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朱俱波

朱俱槃 : 《魏书》朱俱槃。参见【朱俱波】条注。朱驹波 :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朱驹波。参见【朱俱波】条注。朱俱波 : 古西域国名。《新唐书·西域传》朱俱波国,亦作朱俱槃国,《后汉书》子合国地,《魏书》悉居半国、朱居国、朱俱槃国、沮渠国,《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朱驹波,《南史》周古柯、句般,《大唐西域记》斫句迦,《续高僧传》遮拘迦, ...

• 朱里章

朱里章 : 中亚古地名。《元史·西北地附录》朱里章,在里海东南。今伊朗戈尔甘地方。

• 竺刹尸罗

竺刹尸罗 : 中亚古国名。《法显传》竺刹尸罗。 参见【呾叉始罗】条注。

• 中道

中道 : 西域交通道路名。其说法有三:①《魏略·西域传》所记中道,自玉门关经罗布泊西行以后,道路大体和《汉书·西域传》国的北道相同;②《隋书·裴矩传》所记中道,大体与《汉书·西域传》的北道相同,但两端终点则是以波斯(今伊朗)一带为止;③唐释道宣《释迦方志》所记的中道,是取道沙州(今甘肃敦煌)西行,以后大体和《汉书·西域传》的南道相同。

•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纪念碑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纪念碑 : 原碑坐落在乌鲁木齐市北门街心花园。建于1985年,是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集体创作的。碑高10米,碑座和碑身为白色大理石,碑顶一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2米高铜像。纪念碑1995年重建于人民广场(原碑未拆除)。矗立在乌鲁木齐人民广场南侧的纪念碑。高32.6米,深灰色的大理石碑体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13个大字,由当年率领解 ...

•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纪念馆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纪念馆 : 位于石河子市北郊3公里,石河子总场蓊郁苍翠的林带之中。纪念碑在南,纪念馆在北。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来石河子垦区视察工作,在这片林带里接见了上海支边青年。1977年7月1日,兴建了纪念碑;1994年8月,纪念馆落成。纪念碑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总高12.8米,瞻仰平台面积225平方米。碑身为方柱形,正面向西,上书“敬 ...

• 种马场墓群

种马场墓群 : 位于昭苏县城东约9公里的种马场附近,地处天山阿拉喀尔山麓的小洪纳海山口前。东经81°15′18″,北纬43°08′10°,海拔1 790米。在南北2公里,东西约1公里的范围内有15座土墩墓。均三五一组南北排列。其中,大型墓5座,高约4米,直径30余米;中型墓2座,高约1米,直径约15米;小型墓8座,封堆稍微隆起,高约0.5米,直径5~10米不等。

• 磔迦国

磔迦国 : 中亚古国名。《大唐西域记》磔迦国,《续高僧传》吒迦国。故地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地方。

• 柘厥关

柘厥关 : 唐代地名。一作拓厥关。《新唐书·地理志》柘厥关,为唐安西都护府属下的驻兵重地之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境内。

• 柘析城(赭时)

柘析城 : 唐代城名。《新唐书·西域传》柘析。参见【赭时】条注。赭时 : 中亚古国名。《大唐西域记》赭时国,《北史》者舌,《经行纪》赭支,亦作大宛,《隋书》为石国首都柘析城,《新唐书》柘折、柘支,又谓故康居小王的窳匿城。唐置大宛都督府于此。《元史·西北地附录》察赤,《明史》达失干,清朝称塔什罕,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参见【石国】条注。

• 纸房卡伦遗址

纸房卡伦遗址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红柳峡乡阔克赛尔克村。东经91°49′38″,北纬44°26′21″,海拔1 234米。遗址破坏严重,规模及布局已无法辨明,仅见一些长方形房屋墙垣基痕。采集遗物有釉陶、青花瓷片等。据《三州辑略》载,该卡伦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因该地产芦苇,卡伦驻兵还在这里开办了造纸作坊。

• 至拔州都督府

至拔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 旧俱密国。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置羁縻州都督府,治赭瑟城。唐属安西都护府管辖,8世纪中废。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苏尔哈布河流域之达尔瓦兹地区。又:沙畹以为在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塔吉克斯坦东境的喀尔提锦。

• 郅支满城

郅支满城 : 唐代城名。唐置羁縻州碛南州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叶城县。

• 中曹

中曹 : 唐代国名。昭武九姓国之一,都于迦底真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部。

• 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

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近现代,固原市,彭阳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 肇丰城

