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征:中西关系史上失记的一桩大事-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
常征 西汉王朝于张掖郡置县曰"骊靬"。这地名1989年曾引发过中外史学界的一场哄动,因为该县被发现是数千罗马兵迁居地。中国古文献称古罗马帝国曰"犁靬",汉设骊靬县正为管理这数千归化的罗马兵及其家属。靬,从革,干声,读如"坚",又读如"铅",骊靬便是犁靬,《说文》也作"丽靬",《隋书》或作"力乾",当地复称之为"力虔"。该县隋开皇初并入番禾县,西夏王朝于县置永州,元封永
常征 西汉王朝于张掖郡置县曰"骊靬"。这地名1989年曾引发过中外史学界的一场哄动,因为该县被发现是数千罗马兵迁居地。中国古文献称古罗马帝国曰"犁靬",汉设骊靬县正为管理这数千归化的罗马兵及其家属。靬,从革,干声,读如"坚",又读如"铅",骊靬便是犁靬,《说文》也作"丽靬",《隋书》或作"力乾",当地复称之为"力虔"。该县隋开皇初并入番禾县,西夏王朝于县置永州,元封永
作者万雪玉出版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5(3):68-74无论是中国新疆还是俄属中亚,19世纪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是全面而深刻的,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形态、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这一时期,中亚地区由几个独立、半独立的土著封建政权一变而为沙皇俄国的边区,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疆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归入中国近2000年以后,也自觉不自觉的开始了艰难的社会转型,它面临着和 ...
李清凌 一、东方和西方是统一的整体 嬴秦,是从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叫起来的,秦在当时为附庸,还算不上一个方国。直到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秦才开始以方国的面目出现。这个建立了嬴姓方国的秦族起源于何地?学术界若从王国维算起,至今已经讨论了近百年。其间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一是秦人的东夷说,一是秦人的西戎说。各执己见,而未能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问题。 其实,东方和西方是华夏大地的两头,东夷和西戎是华夏先民 ...
作者徐海燕出版源《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1):42-47边境地区的稳定、发展、繁荣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苏联解体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契合点逐渐增多,双方睦邻友好关系正面临着全面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切实把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边界建成一个和平、稳定、友好合作的边界,符合双方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边界问题的提出及遵循原则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苏联的 ...
作者房建昌出版源《历史研究》,1997(5):37-47 中印西段边界同中印东段和中段边界一样从未划定,我方认定的传统习惯线分为两部分,以空喀山口为交接点。空喀山口以北是新疆皮山、和田两县和印属克什米尔辖下拉达克的边界,空喀山口以南是西藏日土、噶尔、札达三县和拉达克的边界。前者可称为近代中印西段边界新疆段,后者可称为近代中印西段边界西藏段。这里主要讨论1840—1949年间的近代中印西段边界问题,对此前或此后的史事亦略 ...
作者毕奥南出版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4):40-51 13世纪蒙古势力的兴起,对中国史乃至世界史都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被认为是用火与剑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另一方面又因为蒙古汗国的征服战争,形成极为复杂的新 的欧亚政治地理格局。在庞大的蒙古汗国统治区域内,包括了中国华北、中原(金朝)、吐蕃、辽东(东夏)、高丽及北亚、中亚、西 ...
西域,在藏文中称“黎域”,即现在的新疆南部地区。它是古代东西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亦是佛教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对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诸领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依据有关藏文史籍,仅对吐蕃佛教与西域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西域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西域的概念,在藏文史籍中比较含糊。《黎域悬记》中的西域,特指于阗,即今天新疆的和田市,故《黎域悬记》 ...
作者:郝树声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8日16版) 西北汉简中关于儒家文化典籍的简文同朝鲜半岛发现的《论语》简两相辉映,昭示了汉武帝以后,儒家的大一统文化随着政权的建立而推广到边疆,政治、军事和文化三位一体,成为汉王朝建构国家认同的基本形态。 悬泉汉简是20世纪90年代出自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大宗地下出土文献,所出20000多枚汉简中,除了反映中西交通、丝绸之路、西北边疆的主要内容外,还有一些儒家经典保存了下 ...
作者朱昭华出版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1):43-5119世纪末,驻英公使薛福成与英交涉并主持签订了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史学界对于条约中商务条款的评价,大多比较中肯,争论往往集中在边界条款上,褒贬不一,分歧较大。薛福成在条约签订后,自认为在界务谈判上是成功的,因为不仅索回了铁壁关、天马关,收回了车里、孟连土司辖境的全权,更重要的是划得野人山地一块,使界内土地更有外障,对于云南边界来说,是“ ...
