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秦长城遗址——横山段
战国秦长城遗址——横山段,战国—秦,榆林,横山区波罗镇、横山街道办事处、赵石畔镇、塔湾镇,古遗址长城烽火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用于点燃烟火、传递消息的高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塞上名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的一座战国秦长城烽火台遭到人为损坏后,检察机关切实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能,保护长城遗址。 三 ...
战国秦长城遗址——横山段,战国—秦,榆林,横山区波罗镇、横山街道办事处、赵石畔镇、塔湾镇,古遗址长城烽火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用于点燃烟火、传递消息的高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塞上名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的一座战国秦长城烽火台遭到人为损坏后,检察机关切实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能,保护长城遗址。 三 ...
明长城——鱼河堡遗址,明,榆林,榆阳区鱼河镇鱼河村,古遗址明正统二年(1437)在今榆林市南鱼河镇九股水处设鱼儿河寨,属绥德卫。成化11年(1475)迁至今鱼河镇政府所在地,即今无定河与榆溪河汇流处的黑土圪瘩称鱼河堡,属榆林卫。汉代并州上郡郡治所在的肤施县县城也在鱼河堡附近。
明长城——归德堡遗址,明,榆林,榆阳区长城路街道办事处归德堡村,古遗址 归德堡、罗兀城和永乐城在榆林市榆阳区南部无定河两岸,为我国古代陕北地区重要的营堡与关塞。其中,归德堡位于今朝阳路归德堡村,是榆林明长城沿线“三十六营堡”之一,也是延绥镇的粮草集散重地,与鱼河堡、镇川堡等连为一线,互为援助。罗兀城又名嗣武寨,位于镇川堡无定河西 ...
明长城——常乐旧堡遗址,明,榆林,榆阳区麻黄梁镇乔界村旧堡自然村,古遗址
明长城——双山堡遗址,明,榆林,榆阳区麻黄梁镇双山堡村,古遗址位于城东印黄梁乡双山堡村。北距古长城遗址7.5公里,属长城沿线古城堡。台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用黄土夯筑,明万历年间外用青砖包砌。此堡城廓尚存,南北长450米,东西宽340米,堡场高8.7米,厚6.8米,原设东、西、南3门,现已拆毁。堡内存三官殿、老爷庙、大佛殿、龙王庙和魁星楼等古建 ...
明长城遗址——榆阳段,明,榆林,榆阳区大河塔镇、麻黄梁镇、牛家梁镇、长城路街道办事处、芹河镇、红石桥乡、古塔镇、鱼河镇,古遗址 战国、秦汉长城遗址 市内现存战国至秦汉长城遗址两段,遗存城垣甚少,只有少数残土墩台。1987年,陕西省文物普查队考查:其一段南起红石桥乡油房湾村,北至补浪河乡向阳村一带,长约30公里,局部宽30米,高1米,遗迹明 ...
战国秦长城遗址——榆阳段,战国—秦,榆林,榆阳区大河塔镇、麻黄梁镇、长城路街道办事处、芹河镇、巴拉素镇、红石桥乡,古遗址榆林为边关要地,历代修筑长城阻挡了外族的人侵,明代又在长城开设互市,成为民族友谊的纽带。榆阳境内主要遗存有战国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长城的附属设施如沿线构筑的36营堡及墩台、障城、烽火台、护城壕、绊马坑,还有榆 ...
明长城——柏林堡遗址,明,榆林,神木县神木镇柏林村 ,古遗址柏林堡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明成化初巡抚卢祥先置城于山原,周围202步,东西2门,楼铺8座。万历三十五年(1607)巡抚涂宗浚用砖包砌。乾隆二十三年(1758)和三十五年(1786)两次重修。堡内东西街1道。今被沙淹,已成断壁残垣。
神木可玩可赏的地方不少,这里的一山一河,一石一树,无一不让我们留恋。所以说走就走,我们粗发啦! 神木—解家堡—大柏油堡本次探寻的大柏油堡位于神木城西南30里的解家堡办事处境内,是明朝延绥镇神木境内五座城堡之一。明中后期为长城要塞,北至大边3里,至神木堡40里,西南距柏林堡30里,南至高家堡50里。过境路墩台出了城,我们一路向西南方向驶 ...
即将消逝的神木营城墙 神木,古称麟州,明代设神木营。现城内尚存其明代城墙遗址,南至古城南路,北达古城北路,东联东兴街西侧,西接滨河大道之东。笔者用闲余时间,多次走访,对城墙遗址有了初步认识,其破坏程度之大,今人惋惜,希望有关部加大保护力度,赶紧采取措施,勿使之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上图为古城墙西侧,古城南路到西门口段,保 ...
原来,神木城址根本不是紧临窟野河的这大片川滩,而在草木深深的东山之上。追溯明长城沿线历史,重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我们有幸约了原史志办主任焦拖义,他将带我们去看神木城的“前身”——东山旧城。他多年一直研究探索明长城和秦长城,所以对这一带特别了解。东山旧城是明长城延绥镇“三十六堡”之一。据神木县志记载神木建置多变,治所随之更移 ...
永兴堡烽火台 永兴堡 :距县城东北25公里处。隋属连谷县,唐归麟州地,宋改黑城儿。明成化中,巡抚余子俊遣镇羌(今府谷新民堡)指挥宋祥,移置土城于山上,周围2华里零25步,南面1门楼铺8座。万历年间,巡抚涂宗浚以砖包砌。今堡内有集场,仅存土城废墟。
寻找长城的第一站,我们来到神木县西北方向约21公里处的水头沟墩台。水头沟墩台地处店塔镇水头沟村和永兴办事处糜地沟村交界处,是神木县境内长城遗址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墩台,1982年被神木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保护文物,并立保护石碑。 墩台南侧墙门居两箭窗中,有石框券门,其余三面各四箭窗,门下有同楼等长,宽3.4米、高3.9米的砖砌平台。台东 ...
