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浙江富阳瓦窑里遗址2018年发掘获重要成果

 2010年杭(州)黄(山)高铁工程的建设考古调查,在富阳大源镇亭山村瓦窑里自然村发现了瓦窑里遗址。该遗址处于山前和江边的低缓台地上,地理环境优越,南靠龙门山脉北麓、北距富春江约3公里,周围空间相对开阔、地形局部平坦。  2016年和201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富阳博物馆在铁路施工工地北侧两次对瓦窑里遗址进行小范围抢救性发掘,发现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时期丰富的遗迹和遗物。  2018年上半年, ...

• 湖南省临武县渡头古城遗址考古发掘

  渡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武水河南岸,西南距县城约13公里,是一处以渡头古城址为中心并包括了周边墓群的古城邑聚落遗址。  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12月~2017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渡头古城址的调查和钻探工作。2017年3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临武县文物管理所、资兴市文物管理所对渡头古城址进行主动性发掘(图一),12月完成发掘工作。2018年对发掘资 ...

• 山东济南东王墓地发现宋金时期墓葬

 2017年8月至9月,为配合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东王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长清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对项目占压区域内的东王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现小型墓3座,其中圆形砖雕壁画墓两座、土坑竖穴墓一座,根据墓葬位置由北向南编号分别为M1、M2、M3。M2 仿木结构门楼  M1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形制为竖穴土坑石椁墓,方向190°。墓圹平面近梯形,直壁,底部南高北低,长2.4~2.54米、宽2.6~2.9米,圹内 ...

•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

  中条山及周边区域铜矿开采、冶炼和利用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一直缺乏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数次派人赴垣曲境内的铜矿山调查,在同善、篦子沟、铜矿峪等地发现了多处采、冶铜遗址,但大多年代较晚。本世纪初,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展考古调查,在运城盆地东部山前地带发现了多处先秦冶铜遗址,西吴壁遗址就是其中规模较大,内涵丰富的一处。2018年春、秋两季,中国国家 ...

• 甘肃敦煌40年游客量增4500倍 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的连续降雪降温使得国际旅游名城甘肃敦煌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鸣沙山变‘雪山’”的消息引来大批游人一饱眼福。城郊一家农家客栈73岁的老板吴兴科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搅得索性暂时关闭“网络预约”,忙碌了大半年的他想在旅游淡季“稍微歇几天”。  几年前,一辈子务农的吴兴科瞅准敦煌旅游旺季“一床难求”的商机,在自家院里建起两层楼

• 会议资讯丨“再识遗产:保护 阐释 合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意大利合作成果汇报交流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意大利文化遗产机构长期开展交流合作。近年来,我们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博洛尼亚大学等科研院所,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多个项目的科研合作,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11月2日(周五),我们将召开专题学术交流会,把数年来的合作成果和体会与行业内外分享、研讨。欢迎参加。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合作成果汇报交流嘉宾致辞 09:00 - 09:15上半场:

• 玫瑰花的全部价值,只有夜莺才知道--南京大学赴伊朗考古记(二)

 “玫瑰花的全部价值,只有夜莺才知道”,这是伊朗诗人哈菲兹的诗句。同样的,伊朗考古的辛苦与愉悦,只有去过才会懂。  2018年7月15日傍晚,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师生和其他成员一行10人,从乌鲁木齐的地窝堡国际机场登上飞机,开始了为期四十天的伊朗考古。  我们首先到达德黑兰,在这里停留两天,办理一些事务。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到伊朗,因此茶余饭后便相约出门逛街。七月的德黑兰十分燥热,整个城市

• 学术文摘丨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的发现与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的发现与研究彭明浩 摘要: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可分为窟面雕凿的石质仿木构和窟前接连的木构窟檐殿阁两大类,前者的研究较为系统,后者近年也逐渐受到关注。相关发现与研究工作反映出窟前建筑与石窟本体紧密相关,需将两者视作一个整体,从石窟寺的总体沿革、布局、功能、构造等角度对崖面和地面的建筑遗迹进行全面完整的记录与研究,并作为后续维修与保护的前提与基础。 关键

• 会议资讯丨科学保护 创新发展: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简述

科学保护 创新发展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简述金秋时节,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在龙城太原召开,300多名来自各地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聚集一堂,探讨新时期文物保护理念,分享实践经验,交流信息。本次会议共收到两百多篇论文,涵盖文物保护理念,金属质文物保护、陶瓷质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文物建筑保护,漆木类文物保护、彩绘彩画保护、纸张文献类文物保护,丝麻皮革类文物保护、考古现场保护、预

