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阿苏沟墓群
苏阿苏沟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东南35公里的坎乡苏阿苏村东南4公里。东经81°32′,北纬43°33′10″,在山谷中长宽约50米的范围内有土墩墓10座,封堆表面铺卵石,直径6~10米,高约0.5米左右。
苏阿苏沟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东南35公里的坎乡苏阿苏村东南4公里。东经81°32′,北纬43°33′10″,在山谷中长宽约50米的范围内有土墩墓10座,封堆表面铺卵石,直径6~10米,高约0.5米左右。
苏巴什古墓群 : 位于鄯善县西45公里吐峪沟入口处的沟西台地上。 1980年曾试掘8座,1985年被盗掘破坏50多座。古墓群分为两期,一期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一期约在西汉时期。墓葬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有陶器、木器、金器、铜器、毛制品等。彩陶器有彩陶壶、单耳彩陶钵、杯、碗等;素陶器有罐、钵、碟、瓮等;木器有箭弓、木杯、木盆等;铜器以装饰件、铜匕首、铜刀为多 ...
苏拉沟口墓群 : 位于昭苏县夏塔牧场原基建队西侧。东经80°32′44″,北纬42°41′51″。在天山苏拉山口北麓坡地草原上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1公里的范围内,分布圆丘形封土堆约40座,墓顶表面铺鹅卵石,一般作南北排列,大型墓排列颇为规整。封堆高5~10米,直径30~60米的大墓约10座;其余为高0.5~0.7米,直径7~15米的中小型墓。
苏鲁北津岩画 : 位于温泉县城西约50公里,博尔塔拉河南岸的苏鲁北津沟。岩画分布在两个点,一个点在沟口东一座相对独立的山包,海拔1 963米,相对高度约40米;第二个点在沟口东一座相对独立的山包,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约50米。当地牧民称这个山包为阿勒格哈德,蒙古语意为“黄花色的岩石山”。与阿东确鲁岩画隔博尔塔拉河相望,基本处于同一经纬度,南北相距不足10 ...
苏普特墓葬 : 位于富蕴县库尔特乡苏普特村苏普特沟冲积扇面的坡地上。东经89°07′,北纬47°04′57″。有一座残石棺墓,仅存两块石板,长0.9米。
苏普特岩画 : 位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库尔特乡苏普特村低山沟中的岩 壁 上。东 经 89°28′12″,北 纬47°05′32″~47°05′33″。发现岩画4幅,以所刻图像看,有羊、鹿等,有两幅岩画各刻1只羊,另两幅画面较大,大多为羊,此处还有人物,其中一幅宽0.9米、高1米的岩画中,最上的为1只鹿,中、下部各为两只羊;另一幅宽3米、高1.4米,大约有15只动物和1个人,画面左侧 ...
司玛依勒冬牧场岩画 : 位于托里县城西南玛依勒山喀拉曲克牧场的司玛依勒冬牧场。岩画数量不多,由人物和羊群、马、鹿、狼等动物构成画面。表现了狩猎、畜牧、恶狼攻击羊群等与游牧生活有关的场景。有些画面形象生动,带有艺术夸张。
四十里井子 : 清代为驿站。在阜康市区东58公里。距三台四十华里,有井,故名。后因交通线路改变而荒废。
四十里旧城子 : 古焉耆国都城员渠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城西南约40公里。
四十里大墩烽燧 : 位于鄯善县七克台乡东20公里,因烽火台距七克台乡40里而得名。为土石结构,台高5米,占地约0.006公顷。
四棵树乡土墩墓 : 位于塔城地区乌苏县四棵树乡四棵树大桥西侧,东经84°12′30″,北纬44°22′30″,海拔481~640米。有土墩墓31座成组呈南北向链状排列,每组土墩大小基本一致,土墩顶部凹陷或呈圆包状,其中,最大的一座高约3米,直径22米,封堆铺有卵石。
四棵树乌孙墓葬群 : 在乌苏县四棵树乡政府驻地南4公里的哈尔莫墩村口。“哈尔莫墩”,蒙古语,意为“黑榆树林”。墓葬群分布在乌伊公路两侧,共有10余群,每群六七座。墓葬均有序地南北向排列成链状,每群相距数百米或数公里,墓与墓间隔一般约百米。古墓多系封土葬,部分墓上有石块,顶部呈长方形,有的有较明显以石块嵌砌的墓道口。墓葬底部周长一般约100~200米, ...