明长城遗址——神木段,明,榆林,神木县店塔镇、神木镇、高家堡镇、贺家川镇,古遗址时代:明分布:神木县店塔镇、神木镇、高家堡镇、贺家川镇A区:长城墙体遗址本体外延50米B区:A区外延100米
隋长城遗址——神木段,隋,榆林,神木县神木镇,古遗址 时代:隋分布:神木县神木镇A区:长城墙体遗址本体外延50米B区:A区外延100米
战国秦长城遗址——神木段,战国—秦,榆林,神木县大柳塔镇、孙家岔镇、店塔镇、神木镇、高家堡镇,古遗址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考古工作者在神木县境内发现数段战国秦长城遗迹及烽燧。此次发现的战国秦长城位于神木县孙家岔镇、乔岔滩乡、神木镇境内,呈南北走向。长城沿线散布有大量绳纹、麻点纹板瓦、筒瓦残片、片石残块等。在孙家岔境内发现的长 ...
明长城——孤山堡遗址,明,榆林,府谷县孤山镇南关村,古遗址 明长城榆林镇重要关堡。位于陕西省府谷县,因居孤山川北侧山坡之上,故得名。据《榆林府志》载:孤山堡明"正统二年 (1437)置在西山,成化中移至城在山畔,周三里三十四步,高二丈,南,北门二。背山俯川,城中无水泉。万历三十五年(1607)巡抚涂宗浚砌以砖。"今城堡外侧包砖及条石基均巳被 ...
明长城——木瓜园堡遗址,明,榆林,府谷县木瓜镇木瓜村,古遗址明初于今府谷城西北50里的木瓜川河谷中(今木瓜乡政府驻地)立木瓜园寨,成化16年改建为堡。万历35年包砖,西北距大边40里,西南去孤山堡40里。
明长城——清水营堡遗址,明,榆林,府谷县清水镇清水村,古遗址 清水营堡清水川 清水营堡 位于陕西省府谷县。明长城延绥镇重要关隘。 据《榆林府志》载:清水营堡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兵备尚书王复奏从府谷堡移出芭州旧城。三年,巡抚卢祥言芭州水泉枯涸,别有地名清水川,正当冲要,颇有水泉,可立城堡。”《延安府志》载:清水营“城在山 ...
明长城——黄甫川堡遗址,明,榆林,府谷县黄甫镇黄甫村,古遗址 黄甫川堡,位于陕西省府谷县,为明长城榆林镇关堡。这一段长城是万历年间修建的,隶属于陕西榆林镇,东起黄甫川堡,西至花马池,全长一千余里,俗称"大边",分别由东、中、西、孤山堡、清平堡、榆林保宁堡六路参将分守。据《榆林府志》载:此堡为明"天顺中置,弘治中添设关城,周三里 ... ...
明长城遗址——府谷段,明,榆林,府谷县黄甫镇、清水镇、木瓜镇、庙沟门镇、三道沟镇、新民镇、哈镇、孤山镇、府谷镇、田家寨镇,古遗址,无批次府谷县的长城,据史籍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是魏国为了保障边境的安全曾在县境东部修筑长城。公元前355年,魏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割让上郡15县(即今陕北榆林一带)给秦国。于是秦国也在上郡沿边修筑 ...
竹林关革命旧址,现代,商洛,丹凤县竹林关乡,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三批 红三军军部驻地 在县南50公里之竹林关乡。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自豫入陕,武关激战后,曾在竹林关暂短休整。其时军长贺龙的军部,驻扎街东南的船帮会馆。会馆有前后大殿各三楹、乐楼一座、厢房六间(建于光绪二十二年)。据贺龙《回忆录》载,当时由于中共中央 ...
旬阳千佛洞 ,宋-清,安康,旬阳县七里乡,石窟寺及石刻,第三批 千佛洞石窟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七里乡中沟山梁上,始建年月不详。座东北,面西南,为一直进平顶的页岩洞穴。石窟平面呈长方形,深13?8米,高3?75米,宽5?7米。窟正壁及两侧现存大小造像800余尊。其中正壁上下二层;两侧布局对称,各分七层,除底层造像与正壁大略相等外,其余六层,满 ...
王征墓,明,咸阳,三原县官道乡,古墓葬,第三批 【王征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60公里处三原县张家坳乡官道村。明代墓葬。 1962 年当地修渠时,墓上碑石遭到破坏,墓也被夷为平地。 1990 年文物部门调查证实时补修了陵墓封土。墓高3米,底部周长25米。原址1992年,三原县鲁桥镇马家坡北岭上的王征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 ...
小园坪遗址,新石器(仰韶、龙山),商洛,商州市夜村镇杨塬村苏家湾,古遗址,第三批
五庄果梁遗址,马家窑文化-战国,榆林,神木县店塔乡黄羊城村,古遗址,第三批 五庄果梁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黄蒿界镇大界村,坐落于庙梁东与黑河子西之间的五座山梁上,面积约60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榆林境内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的一处石器时代遗址。它对研究陕北地区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等有重要的价值。本次 ...