• 讲座通讯|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重新评估:尼泊尔资源与人口

2018年10月25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科学院和欧洲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荣誉教授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教授及夫人莎拉·哈里森(Sarah Harrison)女士到访四川大学,为川大师生带来题为“重新评估:尼泊尔资源与人口”(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in Nepal: a re-assessment)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系四川大学中国藏

• 讲座通讯|陆离:一组关于唐朝五台山僧人经吐蕃统治的河陇西域地区赴天竺朝圣的藏文书信研究

  2018年12月7日晚,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陆离教授应我所之邀,以“一组关于唐朝五台山僧人经吐蕃统治的河陇西域地区赴天竺朝圣的藏文书信研究”为题,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陈波教授主持,张延清副教授担任评议人。我所霍巍、玉珠措姆、邹立波、许渊钦、杨清凡等老师出席讲座并参与讨论。本次讲座系“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三场,吸引了来自川大、

• 讲座通讯|王瑞雷:《文殊真实名经》瑜伽注释续在藏地的传承与图像表现——以古格故城白殿和托林寺红殿为中心

2018年11月29日晚,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王瑞雷博士应我所之邀,以“《文殊真实名经》瑜伽注释续在藏地的传承与图像表现——以古格故城白殿和托林寺红殿为中心”为题,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熊文彬教授主持,吕红亮教授担任评议人。我所霍巍教授、李志英博士等出席讲座并参与讨论。本次讲座系“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讲座”第二十二场,吸引了川大、西南民

• 讲座通讯|美郎宗贞:中国西藏现代性发展研究——从全球化和地方性与内生动力和外部性谈起

2018年11月16日晚,西藏大学美郎宗贞教授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开讲。讲座题目为“中国西藏现代性发展研究——从全球化和地方性与内生动力和外部性谈起”。美郎宗贞教授是四川大学宗教社会学博士后、西藏大学珠峰研究院不丹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学会会员、西藏自治区外宣专家、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成员。本次讲座系四川大学“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一场,讲座由徐君教授担

• 讲座通讯|艾伦·麦克法兰:重建历史社区

四川大学名誉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康河计划”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荣休教授、著名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教授(Alan Macfarlane)按照合作计划再次到访四川大学。2018年10月28日上午在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进行了此次来访的第二次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重建历史社区(Reconstructing Historical Communities)”为

• 讲座通讯|沈卫荣:西夏佛教之汉藏与显密圆融

2018年9月14日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沈卫荣教授应我所之邀,以“西夏佛教之汉藏与显密圆融”为题,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霍巍教授主持,熊文彬教授担任评议人。我所张延清副教授、玉珠措姆副教授、黄博副教授以及西边中心励轩副教授等出席讲座并参与讨论。本次讲座系“珠峰名家讲坛第十七讲”,吸引了川大、西南民大的众多师生及其他社会人士前来聆听。讲座伊始,

• 讲座通讯|梁俊艳:近代中国海关的洋面孔——西藏亚东关的英籍税务司

2018年9月13日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俊艳博士应邀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作题为“近代中国海关的洋面孔——西藏亚东关的英籍税务司”的讲座。本次讲座是“四川大学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场,由我所玉珠措姆副教授主持,邹立波副教授担任评议人。熊文彬教授、罗鸿教授等众多师生出席讲座。梁博士开宗明义,首先以一幅亚东地区地图展开本次讲座的内容,直观地介绍了亚东地区的

• 第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网络平台国际会议在阿曼召开

图/参会代表合影2018年10月28日至31日,第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网络平台国际会议(The Fourth Meeting of the UNESCO Silk Roads Online Platform International Network)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Muscat, Sultanate of Oman)召开。丝绸之路网络平台于2015年在中国西安成立,平台旨在收集和传播丝绸之路遗产和其他相关文化领域活动的信息数据,鼓励政府和相关利益者开展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活动,帮助平台成员国之间

• 【清源观察】遗产“跨界” ——第四届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双年会观察小记

图/第四届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双年会今年9月在杭州浙江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双年会,作为国际遗产界盛会,也是该会议第一次在亚洲举行。本文作者谭镭为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威尔士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在本次双年会中主持了其中一个独立分会场,并就其博士研究内容进行了发言。作为清源特约观察员,谭镭在本期将就遗产研究中关于个体局限与多学科交流、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之间的关联、遗产研究相关的 ...