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 : 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城乡四道沟,西距东城街3公里。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分为早晚两期,早期距今约3 000年,晚期距今约2 400年。相当于西周一战国时期。有灰坑、灶址和柱洞等人类居住遗迹。出土有石器、铜器、陶器及骨器。石器大多是磨制品,有石球、石锄、石纺纶、磨谷器、石杵等;铜器有铜刀、铜笄、铜饰件; 骨器有骨针、 ...
四十里城子农场佛寺遗址 : 位于焉耆县四十里城子农场新场部西北2.5公里。佛寺约建于汉唐时期,占地0.12公顷,院内到处可见堆积的陶片、人骨、兽骨等。1976年开荒时挖出很多高0.4米、直径0.3米左右的大小红黑色陶灰罐。在寺院的东北角原有一个土台,可能为古代烽燧遗址。
松树沟岩画 : 位于吉木萨尔县大有乡广泉村境内,岩画镌刻在海拔1 780米的松树沟半山腰突出的黑色晒岩上。画面共有四组。第一组是一单角、一双角的两只山羊,画面突出羊角;第二组是站立的一人一鹿;第三组内容最为丰富,艺术价值也最高,画面中有弯弓和骑马的人、昂首欲奔的马、有粗大双角的北山羊、行进中的狼和梅花鹿、看守着圈门的狗、圆形的羊圈,无论人物、 ...
窣利 : 中亚古地名。《大唐西域记》:“自素叶水城至羯霜那,地名窣利,人亦谓焉。”东汉时之粟弋,西晋之粟弋,东晋时修利,北朝时之粟特。其地东起素叶水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马克城附近),西至羯霜那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沙赫里夏勃兹附近)等一片地区。人民善于经商,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窣利人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唐高宗显庆二年(657)设觱多河,大唐池都 ...
松树沟石堆墓 : 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密特克乡。东经85°55′55″,北纬46°57′40″,海拔1260米。在北距松树沟水管站约1公里的松树沟西岸上,有石堆墓10座,高0.5米,直径5米左右,呈点状分布。
窣堵利瑟那国 : 中亚古国名。《大唐西域记》窣堵利瑟那国,即《新唐书·西域传》率都沙那国,又作东曹。其政治中心在今塔吉克斯坦之乌腊提尤别。参见【苏对萨那】条注。
观儿下遗址全貌 观儿下遗址采集标本 观儿下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武山县郭槐乡观儿下村西北3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mdash;1米,暴露有灰坑、灶坑、墓葬和白灰居住面。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勾叶纹、弧线三角纹彩陶片及泥质、夹砂细绳纹红陶片,器形有重唇口尖底瓶、卷沿曲腹盆、圜底钵等 ...
1981年,在墨玉县阿克其克勒佛寺遗址、萨依巴格采集双耳陶罐各1个,分别为唐代、北朝时期物品。
斯木塔斯古石 : 位于巩留县雅玛图南岭布尔汗山山顶。古石有三块,系人工树植,呈棱状,粗糙古拙,有刻蚀痕迹。其中一块之刻蚀较为明显,不像文字,似为符号,可能为突厥一部落之标记。
斯得克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斯得克村沟谷中崩塌的巨石上。东经88°8′09″~88°09′10″,北纬47°55′29″~47°55′30″。在大约2 000平方米的范围的有岩画6幅,凿刻有羊、鹿等动物,以及人物形象。
斯木塔斯墓群 : 位于昭苏县南约45公里,天山北麓阿克牙孜沟口的斯木塔斯北约1公里的丘陵地带,其东侧是阿克牙孜河谷。东经80°03′,北纬42°45′,海拔1 969米。在南北约3公里,东西500米的地段分布土墩墓约60座,大多为封堆高约1米,直径15米左右的中型墓,三、五成行南北排。较大的封堆周围都有壕沟环绕。
斯木塔斯石人 : 位于新源县以西塔勒德乡斯木塔斯沟口。东经82°51′48″,北纬43°23′38″,海拔970米。石人用长条形沙岩雕刻而成。石人高1.22米,宽0.38米。头身分明,脸呈椭圆形,五官特征明显,头戴冠。双手曲伸至胸前,右手托酒杯状物,左手压在右臂下。
喀孜纳克佛寺遗址 喀孜纳克佛寺位于今于阗县羊场南5公里的沙漠边缘,附近有大面积的古代文化遗存。1983年底清理发掘了一座小型佛殿遗址。该佛殿也有两层殿墙,平面呈“回”字形,外墙南北长11、东西宽8.4米,残高0.6米,门开在南面。主殿地面残存方形台基;四面形成行道。外殿东、北、西三侧壁前筑台座。主殿东侧墙壁残存壁画有:垂帐纹、莲花座和二方 ...
