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古城
兰州古城 :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 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取 “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喻其坚固。 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 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 ...
兰州古城 :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 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取 “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喻其坚固。 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 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 ...
下河清古城遗址 : 位于酒泉市下河清乡皇城村 南。相传,此城曾为蒙古王子所据, 故又称皇城。据《新唐书》及《元 和郡县志》记载,应为西汉酒泉 郡所辖乐涫县治所。唐武德二年 (公元619年)于此置福禄县, 安史之乱后,河西地区尽为吐蕃 所占,此城遂废。现存城垣为唐 代所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 344米,南北宽291米。墙残高3 ~7米,基宽4.5米,顶宽1.4米。 黄土夯 ...
桥湾故城 : 桥湾故城,距安西县 城85公里,敦煌市200 公里,始建于清。这里东 连雄关(嘉峪关),南临 祁连,北通外蒙,西达新 疆。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中 国东部、西部和北部的交 通要道。桥湾城呈长方形,东 西320米,南北122米, 黄土板筑,墙体保存较完 整,东西残高5~8米不 等。开南北两座城门,均 有垛墙及城楼残廓,城四 角有角墩,城内有道路及 房屋、庙宇建筑遗迹。 ...
石包城(东汉) : 位于肃北蒙古族自 治县石包城乡北3公里 处。建在50米高的山坡 上,东临小河,南濒草滩, 西涉沼泽,北靠山丘, 地势险要,攻守兼备。 墙垣用片麻岩、花岗岩 石垒砌,南北约200米, 东西50米。基宽2~5米, 残高6~9米,门开南垣, 城墙马面、敌楼均有后 代修补的痕迹。城中存 塔基,长2.4米,宽1.5米。门东侧一夯土高台,传为点将台。城内分布房宅遗迹10 ...
彭阳古城(西汉) : 镇原彭阳古城地处西北边陲,为历代边关要地。这里西通西北边关,东连董 志塬,南接关中。四面山沟环绕,中有茹河流经,是古代陇东得天独厚的关隘要塞。古城近方形,周长约1000米,古城墙保存较好,东、北、南地面上均有城墙残迹, 东北角段城墙方正,高3~6米,墙基宽5~7米,顶残宽4米,均夯土板筑而成, 夯土层厚8~20厘米不等。城西北角,依地势沿沟 ...
夏官营古城 : 位于榆中县夏官营镇苑川河南岸。东西250米, 南北220米。城垣毁损极为严重,但轮廓依稀可见, 城墙底宽8米,顶宽1~2米,残高2~10米。东、 西、南三面开门,各门均设瓮城,瓮城宽40米左右。 城内曾出土红灰陶片,豆绿、黑瓷碎片,残砖块等物。 据《晋书》记载,陇西鲜卑族酋长乞伏国仁于东晋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建立西秦国,拥有12郡, 筑勇士城为国都 ...
昭武古城遗址(西汉) : 位于张掖西北约40 公里处的临泽县鸭暖乡昭 武十队,地处河西走廊的 蜂腰地带,是古丝绸之路 的要冲,素有“张掖塞” 之称。汉设昭武,晋改临 泽,是公元前西迁胡人的 故乡。历史上称“昭武九 姓”国。据说,他们善于 经商,在唐代长安的音乐 舞蹈界很有影响。白居易 的《琵琶行》 中,称琵琶 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 善才”,此二善才即是西域 ...
羊蹄沟城故址 :羊蹄沟城故址位于高台县红崖子乡东大村。俗称羊蹄鼓城。相传汉兵被围困于此,束羊蹄击鼓惑敌而终得突围,故名。 城垣有内外两道,呈“回”字形。内城方形居中,东西68米,南北76米,高2~7米,中开北门,有圆形瓮城。 现存西北角墩高10米许。外城南北200米,东西160米,残高3~5米,辟北门,有瓮城。散布大量红、灰陶 片。此城与骆驼城、许三湾城成鼎立 ...
拉木特克墓葬 : 位于青河县阿热勒乡肯莫依纳克村北约2.5公里。东经90°21′38″~90°21′39″,北纬46°43′。在大青格里河东岸的山前坡地上,有石堆墓和石棺墓各6座。石堆墓大者直径12.7米,小的直径5米,高0.3~0.8米;石棺一般建在封石堆上,石棺长2米,宽1.15~1.58米,高0.4~0.6米。
尤勒滚鲁克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哈密市天山乡头道沟村新哈巴公路33千米里程碑西约2千米的黑色山丘上。地势北高南低,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周边地表植被稀少。烽火台东、南侧为黑色山丘,西为山沟,北为戈壁。烽火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5、南北约4、残高约5米。石块垒筑,中间夹有树枝。烽火台保存一般,东壁坍塌严重,西壁部分坍塌 ...
色克三墩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都善县七克台镇黄家坎村东北9千米戈壁滩一座山包上。地表生长有骆驼刺等耐旱植物。北侧临近山前地带,多泉眼,住着几户牧民。烽火台因长年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破坏和人为盗挖而损坏严重,仅存高1米的土台。平面呈圆形,中间有一个内陷0.8米的圆洞。台基底部中心向下挖出一个深5米的盗坑。一侧见有修建 ...
大泉子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哈密市五堡乡小泉子村大泉子东约1千米。地处东天山南麓平缓的戈壁滩上,地势平坦,地表植被稀疏,主要生长有骆驼刺。东南11千米有尤库日巴格烽火台,东北4.5千米有下焉布拉克烽火台,烽火台平面呈长方形,底部东西9、南北7.2米,残高0.2米。西北2千米有勃霍孜烽火台。根据《哈密文物志》记烽火台平面呈正方形。因 ...