• 【清源快报】 闻道在长安——陕西遗产院&CHCC团队学术交流暨西安考察行记

图/北京国文琰保护中心与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同行合影2018年11月29-30日,北京国文琰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文琰保护中心)团队一行25人在西安与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以下简称:陕西遗产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交流,并考察参观了古都西安的多处古迹遗址。学术交流座谈会11月29日,陕西遗产院与国文琰保护中心学术交流座谈会在陕西遗产院举办。会议由陕西遗产院院长助理兼总工办主任张磊主持,周萍院长、葛川副院长及陕西遗产 ...

• 2018年西城名城年会预告——老城可持续发展与中轴线申遗

12月15日,一年一度的西城名城年会将在西城区红楼公共藏书楼举行,此次年会主题为“老城可持续发展与中轴线申遗”。年会上午场为国际国内专家针对历史古城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主旨发言及西城名城保护经验交流;下午场面向公众开放,为学术专家与社会组织交流沙龙及「四名」汇智年度工作总结会,现场还有「四名」集市开放~西城名城年会自2011年起已连续举办7年,今年是第八个年头。年会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和提升, ...

• 2018年ICOMOS年度代表大会暨科学研讨会报道

图/大会开幕式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8年12月4-8日,ICOMOS年度会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拉普拉塔召开,来自6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会员和遗产保护从业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届科学研讨会主题为“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ICOMOS大会是一个全球遗产保护工作者交流的盛会,每年在不同的城市里,这一聚会也经历着不同的碰撞和启发。2019年会议将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办,科学研讨会的主题为“乡村遗产“;2020年在澳大利 ...

• 学者相聚大不里士 共话古代丝绸之路——第三届丝绸之路考古与文保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

018年11月14日至15日,由南京大学、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和伊朗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所主办,伊朗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所和大不里士伊斯兰艺术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考古与文保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伊朗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市召开。大不里士曾经是伊尔汗国(1256-1335)的首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站点。它也是一座旅游城市,尽管历史上饱受地震摧残,仍然保留了一些历史建筑,该市的大巴扎是世界文化遗产。会议承办方还特意选择 ...

• 第二届“历史与经济发展工作坊(HED)”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历史与经济发展工作坊”(Workshopfor Histo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ED)由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青年学者发起,旨在推动我国历史计量与发展经济学学科发展,提升学科研究水平,为青年学者搭建的高水平、专业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首届“历史与经济发展工作坊”研讨会于2017年10月在上海松江成功举办,来自境内外20余名青年学者参与学术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 数字敦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

 “数字敦煌”工程,就是在全面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充分结合时代背景与发展方向,坚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道路、激活当代技术与产业资源、开拓国际化传播之路的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创造性探索。它不仅为新时期文物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策略指引,同时,也成为激活民族文化创新与创造活力、强化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心、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成功典范。

• 专家研讨“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

 日前,由云南省丽江市委、市政府与暨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8)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合作与交流”为中心议题,从文化遗产与当代城市旅游经济、创意产业发展等几方面的相互关系进行研讨。来自中国、德国、英国、葡萄牙等十几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文化遗产的国际合 ...

• 首期“上海科普大讲坛”走进莫高窟活动成功举办

12月8日下午,首期“上海科普大讲坛”走进莫高窟活动如期举办。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2号主题影院座无虚席,气氛热烈,200余名通过网络报名的学生及家长朋友如约而来参加这场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兼职研究员和空间科学部首席科学家张双南,带领听众以科学姿势解读敦煌之美,品悟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一起见证一场精彩的知识碰撞。上海科技馆馆长王 ...

• 第二期“走进敦煌——感受魅力敦煌 传承千年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圆满结束

敦煌研究院继去年10月圆满举行了第一期“走进敦煌-感受魅力敦煌,传承千年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后,今年11月19-25日又一次组织了炳灵寺石窟所在地永靖县王台镇塔坪小学、幸美小学、王台中心小学;北石窟寺周边东方红小学、和盛小学、团结小学以及麦积山石窟周边麦积中心学校三地五十名生活困难家庭学生和学校老师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此次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资助承办,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 ...

• 发展中的敦煌研究院系列纪实报道——背后的力量

在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的工作不是直接面对游客,但游客的完美体验却与他们紧密相关。数展中心最吸引人的要数球幕电影了。“球幕”即类似球形的屏幕。你坐在那里,可以180度环顾欣赏。电影镜头会自动地拉远拉近,把最美最清晰的画面呈现在你的眼前,就好似畅游在实体洞窟之中。另外再配上精彩的解说,恢弘的背景音乐,绝对是一场完美的视觉盛宴,定会给你带来足够的震撼力和无穷的想象力。李鹏负责 ...

•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镇馆珍品选粹

 西周虢国墓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两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其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虢国墓地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从1956年发现至今,该墓地先后经过五次钻探、两次大规模发掘,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近3万件(颗)。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墓和虢仲墓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 ...