肇丰城 : 清代城名。清乾隆三十年(1765)于雅尔筑城,乾隆赐名“肇丰”。塔尔巴哈台直隶厅初治于此(后移治楚呼楚)。同治三年(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后,为俄国侵占。故址在今新疆塔城市西名叫雅尔的地方,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乌尔札尔即此城。

• 折摩驮那

折摩驮那 : 唐代国名、城名。治且末城。《大唐西域记》折摩驮那,《汉书》且末国,《洛阳伽蓝记》左末,《隋书·西域传》且末,《新唐书·地理志》播仙镇,《元史》阇里辉(辉缠之误)、阇缠,明代文献中作扯力昌,清作车尔臣、策尔满。其治所大多数以为即今新疆且末县城。但中国学者谢彬(《新疆游记》作者)认为是在且末县南7.5公里之故城。陶保廉认为是在今县城西 ...

• 折腰沟岩刻画

折腰沟岩刻画 : 位于哈密市东北100公里沁城乡东南约7.5公里。南起东庙尔沟,北至小堡,在长约50公里,高约200米左右的一条季节河两岸的石山上,分布着30多幅岩刻画。内容有羊、骆驼、牛、马、狗等动物画,也有狩猎、交战的人物画。其中一幅有12个武装骑士及一只骆驼的交战图,整体凿刻在高1米,宽1.1米,长1.4米的黑色岩石上,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姿态、面貌刻画得惟妙 ...

• 毡的

毡的 : 西辽城名。《世界征服者史》毡的,《元史·西北地附录》毡地。故址在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畔,塔斯—布格特城东南约20公里。今地不详。

• 张堡守捉城

张堡守捉城 : 位于昌吉市东北角、老县城东侧。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1 100米,东西宽600米,城墙夯土筑成,建有瓮城、马面。北城与东城交会处有角楼遗址。现古城南半部已辟公园,北半部辟为居民区。古城内曾发现一批文物,城内南侧地表下发现100多块莲花纹图案铺地方砖,东南部发现窟藏的1 000多枚察哈台银币以及陶器、石器等。据推测,此城即唐代天山北路的张堡守 ...

• 张三城守捉

张三城守捉 : 唐代驻军戍所名。《新唐书·地理志》张三城守捉。故址在今新疆和硕县属之乌什塔拉附近。

• 中共红河地下支部旧址

  中共红河地下支部旧址位于彭阳县红河乡红河村大洼,为村民杨武魁家旧宅,距县城23公里。旧宅坐北向南,占地6000平方米。有窑洞9孔,其中正面5孔、西侧4孔(1孔为高窑子),现虽已废弃,但崖面及大部分窑洞保存较为完好,院墙已荡然无存。这里地处大山脚下,过去俗称为羊尾(yi)沟,交通闭塞,极为隐蔽,是当年中共红河地下支部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聚集地点 ...

• 扎马特墓地石人

扎马特墓地石人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西南5.5公里。东经90°42′43″,北纬46°26′02″。在一座石堆墓的东北约25米处立石人一尊,面向东北。石人为长方形石板,高0.8米,宽0.41米。仅以浮雕刻出了面孔及五官。

• 扎格斯台煤矿墓群

扎格斯台煤矿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以南33公里处扎格斯台煤矿西北的山前台地上。台地东侧是扎格斯台河谷,其南倚乌孙山,冲扎格斯台谷口。东经81°10′,北纬43°32′20″,海拔1 424米。在南北约800米,东西200米的范围内有约100座墓葬。以土墩墓为多,平面呈椭圆形,长10~15米,宽5~7米,高0.5米左右,大多呈南北方向排列。封堆顶部均铺有呈带状的石圈,石圈宽0 ...

• 唐平庄会议旧址

唐平庄会议旧址,近现代,吴忠市,盐池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 扎勒帕克塔勒墓地石人

扎勒帕克塔勒墓地石人 : 位于裕民县新地乡扎勒帕克塔勒村附近。东经83°1′,北纬46°8′10″。石人高0.90米。仅能看出阴刻脸部五官,眉毛弯曲,勾勒出眼睛轮廓,直鼻和合字形嘴唇。

• 札萨克亲王祠遗址

札萨克亲王祠遗址 : 位于哈密老城内(现市二校)。同治初年,清政府任命哈密维吾尔族郡王衔札萨克多罗贝勒额尔德锡尔的儿子伯锡尔为帮办大臣,会同哈密驻军镇压回族、维吾尔族农民起义。同治五年(1866),伯锡尔被农民军俘虏,次年处死。清廷追赠其为和硕亲王,并在哈密建立专祠。光绪初年,札萨克亲王祠落成。 祠坐北朝南,由前门、东西厢房和正殿三部分组成,正殿内 ...