尤库日巴格烽火台尤库日巴格烽火台位于哈密五堡镇四堡村西北方向1公里处,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博斯坦村西北方向800米处。尤库日巴格烽燧东侧紧贴一条道路,北侧一片新建村落,为搬迁新村。烽燧四周竖有“文物界”界桩,石质,机制,方形,边长12cm,两侧各用汉字和维文书“文物界”。烽燧外前后建有双层围护栅栏,外围一圈简陋,多已损毁,内侧新建。 ...
尤库日高得格墓地 尤库日高得格墓地 : 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尤库日高得格村南约500米。东经92°54′26″,北纬42°53′04″,海拔595米。墓地破坏严重,地表散见骸骨及遗物,现残存面积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30米。从采集遗物看,该墓地文化内涵相当丰富,采集物有大量陶器残片、少量木器、石器等,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存。
华年古城址(汉代) : 又名华阳城,俗称华年城。位于舟曲县立节乡华年村白龙江北岸。依山临水,为汉唐时期河陇地区通往巴 蜀要道上的军事堡垒。城平面呈凹形,以页岩和砂土夯筑。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390米。墙垣断续残存, 唯鸡冠峰北麓坡地上一段保存较好。城东北存石墙及角墩。城南存墩台两座,一座底部石板垒砌,上部砂土夯筑, 边长3.4米,残高5.2米; 另一座 ...
羊巴古城遗址(汉代) : 位于卓尼县卡车乡羊巴村。城垣截山堵川而成,半为天然陡壁,半为板筑土城,三面临洮河,呈不规则四边 形。周长约3000米,周围壕沟纵横,保留有古战场遗迹。城内出土有铁人头像、铁刀、箭镞、画像砖、铜镜等, 地面布满唐代绳纹素面瓦。城中原有八棱石碑一通,署为 《石堡战楼颂》 ,碑系8面,每面刻字5行,每行36 字,已被美国人盗运出境,现存美 ...
永固城遗址 : 位于民乐县永固乡。东西环山, 南临扁都口,北有大草滩,为中原 通往西域古道上的重镇。据传秦汉 间为月氏城,后为匈奴城。汉所设 删丹县,十六国时前凉所设汉阳县, 皆治此,清于此设协台,扼守扁都口。 康熙年间在原古城内筑一新墙,城 隔为南北二部,定城名为永固。民 间以其形状称“算盘城”。南北通 长1600米,东西通长1320米,夯筑, 基厚8米。南城 ...
积石关(明代) : 从积石山 县的大河家乡 沿黄河上游西 行5公里,就进 入了雄奇险峻的 积石峡,峡口就 是明朝设置的河 州二十四关第一 关——积石关。 嘉靖本《河州志》 记载: “西山为 削,河流经其中, 西临番界,险如 金城,实系要地。 隋置临津关,命 刘权镇之。李靖 伐吐蕃经积石, 宋元立积石州, 洪武设为关。” 在明清初期,峡 口筑有依山傍 河、扼控咽喉的 宏 ...
天水关遗址 : 又名“收姜维”。位于天水市西南45公里处,现为秦州区天水镇辖地。天水镇以西的大堡子山一带曾是 秦人的发祥地,三国时此地为历城和西县所在地,唐、宋时这里设立过天水县,后又升军、设里、立镇。由于 这里山川相连,粮草丰厚,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天水关的得名源于诸葛孔明智收姜维的 故事。天水关“碑阴”天水关遗址
金城关 :兰州金城关金城关为甘肃历史上的著名关隘。《皋兰县志》载: “金城关,汉置。” 《甘肃通志》亦说: “周武帝置金城津,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夏,改为关。”据传此关古址原在兰州西固区沙井驿大桥附近,西魏将金城郡治所 迁至皋兰山麓黄河之滨,金城关址亦随城下移。金城关历来为中西交通大道上的重要关隘,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 天宝八年至十四年(公元 ...
索桥古渡遗址 :索桥古渡遗址墩台(西岸拍摄)靖远石门索桥古渡口遗址黄河西岸索桥堡北约300米处的明代长城一段位于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以东10公里之索桥村偏北2公里处,横跨黄河、景泰和靖远两县,黄河以东为 靖远县石门乡,黄河以 西是景泰县芦阳镇。始 建于汉唐,是古丝绸之 路北线的一个重要黄河 渡口。其地河面较宽, 水流平缓,两岸山势陡 峭。东岸通向靖远的 ...
青石津 :青石津渡口遗址 刘波 摄青石津,古称鸣雀峡。位于西固区达川乡,在 湟水入黄河处。因黄河岸边的一块巨大的青色石头 而得名。此地是古代通往西宁、河西一带的要津,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元狩二年 (公元前 121年) ,汉将霍去病率兵出击匈奴,占领今兰州 黄河以西以北地区。其后,西汉政府为确保黄河渡 口的安全,在青石津附近设置金城县,“金城” ...
再生庙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 再生庙村四社村庄东南1千米处,现划归乃马岱村二社所 属。地理坐标为北纬39°17′02. 8″,东经109°51′36.7″, 海拔1414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坡地。遗 址地形北高南低,北面为一条由西向东的公路,东1千米为 砖瓦厂,南为农田,正南对岸约7千米处为新街宝恒电厂。 地表植被大多为沙蒿。再生庙遗 ...
