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旅游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8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旅游协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和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旅游协会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文化旅游传播、数字化建设、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服务”品牌,树立标杆产品。双方还将共同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增长产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双方将以此 ...

• 中国南方先秦考古学术研讨会开幕

   11月29日上午,中国南方先秦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承办。开幕式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主持。浙江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许常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中国考古学会夏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许宏、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徐 ...

• 黄土高原发现超大型聚落遗址

 日前在延安举行的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2018年度推进会暨芦山峁遗址考古现场会爆出,延安芦山峁遗址发现多座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此外,发掘出大型四合院式建筑群落和两座附属小型院落,出土了大量槽型板瓦、筒瓦、玉器等珍贵文物,显示出该遗址在北方地区较高的层级地位。    延安芦山峁遗址四合院式院落建筑群远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告诉记 ...

• “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在青海省博物馆展出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 11月30日,由青海省博物馆牵头,多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的“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在青博开展。展览分为唐蕃古道的缘起、唐蕃间政治关系、唐蕃间经济往来、唐蕃间文化交流、唐蕃古道的影响五个部分,精选了青海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西藏博物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青海省湟源县古道博物馆等单位

• 【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重大成果: 四万年前人类就登上了青藏高原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 是谁手执石叶在尼阿底驻足,人类文明的史诗响彻青藏高原。3万年前,人类几乎征服了亚洲的每一处未被冰盖覆盖的土地,甚至可能已经在北极圈的边缘定居。青藏高原则因其恶劣的环境而成为最后一片无人之境。11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一项重大学术研究成果:考古学者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遗址(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3

• 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行

2018年11月12日,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中外代表合影本次研讨会是2017年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学术研讨会的延续。研讨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主办,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及西安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各方以2017年会议形成的七点共识为背景,针对丝绸之路南亚段沿 ...

•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国际培训研讨会” 圆满闭幕

2018年11月22日,为期12天的“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培训班”在西北工业大学南山苑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圆满闭幕。本次国际培训班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COMOS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Centre-Xi’an,简称IICC-X)主办,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UNESCO WHC),中国国家文物局,西安市人民政府,以及西北工业大学的鼎力支持。本次培训班邀请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OMOS,英国伦敦大学、纽卡斯尔 ...

• 敦煌研究院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

2018年11月2日,“第三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9家不同行业组织管理模式和1名个人获奖,敦煌研究院“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量管理模式”荣登榜单。国务委员王勇出席颁奖大会为获奖组织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参加颁奖仪式,并代表获奖组织做大会发言介绍敦煌研究院质量管理模式。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敦煌研究院是文博行业首个获此殊荣的组织。几代莫高窟人长期坚持以“真实完 ...

• 国际敦煌项目(IDP)合作单位工作会议在英国图书馆召开

2018年11月1-2日,在英国图书馆召开了国际敦煌项目(IDP)合作单位工作会议,英国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日本龙谷大学、东京大学、法国国家图书馆、维也纳大学德国勃兰登堡科学院、美国乔治城大学IDP项目组等7个IDP项目伙伴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作为此次会议主办方的英国图书馆亚洲部还邀请了IDP项目顾问专家团队参加了项目研讨。敦煌研究院代表与英国图书馆 ...

• “数字敦煌-文化创意体验展”走进南京融交会

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于2018年11月2日至4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应组委会邀请,敦煌研究院参加了本届展会。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精心策划了以“数字敦煌”为核心内容,结合高保真复制壁画、数字节目展示,文创产品销售与体验为一体的“数字敦煌-文化创意体验展”,系统展示了敦煌文化与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成果。“数字敦煌-文化创意体验展”现场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旨在利用 ...

• 第44期“敦煌读书班”简讯

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第44期“敦煌读书班”于2018年11月2日下午于兰州院部一楼敦煌文献研究所阅览室举办。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政法学院、高台县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读者集团以及敦煌研究院各部门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活动。(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杨富学研究员)读书班负责人杨富学所长在简短的开场白中回顾了“敦煌 ...

• 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专业委员会年会曁第12届古遗址保护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

2018年10月29-11月3日,第十届亚洲岩石力学研讨会及2018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我院作为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在大会期间组织召开了专业委员会会议及第十二届古遗址保护学术讨论会,18名来自古遗址保护行业的学者及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委员会由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专业委员会主席、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研究员主持。会议首先由专业委员会主席 ...

• 敦煌研究院荣获“大国之旅——最具热度博物馆”

今年1月5日,原国家旅游局联合高德集团发布了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服务平台。近日,基于平台累计的大数据,高德地图、新浪微博、央视网联合推出了微博平台“大国之旅——中国景区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指数评选”活动。基于“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服务平台”累计的大数据,“大国之旅”活动评选了杰出口碑景区、最具热度景区、最具热度博物馆等9个单项奖,其中,敦煌研究院官方微博“@莫高窟”发起的投票获得大量网友支持,单条阅读量达 ...