• 札萨克府落成纪念碑

札萨克府落成纪念碑 : 位于哈密城内。原文为阿拉伯文。哈密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归顺清朝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从北京请来汉族工匠,修建札萨克府,竣工后刻石纪事。原碑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札郎阿什墓葬

札郎阿什墓葬 : 位于富蕴县库尔特乡西北约7.5公里。东经89°15′24″,北纬47°15′29″~47°15′30″。10座石堆墓,最大的直径14米,高0.8米,一般的在5~8米间,高0.3~0.5米。

• 高崾岘炮楼

高崾岘炮楼,近现代,吴忠市,盐池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高崾岘炮楼位于盐池县麻黄山乡黄羊岭行政村高崾岘自然村。2019年7月31日,高崾岘炮楼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战壕外缘为基点,东、南、北面各外延5米,西面以西炮楼西边外缘为基点,向西外延5米。

• 瞻德城

瞻德城 : 位于霍城县清水河镇内。东经80°50′35″,北纬44°14′。瞻德城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城高3米,城周1公里,有三座城门,东门日升瀛,西门日履平,南门曰延景,城内驻有绿营携眷官兵右营。营内设都司一,守备一,千总二,把总四,经制外委六,额外外委六,马步兵各300人,属伊犁绿营兵驻军重镇。现清水河镇即在原瞻德城的基础上发展起 ...

• 山嘴沟石窟壁画

山嘴沟石窟壁画,西夏,银川市,西夏区,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位于银川市西30余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顺山嘴沟约8公里,即到葫芦峪,再北行约300米,至一陡峭山峰,山峰峭壁上有六个石窟。石窟系天然石洞加工而成,分上下两排,下排三个洞窟壁画全部剥落,上排三个洞窟中间和左边洞窟保存较好,中间洞窟壁画以小幅为主,有佛、菩萨、比丘、天神,供养人, ...

• 扎马特石人墓

扎马特石人墓 : 位于阿勒泰的青河县查干郭楞乡西南5.5公里。东经90°42′43″~90°42′44″,北纬46°26′3″~46°26′4″。在查干郭楞河南岸的一小山坳坡地上,有石堆墓一座。

• 惠农渠

惠农渠,清代,青铜峡段、永宁段、兴庆区段、贺兰段、平罗段、惠农段,古遗址,省保第五批惠农渠,在宁夏永宁、银川市、平罗一带黄河西岸。清雍正四年(1726年)始于陶家嘴南花家湾凿渠引水,北流三百里,下入西河。

• 汉延渠

  到汉朝,宁夏平原的地位比秦朝更为重要。为对付强大的匈奴,汉武帝在西北边陲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和移民实边政策。仅移民实边,先后将100多万内地居民,迁徙到五原、朔方(两郡都在河套一带)、酒泉、张掖(两郡都在河西走廊一带)北地等西北边郡。北地郡的宁夏平原,由于百姓、军队大幅度增加,一时建起了许多民政、军政机构。秦朝时,这里只设了一个富平  ...

• 四眼井城址

四眼井城址,明代,中卫市,沙坡头区,古遗址,省保第五批四眼井城址位于沙坡头区常乐镇罗圈村四眼井村。2019年7月31日,四眼井城址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 上齐新石器遗址

上齐新石器遗址,新石器时代,固原市,隆德县,古遗址,省保第五批  上齐新石器遗址位于隆德县凤岭乡齐兴村。2019年7月31日,上齐新石器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濒沟畔,南至齐国柄场,西接喇嘛嘴,北起上齐村剧场,东西80米,南北370米。

• 南台上遗址

南台上遗址,元代,固原市,原州区,古遗址,省保第五批

• 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旧址

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旧址,1968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四批 走进位于宁夏石嘴山境内的“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博物馆”,就好像翻开了一段历史,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令人顿生恍如隔世之感。多位高级知识分子、大专家曾在这里居住  这是一个看似平常的院落。砖砌的大门上方是个半圆形的钢架,上写“国务院直属口五七 ...