甘珠日庙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 镇甘珠庙村一社甘珠日庙正北0.2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 纬39°27′32.8″,东经109° 43′33.5″,海拔1349米。测点 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山地。遗址与甘珠庙南北相 对,为甘珠庙与壕赖、根皮庙三角地带。遗址北约1千米处 为新建纸板场,西约0.2千米处为新建自来水厂。遗址区有 沙柳、沙蒿等植被。因遗址处 ...
杨滩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纳 林希里村七社西南0.5千米处滩地上。地理坐标为北纬 39°25′10.9″,东经109°16′07.7″,海拔1286米。测点位 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坡地。遗址地势较平坦,东南 高,西北低,呈缓坡状。西南约1.5千米为乌兰淖,北部为 纳林希里村七社,距阿乌公路约1千米,路北偏东为红庆河 镇政府。地表植被稀疏,大多为芨芨草。 ...
小乌兰敖包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苏布尔 嘎镇苏布尔嘎查一社小乌兰敖包西南1千米处。地理坐标 为北纬39°34′48.7″,东经109°15′51.5″,海拔1370米。 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山地。遗址内辟为林地, 地势呈缓坡状,东、北部略高,西至南部渐低。小乌兰敖包遗址是汉代—西夏时期一座复合型遗址。 遗址长149米,宽126米,面积18774平方米。东部 ...
阿拉善湾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 镇阿彦布鲁村四社速地沟2千米处两岸台地上。地理坐标 为北纬39°45′19.8″,东经109°15′22.0″,海拔1444米。 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山地。遗址地处原109国 道东、西两侧,四面环山,南、北山势较高,东为沙丘,南为 阿彦布鲁村四社村庄,东南为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北与 东胜泊江海子接壤,西与杭锦 ...
沙圪旦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赤 开沟村郝家圪堵一社东北沙圪旦东半坡3.5千米处。地理 坐标为北纬39°25′12.4″,东经109°12′42.8″,海拔1314 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沙地。遗址地处高原 坡地,地势西高东低,西、南为沙丘,北为郝家圪堵一社村 庄,南距阿镇至乌海公路约3千米,东距红庆河镇政府约5 千米,南约1千米为煤管站,东南 ...
塌土崖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 赤开沟村三社塌土崖东半坡2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39°25′36.1″,东经109°11′43.4″,海拔1338米。测点位 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坡地。遗址地处高原沙地,地势 西高东低。南部为起伏不平的沙丘,东北为赤开沟村三社村 庄,东南部为大片农田,东部、北部有乡村土路。遗址区植 被稀疏。塌土崖遗址是西夏时期 ...
新忽热古城址位于阴山以北乌拉特草原东南部,乌 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西北1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41°35′50.77″,东经109°11′41.20″,海拔1538米。测点位 于北墙中段,测点地形为丘陵山地。新忽热古城址修建于阴 山以北的草原丘陵地带,城北地势较高,为丘陵山地,城南为 草原戈壁,东西两侧为川地。新忽热古城址是西夏—元时期一座古城遗址。西夏时期 为兀剌 ...
阿日忽都格古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巴音乌 兰苏木阿日忽都格嘎查西北10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42°09′59.4″,东经109°10′40.0″,海拔1313米。测点位 于遗址东北角,测点地形为平地。北距汉外长城480米。东 北100米处居住有巴格那一户牧民。阿日忽都格古城是西夏时期一座军事设施遗址,为长 城附属防御障城。遗址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50米,面积 2250 ...
川井阿日古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 西呼格吉日图嘎查敖川公路21千米路南0.1千米处。地理 坐标为北纬41°51′12.0″,东经107°58′09.3″,海拔1414 米。测点位于城址西北角,测点地形为平地。川井阿日古城是西夏时期一座古城遗址。遗址平面呈 长方形,东西长175米,南北宽85米,面积约14900平方米。 城内建筑物全部坍塌,四面墙体呈土垄状,垄宽约2 ...
增隆昌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小畲太镇增 隆昌村水库北1.5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1°10′50.5″, 东经109°33′34.6″,海拔1401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 测点地形为丘陵。增隆昌北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聚落遗址。长约37米, 宽约29.7米,面积约1100平方米。遗址中部有圆形石砌房 址1座,直径8米,墙基宽1米,残高0.3—1米;设南门, 门宽1.2米。遗址区散 ...
西山嘴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 桥南村卧羊台小砖瓦厂北0.05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40°43′22.1″,东经108° 40′17.5″,海拔1046米。测点位 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山地。遗址地处河套平原东端, 乌拉山西端终止处,坐落于一座凸起的台地上。西山嘴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聚落遗址,又称“卧羊台古 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 ...
盐海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盐 海子村南1.5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0°45′20.9″,东 经108°36′27. 3″,海拔1017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 点地形为平地。遗址地处盐海子西南畔,地表盐碱化严重。盐海子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聚落遗址。遗址长约112.6 米,宽约106.4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遗址区有多处灰 堆。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罐残片、 ...
什拉塔拉界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无定河镇河 南村四小队北0.4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53′33.2″, 东经108°45′31.3″,海拔1248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 测点地形为山地。什拉塔拉界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聚落遗址。遗址呈凸 立山梁状,长约35米,宽约28.6米,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 文化层厚0.5—1.5米。遗址区内采集有仰韶文化泥质红陶 喇叭口尖底瓶、 ...
呼和淖尔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嘎鲁图镇呼和淖 尔嘎查西北3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8°57′16.4″,东经 108°35′57.1″,海拔1350米。测点位于城址中心点,测点地 形为平地。城址地处草原,视野开阔。呼和淖尔城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古城遗址。城址平面呈 长方形,南北长640米,东西宽530米,面积339200平方米。 墙垣由灰白土和碎石子混合夯筑,基宽4—5米,顶宽 ...