布特列克佛寺遗址,布特列克,维吾尔语意为有佛陀的地方,也就是黄文弼先生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所说的“徒诺克”废寺遗址。遗址在今皮山县城东藏桂乡北约7公里的沙漠边缘,面积近一平方公里。和田文管所曾在此采集到陶片、石膏图案雕塑残块、石纺轮、开元通宝等,其中一件飞天泥塑像比较完整,但未见到佛殿遗迹。从地望和遗址规模看,正如黄文弼先生 ...
这是1982年发现的一座佛教寺院遗址,位于和田县城北面约40多公里的沙漠中。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地表散布著许多石膏模制残件和建筑构件。寺内偏东处有一座殿堂,边长约20米,墙残高1米。墙壁上绘著与真人等高的大型立佛像,仅存小腿和脚。其中一幅:佛身著红色袈裟, 两脚呈八字形分别站在两朵莲花上,佛脚长0.48米,两脚相距1.5米。中间跪著一 ...
该遗址位于墨玉县扎瓦乡西北约1.5公里的沙漠中,黄文弼先生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称其为“库马提”,说附近“瓦砾甚多,秃垣遍野”。该遗址南面有被居民称为“圆老鼠”的地方。从其地望、遗址规模和传说看,这里可能是古于阗传说中的“鼠壤坟”,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上自君王,下至黎庶,咸修祭祀,以求福佑”的佛教圣地。 1989年发现了三 ...
斯合台勒克佛寺遗址 : 位于墨玉县城西南方向34公里的一片荒漠中,遗址约2平方公里范围,遗物集中散布在约30平方米的一处废遗址上,主要有陶片、佛像残片等。
司马依勒克斯套岩画 : 位于托里县喀拉托别牧场。东经83°31′10″,北纬45°40′。海拔1600米。岩画点在也斯道列提南7公里一条叫吐也萨依的小山沟中,该沟不太深,相对高度在50~100米之间。岩画就刻在靠近沟底的朝阳的火山熔岩石面上。有些画面集中,有些分散。最大的岩画长度在49米左右,其内容非常丰富,多为草原动物生活的场面。
西千佛洞 第11窟此窟始建于北周,后经隋、初唐、清代时期重修。窟形似游牧民族的圆形帐,这在敦煌石窟中是孤例。北壁开一圆券形龛,龛内民国修坐佛一身。 主室西壁千佛南北帐顶两侧绘制千佛,南侧中段北周绘制的千佛部分已脱落,后经回鹘重绘了千佛十七身。千佛着红色袈裟,面部肤色已氧化变成了黑色。千佛,主要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三 ...
西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公共墓地。位于辽宁省西丰县的西岔沟小山岗上。1956年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发掘了63座墓葬。墓地位于当时辽东郡长城之北,所出文物对研究古代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 动物纹铜饰牌墓地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推测共有墓葬500座左右。已发掘的全是长方形土坑墓,为坐西向东、排列有序的 ...
水磨沟岩画 : 位于木垒县林场南约3公里水磨沟东侧的一座高山顶端。已发现的有7组岩画,主要反映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有动物像和畜牧场面。画面中的羊有单角和双角,有的用夸张手法,角比身体还长。画面中的马形体各部位比例适当,线刻较深,是以尖锐的金属刻成,当为晚期作品。
水泥厂墓葬 : 位于吉木乃县哈尔交乡北约1公里,东经86°24′09″ ~86°24′10″,北纬47°11′52″~ 47°11′53″。 有石堆墓10座,有的环绕石圈,呈南北排列分布。石堆直径7~8米,高0.3~0.6米;环石围墓石围为方形,边长20米。
水泥厂石人 : 位于富蕴县库额尔齐斯镇东额尔齐斯河北岸低矮的山梁上。东经89°33′14″~89°33′15″,北纬46°59′15″。石人头已缺失,残高1米,肩宽0.43米,厚0.16米。刻石为花岗岩质长方形石板,经通体雕刻。石人颈部比较长,着圆尖双翻领长衣,窄袖。右臂屈于胸,手托杯;左臂置于腰际,手握剑。束腰,腰带刻痕不明显。右侧垂以圆形袋囊。剑为直柄,直格,鞘上刻 ...