秦甘泉宫遗址,秦,咸阳,乾县注泔乡南孔头村,古遗址,第三批 秦甘泉宫位于咸阳城西45公里处乾县注泔乡南孔头村。遗址东西横距250米,南北纵距400米,为秦代文化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泉宫兴废年代待考。出土文物有陶质筒形水管、90度拐弯管道、蛟龙绕玉璧空心砖、种类繁多的云纹瓦当、板筒瓦残片等。史书记载甘泉宫在汉武帝建元中增广后," ...
楼南古城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头工乡楼南村东北1千米耕地内。地处天山北麓、准嘻尔盆地南缘的玛纳斯河东岸,地势较平坦,周围皆是耕地,土地肥沃,多种植小麦、油菜等作物。西、南侧有成排的高大白杨树,西侧数米为田间土路、约6千米为玛纳斯河河床。西北距楼南古城0.15千米。烽火台为独立的夯土台体,原状不可考,大致呈圆角 ...
五工台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五工台村南2.5千米,北约0.4千米为312国道。地处天山北麓平原区,地势开阔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植物茂盛。四周皆为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东约2千米为呼图壁河。烽火台呈覆斗形,平面呈长方形,剖面呈梯形,保存相对较好,基本保留原来大小、形状。夯层、椎木孔清晰可辨。底部南北9、东西8 ...
西泉七队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场苇东湖2村千西米北。地农处六准师嘻土尔墩盆子地农腹场地西的泉平分原区,地势平坦,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其周围均已被开垦为耕地,南0.8千米为乡间公路,北0.7千米为沙漠边缘。东距阿克木那拉烽火台13.7千米,西距西泉烽火台14.7千米,南距土墩子烽火台26千米。烽火台因风 ...
营盘梁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东二畦村西北27千米、农六师红旗农场一分场十六队居民点西南0.3千米处。遗址东、南、西三面均为滩涂地,东墙外有池塘,塘内丛生红柳。东北3千米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营盘梁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128、东西118米。四周有残墙,为土垄状,墙基宽8、顶宽2、高2-2.5米,东北角墙体呈土墩状 ...
烽火台村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六户地镇杨家道村北约30千米 农八师149团12连(烽火台村)西南1千米 地处沙漠边缘,附近地势平坦开阔,周边长满耐盐碱抗旱植物及红柳 梭梭等植被 东侧30米有古河道南北穿过,南北为开阔地段并已被开垦为耕地,靠天山雪水灌溉 南距头墩台子烽火台75千米,东南距塔西河古堡 烽火台70千米烽火台呈覆 ...
沙钵守捉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双河村东北约2.5千米处。遗址四周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较肥沃,土壤偏碱性,生长红柳等耐旱植被。北约80米为沟壑、河道,东、南侧临耕地,东0.2千米为南北向道路,机动车可通行。遗址因破坏严重,四周仅剩土垄状残墙。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122.5、东西83米。墙基宽3、残高0.6-1.2米,据1 ...
下叶家湖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二工乡大泉湖西村西北4.5千米。遗址四周均为耕地,东0.1千米生长有高大榆树、1・5千米为居民点,4.5千米为叶家湖青场挞遗址,东南60米为沙石路,西北1千米为北庭故城,东北距古尔班通古特沙漠16千米。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70、东西40米,高出地面1.2~3米,立面呈土丘形。地表无任何建 ...
叶家湖青圪垯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二工乡大泉湖西村东北3千米。遗址东侧为围栏草场,西、西南紧依沼泽湿地,沼泽边缘为红柳丛,南、北两侧为耕地,北约14千米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北70米的耕地中为下叶家湖古道遗址,西4.5千米为下叶家湖遗址。遗址因地处盐碱地,土壤腐蚀、风雨剥蚀、人畜踩踏等原因导致原貌被毁。遗址临近 ...
白墩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红柳峡乡霍斯库仍村东南、农十三师红星一牧场克孜勒库都克村西北约14千米。地处慕钦乌拉山西南部的鹰嘴山上,周边植被稀少,山下周围为广阔的大草原。南约1千米处有两户哈萨克牧民的冬窝子,北约5.5千米为巴里坤县城通往县煤矿的公路,东南22千米为阿很勒烽火台,西北13千米为东泉烽火台。烽火 ...
马王庙东山顶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八墙子乡八墙子村西东山顶上。周围为草场,人烟稀少。西约3千米为巴里坤至三湖乡公路38千米里程碑处,北10千米为大红山北烽火台,南7千米为双墩子烽火台。烽火台因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损 毁严重,西北壁仅存基部,上部倒塌,南壁有现代垒筑的羊圈,东、北壁保存尚好。台体呈六边形,外 ...
大红山北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八墙子乡大红山村大红山顶上,其周围为山脉和草场。南约7千米为八墙子岩画,西约3千米为巴里坤县城至三塘湖乡的公路,北4千米为岔哈泉烽火台。烽火台因风雨侵蚀南壁坍塌,北壁保存较好。烽火台呈六边形,边长约3.5、残高约5米。外部系片石垒砌而成,片石间用黄泥作浆而黏结,内夹筑植物的枝 ...
岔哈泉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乡岔哈泉村东约1.5千米的山包上。山下为广阔的草原,地势平坦,草木繁茂。西约0.3千米有农田,南4千米为大红山北烽火台。烽火台呈覆斗形,平面呈正方形,剖面呈梯形,除西南角稍有倒塌,其余尚好。台体用土坯错缝平砌而成,中间夹杂胡杨原木和树枝作为筋骨。外侧下部用黑色砾石包砌。烽 ...
