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静轩 | 新疆托库孜萨来古城遥感考古研究
内容提要:新疆托库孜萨来古城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重要古代城址。2018年6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喀什地区文物局联合对托库孜萨来古城进行实地踏查和无人机低空航测。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资料,利用遥感影像分析手段对托库孜萨来古城的规模和形制进行了初步复原,绘制了平面复原图。古城分为南城和北城两个部分:南城是古城的主体,由内城、外城 ...
内容提要:新疆托库孜萨来古城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重要古代城址。2018年6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喀什地区文物局联合对托库孜萨来古城进行实地踏查和无人机低空航测。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资料,利用遥感影像分析手段对托库孜萨来古城的规模和形制进行了初步复原,绘制了平面复原图。古城分为南城和北城两个部分:南城是古城的主体,由内城、外城 ...
图一 台子山地点二 石制品分析本次调查共获得270件石制品,Ⅰ区四层中采集8件,Ⅲ区三层中采集6件,其余均为地表采集。因地层中采集标本较少,且11件为石片或断块残片,未能反映出独特的信息,因此将地表和地层采集的所有石制品合并介绍。石制品以石核、石片、工具为主,少量断片、砸击产品、断块片(图二:1)。原料以燧石和石英岩为主,灰岩、石英、石英 ...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5世纪末至6世纪晚期北朝墓葬中的两类形象——直閤与仪刀。它们以地面石刻、墓葬壁画、墓门及葬具装饰、陶俑等多种表现形式出现。二者的创作源于北朝的禁卫制度:直閤的原型是禁军的诸将军主帅,仪刀的原型则是主帅所领之武士。从现存的资料看,直閤与仪刀至少是北魏洛阳时代以及北齐的葬制内容之一。直閤一般成对出现,位置突出,且体 ...
内容提要:在奥库涅夫文化和三星堆文化当中,无论是“顶尊人像”,还是其他艺术图像,均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二者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很有可能是由于公元前第三、二千纪之交,在塞伊玛-图尔宾诺式铜器扩散的背景下,以奥库涅夫文化为代表的南西伯利亚诸考古学文化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奥库涅夫文化艺术通过后石家河 ...
基本信息:编著:刘卫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3月印次:1ISBN:9787522732046内容简介:大遗址保护规划是系统统筹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性管理手段和政策纲领。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对象是大遗址系统及其保护、利用、管理与发展等使用方式;基本理路是以物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以保证大遗址安全为底线,以重塑大遗 ...
内容提要:錣策是一种以刺或钩的手段控制马前进速度与节奏的工具。系统梳理了国内出土的先秦时期錣策,共计40件(套),包括策錣和握手。策錣按形制不同分为A、B两型。A型策錣有弯钩,为骑、乘两用之器,盛行于殷墟时期,最早出现在郑州地区,其后流行于安阳地区。B型策錣无弯钩,多用于驾乘,使用时间为西周中期至秦,流行于陕西及豫西地区。《列子·说符 ...
责编:昭晣 韩翰
内容提要:文物不会自言,阐释与表征历史过程是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考古遗址历史物象建构工作是复杂的阐释、创作的过程。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在建构原理、历史话语表述等基础理论层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核心任务是开展历史物象的研究与建构工作,即在展示内容上要明确借助遗存实物构建出来的展示品能够表征 ...
摘要:“策”作为汉代滇池地区所出车马器中常见的一类器物,以铜制为主,兼有少量玉制、铁制。因其名易与马鞭等它类器物相混淆,故为明确该类器物马饰带扣的功用,结合文献学分析将之重新定名为“觼”;同时对该地区所出考古学材料展开详细梳理,以前后两期觼饰形制演变的类型学研究为基础,与其他地区同类器相较,探讨各型式觼传入的源流及在本土的改进。 ...
摘要:西藏发现过多面青铜带柄铜镜,近年来也有新的传世品被发现。这些青铜镜的发现,反映了西藏在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文化之间多方面的交流。总体上看,可将现有的西藏带柄铜镜分为东、西两系,在流行时代、流行地域上各有特点。青铜带柄镜在北方欧亚草原文化、南亚及中亚地区青铜时代遗存中也多有发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也曾流行过不同形制的带柄 ...
摘要:本文基于学术史和“无角度、不(非)学术”的思考,从地貌学角度重新构建了关中地区商代的地貌,并探讨了其与聚落、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貌和水系等因素与关中地区商代聚落的分布密切相关,也深刻影响着区域文化和社会的结构与变迁。这既是对刘军社所提水系与古文化等相关认识的进一步理解与阐释,也体现了考古学研究中角度的重要价值 ...