• 中卫酿酒作坊

中卫酿酒作坊,1965年,中卫市,沙坡头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四批

• 青铜峡双曲砖拱形粮仓

青铜峡双曲砖拱形粮仓,1960年,青铜峡市,青铜峡镇,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四批    青铜峡双曲砖拱形粮仓  青铜峡双曲砖拱形粮仓位于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宁夏科进峡光纸业有限公司西侧150米,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现存的两排粮仓每排仓房由4个大拱形仓顶组成,大跨度砖拱屋面除在横轴做拱外,在纵轴向由8个小型拱联拱,呈现双曲拱。   ...

• 青铜峡黄河铁桥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区财政厅、区文化厅、区文物局以及青铜峡市各方的关注努力下。2015年4月,产权管理单位宁夏电力建设工程公司启动了铁桥修缮加固保护工程,施工单位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对6个桥墩及河西护堤沿用铅丝笼块石结构进行加固;采用电动液压千斤顶扶正下沉、倾斜的7组大型钢梁,并对钢梁进行了全面除锈打磨、清理积垢、喷涂防腐漆;对 ...

• 青铜峡拦河大坝

  青铜峡水电站始建于1958年。经过48年运行,该水电站各类设备已步入老化阶段,有的甚至超年限服役。在电站坝段有2000余处出现裂缝,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平行坝轴线的三大条贯穿性裂缝使站坝段混凝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不仅加速构件内部受力钢筋的锈蚀,而且也降低了站坝结构的使用寿命。另外,大量的淤泥严重威胁护岸和海漫及东干渠的安全,如继续超期服役 ...

• 雷记沟回汉支队驻地旧址

雷记沟回汉支队驻地旧址,1936年,吴忠市,盐池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四批

• 元龙山石窟 

元龙山石窟,清,中卫市,海原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四批元龙山石窟群位于张元村后山上,到达石窟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在修建的房屋工地以及香炉、烧纸炉等具有宗教气息的物件。在入口处,可以看到元龙山石窟群简介碑文,上面写有“石窟群现存老君殿、无量殿、玉皇阁等十四窟。依据洞窟形制和佛首五官面容始建于唐代”等文字。

• 灵应山石窟

  其山由石膏岩构成,地表土厚约1米左右,岩石呈青灰色,厚数十米,结构紧密。山上岩石突兀,山下流水潺潺,从山顶至地面有四个层次,错落有致。其寺甚灵,求病者病则痊愈,求儿者门生贵子,求财者财发万益,求寿者享年九旬,求婚者鸳鸯配双。灵应寺因此而得名,是佛道合广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周围几百里的群众都赶到这里来烧香拜佛 ...

• 金佛沟石窟

  发展历史  金佛沟石窟共存洞窟8座,依山势削山壁凿开窟,1号窟门内顶有宋代正和年间浮雕佛像20余尊。6号、7号窟内存浮雕佛像10余尊,窟皆平顶呈长方,窟外残存无首石雕坐佛2尊,服饰皆具有宋代特征。由于历史原因,窟内佛像大多被毁,窟内尚存雕像和洞窟对研究宋代佛教和建筑史有一定的研究。

• 风岭龙山寺石窟

风岭龙山寺石窟,宋,中卫市,海原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四批凤岭龙山寺石窟,具体开凿年代不详,据《乾隆盐茶厅志》载:“龙山在红羊坊北数里许,高峰轩举峭拔,高冈蜿蜒数里,远近望之,如龙之屈而欲伸者,故名曰龙山。山上有寺,相传为唐贞观时建。至明成化间满四之乱,焚毁无道。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村民武清,刘希琰,民妇陈赵氏,武施氏捐资重 ...

• 石寺山石窟

石寺山石窟,隋一唐,固原市,西吉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四批

• 余羊清真寺 

余羊清真寺,清,固原市,泾源县,古建筑,省保第四批宁夏泾源县泾河镇余羊村的余羊寺是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清真寺建筑,建筑样式融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于一体,极具研究、保护和开发价值。在做好村落遗产保护的同时,做些适度旅游开发,与六盘山大旅游线路衔接起来。

• 多宝塔

银川多宝塔地理环境  底层向东开一拱门,由阶道迎入宝塔,塔内中空,直径约2米,室内采用厚壁空心式层梯结构,可以盘旋上登至顶;塔身收分较大,主体轮廓呈角锥形,具有秀削挺拔的佛教建筑艺术风格。  李俊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五十四年到乾隆五十九年曾三次维修。  1986年维修时,从塔刹内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有铜像19尊、陶佛像1尊、铜镜6 ...

