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为桥——新疆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分区与互动”讲座纪要
2023年5月27日下午15:00—17:00,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冯汉骥学术讲座第92讲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负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丛德新研究员带来题为“天山为桥——新疆史前考古学文化分区与互动”的讲座,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吕红亮教授主持本场讲座。吕红亮 ...
2023年5月27日下午15:00—17:00,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冯汉骥学术讲座第92讲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负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丛德新研究员带来题为“天山为桥——新疆史前考古学文化分区与互动”的讲座,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吕红亮教授主持本场讲座。吕红亮 ...
2023年6月14日,王子今教授新作《秦人的信仰世界》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魏长宝总编辑致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主持会议,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作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孙晓、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教授王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珊 ...
记者2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秦雍城发现春秋时期秦国大型建筑遗址,为了解研究秦雍城城市设施、布局、沿革及东周时期建筑技术提供了科学资料。槽形板瓦。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筒瓦。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介绍,陕西雍城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国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秦雍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 ...
19日从广西百色平果市委宣传部获悉,5月7日至25日,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百色市有关专家、文博工作者的联合发掘中,考古队在平果市黎明乡蟠桃村那物屯对面的达洪江水库库区一个半岛,发现一处古墓并挖掘出铜鼓和一批文物。 经有关专家初步认定:该古墓是一座战国时期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出土的铜鼓为石寨山型,为战国时期或更早时期的 ...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6月15日举办元代砖雕墓壁画保护展示研讨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窟寺研究中心主任李宝军介绍说,在茌平区焦庄墓地发掘的两座元代砖雕壁画墓,是目前聊城乃至鲁西地区首次发现。不同于以往山东地区流行的圆形穹窿顶式,本次发现的元代砖雕壁画墓形制较为特殊,为长方形券顶式。(资料图)本次发现的元代砖雕壁画墓形制较为特殊, ...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西周时期独山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全部完成。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共发现38座西周墓葬、37处器物堆,出土了100多件陶器、25件珍贵青铜器。 独山遗址位于云和县城东北元和街道霞晓桥村独山的半坡上。2022年9月中旬起,考古队对独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根据出土物,确定其为西周时期遗址。 据悉,考古人员清理地表时采集到 ...
从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今年4月,邱县城市综合体项目在施工时发现一处古墓群。随即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地方文保单位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共清理发掘出7座唐代中晚期砖室墓。马蹄形墓室俯拍图。(图片来自受访者) 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李亚琼介绍,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面积达375平方米,墓葬形制结构保存较好,其中3座为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5日对外公布朔州后寨墓地发掘情况,考古人员共清理东周至辽金时期墓葬400余座,其中包括73座秦汉墓葬。这些墓葬是研究晋北地区西汉时期文化面貌的重要资料,共同推进中国北方地区秦汉考古文化谱系的建立。墓葬出土陶器组合。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后寨村以西的恢河西岸台地,东临恢河,西靠管涔 ...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年来河北商代考古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对赵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确认了商代中型聚落的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图为2022年赵窑遗址发掘区域航拍图。(图片来自受访者) 赵窑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北安乐乡赵窑村一带,处于洺河流域,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1975年先后两次发掘。2020至2022年,河北省文物考古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0日公布信义遗址考古发掘情况,当地考古人员在此发现黄河中游地区,时代最早的成排分布土构窑洞,为探索史前时期中原与北方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新资料。该遗址发现的蚌饰。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信义遗址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信义村,地处小东川河与其季节性支流阳坡沟交汇处的东北部。遗址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得益于 ...
一、工作背景 湘西北山区为武陵地穹和湘黔地穹交接部位,古生代及中生代以来沉积了巨厚的碳酸岩系,地壳运动强烈,发育了武陵期、湘西期两个侵蚀期;尤其晚新生代以来,地壳间歇抬升,形成多级多层洞穴;加之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沛,因而是湖南地区洞穴发育最完全、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个区域,具有较典型的峰丛洼地喀斯特地貌形态。 ...
记者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文物保护中心了解到,经过数月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在茌平河西片区(焦庄墓地),发现一批元明清砖室墓,其中一座元代古墓中存有彩绘壁画,尤为珍贵。古墓上的壁画。图片来自受访单位 茌平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兴栋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的一批元明清砖室墓建造考究,装饰精美,墓壁砖雕有灯檠、假门、桌子、椅子等,富有时代特 ...