印章起源很早,在中国一般认为于商代即已产生 。两汉时期,印章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古发现的汉代印章数量惊人,物件虽小,但却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用印制度和印章文化,也是研究当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很多相关历史问题的珍贵资料。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在汉代也开始出现印章,相关材料最早见于清代金石文献,近现代一些关于古印 ...
作者荣新江出版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3(1):108-114 丝绸之路研究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资料:东西方的传世文献、丝路沿线发现的文书、各地出土的文物。 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楼兰、尼雅、焉耆、库车、和田、穆格山等地都发现过不少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文书材料,前人已经利用其中的资料来研究丝绸之路的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 ...
明末清初有一大奇书,顾祖禹之《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是中国早期歷史地理学重要文献,综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歷来为学者所推重。 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敷文阁龙氏刊行全书,已在顾祖禹逝世百馀年之后。顾氏生前所刊行者仅为五卷,即康熙丙午职思堂之《方舆纪要州域形势说》。学术价值而言,《读史方舆纪要》稿本为世间孤本,此本 ...
作者李安山出版源《东南亚研究》,2005(6):85-92人类历史受着可知和不可知的因素影响,循着自觉和不自觉的轨迹发展。中国航海活动虽有兴衰,但郑和在航海史上的建树则为世人所公认。凭借着当时已经掌握的坚船、火药、指南针和积累了一千多年的航海技术,中国在印度洋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和影响却以郑和这个名字体现出来。我们可以不赞成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关于“近代以前的中国支配地位”的提法,也可以不认同孟席斯 ...
1911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辛亥革命。 1911年,在中国地图史上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杨守敬《历代舆地图》的全部出齐。 而这两件事,都发生在100年前的湖北武昌。 国学大师的传奇人生 杨守敬何许人也?查阅资料,你会发现他有着太多的名号——他被称为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学术家、艺术家、书法家、书画家、收藏家、藏书家、泉币学家。显然,这是一位博学多才、建树颇 ...
作者崇汉玺出版源《求索》,1982(2):90-94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是清人杨昌濬一八七九年写的一首七绝,它改造了唐人王之涣《凉州词》里的佳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并赋予新的意境。这首诗热情歌颂了清军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也高度赞扬了这一壮举的最高统帅左宗棠的爱国主义思想。此诗不但轰动当时,而且载入史册,长期流传。这就说明,凡是为祖国做出 ...
作者朱振宏出版源《史学史研究》,2010(4):78-82突厥第二汗国(又称为后突厥汗国、后东突厥汗国、突厥复兴汗国,公元682-745年)遗留下来三个重要石刻碑铭,即“暾欲谷碑”、“阙特勤碑”、“苾伽可汗碑”。本文主要据此三个石碑对突厥民族为何会在第二汗国时期产生出历史意识以及兴起的原因作出讨论。 一 人类开始具有历史记忆的产生和发展始于神话与传说阶段,以非文字记载本民族远古的神话和传说,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之一, ...
一、序言 自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在中国佛教逐渐开始复兴的大背景下,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曾经有过一个较大的发展时期。从早期杨文会创设金陵刻经处,到《频伽藏》编辑出版、再到支那内学院《藏要》编辑出版,中国佛教大藏经的研究日益活跃。1930年陕西开元寺、卧龙寺《碛砂藏》被重新发现,1934年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古已失传的《金藏》,新发现的古代版本大藏经,促使佛教大藏经研究达到新的高潮。当时一批著名 ...
2004年10月14日,北京。 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在将协定文本交换后,两人热烈握手,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在这里,我们可以相信,这二人的笑容不仅仅是礼节性的,其中确实展露出了久违的真诚与欣慰。因为,以这个边界协定为标志,加上在1991年签署的《中苏东段国界协定》以及1994年签署的《中俄西段国界协定》,中俄两国长达43 ...
贺卫方按:过去读莫理循和有关莫理循的书,读到一个情节总是心情沉痛:莫理循十数年在中国积累了数万册珍贵图书,离开中国时,他要将这些书出售,优先中国买主。但是,偌大华夏,竟然无人出手,最终卖给了日本人。日本三菱公司以三万五千英镑买下这些书,运回日本,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东洋文库。这次在日本,承蒙文库研究员大泽肇(OSAWA Hajime)先生美意,专门安排时间,陪同参观,三月七日,我得以观看这些珍贵的图书。在网上 ...