水定陕西大寺 : 位于霍城县水定镇东关柳树巷西端。东经80°52′40″,北纬43°59′30″,海拔617米。该大寺系当地陕西回民做礼拜之所,建于清同治八年至同治九年(1869、1870)。建筑面积794平方米。寺院坐西向东,由门庭、横廓及南北厢房、礼拜寺正殿三大部分组成。
水磨沟老营盘遗址 : 位于沙湾县乌兰乌苏乡水磨沟村北100米。南距乌伊公路3公里。东经85°50′,北纬44°20′,海拔495米。遗址为一座近方形的城址,城墙夯筑而成,夯层厚0.12米,夯段长3米。墙垣南北长102米,东西为105米。其东北西三面墙垣有城门。城东北角有一圆形角楼。城内没有遗物,似为清代军台。
税建城 : 中亚古城名。杜环《经行记》税建城。故址在今哈萨克斯坦卢戈沃依至江布尔之间。
朔沙克别依特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南约12公里的山前地带。东经88°7′37″~ 88°7′38″,北纬47°45′27″~47°45′28″。有石堆墓4座,分布较散。其中,最大的石堆直径约40米,高1.5米。
双泉州 : 唐代州名。唐置羁縻州,治俱兰城,隶悦般都督府。故址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境内。
双河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高宗显庆三年(658)以西突厥摄合提墩部置羁縻州都督府,隶北庭都护府管辖。故址在今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一说在今伊犁河上游喀什河和巩乃斯河一带。8世纪前期废弃。
双烈碑 : 大致位于伊宁县与尼勒克县交界处的黑山头附近,为哀悼清军将领班第和鄂容安而立。乾隆二十年(1755),定北将军班第、参赞大臣鄂容安在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时,由固勒扎赴巩乃斯转战至乌兰库图勒时被围,捐躯沙场,以身殉国。为表彰两位英烈,乾隆帝亲自赋《双烈诗》一首以志哀悼。乾隆四十三年(1778),班第之子福禄戍守伊犁,其孙庆麟亦来伊犁为厄鲁特营领 ...
双渠 : 唐代戍所名。一名羯馆饭。故址在今新疆英吉沙县至莎车县之间。
数满城 : 中亚古城名。唐天马都督府治所。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市附近。
疏勒国 : 西域国名。都疏勒城。唐时曾迁都伽师城(今伽师县黑汰沁古城)。两汉至宋代均为疏勒国。北宋时属黑汗王朝。《魏略》竭石,《佛国记》竭叉,《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沙勒,《大唐西域记》潏沙国,《往五天竺国传》伽师祗离,元、明后称作可失哈尔、哈实哈儿等。今地大致包括新疆喀什地区。
疏树 : 西域地名。《新唐书·地理志》:“自拨换南而东,经昆冈,渡赤河……又南经疏树,九百三十里至于阗镇。”是唐代从拨换城至于阗镇途中的一处地方,故址在今和田河沿岸。
疏勒 : 汉代地名。汉至隋皆为疏勒国地(王莽时称世善)。唐时称潏沙,并置都督府于该地。宋时为于阗所并,元时称哈失合儿,明时称哈实哈尔,清初称喀什噶尔,光绪后改为疏勒直隶州和疏勒府。故址在今新疆喀什市东南邻近地区。
始昌城 : 隋代城名。故址在今新疆托克逊县东约30公里之阿萨尔萨里古城。
史国 : 古西域国名。《北史》、《隋书》、《新唐书》诸史《西域传》均有记载,为昭武九姓诸国之一。唐置潏沙州于此。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南之沙赫里夏勃兹城。
张罗遗址,天水市,省保前三批,古遗址,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张罗遗址中心区张罗遗址文化层张罗遗址采集陶片
石人子岩画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东南24公里的石人子沟口处。除岩画外,这里还有古代石结构建筑群和墓葬。岩画较集中地分布在遗址、墓葬区之间的浅沟台地上,范围为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近1公里,共有岩画数十幅。这些岩画题材众多,内容丰富,包括动物、狩猎、对射、放牧、骑者、舞蹈等,体态各异,形象逼真。
石人子墓地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人子沟沟口北侧约100米,东经93°14′13″,北纬43°31′36″,海拔2 216米。墓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分东西两部分。东部有墓葬20余座,西部有墓葬30余座,均有直径2~6米,高0.2~0.4米的卵石石堆,封堆保存完好。另外还有石围墓,直径约5米。未见遗物,推断为青铜至铁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存。
庙嘴坪遗址 庙嘴坪遗址 庙嘴坪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宁县新宁镇庙嘴村东北1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房址、灰坑等。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纹饰以细绳纹为主,彩陶纹样多见鱼纹、带纹,器形有鱼纹盆、弦纹罐和杯口尖底瓶。采集的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黄陶片饰篮纹、绳纹,器形有高领罐、侈口罐 ...