三岔河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无定河镇大石砭村九小队西 约1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46′29.3″,东经108°34′59.0″,海 拔1275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平地。遗址西临无定河 (蒙古语称“萨拉乌苏”),西南接毛乌素沙漠;东部为农田耕地,地势 平坦开阔;东部、北部临近村庄。三岔河城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古城遗址。遗址平面呈梯形,南、北 墙各 ...
翁滚梁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沙尔 利格嘎查翁滚梁小队翁滚梁墓群西侧0.2千米处。地理坐 标为北纬38°08′04.5″,东经108°31′43.8″。测点位于遗 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坡地。翁滚梁遗址是仰韶文化晚期一西夏时期一座聚落遗址。 总面积约162342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米。遗址因长期 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损毁严重。遗址区采集有仰韶 文化 ...
百眼井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百 眼井村南50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9°41′12.9″,东经 107°34′21.2″,海拔1412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 形为平地。遗址地处干涸河床,井眼开凿于河床砒砂岩层。百眼井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聚落遗址。遗址南北长400 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8万平方米。现地表暴露有56眼 井,布局分散,部分尚在使用。井口卵 ...
陶斯图城址 : 陶斯图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蒙西镇伊克 布拉格嘎查陶斯图小队东北3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40° 08′46.9″,东经106°53′01.1″,海拔1048米。测点位 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平地。遗址被沙垄环抱,北临黄 河,南接大漠。南逾沙垄250米处为包兰铁路。陶斯图城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古城遗址。遗址坐北朝南, 略呈正方形,东西长78米,南北宽73 ...
份子地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 区新华镇联荣村二组南0.5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41°14′18.2″,东经107°33′22.1″,海拔1025米。测点位 于遗址东南角,测点地形为平地。份子地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古城遗址。遗址由东城 墙台基、北城墙台基、中心区台基组成。遗址平面呈长方 形,墙体夯土修筑,东西长256米,南北宽240米,总面积 61440平方米。墙垣 ...
高油房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五星乡政府 所在地,通称高油房古城、古城圪旦。地理坐标为北纬41°09′04.3″, 东经107°29′18.3″,海拔1017.9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 为平地。遗址地处后套平原中部偏北地区,狼山南麓乌加河南侧,东距 五原县城约60千米,南距临河区政府所在地约40千米,西距杭锦后旗 陕坝镇约10千米,是古代南北交 ...
达拉盖沟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巴音宝 力格镇巴音淖尔嘎查西北10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41°10′27.0″,东经107° 09′07.9″,海拔1080米。测点位 于东立岩,测点地形为山地。达拉盖沟城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古城遗址。遗址平面呈 长方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2米,总面积约8200 平方米。城墙为石砌结构,仅存北墙部分墙基,宽2.5米, 残高0.6米。南墙 ...
红旗城障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 门苏木乌兰哈梢嘎查红旗水库西北2千米处。地理坐标为 北纬41°38′51.3″,东经107°02′10.1″,海拔1439米。 测点位于遗址保护标志碑前正中,测点地形为戈壁。红旗城障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军事设施遗址。初建于 汉代,是汉长城城障遗址,西夏、元代沿用。遗址略呈长方 形,分内外两城,墙体夯筑。外城东西长125 ...
红旗烽燧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 门苏木乌兰哈梢嘎查红旗水库西南1千米处。地理坐标为 北纬41°38′21.3″,东经107°01′24.8″,海拔1477米。 测点位于遗址烽燧东南角,测点地形为山地。遗址坐落于 一座凸丘顶部,四周视野开阔。西北约10千米处有山顶烽 燧遗迹。红旗烽燧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军事设施遗址。遗址就 地取材,石块垒砌,略呈正方形 ...
乌兰呼舒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潮格 温都尔镇乌兰呼舒嘎查东约3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41°35′32.5″,东经106°56′32.0″,海拔1495米。测点位 于古城东南角,测点地形为戈壁。乌兰呼舒城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古城遗址。遗址平面呈 正方形,边长约130米,总面积约16900平方米。城垣夯筑, 基宽约3.5米,残高0.5—1米。四角筑角台。南、西、北 三墙外有护 ...
乌兰库伦障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潮格 温都尔镇西尼乌素嘎查北10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41°37′57.4″,东经106°10′15.6″,海拔1171米。测点位 于遗址东南角,测点地形为平地。遗址西北侧毗邻河床。乌兰库伦障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古城遗址。遗址平面 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34米,南北宽约128米,总面积约 17152平方米。城垣夯筑,残基宽约6米。东墙中央辟 ...
青库伦障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潮格温 都尔镇西尼乌素嘎查西北30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41°40′13.4″,东经106°06′26.7″,海拔1128米。测点位于 古城东南角,测点地形为平地。北距汉外长城南线约50米。青库伦障址是西夏时期一座军事设施遗址。遗址方位为正 南偏东20°,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130米,总面积约16900平 方米。城垣由土石混合夯筑,墙体 ...
科泽科德(Kozhikode)是马拉雅拉姆语中的名字,出现于公元13世纪。阿拉伯语中的名字为Kalikut。在宋代典籍‬中它被称为南毗国(来自婆罗门姓 Namburi),元代古籍中称为“古里佛”,明代古籍称为“古里”。伊本·白图泰游纪中称为为Kalicut(卡里卡特)。科泽科德还被称为公鸡堡垒(Cock Fort)。科泽科德有着古老的历史。在桑伽姆(Sangam)时期 ...