• 汉渠

汉渠,汉一元,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古建筑,省保第四批在宁夏平原上,凿渠引水,灌溉农田,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秦自战国后期起,国力日渐强大。它除重视经营东方和南方外,也很注意开拓西方和北方。它先后打败了西戎义渠和游牧民族匈奴,将领土扩大到河套及其西南的广大地区。它为了巩固对这些地方的统治,除派驻重兵、营建 ...

• 秦渠 

秦渠,汉一元,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 古建筑,省保第四批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 ...

• 唐徕渠 

唐徕渠,汉,青铜峡市、永宁县、兴庆区、贺兰县、平罗县,古建筑,省保第四批唐徕渠又名唐渠,建于唐武则天年间,后经各代整修,渠口开在青铜峡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322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条,灌田90万亩,唐徕渠又名唐渠 渠口开在青铜峡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322 ...

• 金国正墓 

金国正墓,清,吴忠市,同心县,古墓葬,省保第四批金国正墓是清雍正四年(1726年)由朝廷赐准,地方建筑的陵园。陵园位于同心县城南约1.5千米处,融清代陵园建筑与回族丧葬形式于一体。南临回族公共墓地,东靠银平公路,西接清真大寺。茔域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南北长124米,东西宽72米,占地面积11115平方米。坟茔围墙原为蓝砖砌成,现为黄土夯筑。陵园 ...

• 石沟驿窑址

石沟驿窑址,明一清,银川市,灵武市,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 隰宁堡城址

隰宁堡城址,明,吴忠市,盐池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 清水营城址

清水营城址,明,银川市,灵武市,古遗址,省保第四批清水营堡 一处位于宁夏灵武市区东北约42.5公里处的清水营古城遗址,系明代弘治年间巡抚王煦修建的一座屯兵城堡。经过5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清水营古城遗址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清水营城北距长城遗址约1公里,现四至基本完整,城上曾建有敌情楼,随着风雨剥蚀,现已失存。走进清水营城内,随处可 ...

• 北周大利稽氏墓砖

  1994年11月间,宁夏固原县西郊乡北十里村在平田整地时,推土机推出一座古墓,墓葬遭毁,宁夏考古研究所固原工作站工作人员闻迅后赴现场调查,并征集到一块墓砖。墓砖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图一)。  墓砖呈青灰色,左下角已缺损,背面有绳纹,正面将原绳纹磨去后刻字,表面亦残留有绳纹痕迹。墓砖基本呈正方状,高38、宽39.2、厚7.2厘米。现存刻字有七 ...

• 老虎山颜氏墓群

六朝博物馆藏晋右光禄大夫颜含后裔的家族墓葬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郊幕府山西侧的老虎山南麓。1958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共清理了9座墓葬。其中4座早年遭破坏,5座保存完好,但出有文字资料的只有4座,编为1~4号墓。据出土的墓志和铜印、石印看出,1号墓墓主人为颜含第2子颜谦妇刘氏,永和元年(345)卒;2号墓是颜含之孙,颜约之子颜 ...

• 扎马特墓葬

扎马特墓葬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 南偏西 6 公里。东经90°42′39″~90°42′40″,北纬46°25′52″ ~46°25′53″。在扎马特河和查干沟交汇处,有2座环石圈的石堆墓,其中,一座石堆墓直径20米,残高1米,石环围直径72米。另一座较小。

• 扎马特岩画

扎马特岩画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东南约14公里的低山带。东经90°49′,北纬46°21′29″~46°21′30″。仅见两幅岩画,一幅向东,一幅向南。画面主要是羊,还有刻得很清楚的藏文字。

• 扎格斯台墓群

扎格斯台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以南31公里处扎格斯台乡扎格斯台村东。东经81°14′30″,北纬43°34′~43°35″,海拔1 250米。墓葬分布在扎格斯台河床以东的阶地上,有150余座。封堆大多高0.5~1.2米,直径6~15米,少量封堆很小,直径3~4米。封顶大多平坦,少数顶部塌陷。有的通体铺卵石,犹如石堆;有的顶部铺卵石圈,或单圈,或为双圈。较大的封堆均呈南北方 ...