巉口村墓群1--2号墓 巉口村墓群8号墓 巉口村遗址断面灰层遗迹 位于定西县巉口镇巉口村内及附近。是一处既有建筑遗址又有墓葬的文化遗存。面积约4.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米,断崖面暴露有灰坑。曾出土新莽铁权、铜驽机、铜车饰和五铢钱等。又距村东2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米内分布有封土墓葬9座。1979年曾清理2座,墓道向西,均为券顶砖室 ...
石河子清真寺 : 位于石河子市11号小区,西一路北端东侧,是石河子市内惟一的宗教活动场所。此寺坐西向东,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可容近千人做礼拜。平时居玛日做礼拜的约80人,若逢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做礼拜者有2000人左右。
石头城堡遗址 : 位于若羌县城西南约40余公里,坐落在一座海拔约3 000米的峭壁南边的山顶上,两侧是深约百米的悬崖,惟有一条长约500米的小道,沿山脊的自然走向通往城堡。城堡两边有鹰嘴石、一线天等自然景观,怪石林立,犬牙交错,地势十分险峻壮观。石头城堡外观呈“⊥”形,四周有石块垒砌的围墙。围墙周长300米,只有一座西北城门,与沿山脊而来的小道相连,真有 ...
石国 : 唐代国名。唐时中亚地区昭武九姓国之一,都瞰羯城。其国王姓石。一度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北史》、《隋书》、《新唐书》各史《西域传》均有记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
石会汉戍 : 古西域驻军戍所名。王延德《高昌行记》石会汉戍。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小西沟古城。
什巴尔库勒墓葬 : 位于青河县查郭楞乡玉什库勒与什巴尔库勒山间盆地。东经90°52′16″~90°52′17″,北纬46°48′06″~46°48′07″。有石堆墓10座,均环绕以石圈,有的石圈弯曲变化。其中最大的—座石堆墓四面环水,封石堆直径53米,环石圈直径200米,残高25米。是目前阿勒泰地区发现的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墓地发现刻石四通,其中一通上刻鹿纹,其余三通刻圆圈 ...
高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张掖市,省保前三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56年高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纪念碑高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烈士公墓高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董振堂纪念亭
战国至东汉初西南地区滇族的墓葬。分布在云南省晋宁县晋城乡西南的石寨山上。晋宁县汉代为益州郡滇池县地,益州郡置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为滇王国故地。根据第6号墓出土一方金质蛇钮“滇王之印”,证实此处为滇王及其臣仆的墓地;并证实《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滇国之事基本可信。▲ 云南晋宁石寨山10号墓 鎏金骑士贮贝器随着同一文化类型的墓葬 ...
此窟始建于北周,后经隋代重修。洞窟平面呈方形,有中心塔柱,前部人字坡顶损毁严重,后部为平棋顶。 窟顶前部人字坡北坡各椽格间各画手执莲花的供养菩萨各一身,多已残损;后部平棋顶西侧残存飞天莲花忍冬平棋三方,东侧残存隋画斗四莲花忍冬平棋三方。 东壁上部飞天图 窟内北、东、西壁壁面布局大体可分为上下四层。最上 ...
牛僧孺墓全貌 牛僧孺墓保护标志 位于灵台县新开乡牛村南300米。墓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封土平面呈圆形,残高2.7、底径5米。地表散见素面瓦片。墓南30米处暴露有石砌建筑基址。牛僧孺(780--848),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灵台县东北)人,宪宗时为御史中丞,穆宗时任宰相,敬宗时加封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僧孺、李宗闵 ...
西千佛洞 第5窟 此窟开凿于初唐,后经回鹘时期重修。洞窟形制是横人字披顶,东壁开一佛龛,佛龛内是民国时期的塑像。龛内东壁画背光,两侧各一塑像项光;南、北壁各画一塑像项光、两身佛弟子。龛顶画宝盖、二飞天、诸天乐;龛上画千佛;龛外两侧各画弟子一身,上云中坐佛各二身;龛下残存回鹘时期绘制的壸门。洞窟甬道的平顶上是回鹘时期绘制一身佛像。北 ...