科摩林角 Comorin, Cape 印度泰米尔纳德(Tamil Nadu)邦的岩石海角,为南亚次大陆的最南点和豆蔻丘陵(Cardamom Hills)的最南端。岩角上根尼亚古马里(Kanniyakumari)镇内的湿婆庙,作为印度教圣地已有两千年历史科摩林角因奇妙三色海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古代印度人 将此地称作“地之终点” 和“天之尽头”不无原因。人于此,回首北望, ...
大沟湾东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大 沟湾村东1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42′38.2″,东经 108°30′54.7″,海拔1303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 地形为平地。大沟湾东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聚落遗址。遗址呈椭圆 形,总面积41792平方米。遗址存有方形和圆形建筑基址、 灰坑等。偏东侧灰坑1处,深约0.44米,地表可见面积1.6 平方米。遗址区散见有 ...
奎隆港口遗址 奎隆港口位于印度西南沿海,是喀拉拉邦境内位列柯钦港之后的第二大港口。自2014年2月始,港口拟对码头长度和深度进行扩建,在中部偏北的靠岸位置开始向下挖沙,挖深至水下约4.5—8米深处,沙土中发现大量陶、瓷及金属质文物。喀拉拉邦历史研究委员会对此高度关注,遣专人对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对出水文物进行了跟踪收集。迄今,奎隆港口遗址出 ...
柯钦荷兰堡遗址 荷兰堡遗址(Dutch Fort)又名Cranganore Fort,位于贝里亚尔河入海口以东支流交汇口。贝里亚尔河是柯钦以北最大的回水河,源自西高止山脉西麓,一路西行直通阿拉伯海,其支流密布,入海口处水面极宽。荷兰堡位于贝里亚尔河北部支流与干流交汇口的西北角,临近入海口,视野宽广,是绝好的交通控制点。 经过考古发掘,该处遗址已揭露出大面积的临 ...
柯钦帕特南沿海聚落遗址 帕特南(Pattanam)遗址位于柯钦市帕拉沃尔镇西北,是印度西南沿海地区首个经过科学考古调查,并已长期进行考古发掘的古代遗址。迄今,经连续八年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已揭露出叠压关系明确的文化层,以及房屋、陶器群、生活垃圾埋藏坑、小型砖砌码头、小型独木舟等遗迹。 遗迹与遗物表明,帕特南遗址是一处沿海的中 ...
苏力迪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昂素镇苏力 迪嘎查苏勒德小队苏力迪祭坛东30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38° 18′05.5″,东经108° 01′25.2″,海拔1392米。测点位 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平地。苏力迪遗址是西夏时期一座聚落遗址。遗址大致呈圆 形分布,总面积5960平方米。遗址区散见有砖片、瓦片、瓷 片以及少量陶片等遗物。遗址因长期受到自然和人为因 ...
印加帝国,被当地人称为Tawantinsuyu(克丘亚语:四个地区(The Four Regions)),是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帝国。印加帝国的首都是现代秘鲁的库斯科,其皇帝被称为萨帕·印卡,官方语言是克丘亚语。印加文明起源于13世纪初期的秘鲁高地,而印加的最后一座要塞在1572年被西班牙征服者征服。从1438年到1533年,印加人采用了从征服到和平的各种方法 以南美 ...
基罗基蒂亚遗址 : 西亚前陶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塞浦路斯岛马罗尼河西岸一座陡峭的小山上,距岛南海岸约6.4公里,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约为公元前第6千年前后。20世纪50年代P.迪凯奥斯发现并发掘。 遗址直径为250米,有自河岸通往山顶的小道穿过聚落中间。典型遗迹为圆形房屋,直径为3~4米或7~8米不等。墙壁的下半部用石灰石砌筑,上部和圆形屋顶用粘 ...
马兰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乡马兰村内,现被毁。根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査报告记载,烽火台大部分被挖毁,仅存东北部分,呈土墩状,长约7、宽约3、高约1.5米。黄土夯筑,不见夯层,地表无遗物。周围是房屋和菜地,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査时地表见有夹砂红陶片,推测其为汉代遗存。此次调査中根据其地理位置推测,不排 ...
昔兰尼位于希腊基克拉泽斯群岛最南部岛屿锡拉岛,是希腊的殖民地,也是希腊最主要的城市之一。昔兰尼遗址在公元前7世纪,建于当时受迦太基王朝影响下的利比亚绿山地区。是地中海地区最有影响的古遗址之一,同其他的利比亚古遗址一样,它见证了当时地中海地区的繁荣,从被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一件件文物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1982年,昔兰尼考 ...
杰姆的罗马圆形竞技场,位于突尼斯杰姆市,建于公元3世纪,被公认为北非最具吸引力的罗马时代建筑,在当时最大的竞技场中位列第四。虽然椭圆外形和巨大规模与人们熟知的现代运动场没有多大区别,但这座非凡的建筑物充分体现出罗马建筑师和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也是罗马帝国鼎盛辉煌的见证。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 ...
迦太基遗址位于突尼斯的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是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首都,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迦太基毗邻突尼斯湾,始建于公元前9世纪。自公元6世纪起,迦太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贸易帝国,也创造了一段辉煌的文明。其领土曾扩展到地中海大部分地区。在漫长的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占领了罗马的领土,但最终于 ...
秦都咸阳的皇宫及其他宫殿建筑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塬上。秦咸阳城的地势北高南低,全城由北原向渭河逐渐低下,城市最北部是作阶梯状陡起的形势。宫殿建筑群遗址,就分布在北部阶地即所谓“北陵”或“北坂”的上下一带。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商鞅首先于此营筑了冀阙(宫外的门阙),以后历代秦王在咸阳又建筑了许多宫殿。秦始皇 ...