• 尉犁

尉犁国 : 汉代国名。王治尉犁城。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府管辖。故址在今新疆焉耆县境内。又,英国人斯坦因认为今新疆尉犁县即当年的尉犁国。尉犁城 : 汉代城名。尉犁国都城。故址一说是今新疆焉耆县西南之紫泥泉,又一说是今新疆库尔勒市东北约30公里之塔什店。

• 尉头国

尉头国 : 汉代国名。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书·西域传》尉头国,治尉头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始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唐为蔚头州(一名郁头州),隶龟兹都督府。清隶乌什直隶厅。故址在今新疆阿合奇县东之色帕巴依。又一说在今乌什县。

• 员渠城

员渠城 : 汉代城名。古焉耆国都城。亦称南河城、河南城。故址说法有二:一说是,英国人斯坦因认为,员渠城是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城南9公里,今名黑格达的地方;一说员渠是焉耆的异读,其故址是今焉耆回族自治县县城所在地。

• 原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旧址

原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旧址 : 位于乌鲁木齐市胜利路新疆文化厅院内,建于1896年。主体建筑为临街尖顶小楼和院内二层大楼,系砖木结构。尖顶小楼原为升旗之所。1962年苏联领事撤走,从1964年起,领事馆由新疆歌舞话剧院使用,随之文化厅也迁此办公。

• 约昌城

约昌城 : 辽、宋城名。北宋时属于阗国。故址在今新疆且末县城附近。

• 悦般

悦般 : 西域“国”名。东汉时,北匈奴西迁后,居留在龟兹北天山中(今焉耆西部之巴音布鲁克草原)的部分匈奴人所组成的国家。到南北朝时,其境拓宽至伊犁河流域。在北魏与柔然争地的战争中,悦般始终与北魏相互配合打击柔然,并与北魏保持着友好的进贡往来。

• 悦般州都督府

悦般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置羁縻州都督府,治艳城,领双縻州,隶安西大都护府。故址说法有二:一说是在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与兴都库什山之间,苏尔汗河谷一带;一说是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迭脑东南约6公里处之别德拉契城。也有人认为在今契特纳尔。

• 阅微草堂

阅微草堂 : 坐落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之内,为纪念清代文人纪晓岚而建于1918年。建筑面积283平方米,为琉璃瓦顶两廊出水的一排廊房建筑。此处湖光柳色、鸟语花香,环境十分幽雅。

• 越于底城

越于底城 : 唐代城名。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伊斯特罕北。

• 则克台沟口墓群

则克台沟口墓群 : 位于新源县则克台镇东北1.5公里,阿吾拉勒山南麓则克台沟口。东经83°17′48″~83°17′50′,北纬43°31′35″,海拔920米。循则克台沟越大坂是通向尼勒克的一条山间公路,墓葬分布在沟口东西两侧坡地上东西约3公里,南北2.5公里范围内,分布圆丘形土墩墓15座。其中,沟东地带已辟为农田,墓葬仅存13座,两座较大的封堆高约8米,直径分别为20米和 ...

• 泽田寺

泽田寺 : 辽、北宋城名。北宋王延德使高昌时曾经由此地。故城遗址在今新疆鄯善县城东北七克台附近。今已成废墟。

• 泽梯木遗址

泽梯木遗址 : 位于巴楚县玉木拉克梯木西南约10公里。东经79°4′40″,北纬40°6′32″。泽梯木残高12.5米,耸立于瀚海之中。泽梯木东约300米处可见灌溉渠道遗迹,渠宽约14米,渠旁有许多枯萎植物。泽梯木以南有自然河床,往南约2公里即可见到一道宽约20米红土淤积的古代河床。土墩四周散布有许多陶片,大都为红、灰色夹砂陶。主要器形有大口缸、瓮、碗、盘、杯 ...

• 榆令州

榆令州 : 唐代州名。唐置羁縻州,治乌模言城。《新唐书·地理志》榆令州。故址在今阿富汗境内。

• 榆林守捉

榆林守捉 : 唐代驻军戍所名。唐置驻军戍所。唐代焉耆六守捉城之一。故址在今新疆库尔勒市至轮台县之间的野云沟附近之阿克墩地方。一说在轮台县以东之阳霞。

• 玉门口

玉门口 : 即汉代之高昌壁,又称磨城子。在今新疆吐鲁番市城东约20公里。

• 玉石之路

玉石之路 : 约在公元前13世纪时已经形成,可谓为“丝绸之路”的先驱。玉石之路的起点是号称为玉石之乡的和田,一路向东,一路向西。东向之路,一支经罗布庄、罗布淖尔、敦煌;另一支经喀什、库车、吐鲁番,在今玉门关、酒泉一带与第一支会合,再继续向东延伸,经兰州、西安、洛阳而达安阳(国都殷墟)。西向之路,经喀布尔、伊斯法格、巴格达而至地中海,这也是丝绸之 ...