十四号信箱古墓葬 : 位于木垒至哈密七角井的公路西南约1公里。 墓葬区分布在14号信箱的院落内外,故名。古墓葬有十余座,地表封土已破坏,可看出墓葬形制为石棺墓和竖穴积石墓两类。石棺木以厚0.06~0.07米的石板围成,棺内散布的人骨较乱,为多人两次葬,随葬品有陶片和石珠,初步推断为秦汉时的墓葬。竖穴积石墓长0.17米,宽0.13米,尸骨上压有砾石,随葬品有陶罐 ...
十姓可汗故址 : 《新唐书·葛逻禄传》十姓可汗故址,大致应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斯河与楚河流域一带。
尸弃尼国 : 唐代国名。《大唐西域记》尸弃尼国,《新唐书·西域传》识匿、瑟匿,《悟空入天竺记》五赤匿国。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喷赤河东之什克南地区戈尔诺巴达克善自治省西部及阿富汗东北巴达克山东部。
胜金山千佛洞 : 位于吐鲁番市东约40公里,坐落在兰新公路的东侧。遗址共有4处,两处在半山腰,土坯砌成。有洞窟10个,窟内绘有壁画,顶部壁画以卷云纹配成莲花。大殿北窟绘有枯木寒鸦图、葡萄满枝和垂柳成阴图。室内几乎均有回鹘文题记。 另两处在山麓,平面呈方形,土坯砌成。正中大殿左右有长方形纵卷顶的寮房,大殿后面有穹隆顶,四角凹入。曾在这里采集到婆罗谜 ...
施沃沙城 : 中亚古城名。唐高附都督府治所。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库纳布城东北。
胜金乡七康湖古墓群 : 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七康湖水库南,东经89°35′~89°36′,北纬42°57′~42°58′,海拔182米。古墓群坐落在火焰山北麓的台地上,台地南北70米,东西约1 000米。墓地80%的墓葬已被破坏。观察地表现象,有两种墓葬形制。一种是带斜坡墓道的洞室墓,墓道口向西,地表有圆形石堆。一种是竖穴偏洞室墓葬,洞室内不填实,尸体仰身直肢呈东西向。采 ...
上马崖岩刻 : 位于哈密市小堡乡上马崖村东北约3公里的群山之中,东经95°2′48″,北纬43°2′0″,海拔1 840米。岩刻主要集中分布在山顶适合凿刻的石块上和北坡裸露的黑色石块上,画面达百余幅。内容以动物、人物为主,另有车辆、狩猎及刻画符号等。动物图像中群体动物画占绝大多数,有北山羊、盘羊、狗、骆驼、狼、鹿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人物图像的特点是体 ...
上三宫墓群 : 位于霍城县三宫回族乡上三宫村东北2公里。东经80°52′10″,北纬44°10′。在长约1 000米,宽100米的山坡上,现有土墩墓17座,分两排呈南北方向排列。其中,高约1米,直径15~20米的中型墓有6座,其余均为高0.5米,直径8~10米的小型墓,保存较完好。
上扎格斯台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以南上扎格斯台村南3公里,西约3公里为伊昭公路,南倚乌孙山,冲扎格斯台沟口,处在扎格斯台河谷西岸的台地上,东经81°11′,北纬43°23′,海拔1 373米。在南北500米,东西100米范围内分布墓葬约120座,土墩墓数量较多,封堆多平坦,有的凹陷,顶部大多用卵石铺有石圈,石圈略小于封堆直经,封堆高0.5~1米,直径8~15米,多呈南北方向 ...