四塘泉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乡中湖村东南约20千米的山包上。地处戈壁,地表为砾石覆盖,无植被。东南约11千米为石板墩烽火台,西北约9千米为三塘泉烽火台,南约1千米有三塘湖乡至岔哈泉村的公路。烽火台因风雨侵蚀,西壁坍塌严重。平面呈八边形,剖面呈梯形,东壁保存相对完整。该烽火台建筑方式同三塘泉烽火台近似 ...
提坚比西拱拜孜驿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格达良乡曲尔盖村西12千米。地处盐碱滩上,土壤盐碱化严重,无植被,较为荒凉,北侧有深约7米的冲沟,周围无人居住。西北距托喀依水库约3千米,南距阿图什市到格达良乡的公路0.1千米。驿站被一条东西向的冲沟分成两部分。该驿站是阿图什市发现的唯一一处古代驿站遗址,对研究唐代该 ...
塔克塔克提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阿克喀什乡乌拉依木阿吉木能买里斯村西2千米。地处古玛塔格山东南、喀什嘻尔河北岸。四周为农田包围,此地土质疏松,土壤含碱等植量物较。高西,南生约长2有.3红千柳米、为芦库苇勒、村骆,驼东刺南有四户人家。烽火台呈覆斗形,平面呈长方形,剖面呈梯形,因受风雨侵蚀和人为生产活动破坏而受损。长 ...
七盘磨戍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松他克乡肖鲁克村东18千米,七盘磨大桥北约0.3千米。地处巴羌阿格孜河西岸高出河床约3米的台地上,西靠山坡,植被稀少,地表多鹅卵石,东距红旗农场2千米。该戍堡背山面河,地理位置险要,是古代扼守阿图什市通往喀什地区的必经之路。戍堡因自然风蚀和人为盗挖破坏而损毁严重,仅剩部分。戍 ...
提坚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格达良乡提坚村北约1千米处盐碱滩上。地势平坦,土壤盐碱化较重,生长有红柳、芦蒿等植物,北侧为一条东西向水渠。烽火台因盐碱腐蚀和修建水渠而损毁严重,台体北半部被推掉,基部腐蚀严重。烽火台为黄土夯筑而成,直径21.5、高约6米,地表未发现任何遗物。根据结构初步判断,该烽火台年代为 ...
卡格提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东18千米。地处盐碱滩上,四周地势平坦,土壤盐碱化严重,地表较硬,植被稀少,主要生长有红柳等耐旱植物,附近无人居住。烽火台北侧0.2千米处有一条乡道东西向通过,东距克孜勒苏河约8千米。烽火台因盐碱腐蚀和盗掘破坏而损 毁严重,坍塌成圆丘状土堆,上面覆盖一层 ...
库木萨克三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什尔市自阿治扎区克克乡孜库勒木苏萨柯克尔村克东孜南自2治2州千阿米图。地处戈壁滩上,四周地势平坦,地表被盐碱所覆盖,植被稀少,生长有骆驼刺等耐旱植物。烽火台南侧有一条东西向的便道,周围无人居住。烽火台因盐碱腐蚀和盗掘破坏而损毁严重,坍塌成一个圆形土堆。土堆基部直径15、顶部直径7、高3米,烽火台东、北侧有 ...
库木萨克二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东南21千米的戈壁滩上。地处博古孜达利亚河下游古河道冲积平原上,四周地势平坦,地表被盐碱所覆盖,植被稀少,主要生长有红柳和骑驼刺等耐旱植物。烽火台附近有一条人工渠,周围无居民居住。烽火台因盐碱腐蚀和人为盗掘破坏而损毁严重,仅存一个圆形土堆。烽火台 ...
摩尔提木烽火台又名莫尔通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东南18千米。地处博古孜达利亚河谷河床上,地表被盐碱覆盖,少植被。附近无人居住,有一条乡间便道从遗址前经过。因风雨侵蚀、盐碱腐蚀和生产活动破坏,致使烽火台顶部和东南壁残损严重。烽火台现为圆锥形土堆,东侧有盗洞,顶部架设有航空导航设备 ...
摩克提木烽火台又名卡哈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东南20千米。地处戈壁滩中,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植被稀少,仅生长骆驼刺等耐旱的碱性植物。春季风沙大,周围无人居住。烽火台因风雨侵蚀、盐碱腐蚀和人为盗挖破坏而受损严重,形成一个土堆,顶部被削平,有盗掘痕迹。烽火台用土坯砌筑而成,基部直径15 ...
库木萨克一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东南21千米的戈壁滩上。地表被盐碱覆盖,土壤呈碱性,植被稀少,生长有少量的骆驼刺。周围无人居住。烽火台因风蚀、盐碱腐蚀和人为盗挖破坏而损毁严重,仅存一个圆形土堆。土堆的建筑方式不详。下部直径16、上部直径5.7、高约2米。附近地表未见遗物。根据地理位置 ...
喀赛什格地孜区烽伽火师台县位克于孜新勒疆苏维乡吾巴尔什自兰治干村西南11千米。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喀什嘻尔河冲积平原中下游的戈壁中。地势平坦,土壤碱性较大,地表生长有红柳、骆驼刺等耐旱碱性植物。周围无人居住,人迹罕至。西距卡哈烽火台约1.85千米,再往西约1.7千米是莫尔通烽火台。烽火台因风雨侵蚀和人为挖掘破坏而受损严重,仅剩一座不规则 ...