•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如何看待抢救性保护

中国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为顺应“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突破石窟寺文物、遗址保护的瓶颈, 11月4日至5日,“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论坛”在上海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余江宁、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卢继文、麦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李天铭、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 ...

• 2018年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开营

为深入认识和传承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学习敦煌研究院先进经验,加强合作交流,在教育部思政司、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指导下,由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将在敦煌开展为期六天的研习营课程。11月6日上午,“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开营仪式在敦煌研究院成功举办。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世林,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

• 「重磅」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项目招募中

飞天曼妙,洞窟幽谧,供养虔诚,千年的营建给了我们一个千年的敦煌。人们眼中,她神秘、遥远、让人心生想望,她日渐走入千户万家,用艺术瑰宝与人文匠心的传唱装点了城市的场馆与街道。敦煌研究院的研究者们是莫高窟最长情的守护者,带着对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敬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敦煌。“敦煌文化守望者”文化公益项目,2017年10月由敦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 ...

• 敦煌研究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签约11月9日,敦煌研究院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协议签署,及敦煌舞蹈文化研究创新中心教学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莫高窟举行。签约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主持,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与北京舞蹈学院校长郭磊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双方约定为促进敦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双方在敦煌舞蹈文化领域中的资源优势,在教学、科研、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传播等当面开展合作,建设“北京舞蹈学院敦煌舞蹈文化研究创新中心 ...

• 《西夏文物》编纂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现场2018年11月9日下午,《西夏文物》编纂工作会议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召开。著名的西夏学专家史金波先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研究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教授、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高国祥主任、敦煌研究院刘永增研究员、敦煌研究院考古所所长张小刚研究员、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副所长赵晓星研究员、敦煌研究院考古所王建军副研究员以及子课题组各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史金波先生主持会议由史金波先 ...

• 敦煌研究院召开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论证会

2018年11月8日上午,我院召开了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论证会,对该项目的可研报告和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我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党委副书记马世林,副院长罗华庆,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声良,纪委书记廖士俊,院党委委员韩延军、宋真、吴健、汪万福,以及旅游服务一线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和项目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特别邀请了敦煌市市委副书记李春林、副市长成兆文及旅游局、国土局、规划局、发改局等相 ...

• 阿克塞县哈萨克民族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进行馆际交流

11月8日,酒泉市阿克塞县哈萨克民族博物馆一行19人,以馆长哈布力别克与阿克塞县智力协会主席、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邓是君作为领导访问莫高窟,举办了“一带一路上的哈萨克文化”走进敦煌研究院活动,并与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进行了馆际交流。此次活动,阿克塞县哈萨克民族博物馆携带多块展板和宣传册,当天为敦煌研究院职工及游客宣传了哈萨克文化的多个面向。下午时分,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教育推广活动会议 ...

•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被推荐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人选

从11月6日至11月12日,甘肃省公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推荐人选,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为甘肃省报送中央唯一推荐人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中央关于推荐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人选的有关要求,经层层推荐、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甘肃省确定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为报送中央的推荐人选。樊锦诗,女,汉族,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敦 ...

• 敦煌莫高窟开放40年:国际合作“引智育才”促保护传承

资料图 杨艳敏 摄“我们终究是要走的,你们将会留下来担当保护莫高窟的重任。”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格纽的“深情表白”,让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铭记了近30年。如今,莫高窟有了长期坚守大漠的专业人才队伍,阿格纽和他的团队亦“不舍离开”。资料图:甘肃敦煌游客。王斌银 摄“敦煌研究院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作为莫高窟第四代“掌门人”,王旭东对莫高窟保护国际合作的认知,始于他刚到敦煌研究 ...

• “丝路流年——敦煌壁画展”在两岸文博会落下帷幕

近日,由敦煌研究院与云轩乐(厦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携手推动的“丝路流年——敦煌壁画展”,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此次在厦门会展中心举办的“丝路流年——敦煌壁画展”,现场展出36件作品,以供养人像、经变画、故事画、装饰画等几大类别的敦煌壁画内容为主线,让来自台海两岸观赏展览的观众,感受到敦煌石窟艺术的文化魅力,取得热烈反响。厦门是“海丝”核心区和战略支点城市,而敦煌则是历史上东西 ...

• 省文物局对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018年11月16日,省文物局副局长仇健一行,对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期间,检查人员听取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介绍,现场查阅兰州分院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防范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安全风险管控情况、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情况的相关资料台账,实地查看监控室、敦煌艺术馆、阅览室、锅炉房等安全重点部位,烟感喷淋、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 ...