北方高原主要指子午岭以东、太行山以西、阴山以南、南至洛川-霍州一带的黄土高原东北部地区,囊括了陕北、晋中北、冀西北和内蒙古中南部,在史前考古中基本构成了“北方文化区”的范围。新石器时代晚期,该地区经历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其中,吕梁山以西、南流黄河两侧的晋陕高原和内蒙古河套地区,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近年陆续发现了许多龙山时代的大遗 ...
长期以来,由于纪年墓和以出土文字材料能自证墓主的墓葬较为缺乏,曹魏墓葬一直是汉晋时期墓葬研究的薄弱环节,即使在曹魏政权统治中心的洛阳地区,能够判断为曹魏时期的墓葬也可谓屈指可数。迄今所知洛阳地区唯一的曹魏纪年墓是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洛阳涧西16工区(矿山厂)M2035,因所出铁帐架有铭文“正始八年八月……”而被认定为“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 ...
摘要: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批属于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较多铁器,为进一步细分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以皮央·东嘎墓群为中心,对出土的早期铁器年代进行分析,提出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或有可能早至公元前8世纪),西藏地区已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且至少在公元3世纪存在本土冶铁证据。对比周边 ...
内容提要:楚斯特文化是目前已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最早的农业文化,年代在青铜时代晚期,即公元前2千纪末至前1千纪初,以手制彩陶为突出特征。楚斯特文化不仅对于认识中亚青铜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而且对于探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意义重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中亚的考古材料及研究现状不够了解,导致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无法深入。近年来,对一些楚斯特 ...
摘要: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的出土范围和存续时间。在此基础上,重新讨论了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的关系问题,提 ...
内容摘要:金银器中的夹层工艺,是将构成器物的胎体分两层制作,完毕后将较小的内胎体放到较大的外胎体中套接,形成双层中空的效果。目前所知出现于宋代,属于“高档产品”。夹层器物流行是由于商品化生产,追求用最少的原料获取最大利润,在宋代金银器总体上以轻薄为特征,但面对不同的消费者,这一聪明巧妙的发明,使得对器物简易与精美的要求间的矛盾得到完满的 ...
摘要:宝鸡旭光墓地石椁墓M19的葬俗和随葬品形制独特,是典型的戎狄文化墓葬在关中的首次亮相。其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内蒙古宁城南山根石椁墓及出土文物具有相似性,可能早到春秋早期。结合韩城梁带村、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地出土的与戎狄文化相关的金器、铜器,以及其他零星出土文物,可以对关中地区春秋早期或略晚的戎狄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分布状况、文化 ...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钱币铸造领域专业用词混乱的现状,结合古代文献、文物和现代铸造术语,对中国古代钱币铸造领域术语进行了整理和规范。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中英文术语对照和术语名词解释。同时收录了作者在模印范竖式直浇铸钱、叠铸法铸钱历程,以钱范考证更始五铢、梁五铢,以及翻砂铸钱起源等具体铸钱领域的重点研究成果,既是铸钱术语的具体学术应用示 ...
城市水利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中国古代城市均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控息息相关,古代城市水利理应成为城市考古的重点关注对象。基于文献记载和考古新发现,有学者对汉长安城及其所在区域的水利设置进行了全面研究,首次提出了“城市水利考古”概念。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水利起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城市水利是中国早期社会复杂化和城市化进程 ...
研究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这是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逐步形成的共识。因为,研究历史离不开材料,“新材料出新学问”,而考古学是能够为古代历史研究提供新材料的唯一有效途径,尽管考古学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发现新材料。早在1928年,傅斯年就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倡导历史语言工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我 ...
本书为三峡考古报告系列之一。瓦子坪遗址位于长江岸边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建设,2001年至2004年,山东博物馆考古队连续4年对瓦子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前 言人类骨骼作为人类宏观进化、微观演化及文化印记的客观载体,包含了体质特征、饮食与营养、疾病与健康、人口规模与质量、活动与行为、文化习俗等诸多信息,在阐释人类体质演化和社会生活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考古发掘出土的完整人骨较为难得,因为个体在死亡后,骨骼因失去固有成分而疏松多孔,对外力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气候、地质构 ...
基本信息:编著: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7月印次:1ISBN:9787573212436内容简介:本书系五楼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五楼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东岸的台地上,发现于1953年。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