块。涉及到的古地名 ...

• 谈谈龙门石窟的三处道教造像

谈谈龙门石窟的三处道教造像曹社松(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是中国佛教造像的胜地。北魏太和(477~499年)以降,佛教信徒们在龙门雕凿了大量的以佛教题材为内容的造像。这些造像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已广为世人所知。但在数量众多的窟龛之中,湮没着几处道教造像,却因其规模小、数量少而鲜有人知,虽有少数学者提及,但所述颇少。兹介绍三处如下。 D1龛位 ...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溶蚀病害机理的研究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溶蚀病害机理的研究 方 云1,顾成权1,严绍军1,张伟丽1,陈建平2,马朝龙2,杨刚亮2,李心坚2(1.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023) 摘要: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碳酸盐岩体中,易于溶蚀。近年来,石窟区伊河水以及雨水中CL-、SO24- NH+4、NO-3等有害离子明显增加,加剧了石窟的岩溶病害。在龙门石窟溶蚀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溶的空间分布规律、岩体结构渗水连通网络 ...

• 供 养 人 ——历史人物的真实画卷

供 养 人——历史人物的真实画卷顾彦芳(龙门石窟研究所) 供养人即是开窟造像的出资人,或称为造像施主。崇信佛教的人们,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时时供养,功德不断,除了出资开窟造像以外,还把自己的形象也刻上,手捧香花或香炉,列队恭立或席跪礼拜。有的只榜书题名,有的则把自己的籍贯、身份、造像时间,动机目的,都用文字表示出来,此即供养人题记。供养人是上至皇帝、皇后、王公贵族、高级官吏,下至平民百姓。 供养人像也有 ...

• 从龙门石窟史迹看武则天是如何 利用佛教问鼎神州

从龙门石窟史迹看武则天是如何利用佛教问鼎神州侯玉珂(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促使它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佛教石窟寺艺术也在统治阶级的极大扶持下,达到了创作的黄金时代,而作为皇家佛场的龙门石窟,有2/3的雕刻是唐朝开凿的,留下了唐高宗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崇佛、信佛、用佛的种种遗迹,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流行时尚。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集中的地 ...

• 石窟寺佛教瘗葬形式与传统丧葬礼俗之关系

石窟寺佛教瘗葬形式与传统丧葬礼俗之关系李随森 焦建辉 “瘗”者,埋葬也。所谓瘗葬,就是对死者的埋葬方式。自旧石器时代至于明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丧葬观念、丧葬礼俗,由此而产生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墓葬文化。佛教信徒于我国石窟寺中开窟凿龛以置身灰的埋葬方式,我们称之为“石窟寺佛教瘗葬”。关于其形制特征及文化意义等方面的探讨,龙门石窟研究所张乃翥、李文生、杨超杰诸先生已从不同角度各有论述①,本文仅粗浅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