拉斯沙姆拉城址 : 西亚青铜时代城市遗址。亦称乌加里特。位于叙利亚拉塔基亚城北11公里处。1929年开始,法国考古学家C.-F.-A.谢费尔主持了发掘。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村落、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城市的 5个层次。约公元前第6千年,这里就有人居住,前第5千年开始发展为城市,前1200年左右被海上民族毁灭。 前第4千年末,这里成为叙利亚西部地区的政治、经 ...
拉格什城址 :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城市遗址。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257公里的泰洛赫村。1877年,法国考古学家E.de萨尔泽克等人发掘了该遗址。此后不断有人进行调查。拉格什城兴起于欧贝德文化时期,至苏美尔早王朝时期达到全盛,后在阿卡得塞姆人王朝(约公元前2400~前2200)的统治下衰落。前第2千年末古代亚统治时期,拉格什又一度繁荣。城市历史结束于前2 ...
库德尔格突厥墓地 : 南西伯利亚东突厥汗国时期(583~630)墓地。位于今苏联阿尔泰山区东部的库德尔格。年代属 6世纪下半叶至 7世纪。1924~1925年和1948年先后由苏联考古学家С.И.鲁坚科、A.A.加夫里洛娃主持发掘。 墓共21座,墓上有椭圆形的平顶积石,墓穴面积不大,深0.6~1.6米,系长方形或椭圆形土圹,穴内多无葬具。死者为单人葬,仰身直肢,头多向 ...
克诺索斯王宫遗址 : 希腊米诺斯文明最大最重要的王宫遗址。位于希腊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市东南 8公里。王宫始建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此后成为米诺斯文明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前1450年前后,被迈锡尼人(见迈锡尼文明)占领,约前1400年毁灭。英国学者A.伊文斯自1900年开始在此发掘,研究和复原工作一直持续到近年。 已发掘的王宫遗迹主要属于新王宫 ...
卡内什城址 : 小亚细亚青铜时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土耳其开塞利东北约20公里的屈尔土丘。1893年法国探险家E.尚特尔(1843~1924)首次发掘,1906、1925年分别由德国考古学家H.温克勒(1863~1913)和捷克斯洛伐克考古学家B.赫罗兹尼继续发掘,1948年始,土耳其考古学家T.厄兹居奇等人进行全面发掘。遗址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始赫梯人居住时期;第二、 ...
卡纳克遗址 : 埃及中王国、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城的一部分,阿蒙神崇拜中心和古埃及最大神庙所在地。位于开罗以南约700公里的尼罗河东岸。"卡纳克"为现代地名,意为"城寨"。卡纳克遗址占据底比斯东城之北半部,通过"斯芬克斯大道"(见狮身人面像)与南面的卢克索遗址相接。两地均建有太阳神阿蒙的神庙,但是卡纳克的尤为宏大,约始建于中王国 ...
耶莫遗址 : 西亚新石器时代农业村落遗址。位于伊拉克东北部基尔库克以东约60公里处。1948~1955年,美国考古学家R.J.布雷德伍德率领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调查团进行了3次发掘,为研究西亚早期农业村落的发展提供了材料。遗址面积约1.6公顷,文化堆积厚8米,从上到下分为16层,下部的11层属无陶阶段,年代约当公元前第7千年初至前6100年。上部属有陶阶段,年 ...
卡里姆沙希尔遗址 : 西亚原始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伊拉克东北部基尔库克以东约65公里的丘陵上,海拔850米。遗址面积约60米×70米。1951年由美国考古学家R.J.布雷德伍德领导进行了发掘。 在遗址中没有发现正规住房的遗迹,在薄薄的堆积中有零散的被火烧裂的石头和凹坑,当为炉灶遗迹,说明这里是一个临时的或季节性的野营居住地。发现的动物骨骼全都是野生 ...
金中都遗址 : 金代都城遗址。在北京市旧城外城的西南部。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在辽燕京城(又称南京城,即唐幽州城)的基础上扩建,并重建宫城。贞元元年(1153)新宫告成,从上京迁都于此,改名为中都。1959年北京大学教授阎文儒曾作过调查。196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外郭城城垣、宫城、宫殿和街道等遗迹进行了勘测。 金中都外郭城的东南角在今 ...
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 :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铜石并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巴比伦城址西北25公里的杰姆代特奈斯尔遗址,故名。年代约当公元前3100~前2900年。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上接乌鲁克文化,下续苏美尔早王朝(见苏美尔-阿卡得时代考古)。该文化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生产工具多半仍为 ...
基什城址 :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城市遗址。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110公里处。从杰姆代特奈斯尔时期开始,经早王朝时代、苏美尔时代、阿卡得时代,一直到萨珊朝波斯时代均有人居住。1911~1912年,H.de热努亚克首次进行发掘。1923~1941年,发掘工作在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今芝加哥自然史博物馆)和牛津大学的主持下进行。 遗址由一系列土丘组成,长 ...
海法吉城址 : 西亚苏美尔-阿卡得时代城市遗址。古时称图图卜(Tutub) 。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面的迪亚拉河谷。1930~193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学者主持发掘。遗址由4个独立的土墩构成(分别标为A、B、C、D),其中已发掘的土墩 A主要为神庙堆积,属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时期(公元前3100~前2900)至伊新 -拉尔萨时期(前2017~前1763),土墩 B、C、 ...
哈苏纳文化 : 西亚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主要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底格里斯河两岸的摩苏尔地区和辛贾尔三角形地区。年代为公元前第 6千年后半期。以1943~1944年伊拉克文物局发现的哈苏纳遗址而得名。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序列中,该文化晚于乌姆达巴吉耶文化(见西亚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其后继者是萨迈拉文化。 哈苏纳文 ...