墩肖二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东南约18千米的盐碱滩上。四周地势平坦,土壤盐碱化严重,地表板结成块,植被稀少,仅生长有少量红柳,附近无人居住。东8千米为克孜勒苏河,南0.2千米为阿扎克乡通往伽师县的土路。烽火台因长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盗掘破坏而损毁严重,原貌不可见,仅剩圆形土堆。烽火台用 ...
墩肖一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萨克村东约19千米。地处盐碱滩上,四周地势平坦,地面较平整,地表盐碱化严重,板结成块,周围植被稀少,生长有少量骆驼刺。附近无人居住,北侧有1条通往伽师县八乡的土路。烽火台因盐碱腐蚀、风蚀和人为盗掘因素破坏而损毁严重,坍塌成圆丘,底部直径18、顶部直径5、高约3 ...
喀勒乎其农场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英买里乡英阿瓦提村喀拉墩自然村西南3.6千米。地处喀什嘻尔河冲积平原中下游的荒漠戈壁中,地势较为平坦,远处有一些沙土丘,地表生长有红柳、芦苇等耐旱植被。东距阿勒吐尼墩遗址约3.5千米,东南距克孜勒巴依拉克遗址约3.7千米。烽火台因风化等自然因素破坏而损毁严重。现呈圆锥状,台体四壁都有不 ...
塔哈塔合山六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恰尔巴格乡七里达克村东北8千米。地处坦尼哈塔格山上,山上寸草不生,地势险要。西有图木舒克市到巴楚县火车站的公路。西距塔哈塔合山四号烽火台约0.1千米,西北距塔哈塔合山五号烽火台约0.1千米。烽火台保存较差,但其形制和大小尚可辨清。土坯砌筑而成。南北约10.1,东西约8.4、高3~4米。土坯有两 ...
塔哈塔合山五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恰尔巴格乡七里达克村东北8千米的坦尼哈塔格山上。地处坦尼哈塔格山的最北端,地势险要,山上无植被。西为图木舒克市到巴楚县火车站的公路,南约40米为塔哈塔合山四号烽火台。烽火台因风雨侵蚀,台体保存较差,东壁残缺严重。东壁残缺处可以看出此烽火台为土坯砌成,烽火台东西约8.3、南北约4.6、 ...
塔哈塔合山四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恰尔巴格乡七里达克村东北8千米。地处坦尼哈塔格山上,地势险要,山上寸草不生。西为图木舒克市到巴楚县火车站的公路。烽火台仅存一座黄土堆,土堆中发现半块土坯,土坯宽24、厚10厘米。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査时,烽火台基本坍塌成土堆,形状不明。该烽火台年代为唐代。
塔哈塔合山三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恰尔巴格乡七里达克村东北8千米。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坦尼哈塔格山上,地势险要,山上寸草不生。西有图木舒克市到巴楚县火车站的公路。烽火台因风雨侵蚀保存较差,南、西壁倒塌。烽火台用土坯砌筑而成,东壁长约3.9、北壁长约3.2米(依山势修建),高约2米,土坯长33、宽24、厚10厘米。烽火台 ...
塔哈塔合山二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恰尔巴格乡七里达克村东北8千米。地处塔哈塔合山上,山势险要,山上寸草不生。西有图木舒克市至巴楚县火车站的公路。烽火台因风雨侵蚀破坏,仅存一座黄土堆。据《喀什地区文物普査资料汇编》记载,塔哈塔合山二号烽火台位于塔哈塔合山一号烽火台北,东西4.8、南北4、高3.5米,形状不明。该烽火台年 ...
塔哈塔合山一号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恰尔巴格乡七里达克村东北8千米。地处塔哈塔合山西南部,山下生长有红柳、芦苇、骆驼刺等植物。烽火台西约40米为图木舒克市到巴楚县火车站的公路。烽火台因风雨侵蚀和人为盗挖破坏而全部倒塌,呈土堆状。烽火台依山而建,土堆南北31、东西11.2、高出山顶约0.9米。据《喀什地区文物普査资料汇编》记 ...
阿太西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呈长方形,剖面呈梯形。因风雨侵蚀,区喀什地区巴楚县恰尔巴格乡七里达克南壁残损严重。底部用土坯平砌而成。替换为村东北8.5千米。地处阿太西山南麓、塔中间夹杂红柳层,红柳层间距0.8~1.2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荒漠中,地势平坦米。烽火台南壁长约10.8、东壁长约12.开阔,附近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沙丘,远处西壁长约9.5、北 ...
脱库吞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木舒克市图木休克镇英艾包孜村、农三师51团15连北约5.7千米。地处柯坪塔格山南麓的绿洲西北约3.6千米的沙漠边缘。四周地势起伏不平,多生长灌木丛的沙丘,沙丘间土质疏松,土壤盐碱化严重,生长有红柳、芦苇、骆驼刺、罗布麻等耐旱碱性植物。东侧有便道,此地无人居住,偶有附近居民来此打柴放牧。烽火台有围墙,因沙 ...
阿勒吞木西南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木舒克市图木休克镇拜什阿恰尔自然村东北约3.4千米。地处柯坪塔格山南麓,地势起伏不平,多沙丘,生长有稀疏的红柳、骆驼刺等植物。此地无人居住,偶有附近居民来此打柴。西北距314国道约26.5千米,东南距脱库吞木烽火台2千米。烽火台因风蚀和人为盗掘破坏受损严重,仅存一座土堆,土堆底部直径约16、高约5米。土 ...