• 玉吉满麻扎

玉吉满麻扎 : 位于洛浦县山普鲁乡阿其克村。“玉吉满”是维吾尔语“桑葚”的意思。麻扎在县城以南,距县城约70多公里,坐落在半山腰间,扼洛浦至策勒县山区的咽喉位置。麻扎年代久远,每年夏季来此朝拜者甚多,在新疆南部伊斯兰教徒中享有盛名。墓地的山坡下环境优美,绿树参天,流水潺潺,十分宁静,附近的一片荆棘下有一间地下室,可供来此朝拜者住宿过夜。

• 玉依塔斯岩画

玉依塔斯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西北11.5公里处的低山带。东经87°49′38″~87°49′39″,北纬47°50′44″。在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20余幅岩画,主要是动物岩画,最大的一幅长15.6米、高2米,有羊、鹿等,个别的也凿刻有人的形象。

• 玉奇吐格曼墓群

玉奇吐格曼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东南阔洪奇乡玉奇吐格曼村东南1.5公里。东经81°24′,北纬43°41′。 在南北长约100米,宽50米的荒滩地带,约有30余座墓葬。墓葬分布较为密集,呈南北排列,间距5~12米之间。封堆均为小卵石堆积或铺成的石堆或石圈墓。直径5~10米,高0.3米。石圈中心铺卵石。

• 玉曲吐尔古遗址

玉曲吐尔古遗址 : 位于库车县西,与夏合吐尔古遗址隔河相望。这里古代建筑虽已塌毁,但仍可辨出其样式来。整个建筑群依地势而建,形成严密而完备的群体结构。东部为场院,南部建门楼角堡,中部是住宅区,东北依大山,西南傍河流,地当要冲,势控险要。有人认为,玉曲吐尔和夏合吐尔就是史书上所载的雀离关,从建筑形式上来看则认为是汉唐古城。

• 玉瑞克吕克兰干

玉瑞克吕克兰干 : 古代驿站名。在皮山县固玛镇东南63公里。属桑株乡。维吾尔语,意为“有杏树驿站”。早年开塘植杏树,商旅多于此歇宿,故名。人口529,维吾尔族。以农为主。

• 玉依塔斯岩画群

玉依塔斯岩画群 : 位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西北12公里。东经87°49′,北纬47°50′,海拔850米。岩画群共有30余幅,多数剥蚀不清或遭人为破坏。画面多为动物、人物,还有一处藏文字。其中一幅巨形岩刻,长15.6米,高2米,为阿尔泰山岩画所见之最。此幅画面共刻有140多个人物和动物形象,有狩猎场面、动物交媾场面、北山羊逐偶场面等。画面风格粗犷、浑厚,给人以 ...

• 玉勒肯喀腊苏岩画

玉勒肯喀腊苏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西北3公里处的低山坡上。东经88°5′11″~88°5′12″,北纬47°51′41″~47°51′42″。在大约4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两幅岩画,凿刻的均为动物图像,其中一幅高1米、宽0.52米的岩石上,凿刻有两只羊。

• 玉奇喀特协海尔古城

玉奇喀特协海尔古城 : 位于新和县城西南17.2公里,距尤鲁都斯巴格乡3.5公里,介于吐尔艾日克和玉其喀物特两村之间,属新和县最大的古城。古城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 45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116公顷。有宫城、内城、外城三层,互相环套,故称“玉奇喀特协海尔”,维吾尔语,意为“三重城”。三重城的整个夯地层已经坍塌,城内杂草丛生。内城面积(含宫城)约184亩,长 ...

•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 《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11世纪末在喀什噶尔去世,安葬在今喀什市东南部吐曼河畔一个名叫“巴日尕”(维吾尔语意为“军营”)的地方。16世纪中叶,叶尔羌汗国第二代君主阿不都·热西提汗将旧墓迁到喀什噶尔城南门外的“阿勒吞鲁克”(王室陵园)内,即今喀什市体育路南侧,加以重修扩建,规 ...