为配合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锦州凌海市金城街道梁山村附近的梁山墓地考古发掘,共清理东汉墓葬8座、辽金时期窑址1座,出土文物百余件。梁山墓地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来自受访者 此次发掘工作始于2023年3月,发掘的8座墓葬分布在高速公路两侧,呈相邻状态。这8座墓葬均为带一条墓道的砖室墓,墓道多为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对外公布山西省交口县刘家庄明代宋氏家族墓发掘资料,根据墓幢记载,墓主人宋伦、宋虎生前均担任过乡间“老人”一职,其职能与当今社会的“居委会”类似,这对研究明代“老人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M2墓幢三维正射影像。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20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交口县水头镇刘家庄村 ...
15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一工地新发现一座千年汉代崖墓。经发掘清理出土文物56件(套),时代初步判断为东汉时期。古墓出土的文物(视频截图)。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据介绍,2023年4月中旬,江北区北滨路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古墓,当地立即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第一时间派考 ...
日前,为配合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位于锦州凌海市金城街道梁山村附近发掘了8座东汉时期墓葬和1座明清时期窑址。根据8座墓葬形制和出土的随葬品分析,这些墓葬属于典型的汉墓,这不仅让学界对东汉时期锦州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对中央政府关于东北地区的经营策略等学术问题研究有帮助,并且还打破了学界原来对辽西 ...
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9日消息,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2021-2022年考古勘探发掘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考古发掘项目13项,出土陶、铜、铁、瓷等遗物共1900余件套,发现一批仰韶晚期、龙山、夏商、东周、汉代时期重要文化遗存。 为进一步了解雄安新区起步区区域考古学文化遗存分布范围、特点和文化内涵,支持新区规划建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1年10 ...
来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微信公众号新疆的“三夷教”考古发现与研究2023年6月5日下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研究》“宗教考古专题”系列讲座第七讲《新疆的“三夷教”考古发现与研究》在考古楼A座101室举行,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刘文锁教授主讲。一、新疆“三夷教”史的背景与问题新疆地区处于欧亚内陆的中心地带,自古即与邻境保 ...
去年10月,金秋的南海,碧波如常,而在南海西北陆坡水下约1500米深处的重大考古发现,对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却具有划时代意义。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展方向。5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在中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艘大型古代沉船。其中一处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于2023年6月18日至2023年6月19日举办“科技考古前沿:技术、环境及经济转型”研讨会,聚焦科学技术在考古学方面的应用,通过动植物考古、考古材料研究、生物考古、环境考古、古生物遗存的材料分析等多维度多方向的研究,探讨科技考古研究的最新技术和热点问题,为科技考古研究的发展提供多元视角。同时也为北京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两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韩愈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里,唐朝长安城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被呈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所说的“天街”就是盛唐时的朱雀大街。1月12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考古人员在配合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中,发现了横穿朱雀大街的水渠及渠上5座桥梁基址,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五桥并列遗址 ...
新华社突尼斯6月5日电(记者黄灵)中国与突尼斯5日在突首都签订联合考古合作协议,对突境内一处古罗马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发掘与保护。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与突尼斯国家文物遗产研究院院长拉什赫姆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与突尼斯文化部长盖尔马齐出席签字仪式并举行工作会谈。李群在会谈中说, ...
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一西周时期公共墓地发现玉琮、铜璇玑状饰等大量带有东方色彩的古代文化遗存,推断这些东方文化因素应来自于陶寺文化。东沙河西路墓地2018年至2020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东沙河西路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77座,其中西周墓葬45座,出土瓷、陶、青铜等质地文物328件(组)。从墓葬形制、葬式及文字等判断,此地 ...
“五”字陶文 “且”字陶文 “鬼”字陶文近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四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一项就是清涧寨沟遗址。清涧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是一处晚商时期的李家崖文化聚落。这处遗址虽然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它的发掘具有非常大的学术意义。清涧寨沟遗址是陕晋高原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遗存最为丰富的商代 ...
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在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中国以55项世界遗产的总数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然而这一地位仅保持两年,在2021年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期间,中国以56项世界遗产的总数居世界第二。这是为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4日发布的《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21— ...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指出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亚五国山水相连,3000多公里的共 ...