阿勒吞木南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木舒克市图木休克镇拜什阿恰尔自然村北约4.8千米。地处柯坪塔格山和宝尔塔哈山之间平原地带,周边地势起伏不平,土壤盐碱化严重。地表生长有稀疏的红柳、骆驼刺等耐盐碱植被。此地无人居住,偶有附近居民来此打柴。西北约26千米为314国道,东南距脱库吞木烽火台约2.7千米。烽火台因沙漠化和人为盗挖破坏而坍塌严重 ...
泽吞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农三师51团15连东北14千米的荒漠中。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周围地势起伏不平,多垄状沙丘,缺乏植被。此地人迹罕至,交通闭塞。烽火台因沙漠化和人为盗掘而遭受破坏。烽火台呈锥形,底部呈圆形,外表形成硬壳。下部用黄土夯筑而成,上部基本为土块垒砌。底部直径约50、顶部直径约8、高约14米,周长 ...
阔西吞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农三师51团15连东北15.3千米的荒漠中。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周围地势起伏不平,多垄状沙丘,生长有少量红柳、芦苇、骆驼刺等植物,人迹罕至。该烽火台因分成东西2部分而得名。烽火台被盗墓分子疯狂地用大型推土机或铲车摧毁,仅存高出地表1米的红土平台,土台直径60-70米。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査 ...
尤木拉克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农三师51团15连北约18千米。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四周地势起伏不平,地表多垄状沙丘,生长有稀疏的红柳、芦苇、骆驼刺等耐旱植物。人迹罕至。烽火台因沙漠化和人为盗掘而遭受严重破坏,仅存一座土丘。烽火台南部有一个直径和深2米的盗坑。土丘底部长27、宽15米,高约3米。烽火台四周约500平方米 ...
穷吞木烽火台位于喀什地区巴楚县农三师51团15连西北约21.5千米的沙漠中。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周围地势起伏不平,多垄状沙丘,植被稀少,生长有少量红柳、芦苇、骆驼刺等耐旱植物。人迹罕至。烽火台因遗址范围较大而得名,受沙漠化和人为盗掘等因素而遭受破坏。烽火台周围有正方形围墙,基本坍塌,边长约100米。烽火台位于围墙东南部,基本坍塌成 ...
库依巴格戍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康其乡库依巴格村一组南约0.5千米农田中。地面荆棘丛生,四周地势平坦。戍堡西北、东北约0.1千米有几座民宅及林带,西约0.1千米有一条南北向便道。戍堡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42米。墙垣宽3~5、高3 — 4.5米。门开在南垣中部,宽约8米。城垣构筑方式不明。地表采集到一块泥制红陶片。根据地理位置和地表遗 ...
博斯坦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博斯坦村东南约2千米的农田中。四周地势平坦,土质为淤泥土,地表有芦苇、白刺、苦豆子等植被。烽火台四周为农田,有一条东西向便道从烽火台顶部穿过。南约50米有一条东北-西南向便道、1.1千米处为博斯坦古城遗址,东南约2千米处为伯什力克古城。烽火台全部坍塌,顶部杂草丛生,基部平面呈 ...
青铁木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青铁木尔村南约6千米处。烽火台地处平坦的荒漠中,土质为沙土,含盐碱。附近有半固定沙丘,有红柳、骆驼刺等植被。西约20米有一条南北向排碱渠、约2千米为买里艾日克村四组的林带、果园。烽火台因风蚀和盐碱腐蚀而破坏严重,构筑方式不明,仅存一座不规则形土丘,剖面呈半圆形。基部东西15 ...
玉瑞克协海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英买力镇玉瑞克协海尔村西南2千米。地处渭干河冲积平原,地势高出附近农田1~ 1.5米,土质为含盐碱的淤泥土,长有少量的杂草,北约0.1千米为玉瑞克协海尔村果园。烽火台已毁,地表辟为农田、打谷场。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査记载,烽火台为夯筑,已坍塌,仅见残基。边长约7、残高约1米。地表散布红色陶 ...
铁热克协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英买力镇破托格拉克村铁热克协海尔组西南约7千米。地处戈壁滩,盐碱化严重,地表结一层盐碱壳,四周为半固定沙包,生长红柳、骆驼刺等植被。烽火台附近无人居住,北约0.5千米有一条东西向便道,南距铁热克协尔古城0.7千米。烽火台因自然风蚀、盐碱腐蚀和人为盗挖等因素破坏而损毁严重,顶部有寻宝人挖 ...
卡库克烽火台又名恰萨吐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英买力镇破托格拉克村铁热克协海尔组西北约9千米。地处渭干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土壤为淤泥虚土,地表结一层盐碱壳。四周为半固定沙包,部分沙包及地表有红柳、骆驼刺等植被。烽火台四周无人居住,东面有一条石油部门开辟的简易便道。周边有通古斯巴西古城、博提巴什古城等唐代城址。 ...
恰萨吐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渭干乡哈拉库木 村南约45千米。地处荒漠,土质为沙泥土,有半固定沙包,地表植被较少,附近无人居住。东北距塔什吐尔烽火台1.2千米、通古斯巴西古城约7.2千米,东南距博提巴什古城约5千米。烽火台因风雨侵蚀和人为盗掘等因北面素破坏而损毁严重,基部被沙漠覆盖,西北部有一个盗坑。烽火台大致呈圆锥状 ...
吾热库台克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玉奇喀特乡吾热库台克农场南约5千米的农田中。地表为泛盐碱的淤泥土层,四周为半固定沙包,有红柳、骆驼刺等植被。西约0.1千米处有一条南北向土路,西南约0.15千米有几座居民住宅,东约2.6千米为且热克协尔古城,西约0.7千米为吾热库台克戍堡、约4.3千米为塔什吐尔烽火台,西北3.8千米处为托秀克塔木 ...