来源:古籍微信公众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中的中文资源也十分丰富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是大家熟知的公元868年的一本《金刚经》,堪称世界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完整印刷本书籍。 本期《欧洲时报》英国版“走进英国博物馆”系列,我们带您走进大英图书馆中文馆负责人Sara Chiesura推荐的四件不同时期、材质和工艺的中文馆藏精品。 甲骨 oracle bones 收藏编号: 存储地点:大英图 ...
基本信息:作者:葛乐耐 (Frantz Grenet) 译者:毛铭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11月印次:1ISBN:9787540778187内容简介: 《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即是葛乐耐多年研究和考察的成就集结。在《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中,葛乐耐教授从撒马尔罕的艺术作品与粟特商旅之间的关系及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的解读说起,梳理了撒马尔罕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从考古学、钱币学、文献学和星相学多角 ...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古史研究資訊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7-3-1页数: 472定价: 398.00元装帧:精装ISBN:9787030513120第一章概述(1)第一節地理位置與歷史沿革(1)第二節發掘整理經過(3)一、20世紀70年代的發掘和初步整理工作(3)二、1995、2007年度懿德太子墓陵園勘探和局部發掘(4)三、2007年開始的懿德太子墓發掘報告的整理(4)四、 ...
韩光辉/舒时光历史地理研究资讯摘要:十七世纪是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时期,也是明中叶以来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影响明显的时期。中国地理学在各方面孕育着崭新的学术思潮,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地理学者和一批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提出经世致用说和人地相关论,大兴地理考察之风,深入探讨地理规律,推动了传统舆地学向地理学的转变,萌芽了近代历史地理学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值得认真加以总结。十七世纪,在我国历史上正是明末 ...
城和长城:中华文明的见证演讲人:段清波 演讲地点:西北大学 演讲时间:2017年1月 段清波 1964年出生,山西芮城人。现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导,陕西省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秦汉指导委员会理事,曾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陕西省长城资源调查总领队。金山岭长城。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摄段清波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秦汉长城。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调查队摄 城和长城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最为重要和突出的两大标志。 ...
摘要:该文以中亚回族(东干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其在中亚居住逾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地域观念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变迁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中亚回族(东干人)民族观的内核是地域观念,在中亚生活的一百三十多年中,其地域观念逐步被提升为民族观念。但因族群内部迁徙记忆的差异,其地域观念不仅延续下来,且在苏联解体后中亚建构民族国家的语境中反过来被民族观再塑造,衍生出新的地域观。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亚民 ...
文化遗产影像记录的伦理和方法兰东兴 【内容摘要】现代科技催生出许多具有记录影像功能的设备,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影像设备记录文化遗产?用影像记录和传播文化遗产不只是个人行为,还关乎伦理?影像记录的文化遗产具有形象性,只是特定时空的情景再现,而且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当前我国影像记录者的拍摄技能和对文化遗产的认知都有待提高,影像记录行为和影像作品也需要有效管理? 【关键词】文化遗产; 影像; 情景再现; 伦理; 拍 ...
摘要: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国际大通道,自2013年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之后,这条古老的政治经济文化通道被重新激活,成为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自20 世纪80 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民族走廊的概念以来,国内学术界就民族走廊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这个研究仅仅囿于国内的民族走廊,而没有从走廊更进一步延伸到丝绸之路这个国际大通道上。本文试图提出新 ...
鲁西奇历史地理研究资讯摘要:“中国历史”是指发生于中国土地上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区域性内涵,不仅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早晚、快慢之分,道路有顺直与曲折之不同,发展水平有高、低之异,不同区域所走过的历史道路也可能会有根本性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中原道路、南方道路、草原道路、高原道路与沙漠—绿洲道路等五条基本的区域性历史发展道路,其社会经济形态、国家形态及其形成 ...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水涛 2016年11—12月,来自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的考古队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东北部的北呼罗珊省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这是中国考古队首次进入伊朗高原,在当前“一带一路”的研究热潮中,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为了实施此项考古发掘计划,早在2015年夏天,南京大学即派人员赴伊朗,与伊朗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机构进行接洽,寻求国家层面的支持和许可。同时,与伊 ...
文章出处:连云港文保网作者:江苏文物 水涛: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江苏省考古学会常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