奢羯罗 : 中亚古城名。《大唐西域记》奢羯罗,古摩陀罗国都城。故址在今巴基斯坦北部之锡亚尔科特。
善见城 : 北魏城名。古罽宾国都城。故址在今印度实际控制区克什米尔斯利那加以东约5公里。今地不详。
鄯善国 : 汉代国名。即古之楼兰国。治扜泥城。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国境汉时在今新疆罗布泊至若羌县周围地区。西晋时包括今新疆民丰、且末、若羌三县之地,也包括阿尔金山之一部分。鄯善为古代中原通往西域之南道必经之地。
单桓国 : 汉代国名。汉山北六国之一,治单桓城。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府,三国时属车师。故址在今新疆米泉市和乌鲁木齐一带。
莎车大清真寺 : 位于莎车县城,始建于1409年,现保存完好,并于近年修葺一新。内有大殿3间,供祈祷之用。
沙尔托马尔墓地石人 : 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沙尔托马尔。石人高1.25米,宽0.25米,厚0.018米,用整块岩石雕刻而成。石人头戴头盔,眼鼻口隐约可见;右臂已残缺,左臂清晰完整。左臂下垂手握腰带,腰带悬挂一把弯刀,腰带右侧有一圆形饰片,下悬一穗状物。现已存和布克赛尔县文化馆。
沙德克麻扎(小麻扎) : 位于霍城县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一团场部东北。东经80°35′,北纬44°15′30″。陵主希依阿买艾买提·沙德克,相传为阿拉伯籍有名的伊斯兰教传教士,死后葬于生前传教的地方。该麻扎建于民国初年,为土木结构,坐西朝东,前檐有四根廊柱支撑。内有四个拱拜孜,中间偏东较大的为沙德克的拱北。
沙彦卡伦(白卡子卡伦) : 清代戍所名。位于霍城县霍尔果斯口岸以北5公里。东经80°24′30″,北纬44°15′。卡伦设置于清光绪八年(1882),驻守索伦营官兵。为方形夯土建筑,南北长38米,东西宽36.5米。现存残垣,高4.6米,顶宽3米。门朝南开,宽3.2米。
沙依拉木石窟寺遗址 : 位于乌什县英阿瓦提乡西北23公里处的沙依拉木山麓英阿特苏河东岸,东经79°29′,北纬42°30′。现存洞窟14个,分布在沙依拉木山麓,山下河谷台地上有寺院建筑一处,文化层经人多次扰动,大量木炭、陶器残片以及铺地的石膏地面散露地表。洞窟平面均呈长方形,剖面呈卷拱形,门均西向临河。洞窟内四壁抹麦草泥,粉刷白灰,有的洞窟残存有局部的 ...
沙哈力克斯坎沟口墓群 : 位于昭 苏县城南 55 公里。东经81°05′10″,北纬42°41′,海拔2020米。沿阿克牙孜沟口斯木塔斯入沟,沿山间公路前行约6公里,在山谷西侧有一条东西向的偏沟,即沙哈力克斯坎沟。在沙哈力克斯坎沟与阿克牙孜沟交汇处南北500米,东西80米的范围内有墓葬约30座。其中,南端10余座,除1座为长宽约6米,微微隆起的方形石堆墓外,均为高约0.5米, ...
沙牙提古城(巴格勒克古城) : 位于柯坪县城西南7公里的巴格勒克村的巴格勒克河西岸黄土台地上,东经79°58′,北纬40°29′30″之间,为南北朝时期遗址,现在部分遗址已被河水冲蚀。城垣北、南、西三面壕沟连通河床,东城垣以河床为天然屏障。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米,东西宽约130米。城内有一圆形高土台基,直径约14米,残高约3米,城墙为挖土垛泥砌筑,有的墙段 ...