桑塔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桑塔木农场场部西南约15千米。地处荒漠,地表为泛盐碱的沙质土,四周有许多半固定红柳沙包。烽火台东约3千米有一条南北向便道,便道向北可通桑塔木农场,东北约3.7千米为吾热库台克烽火台,东南约7.3千米为塔什吐尔烽火台。因长年遭受风蚀和盐碱侵蚀,致使烽火台坍塌。烽火台基部呈近长方形,剖面呈梯形 ...
托秀克塔木戍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桑塔木农场七队、桑塔木农场场部东南约8千米的荒漠中。地表为泛碱的沙质土和淤积土,四周为半固定沙包,地表有红柳、骆驼刺等植被。戍堡北约0.3千米有一条东西向便道,西北约0.4千米有三户住宅,西约1千米有一条南北向便道及排减渠,便道向北可通桑塔木农场,戍堡南约0.15千米处有托秀克塔木烽火台。戍 ...
托秀克塔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桑塔木农场七队,北约8千米为桑塔木农场场部。地表为泛盐碱的淤泥土层,四周有许多半固定的红柳沙土包,生长有红柳、骆驼刺等植被。西约1千米有一条南北向便道及排减渠,西北0.3千米有三栋住宅。东南3.7千米为吾热库台克烽火台,北约0.15千米有托秀克塔木戍堡,西南3千米为桑塔木烽火台,北约5千米为 ...
克孜尔协戍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琼协海尔村。地处荒漠区,东、西、南面为荒漠所覆盖,北侧紧邻灌溉渠。四周地表植被稀少,主要有红柳、骆驼刺等植被。南墙外正在开挖灌溉渠,东约0.1千米有一座民居,南约30米有一条东西向便道,遗址东南约2千米为琼协海尔遗址,南约4千米为大故城。戍堡因自然风蚀和人为盗掘等因素破坏而损 ...
都鲁都力欧库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红旗镇萨依库都克村东南约10千米的农田中。四周地势平坦,东、北面为农田,西为一片红柳林,东有一棵古榆树,地表有骆驼刺、芦苇等植被。烽火台东南侧有两座伊斯兰墓葬,南侧有两间已废弃的房屋,似为一座清真寺。烽火台北约3.3千米为博斯塘古城,南约3.3千米为赛格散塔木古城。烽火台平面呈长方 ...
阿热勒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努尔巴格乡阿热勒村二组东约0.2千米一座沙丘东侧。西有一处伊斯兰墓葬,南为沙漠,东、西、北三面为盐碱地,生长有红柳、白刺等耐盐碱植被。烽火台西壁大部分被沙丘掩埋,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约10、东西5.2米,东壁残高1.8米,西壁高0.5米,南、北壁高约1.2米。烽火台为草泥夹红柳层筑成,草泥层厚约0.3 ...
英买里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英阿瓦提乡英买里村西北约1千米的山丘上。山丘高低起伏,西面为冲沟。地表遍布砾石,不见植被。南约50米有一条东西向乡村便道,便道南侧为防渗渠,西北约0.8千米有一座伊斯兰麻札。烽火台平面呈近正方形,顶部较南面平,东西约5 . 5、南北约5、高约1 . 5米。烽火台为土坯与石块混合垒砌,层厚约0.15米。 ...
库尔干戍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阿格乡库尔干村、217国道东西两侧。地处河道东侧山梁上,东北约3.5千米为大小龙池,四周山峦起伏,植被茂盛,多松树。附近有牧民居住,217国道旁为库尔干公路养护站和库尔干胡杨林保护站。戍堡共有两座,保存较好,堡内杂草丛生,西墙部分墙体被开挖取土破坏。东侧戍堡为石块砌筑,东西4、南北3米,面积12 ...
大龙池戍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阿格乡库尔干村大龙池西畔,四周为大山,多松树。西南约3千米为库尔干戍堡,东约3千米为大龙池风景区。大龙池戍堡扼守在龟兹北山通往巴音布鲁克和伊犁巩乃斯草原的古道上。戍堡共有南、北两座,北戍堡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约30、东西约20米;北、西墙尚存,墙体高约1米,夕卜侧有一周壕沟。地表无遗物。南戍 ...
博斯坦托格拉克烽火台位于新疆镇维博吾斯尔坦自托治格区拉阿克克村苏南地约区9库千车米县。牙地哈处却勒塔格山博斯坦托格拉克沟口西岸 台地上,东约50米有一条南北向简易公路,东北约0.2千米为林业管理部门树立的标志牌,南为戈壁滩,地表为砾石戈壁,生长有少量的骆驼刺。依斯塔那烽火台与该烽火台东西排列,地处山口,扼守警卫却勒塔格山南北各个山口通 ...
都埃梯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恰勒乡吐尔村东南约11千米。地处喀拉库勒荒漠中,土质为盐碱沙土,地表有茂盛的红柳。西距亚依德梯木烽火台4.2千米,东北距齐兰烽火台13.3千米。烽火台外侧有围墙,围墙坍塌,平面呈不规则形,周长约1000米。烽火台坐落于围墙中央,台体坍塌严重,呈圆丘状,直径约19米,剖面呈梯形,残高约5米。夯筑 ...