• 2018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高峰论坛在津成功举办

11月16日,作为“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之一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高峰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举办。“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此次高峰论坛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共同承办。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美术馆相关负责人、文创领域专家学者,以及设计师、设计机构、业界精英齐聚一堂,以“ ...

•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2018年11月18日,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河南省三门峡举办,甘肃省摄协主席、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等19名摄影家荣获殊荣。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是全国文艺界13个常设奖项之一,旨在嘉奖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本届金像奖最终参评人数为239人,其中,纪实摄影类112人、艺术摄影类107人、 ...

• 花开敦煌 香溢巴黎 常沙娜艺展呈现多彩艺术人生

到场嘉宾参观展览常莎娜为到场嘉宾介绍作品21日记者获悉,由原甘肃省文化厅指导,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北京薪火相传文化有限公司主办,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承办的“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览日前在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展览通过常沙娜的壁画临摹、花卉写生、应用设计等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配合详实的文献资料,呈现了常沙娜艺术生涯的全景,展现了常沙娜多彩的艺术人生。展览 以独特视角向艺术致 ...

• 2018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11月19日,由《敦煌研究》编辑部、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8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敦煌研究》编委及审校专家、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浙江大学及出版社领导,以及双方编辑等五十余人齐聚西子湖畔,围绕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学术动态、《敦煌研究》期刊发展、敦煌学学术成果外译等主题,为《敦煌研究》继续保持敦煌学术研究的主要阵地、进一步办好期刊等展开讨论。2018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会场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

• 丝绸之路古遗址劣化与保护研究专题讨论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018年11月21日-22日,CHINA ROCK 2018第十五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分会:丝绸之路古遗址劣化与保护研究专题讨论会在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会展中心成果召开。作为学术年会28个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国家罗斯福实验室、葡萄牙波尔图大学、日本国际高等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博物院、中 ...

• 第45期“敦煌读书班”简讯

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第45期“敦煌读书班”——裕固族民歌专场,2018年11月21日下午于兰州院部一楼敦煌文献研究所阅览室举办。来自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裕固族第一支演唱组合——萨尔组合、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政法学院以及敦煌研究院各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活动。本期读书班由兰州城市学院教授、音乐学院何卫副院长、兰州城市学 ...

• 敦煌研究院公共教育课程《九色鹿的故事》获“优秀教学设计”奖

11月25日,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博博会)上,敦煌研究院在公共教育推广领域的青少年教育方面获得佳绩,由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设计编写的《九色鹿的故事》课程,获“‘优秀’教学设计”奖。此次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举办的“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设计推介展示活动”,是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

• 石兴邦荣获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终身成就奖

  10月22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石兴邦荣获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终身成就奖。石兴邦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的考古事业,尤其是半坡的发掘、半坡考古范式的创立,让石兴邦先生很快成长为中国一流的田野考古学者,也使他开始了行走天下、解读地书足足六十五年的旅程。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石兴邦 会议主办方供图  石兴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生于1923年,陕西省耀县人。1949年 ...

•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举办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于10月22日在成都开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捷克、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越南、洪都拉斯等13个国家的390余位专家学者将在大会上进行交流。本次大会还邀请了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考古学界的老专家作为特邀代表参会。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围绕这一主题,中国考古学会下设的16个专业委员会组织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为了集中 ...

• 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侧记

  作为近年来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10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的220余个考古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围绕“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的主题展开了对话。  实证中华文明起源  文明的起源是世界性的课题,历 ...

•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召开

 10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召开。  围绕“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的大会主题,中国考古学会下设的16个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并策划举办了16场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古蜀文明与两河文明对话”“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等特色展 ...

•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颁发多项考古大奖

  以“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2日在成都开幕,中外近400位考古专家学者共襄盛会,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和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终身成就奖、研究成果奖“金鼎奖”、青年学者奖“金爵奖”也一一揭晓并颁奖。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研究员致辞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于1979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考古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团体。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 ...

• 中国考古学大会聚焦古代文化交流

 22日,以“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开幕,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英国、俄罗斯、越南等10余个国家的近400名中外考古学者展开交流和讨论。  95岁的著名考古学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兴邦研究员获得终身成就奖。半坡遗址的发掘标志中国史前考古新阶段的开始,半坡考古范式的创立,让石兴邦成为中国一流的田野考古学者。之后的65年他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考古事业。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 ...

• 中外考古学者力图复原中国古代文明“朋友圈”

  新的考古发现证实:在2000多年前,中国西南部与南亚之间曾通过一条或几条不太为人所知的路线进行交流。四川三星堆遗址大量的海贝遗存,进一步表明这一交流可能追溯到史前时代。  近年来,中国考古学者通过扎实的田野考古和新的科技手段,逐渐揭示出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古代文明“朋友圈”:它不仅包括中华内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包括早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广泛联系。  22日,400多位中外考古专家齐聚成都,在第二届中国 ...