哈拉帕文化 : 南亚次大陆青铜时代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故又称印度河文明。个别遗址的分布西达伊朗东界,东至贾木纳河,北迄古勒姆河流入印度河的河口一带,南抵坎贝湾沿岸。年代约当公元前2350~前1750年。考古研究始自20世纪20年代英国考石学家J.H.马歇尔对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发掘。 城市建筑该文化的城市已 ...
哈拉和林城址 : 蒙古汗国(1206~1271)都城遗址。位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前杭爱省鄂尔浑河右岸呼舒柴达木之南20公里。1235年窝阔台汗在此建都,忽必烈迁都燕京建立元朝后,此地为和宁路治,仍为漠北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1889年,俄国学者H.M.亚德林采夫考察了哈拉和林废墟。1948~1949年,苏联考古学家C.B.吉谢列夫领导的苏蒙考古队进行发掘,为研究蒙古汗国 ...
哈拉巴勒嘎斯城址 : 回鹘汗国(744~840)都城遗址。史称斡耳朵八里,哈拉巴勒嘎斯系今名,意为黑城。位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前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左岸、额尔德尼昭寺以北。 840年被叶尼塞黠戛斯人烧毁。1949年,以苏联考古学家C.B.吉谢列夫为首的苏蒙考古队发掘,出土资料对研究回鹘汗国的历史以及回鹘与唐朝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整个遗址面积约25平方公 ...
哈吉拉尔遗址 : 西亚新石器时代至铜石并用时代遗址。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布尔杜尔镇西南约26公里处。遗址直径135米,高5米。1957~1960年英国考古学家J.梅拉尔特进行发掘。 遗址下部属无陶新石器时代,有7个建筑层,厚达1.5米。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第7千年前半。房屋为方形,用泥砖建造,大墙有石基。壁面及地面涂有灰泥,重要房间的地面铺小石或卵 ...
哈尔恰扬城址 : 中亚大夏、贵霜时期城市遗址。位于今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苏尔汉河上游右岸迭纳乌东面。年代为公元前第1千年中至公元3世纪。1959~1963年由苏联考古学家Γ.А.普加琴科娃主持发掘。 遗址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周围有城垣和堑壕。主要遗迹是在城内一座巨大城堡中发现的宫殿基址,其年代为前1世纪~公元1世纪。宫殿系土坯建筑 ...
哈达佛寺遗址 : 中亚古代佛寺遗址。位于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东南约 8公里处。年代约为2~8世纪。中国古代僧人法显、道荣、宋云、玄奘曾访问此地。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的那揭罗曷国醯罗城即此。玄奘还记载这里收藏有如来的顶骨、髑髅、眼晴、袈裟、锡杖。哈达佛寺即以此闻名于世。梵文"哈达"意为骨骼,哈达佛寺可能由此得名。20世纪20年代,法国 ...
广州西村窑址 : 北宋时广州规模较大的民间瓷窑址。以烧外销的青白瓷为主,产品输往南亚各地。在广州市西村增涉河东岸岗地上。遗址南北长1公里多,残存的3处堆积以"皇帝岗"的最大,是西村窑的主要遗存。1956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发掘。 皇帝岗堆积高约7米,略近圆形,在堆积的东南角发现一座龙窑残址,残长36.8米,拱形窑顶已塌,窑身中宽 4米 ...
古代罗斯城市 : 9~15世纪东欧罗斯人的行政、 军事、手工业、商业中心。约 9~10世纪,东欧罗斯人由原始公社直接过渡到封建制公国,一部分原设防居民区相继发展为城市。至13世纪前半叶,这类城市已达200多个,其中主要有号称"俄罗斯城市之母"的基辅以及诺夫哥罗德、莫斯科等。这一时期已开始铸造货币,并产生了文字。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各城市文化 ...
巩县唐代窑址 : 隋、唐时期北方窑址。位于河南省巩县。始烧于隋而盛于唐。隋代生产青瓷,规模较小。唐代盛烧白瓷及三彩陶器,还生产少量绞胎器物。1957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在小黄冶、铁匠炉村及白河乡 3地发现了窑址。1972~1982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故宫博物院又多次调查,发现了大量的三彩器物及陶范。据《元和郡县志》、《新唐书》记载,当时河南府 ...
丰杜基斯坦佛寺遗址 : 中亚古代佛寺遗址。位于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沙盖尔德附近。年代为7至8世纪。以出土罕见的灰泥佛像和壁画而引人注意。1937年法国考古学家J.卡尔进行了发掘。 该佛寺为一方形塔院。正中有小窣堵婆佛塔,以片岩构筑。南面为房舍,用土坯砌成。窣堵婆的方形基坛和圆形塔身均有两层,下层为底座形式,作有立柱和蛇腹,上层由列柱环绕的 ...
杜尔库里加祖城址 : 古代西亚加喜特巴比伦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伊拉克巴格达市西15公里处的阿盖尔古夫。杜尔库里加祖,阿卡得语意为"库里加祖的城堡"。公元前15世纪,加喜特巴比伦王库里加祖一世新建作为首都,约前第1千年后半被废弃。1942~1945年,由T.巴吉尔领导的伊拉克考古队作了部分发掘。这一遗址为初步认识加喜特巴比伦王朝的历史文化提供 ...