特尔希克都鲁烽火台,又名“克孜里埃肯吐尔戍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镇尤鲁都斯巴格村西、314国道南约0.5千米的荒漠中。地处地势平坦的荒漠中,附近人烟稀少,土壤为盐碱严重的淤泥土,地表结一层盐碱壳,四周为半固定沙包。东约28千米为达西卡尔烽火台,西约23千米为羊达克库都克烽火台。烽火台由于风蚀、暴雨、盐碱侵蚀 ...
达西卡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镇尤鲁都斯巴格村西南20千米,地处荒漠中,地表结一层盐碱壳,四周为半固定沙土包,有零星的红柳、骆驼刺等植被,无人居住,北约1千米有一条东西向排碱渠。烽火台西侧有一处平面呈长方形的墙垣痕迹,东西153、南北124米,墙垣基本被沙漠覆盖。东距吐孜吐尔烽火台约11千米,东南距玉尔衮协 ...
亚依德梯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恰勒乡吐尔村南约8.7千米处的喀拉库勒荒漠中。土质为盐碱沙土,地表有一层盐碱壳,附近有茂盛的红柳。西约0.5千米处为吐尔村的农田,西北距阿克协尔古城约3.4千米,西南距喀拉库勒古城约3.1千米,东距都埃梯木烽火台约4.2千米。烽火台因近年附近农民常在此盗掘找宝,文化层严重被扰。烽火台筑于一座 ...
洪达木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镇硝尤鲁克村西南约6千米。地处无人居住的荒漠地带,四周为半固定红柳沙包。南20米、西约0.2千米各有一条排碱渠,东约1千米有一条南北向便道,东南约2.1千米为吐孜吐尔烽火台,东北约9千米有夏合吐尔烽火台,西南约10千米为达西卡尔烽火台。烽火台因自然损坏和盗掘等人为因素破坏而损毁严重 ...
夏合吐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镇硝尤鲁克村北约8千米。地处荒漠,四周为半固定沙包,有红柳、骆驼刺、白刺等植被。东南3千米为硝尤鲁克戍堡。烽火台已经坍塌,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基部东西H.7,南北11.4米,面积约134平方米。剖面呈梯形,残高约7.7米。烽火台基部结构不明,上部为土坯和土块结构,土坯层之间夹有木枝层 ...
硝尤鲁克戍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镇硝 尤鲁克村东北2千米。其四周辟为农田,堡内为淤积土。地表盐碱化严重,结一层厚约5厘米的盐碱壳,生长零星红柳、骆驼刺等植被。戍堡北约0.5千米处为铁路,东约10千米为苏盖提古城,东南约3.7千米为萨勒唐古城,西南约4.5千米为玉尔衮协尔古城、约7千米为吐孜吐尔烽火台。戍堡平面呈近长 ...
乔拉克吐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镇自乔治拉区阿克克吐苏尔地村区西新南和约县0.尤5鲁千米都的斯农巴田格中。四周为半固定沙包,生长零星的红柳、骆驼刺等植被。烽火台西约50米有一条南北向便道。烽火台已辟为农田,地表遗迹无存,未见文化遗物。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査资料记载,烽火台南北40、东西30、残高1米,上面长有杂草,采集有红陶片及陶缸口沿残片。 ...
依西哈拉吐尔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伊西哈拉镇 第二社区北部 周围是居民区,生长有 杨树 桑树 杏树等 东约5米有一条水 渠,南面有一个水塘,北约10米处有一 条乡村公路,烽火台东南为龟兹古城, 西南有阔空巴孜烽火台 烽火台平面呈不规则形,东西23 南 北18米,底部周长约80米,向上逐渐收缩呈三角形,高约17米 烽火台四壁有不同 程 ...
麻札巴格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牙哈镇麻札巴格村麻 札巴格一组西 烽火台东约30米处有一户 人家,北约0.1千米为牙哈河,东南约3千 米为牙哈水库,四周有杨树,地表有少量 杂草,东北0.5千米为克日希戍堡 烽火台四壁坍塌,平面略呈圆形, 黄土夯筑而成,直径约6 残高约2米 顶部有一个直径约0 .8米的盗洞,地表未 见遗物 该烽火台年代 ...
拉依苏东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群巴克 镇群巴克牧业村西约2.2千米 地处塔 里木盆地北缘的拉依苏沟'洪积扇地带, 四周为荒漠,盛长红柳 芦苇等植物 北距314国道3.6千米 拉依苏沟口7.5 千米,东北距群巴克镇12.2千米,东南 距轮台县城约20千米,西北为拉依苏遗 址,西0.22千米为拉依苏西烽火台 烽火台平面呈正方形,剖面呈梯 ...
库尔楚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库尔楚 园艺场西南0.3千米 现已不存,根据第 二次全国文物普査材料记载:“1982年 调査时,有土坯建筑,1989年复査时仅 存基址,周围有轮制的红 灰色泥质陶 片 ”该烽火台年代为唐代.
上恰其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铁克其 4.7米,周围有灰陶片和人骨” 该烽火 乡上恰其村东 现已不存,根据第二次 全国文物普査材料记载:“( 火台)为土坯建筑,残高1.7米,方座,底边长4.7米,周围有灰陶片和人骨” 该烽火台年代为唐。
千间房南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七个星镇夏热采开村东南8.8千米 地处 焉耆盆地西南部的霍拉山山前冲积坡地的 一个稍高的砾土梁上 四周为荒漠,生长 有少量的骆驼刺 东约0.43千米为218国 道,南约0.2千米有一条西南行可至塔什 店的土路,西北4千米为七个星千佛洞烽 火台,东约12千米为阿克墩烽火台,东距 千间房南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