位于新疆图木舒克市的唐王城遗址从去年6月开始发掘。18日,40多件珍贵文物在图木舒克市考古成果展厅首次展出,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展出的46件文物均出自唐王城遗址,分为佛像、陶器、铜器等。展览还用图文详细介绍了唐王城历史沿革、学术意义及发掘经过,对人们进一步了解当地历史发展、民族融合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者 李志伟: ...
5月20日,新疆和田地区博物馆,参观者们在一件隋代的绛地人物纹栽绒毯前驻足观看。这件栽绒毯出土于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图案纹样融合了伊朗、希腊、印度等多种风格。和田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是古代“玉石之路”和“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和田地区博物馆有着近万件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展现着当地独具特色的手工纺织技术、陶 ...
铜镜、陶佛面、红陶猴形佛像、串珠……托库孜萨来(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46件文物近日在新疆图木舒克市考古成果展厅首次展出。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唐宋时期这一区域的重要发现,对实证中央政府在新疆早期管辖及其屯垦史、宗教史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托库孜萨来”维吾尔语意为“九座宫殿”。托库孜萨来(唐王城)遗址,位于 ...
发布时间: 2023年05月15日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赵晓霞2022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助尼泊尔工作队经过近5年努力,圆满完成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建筑群文物本体维修。图为2022年7月,工人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进行九层神庙建筑群修复工作。哈里·马哈尔詹摄(新华社发)4月26日,参加亚洲文化遗 ...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风光。陈先林/摄(人民图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瀛洲。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供图新闻链接:北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4月8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为解决大都的漕运问题,引此处的白浮泉作为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如今此地仍存都龙王庙、九龙池、“白浮之泉”碑亭等历史遗迹。经修缮保 ...
4月3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西安市曲江新区黄渠头一处配合基础建设进行考古发掘的汉墓里,不仅发现了粮食,还发现了装粮食的“编织袋”。考古人员表示,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墓里一次发现这么多有机类遗存,确实比较少见。发掘区南距汉宣帝杜陵4公里 距杜陵邑北界1.5公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考古发掘负责人胡春勃介绍,该发掘工作为陕西省考古研究 ...
三亚“多坟山”古代墓葬群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城镇拱北村北部的荒地和林地中。东临宁远河,南邻海南西线高铁。这里因地势较高,相对突兀,村名故取 “拱北”;由于历史的原因,村旁的高地上埋葬了众多的古代墓葬,而且十分集中,于是就将这片区域取名“多坟山”。2021年7月至9月,为了配合三亚到乐东的西线高铁与货运专线施工建设,海南省博物馆、海 ...
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35周年庆祝活动于2023年4月6日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聚集2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为期一天的系列活动由教科文组织和阿塞拜疆、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和阿曼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共同举办。丝绸之路项目是一个重要的“对话之路”项目,是教科文组织在社会和人文科学领域的旗舰项目之一。三十多年来,它一直是 ...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部署,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丰富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实践,为保护人类文明精华作出新贡献。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殿遗址。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西安是具有独特历史 ...
西亚地区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叙利亚因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多种族群、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代文明。澎湃新闻获悉,由山西博物院主办的“文明‘叙’语——古叙利亚文明特展”近日开幕,195件(组)叙利亚精品文物,呈现与中华文明迥异的古代文明面貌。展厅现场说到叙利亚,大家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新闻里,但是古叙利亚 ...
澎湃新闻获悉,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将于4月27日举行开馆仪式,随后,将于4月29日对外开放,主办方称,馆藏的500余件(套)文物将为世人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据主办方在发布会介绍,现场完整准确背诵曹操诗歌者可免费入馆。作为东汉末年与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操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背景是,曹操墓在发掘与 ...
古代书画的研究、鉴赏,离不开其作品本身。然而存世作品数量有限,且真伪杂糅。因此,在书画鉴定时,具有可靠性的书画文献为书画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依据。这其中,稿钞本因其私密、未经刊刻、复本较少更显珍贵。澎湃新闻获悉,《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日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该书首发式暨出版研讨会4月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复旦大学、 ...
荷兰王室的夏季宫殿罗宫(Paleis Het Loo)是一座位于阿培尔顿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该建筑建于1689年,是为当时成为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国王的威廉三世建造的。如今,在历经五年(2018-2022)修缮后,建筑师在保留宫殿原貌的同时,在地下扩建了一个展览空间,使得该宫殿成为了一座现代式的博物馆,展示建筑历史及描绘王室生活的展品,以此讲述荷兰历代王 ...