• 尤库日霍加木墓

尤库日霍加木墓 : 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巴扎村老清真寺南。“尤库日霍加木”,维吾尔语,意为“上面的圣裔”。此墓大约建于唐代,系土木结构。据说当时有个叫塞吾德的伊斯兰教首领来中国传教,返回时其随从穆乎太力台然艾达孜在此病故,此墓即为纪念他而建。

• 于大谷

于大谷 : 汉代地名。西汉且弥国都城。故址有几种说法:一说在今新疆玛纳斯县南的天山中,一说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北的天山中,一说在今新疆和静县北的天山中。

• 于术守捉

于术守捉 : 唐代地名。唐置驻军戍所,为唐代焉耆六守捉城之一。故址在今新疆库尔勒市之车尔楚(库尔楚)附近之安渴兰且故城。

• 于什格提古城

于什格提古城 : 位于新和县西南23公里,距大尤都斯乡3公里的荒地上。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所著《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一书,曾称此为“沙裕勒都司巴克”,或“乌什哈特”古城。据调查,古城为大小相套的三重城墙,部分墙基仍然残存。外城墙略呈东西长方形,中城与内城约为方形,偏居于外城东部。内城面积约为2 500平方米,墙厚14米;中城墙每边约199米,厚15米左右。新中 ...

• 于什博罗久古城遗址

于什博罗久古城遗址 : 位于轮台县城南偏西约20多公里处的第纳尔河东岸。城围约162米,西北有土墩稍高,墙已颓,只余墙基,审其状为土筑。城中有煤渣残块,土中有木炭,拾有“乾元”钱等,证明此城为唐代遗存,10~11世纪被火攻毁。

• 鱼儿沟木椁墓

鱼儿沟木椁墓 : 位于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鱼儿沟。东经87°48′,北纬42°56′。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葬。该墓葬于1976~1978年进行了发掘,现已填平。墓室为长方形竖穴,东西方向。室内填石积沙,沙石下即为木椁。椁室以圆形杉木纵横叠置而成,每墓葬1~2人,随葬品有陶器、金器、漆器、丝织物、货贝、银钱、珍珠、铁器、骨器等。其中出土的金饰物中有许多是具有 ...

• 阴山州都督府

阴山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新唐书·地理志》阴山州都督府,唐高宗显庆三年(658)以西突厥葛逻禄部置羁縻州都督府。故址东起阿勒泰,西至新疆塔城、裕民及其以西,萨司克湖和阿拉湖附近。隶昆陵都护府,总隶于安西大都护府,后移隶北庭大都护府。8世纪废。

• 银山道

银山道 : 唐代道路名。这是一条从西州至焉耆的交通大道。即由今新疆吐鲁番的高昌故城经托克逊、苏巴什达坂、库米什、乌什塔拉等地,至焉耆回族自治县之四十里城子。银山道 : 唐西州通往焉耆的道路。以途经*银山碛而得名。贞观十八年(644),安西都护郭孝恪伐焉耆即取此路。《新唐书·地理志》:“自(西)州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经*礌石 ...

• 银顶寺遗址

银顶寺遗址 : 即海努克庙,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乡北偏东4公里。18世纪70年代初叶,准噶尔部首府从和布克赛尔迁到伊犁后,准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在海努克修建喇嘛庙,与伊犁河北岸的金顶寺隔河相望。当时香火旺盛,有喇嘛千余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该寺被毁,但其遗址之大概尚可窥见。寺址分内外三层墙垣,外城墙无存,只残留土埂,断续呈圆形,直径约500米 ...

• 淫薄健

淫薄健 : 中亚古国名。《大唐西域记》淫薄健国。故址在今阿富汗北部巴达克山区之柯克恰河流域。

• 英格古城堡

英格古城堡 : 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英格布拉村。古城系黄土夯筑,残存部分城墙,分为内外两层。外城廓东西城墙各长300米,南墙存100米,略呈梯形,总面积约6.6万平方米。古城中曾出土有陶器、银饰、铜器、铁器及察合台时期的银币、铜钱、玛瑙、珊瑚等文物,还发现有牛马骨、小麦,据认为是蒙古驻军屯田的城堡。

• 英沙古城

英沙古城 : 位于吐鲁番市东约2公里,西北与苏公塔仅百余米之隔,为16世纪速檀统治吐鲁番的首府所在地,17世纪被废弃。古城为不规则形,东西长约200余米,城西、西北、西南三面临土崖,高约10米。崖下建夯土墙,颇具深沟高垒的特点。南墙残高2~3米,中部夯层0.2米左右,下部夯层0.1米左右,显然为两期建造。古城惟存南门,位于城墙中段,有凸出护墙,城门隐于其内。城内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