• 第二期UNESCO-CACH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培训班在重庆合川举办

11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期UNESCO-CACH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合川钓鱼城遗址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项目主管古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培训班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为主题,以遗址类遗产的价值评估 ...

• 280余件中国历代漆器珍品“走出深闺” 在上海博物馆集中展出

11月15日,“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王笈摄  战国彩绘漆镇墓兽,唐代银平脱花鸟狩猎仙人纹镜,宋元黑漆莲瓣形奁……“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15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280余件自战国时期至20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在此集中展出。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已发现距今7000年的漆器。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 王笈摄  战 ...

• 220余件焦家遗址出土文物亮相山东博物馆

“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11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赵晓 摄  “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11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226件(组)文物集中亮相,展现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本次展览分为“横空出世”“东方之都”“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单元。图为公众走进展厅参观。 赵晓 摄  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分为“横空出世”“东方之都”“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单元,展示了焦家 ...

• “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论坛”在沪举行

中国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为顺应“一带一路”发展,进一步突破石窟寺文物、遗址保护的瓶颈,11月4日至5日,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论坛”在沪举行。  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敦煌 ...

• 法门寺珍宝:惊世发现串起文明“珠链”

  这是历史的偶然。1981年,屹立了数百年的法门寺塔因地震和阴雨而半壁坍塌;1987年,法门寺地宫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珍宝馆)拥有众多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罕见(11月21日拍摄)。刘强摄  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承载盛唐时期灿烂文明的数千件稀世文物震惊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瑰宝让世人对中华民族的开放基因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沉睡在地下1113年的法门寺地宫,记录了大唐烟云,以及中国古 ...

• 石峁遗址考古发现还原中国西北四千年前都城盛景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石峁村,从2011年开始挖掘到现在已有8个年头。这是谁的城?这是座什么样的城?这些问题从石峁遗址被发现以来,专家和学者对此的讨论就从未间断。  “石峁遗址8年来的很多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座位于陕北高原上的石头城,在4000年前是一个等级分明、‘万邦来朝’的都城型城市,而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就是统治阶层或者王族居住和宴饮的场所。”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邵晶告诉记者。  石 ...

• 四川营盘山考古发现5000年前“彩陶之路”

 历经10余年6次勘探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四川茂县城南约2.5公里处,发现了约5000年前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汇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日前登上这个被岷江环绕、名叫营盘山遗址的二级台地,但见地势开阔、土质肥沃、草木繁茂。局部遗址上已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各型房屋基址20座、灰坑120余个,窑址3座及灶坑12座,还发现一处类似于广场的遗迹。根据碳14年代测试数据,营盘山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5300—4600年。  遗址已出土陶器、玉器、 ...

• 第八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顺利召开

  2018年11月17日—11月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四十多名研究生代表参加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魏坚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肖小勇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 ...

• “亚欧大陆的古代玻璃:制造、贸易和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作为最早的人造材料之一,玻璃在人类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亚欧大陆曾经是古代玻璃的发源地,也是丝绸之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区域,为促进古代玻璃及相关硅酸盐材质文物的学术研究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学术文化交流。2018年11月13-15日,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亚欧大陆的古代玻璃:制造、贸易和文化交流”国家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日 ...

• 去埃及:中国考古学者“穿越”更多的古老文明

  在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先生参观埃及孟图神庙遗址80年后,中埃两大文明古国的考古队正式展开历史性的合作发掘。  在夏鼐的日记里,记述了1938年2月4日的情形:他绕过著名的阿蒙神庙,花一天时间考察了当时罕有人至的孟图神庙,令带他来的驴夫"甚觉惊怪"。  2018年10月,在埃及吉萨明媚的阳光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埃及文物部签署了《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协议》。按照这份5年协议,中国成为卢克索 ...

• 考古并非男人垄断,女考古学家汇聚南京,聊聊考古中的“女性话题”

  考古是一项需要野外作业、风餐露宿的职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从事考古的学者多为男性,但事实上,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文博、考古行业。  即将过去的这个周末,第二届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博物馆、研究机构的60余位女性考古研究者汇聚一堂,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中国古画中的女性形象  “距离上一次举办女性考古研讨会已经有七年了,这七年来,全国各地的女性考古 ...

• 中国华北地区发现珍稀木质汉代简牍

木简材质为云杉,用红外相机对部分散简进行拍摄,发现残简字迹难以全部辨认,仅认出有“其”、“百日”、“二寸”等墨书。图片来源:太原市文物考古所摄  从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悦龙台墓地发现800余枚(初步估量)汉代简牍,这是华北地区目前发现的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简牍,对秦汉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2017年下半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位于太原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