中亚土冢墓群 : 公元前7~公元4世纪中亚游牧民族的墓葬群。分布范围西起咸海东岸高地,经中部天山地区,东北到伊犁河流域,东南到费尔干纳和帕米尔。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考古学家A.H.伯恩施塔姆等人多次发掘。 墓葬多在地表或稍挖浅坑起建,内有圆木的椁室和甬道,覆土而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坟丘,周围间或加石圈以为标志。按年代可分为前后两期。 ...
章怀太子墓 : 唐高宗子李贤墓。唐乾陵陪葬墓之一。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今陕西省乾县。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博物馆于1971年发掘。据文献记载,文明元年(684)李贤被武则天流放巴州(今四川省巴中县)后自杀。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重开墓室,以章怀太子身份与妃房氏合葬。 章怀墓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堆,原有围墙。 ...
札赉诺尔墓地 : 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木图那雅河东岸的坡地上。1959年发现 300余座,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发掘了其中的33座。这批墓葬为研究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和习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墓坑排列密集,均为长方形竖穴,一般长2米左右,宽0.5~1米,深1~3米不等,墓穴内有桦木棺,棺多有盖无底。绝大多数为仰身直肢 ...
扎维凯米-沙尼达尔遗址 : 扎维凯米是伊拉克最古老的村落遗址,面积为 275米×215米。沙尼达尔为一洞穴居住遗址,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历史时代。两地均位于伊拉克北部大扎卜河谷,相距约4公里。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扎维凯米居址的年代是公元前8920±300年,沙尼达尔洞B1层年代为前8650±400年。1951年以后,R.S.索莱基多次进行调查发掘。这两处遗址的发现, ...
永泰公主墓 : 唐中宗第7 女李仙蕙墓。唐乾陵陪葬墓之一。位于乾陵东南隅,今陕西省乾县县城北原。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60~1962年进行发掘。永泰公主于大足元年(701) ,与其夫武延基(武则天侄武承嗣之子)为武则天杖杀。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 (706)与武延基合葬,陪葬乾陵。 永泰墓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堆,原有围墙,南面有1对土阙,阙南排列石狮1对 ...
印度尼西亚古代刻石 : 指古代印度尼西亚记载有国王事迹、宗教供奉或寺庙修建等内容的石刻文字。大部分是碑铭,亦有少数摩崖刻石。在加里曼丹、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均有发现。年代约从 5世纪东加里曼丹和西爪哇出现留有文字遗迹的最古老的王国开始,到16世纪印度-爪哇时期结束为止。是研究印度尼西亚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语言和文字早期没有年代记载的碑 ...
懿德太子墓 : 唐中宗长子李重润墓。唐乾陵陪葬墓之一。位于乾陵东南隅,今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的韩家堡。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于1971年发掘。李重润于大足元年(701)与其妹永泰公主等被武则天杖杀。 唐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将其坟墓由洛阳迁至乾陵陪葬。 懿德墓地面有封土堆和围墙,南有土阙1对,阙南有石狮1对、石人2对(1对只残留底 ...
伊沃尔加匈奴城址 : 东西伯利亚匈奴城址。又名下伊沃尔加古城。年代约为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位于苏联乌兰乌德市西南16公里,地当色楞格河支流的伊沃尔加河下游右岸。1927~1929、1949~1950年先后由苏联考古学家Γ.Л.索斯诺夫斯基和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主持进行局部发掘。 城址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348米,东西宽约200米。东、南、西三面围以4道 ...
耶路撒冷古城遗址 : 巴勒斯坦历史名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距地中海约58公里。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考古发掘始自19世纪中期,1968年起,希伯来大学、以色列考古学会等在旧城进行考古发掘。 公元前第4千年,耶路撒冷附近即有人居住,青铜时代晚期,杰布西特人于前18世纪建立起坚固的城堡,城墙遗迹已在奥费尔山东坡被发掘出来,系用未经修 ...
耶利哥遗址 : 西亚以新石器时代堆积为主的遗址。位于约旦西部约旦河河口西北约15公里处。遗址的文化层自中石器时代延续至青铜时代,堆积极厚。比较重要的发掘工作是1935~1936年英国考古学家J.加斯坦(1876~1956)和1952~1958年英国女考古学家D.K.凯尼恩进行的。这一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西亚纳吐夫文化以后的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耶利哥的中石器文化 ...
耶拉孔波利斯遗址 : 古埃及城市的遗址。位于尼罗河西岸,上埃及底比斯城南60公里。今名考姆艾哈迈尔。城市始建于前王朝(公元前3400~前3100)后期,新王国(前1567~前1085)以后废毁。以前王朝和早王朝时期的遗迹为最重要。"耶拉孔波利斯"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为"鹰之城"。而古埃及人则称自己的城市为"涅享",意为"隼鹰头的何露斯之城"。从 ...
大波那墓葬 : 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墓葬。位于云南省祥云县大波那村。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约当公元前4世纪前后。1961年发现,云南省文物工作队清理。 墓为土坑竖穴,有木椁。木椁呈长方形,用长约5米的巨木叠架而成,内长3.75米,宽1.1米,高1.85米。椁外用排列密集的木桩加固,并敷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白膏泥。椁内放置铜棺及随葬品。铜棺长2米,宽0.62米 ...
博阿兹柯伊城址 : 赫梯王国首都遗址。 位于土耳其安卡拉市东约200公里的哈利斯河谷。原称哈吐斯,公元前第2千年前半叶称为哈吐沙,现名为博阿兹卡莱。1906年开始,德国考古学家H.温克勒(1863~1913)领导德国考古队进行了多次发掘。 博阿兹柯伊最早的居址出现在前第3千年,属青铜时代早期。前第2千年初叶,亚述人到此。前1800年后,这里的城市被库萨拉国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