• 残破汉唐珍贵纺织品将在甘肃省博物馆“返老还童”

  经过3年的筹备,“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工作站”于12月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挂牌成立,目前该工作站共有专业修复人员5人,均具有独立的研究和修复能力,今后工作站将立足甘肃、辐射西北,承担起纺织品文物修复的重担。  当天,甘肃和江苏两省的文物局负责人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的负责人以及工作站相关技术负责人出席了挂牌仪式。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是上世纪60年代与故宫、上海博 ...

• “铁凤风鸣——辽金东京地区文物展”开展

 “铁凤风鸣——辽金东京地区文物展”是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阳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专题性展览。  此次展览是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在经过为期一年的闭馆改陈后推出的首个文物专题展。  1何为铁凤  辽阳作为辽金时期的五京之一,当时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的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公元919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襄平老城的基础上,修葺辽阳故城,改为东 ...

• 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展在浙博开展

 11月29日,“一带一路”佛教文化艺术特展 “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展。展出来自全国49家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60件,以中国境内十四个省市区出土的十六国至宋初吴越国时期的金铜造像为重点,展示两千年来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佛教的基本面貌以及浙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  展览以时代为序,重点从 “十六国至隋代”“大一统的唐代”“五代时期”三个历史时期梳理 ...

• 上海博物馆举办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

 11月15日,“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系统展示280余件自战国时期直至二十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其中270余件为上海博物馆藏,另有7件重要的出土漆器珍品分别来自浙江省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和大同市博物馆。  展览以时间为序,以工艺为纲,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历代漆器的工艺特色与艺术面貌。品种有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涵盖了中国漆器史上战国—汉代与宋元明清 ...

• 玛雅,北纬30°的超自然世界

 玛雅,世界上罕见的发源于热带雨林的重要文明,发展至巅峰却又突然销声匿迹。  它留下了预言“世界末日”的历法、高超的数学成就、神秘莫测的金字塔、体系繁杂的文字……发达的文明成果与诡秘的仪式传统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  12月18日,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玛雅的世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古代玛雅艺术品》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  展览将展出美国西部最 ...

• “先秦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特展”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开展

  日前,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杭州市园文局南宋官窑博物馆承办的“锁匙——先秦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特展”在官博名窑传承馆拉开序幕。290多件先秦时期印纹硬陶、原始瓷器文物、标本将在此集中展出。展览为期三个月,将于明年2月20日结束。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见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特殊器物,印纹硬陶、原始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青铜文 ...

• 玛雅遗址上出现的这些中国人 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1570年,西班牙探险家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在洪都拉斯的热带雨林偶然发现了一片未知的拉美古代文明废墟,将沉寂7个世纪的“美洲雅典”——科潘重新拉回到人类文明的视线中。  从2015年开始,科潘遗址上出现了一群中国人的身影,时至今日,他们仍然驻扎在遗址周围。  他们是谁?在做什么?洪都拉斯科潘王宫区遗址航拍图。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他们是中国考古队  站在距离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方向200多公里的 ...

• 2018年杭州考古迎来“井喷” 六大发现抢眼

 12月7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年度盘点,现场公布了今年杭州考古的六大重要发现。  截至11月底,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接到157个项目的考古工作任务,已完成考古项目109项。其中考古调查2项,勘探78项,发掘29项。调查面积约51万平方米,勘探面积55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0680平方米。尚有48个项目正在协调或进行之中。紧急处理突发事件11起。余杭凤凰山古墓葬出土文物  这串数据,用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唐俊杰的话 ...

• 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本体保护与复原复制项目专家论证会在社科院考古所举行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组织的 “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本体保护与复原复制”项目专家论证会,2018年12月1日在社科院考古所八楼多媒体会议室举行(图1),来自社科院考古所、洛阳市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考古所所长陈星灿先生主持会议(图2)。图1图2 图3  首先,由文保中心实验室考古部门李存信先生进行汇报(图3),向专家介绍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 “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罗马尼亚百年大一统——兼论库库特尼和仰韶文化宇宙观的相似性”讲座纪要

 2018年12月7日下午两点,来自罗马尼亚雅西市的库库特尼文化专家和艺术家安德拉(PătrăşcanuŞtefania-Andra)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层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关于罗马尼亚史前文化的讲座。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新伟研究员主持。库库特尼文化彩陶 (图片来自:演讲者ppt)  安德拉以罗马尼亚境内闻名于 ...