沙钵城守捉 : 唐代戍所名。《新唐书·地理志》:“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双岔河故城。据考古调查,在双岔河村北有座约百米见方的小故城遗址。
沙鹿海牙 : 明代城名。亦称肥那开忒、沙鹿黑业。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约80公里,锡尔河北岸之沙哈鲁克亚城。
沙枣泉遗址 : 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沙枣泉村南250米处,东经92°49′43″,北纬43°9′39″,海拔1 088米。 遗址坐落在一高出地面0.7米的土丘上,土丘东西长70米,南北宽50米。遗址已遭破坏,从中部一较大坑穴的坑壁上,可观察到距地表约0.3米、厚0.2~0.3米的文化堆积,采集到大量遗物。其中有陶器、石磨盘、铜刀等,为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沙尔布和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以北沙尔布和谷地,在一块高2米多,宽近3米的紫色砂岩上凿刻一幅岩画。画面上突出地表现一群鹿向不同方向奔驰,另外还有一匹马也在奔驰,画的最上方有一条蛇正在游动,最后面有一骑马的猎人正在追赶,马的前方还有一条狗,是一幅极为生动的追猎图。
沙孜土墩墓 : 位于托里县喀拉托别乡沙孜村。东经82°59′,北纬45°38′,海拔1 880米。在禾角克至沙孜公路长约11公里的道路两侧,分布土墩墓11座,高度1.2~6米之间,直径25~35米,封堆用黄土夹卵石堆积而成,表面铺满卵石,顶部平坦,个别略有凹陷。
沙拉乔克岩画 : 位于玛纳斯县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南约7公里处的塔西河西岸山坡上。“沙拉乔克”,哈萨克语,意为“黄土山梁”。岩画凿刻于一粗质花岗岩圆石的阳面,有一只双角长体大羊,体态匀称,昂首注视前方;其下方为双峰小骆驼,羊的上方有一颈部弯曲,双峰,似驼非驼的动物。岩画均匀为阴刻,通体填实,古朴苍劲。
沙陀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唐高宗永徽五年(654)置羁縻州都督府,隶昆陵都护府,总隶安西大都护府,后移隶北庭大都护府管辖。故址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中蒙边界线一带。8世纪废置。
沙尔霍布墓群 : 位于昭苏县城南约34公里的沙尔霍布乡沙尔霍布村。东经81°11′,北纬42°50′,海拔1 818米。沙尔霍布处于特克斯河南岸的天山前山谷地之中,有土墩墓约15座,主要分布在村北谷地农田中,村内居民点中有4座。皆为高1~3米,直径10~30米的较大土墩,封堆中含有卵石。
森塔斯湖墓地石人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森塔斯湖附近,在一座大石堆墓东面立石人2尊,均面朝东方。 其一,居北的石人,露出地面高2.7米,肩宽0.9米。雕刻出了头和脸面,颈肩界限分明,以下没有雕刻。头戴梯形帽,脸部较宽,浮雕出椭圆面孔,似包有头巾状。眼睛较小,鼻子窄而直,小嘴。其二,居南的石人,高0.65米,肩宽0.6米。以浮雕形式表现圆形脸,阴刻线表现五官,肩 ...
僧诃补罗国 : 唐代国名。《大唐西域记》、《新唐书·斵失蜜传》僧诃补罗国。故址在今巴基斯坦北部萨尔特山之北,杰卢姆河之北岸,距开达斯(Ket-as)圣地约20公里处之科特拉(Kotera)古堡。
僧塔斯墓地石人 : 位于托里县多拉图乡朱玛拜村加依尔山中的一个山顶平台上。东经83°43′30″,北纬45°49′,海拔1 840米。石人高1.3米,宽0.32米,厚0.23米,用一块长条形的青灰色花岗岩雕成。仅雕刻出头部。有八字形胡须。
西千佛洞 第4窟 西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之一,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 西千佛洞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南约35公里党河北岸的断崖上,因其位于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及古敦煌城西而得名。西千佛洞窟区东起南湖店,西至党河水库,全长约2.5公里。现存洞窟22个,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沙州回鹘 ...
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在汉代郁林郡郡治布山县境内,汉墓很多。墓上多有坟丘。西汉时期流行土坑墓和木椁墓,东汉出现砖室墓。比较大的墓有墓道。个别大型木椁墓,在椁室下有殉葬坑,并在墓室外另设车马坑。▲ 贵县汉墓 “二斗二升”铭盘口鼎▲ 贵县汉墓 勾连雷纹铜桶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石器、竹木器和漆器等。在东汉后期的墓中,还出土不少 ...
色仍喀拉盖墓地石人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别斯特牧场,在一组石堆墓的东面,立石人1尊,面朝东方。 石人头圆,阴刻了32个小凹坑。脸呈桃形,以阴刻线勾勒出眼、眉、鼻、嘴。脸部面颊有些浮起。
色仍喀拉盖墓葬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别斯特牧场托斯特西南约1.5公里的色仍喀拉盖沟下段两岸的阶地上和坡地上。东经85°56′50″~85°56′51″,北纬47°12′45″~ 47°12′46″。 有石堆墓40余座,直径6~10米,高0.3~0.5米。在一石堆墓前立—石人。
色日克托格拉克古墓群 : 位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城西北17公里,东经78°54′,北纬40°31′,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唐代墓葬群遗址。墓葬分布于克斯力河谷左侧的扇形台地上,多为圆形石堆或圆形、椭圆形的石圈墓。墓葬中有的封土有塌陷,一般封土直径2~2.5米。墓葬群中的便道,已将一些墓葬封土破坏,地表封土较为明显和较完整的墓葬还有98座。整个墓葬群的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