《烟云集——曾在斋藏宋元明清漆器》是香港曹其镛先生及其夫人曹罗碧珍女士收藏的古代漆器的精品图录,近日由浙江省博物馆古代漆器研究中心精心编辑。书中共收入了168件宋元明清漆器,工艺门类上齐全,雕漆、螺钿、戗金、一色漆等皆有,以雕漆居多。曹其镛先生夫妇漆器收藏工艺上涵盖雕漆、螺钿、填漆戗金、一色漆等髹饰门类,题材上包括花卉翎羽、人物故 ...
继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及上海宝龙美术馆“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之后,上海又一西方经典绘画特展即将呈现。紧接上述两展之后的是来自乌菲齐美术馆特展“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这是一场真正的波提切利主题展,将于4月28日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对外展出。4月21日,来自乌菲齐美术馆珍藏已运至美术馆内 ...
澎湃新闻获悉,“遇见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4月20日起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开展,展出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馆藏的114件(组)文物,讲述古埃及文明中生命观的变迁。展览共分为“奥西里斯崇拜:木乃伊起源 ”“永恒之屋:木乃伊居所”“来世金装”“尼罗河的礼物”四个单元,展品囊括黄金木乃伊棺盒、动物木乃伊及其面具、古埃及神像、卡诺 ...
苏州自古风物清嘉,吴中文人运笔在江南烟雨的写意山水中,著录在私家园林的精致回廊上。唐宋以来,就有写经印本供养于古刹浮屠;后至明清繁华,藏书家、刻书家层出不穷,如钱谦益绛云楼、黄丕烈士礼居、潘祖荫滂喜斋等,皆独步一时,为书林翘楚。苏州博物馆的古籍藏品在全国范围独树一帜,馆藏中文古籍十万余册,其中不乏精品、孤品。澎湃新闻获悉,“芸香 ...
澎湃新闻获悉,“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将于5月16——8月13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届时,上海博物馆将精选宋元时期66部写本、刻本、拓本展出,包括《妙法莲华经》(宋)《梅花喜神谱》(宋)《王文公文集》(宋)《淳化阁帖》(宋)等。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思想智慧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在古籍中得以传承 ...
澎湃新闻获悉,汇聚中国二十余家文博单位馆藏精品的“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20日在安徽博物院开展,展出文物珍品140余件(套),年代自商代至战国。展出的珍贵文物包括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鱼纹金带,安徽博物院藏吴王光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秦公镈等。“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由安 ...
天津博物馆藏《河上花图》是八大山人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作。八大山人以其强烈的艺术个性,遗世独立,标榜画史,《河上花图》则被称为中国花鸟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当下正在美国纽约展出。澎湃新闻获悉,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于3月23日推出了“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1368—1911,天津博物馆/常州博物馆藏珍选萃”,该展也是三年疫情后首个中国 ...
澎湃新闻获悉,考古学家、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21日逝世,享年91岁。高至喜先生是湖南文物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将一生奉献给了湖南的文物考古事业,为湖南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自述:“一个偶然的机会,无心插柳,就决定了我这一辈子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他曾发现炭河里遗址,找到四羊方尊的准确出 ...
澎湃新闻获悉,“甲骨文记忆”将于4月30日——7月30日在嘉定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将展出相关展品108件/组,以甲骨的发现为起点,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深入浅出地探寻甲骨文的刻写方法、重要价值等,揭开其作为占卜之物的神秘面纱,还原甲骨文中所记录的殷商王朝面貌。此次展览由嘉定博物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共同策划举办,将分为“重 ...
拉斐尔、鲁本斯、马奈、梵高、夏加尔、康定斯基等西方艺术史书写中绕不开的人物和对西方现代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的大洋洲文物将于夏日汇聚黄浦江畔。澎湃新闻获悉,上海浦东美术馆将于6月推出两场国际展览——“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和“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其中“六百年之巨匠”呈现自文艺复兴 ...
发现曹操墓? 说曹操,曹操到 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字样的圭形石牌、剑残块、玛瑙饼……曹操墓出土文物在4月27日开馆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首度集中亮相。 博物馆以东汉、三国时期崇尚的黑红为主色调,外观借鉴汉代建筑的特点,肃穆大气。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园区由遗址展示区、博物馆展示区及陪葬墓展示区组成。”曹操高陵管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