• 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正式开工

  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29日下午正式开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队首次赴埃及进行考古挖掘。11月29日,埃及卢克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中方执行领队贾笑冰在开工仪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孟涛摄)  在孟图神庙遗址举行的开工仪式上,埃及文物部卢克索地区负责人穆罕默德·叶海亚·耶瓦达说,中国在考古领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相信本次埃中合作将获得重大发现, ...

• 引江济淮工程考古新发现 填补江淮间遗址发掘空白

庐江三板桥遗址  11月28日,恰逢晴朗好天气,引江济淮工程文物考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张闻捷带领的团队正在位于庐江县庐城镇申山村的三板桥遗址进行发掘工作。  据张闻捷介绍,目前已经发掘的东墩、西墩主体年代都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每个墩的年代大概有三个时间段,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间段是商代末期到西周早期,最晚的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墩子高于当时地面,两面各挖一个大 ...

•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发现东魏冠军将军豫州长史孟鸿墓

  为配合山西大学东山校区的建设,201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校区内发现的墓葬进行了发掘。山西大学东山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老峰村、南坪头村、岗头村、黑驼四村相接处。该地为北朝墓葬较为集中的地区,东山新校区内共发现北朝墓葬8座,但多数已被盗。2017STLM17(孟鸿墓)深埋10余米深,幸免于被盗,该墓位于校区的西部,属于南坪头村。 ...

• 河北行唐故郡东周时期“豪车”展露真容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理,一辆东周时期的高等级马车近日在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过程中逐渐显露“真容”。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行唐故郡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春长研究员(右)与考古领队齐瑞普副研究员(左)在位于河北行唐的考古实验室内同专家谈论发掘保护细节(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存信(左)在位于河北行唐的考古实验室内对工作人员指导发掘(12月4日摄 ...

• 郝树声讲述甘肃汉简中的丝路文化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文/图郝树声9月15日,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明办、市文旅局承办,市博物馆协办的《金城讲堂》专业类讲座在兰州百安概念影城6楼8厅精彩开讲。本次特邀的嘉宾是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郝树声,她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甘肃出土汉简中的丝绸之路》的专题讲座。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甘肃是丝路文化遗迹最为密集的地区。上世纪初以来,河西走廊先后出土了大量汉代时期的简牍,尤其以悬泉汉简和居延汉简最为 ...

• 保护和传承新疆的文化遗产

来源:新疆日报|作者:迪德尔古丽《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解读④保护和传承新疆的文化遗产  新疆社会科学院迪德尔古丽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悠久历史的宝贵传承,是先贤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新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一城一街、一书一画等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犹如一颗颗绚丽的“红宝石”,跨越漫长历史岁月,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熠熠生辉,历史、科学、文学、艺术价 ...

• 陕西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大型祭祀遗址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日在陕西省陈仓区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吴山祭祀遗址。从遗址规模和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推断,这座遗址可能为历史文献上记载祭祀炎帝的“吴阳下畤”。陈仓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查看吴山祭祀遗址内出土的一件玉琮(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都红刚摄  该处遗址位于陈仓区新街庙镇吴山东路的一个台地上,与2016年发现的凤翔血池遗址遥遥相望。勘探发现,遗址范围有8万平 ...

• 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 研讨会在武威举办

发布时间:2018-10-23赵 凯本报讯10月10日至12日,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武威市举办。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武威的文化遗产,对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武威的历史和丝路文化等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跨学科的学术解读,推动了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也为武威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学术支撑。学者们普遍认为,武威是汉朝农耕文化冲出内地走向西域的第一关门,位于丝绸之路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节点,也是河西走 ...

• 中国文物学会组织专家考察座谈科技在文博领域的应用

本报讯 记者冯朝晖报道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的要求,近日,中国文物学会组织学会领导和文博界专家,对相关科技公司进行考察、学习和现场研讨。科技公司展示的图像扫描软件在考古发掘现场的记录绘图;严重风化的石刻图像及文字的清晰再现;让博物馆走进校园的“博物馆盒子”等技术应用案例,吸引了每一个人的目光,大家边 ...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

发布时间:2018-11-16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黄小希 王 笛)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前言、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语言文字广泛使用、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等部分。白皮书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在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民族 ...

• 中文交往与海上丝路的历史见证——访文莱海事博物馆

中文交往与海上丝路的历史见证——访文莱海事博物馆发布时间:2018-11-20新华社记者 王晨曦 薛 飞文莱古称“浡泥”,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西汉时期,两国就通过这条海上纽带互通有无。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海事博物馆,珍藏着来自一艘古代沉船的遗物,它们正是中文两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往的历史见证。馆藏资料显示,文莱在1997年的一次油气勘测中,在距海岸线32海里处发现了这艘沉船,此后共发掘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