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丝绸之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 承载着历史的声音

核心提示:从西汉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古代中国就打开了和西域各国交流的大门。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不仅保留着中国最古老的声音和传统,也同样保存着古代中国文化和西域文化两者之间的碰撞、融合在这条路上留下的痕迹。姜楠:各位好,欢迎收看《凤凰大视野》,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正是因为张骞这历史的一小步,成就了古代 ...

• 阳关,神秘的东方哨所

寿昌县汉时叫龙勒县,是敦煌郡所辖六县之一。相传,从前有一匹十分了得的龙马,速度如雷鸣闪电,朝发成阳,暮及边关。当龙马西行至阳关南部180公里处的一道山梁上时,遗失了一副金质的衔勒,怎么也找不到。因为是龙马遗失金勒的地方,这道山梁,就命名为“龙勒山”,又因为县治在龙勒山附近,县名就成了“龙勒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1 9年)改名寿昌县,归沙州管辖。之所以改名为寿昌县,是因为城南10里有个寿昌海,可不能小看 ...

• 造像深处,佛国山水

2018年2月2日,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新疆龟兹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三方携手,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佛国山水——造像深处”展览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是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文明的对话”系列展览第三部,是继2015年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敦煌:生灵的歌”之后,再次回眸历史,探寻源头,更进一步亦更加久远地探寻逾丝绸之路从新疆龟兹至甘肃麦积山交流碰撞所激发的艺术光芒。麦积山石窟 ...

• “敦煌”之后,瑰宝再现 | “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即将呈现

“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展览海报2018年1月18日,“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新闻发布会暨票务启动仪式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由喜玛拉雅美术馆与新疆龟兹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三方携手,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创始人、馆长戴志康担任总策展人,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担任策展团队成员,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沈其斌担任艺术总监 ...

• 民族简史:西域狼痕—乌孙兴衰史 乌孙人是匈奴族人吗?

汉武帝无狩二、三年间(前121~前120),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陇西一带大破匈奴,匈奴浑邪王投降,陇西地空。前121~前111年间,汉武帝在陇西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与此同时,乌孙的领土也向东扩张到今新疆呼图壁河流域。在汉朝与乌孙步步进逼的情况下,匈奴联合车师后国先向乌孙进攻。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因解忧公主与昆弥翁归靡遣使上书,热望汉朝出兵以救乌孙。汉发兵15万骑,由五位将军率领分道并出,并遣校尉 ...

• 南京南朝石刻碑额 惊现拜火教“祆神”

核心提示:  拜火教,即“祆教”,是来自波斯的古老宗教,教徒以火为最纯洁的象征,其火神名为“祆”,受到教徒的崇信。史料记载,拜火教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曾产生过广泛影响。日本学者上世纪20年代拓印的萧宏墓神道碑上的“祆神”图案南朝石刻是南京的一张名片,石刻上有各种美轮美奂的花纹,如果仅仅是走马观花,是不容易注意到的。最近,有网友发布微博称,南朝石刻上有神秘的拜火教图案。这是真的吗?南朝碑额上惊现拜

• 丝绸之路文物精粹展

作者:张燕青 吴杰来源: 包头日报2月8日,《漫漫丝路、泽遗百代——草原、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粹展》在包头博物馆展出,吸引众多市民慕名而来。本次展览以“弘扬丝路精神,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集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内蒙古明博草原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四家博物馆之精华,均为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遗存。

• 龟兹壁画和麦积山石窟被“请”到了上海,呈现塑像及壁画临摹

澎湃新闻记者 朱洁树2018-02-03 06:57来源:澎湃新闻字号“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和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摇篮”的新疆龟兹古国壁画昨天开始被“请”到了上海。继2015年“敦煌:生灵的歌”之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的又一丝路艺术大展——“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于2月3日至5月28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对公众开放。“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现场发现,展览中呈现了大量塑像和壁画临摹品,可以说是对麦积山塑 ...

• 丝路花语的前奏曲

那是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距离汉帝国首都长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宮里气氛不同寻常。一个使团即将出征。朝廷侍从官张骞郑重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他将率领是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这一年,他们都很年轻刘彻19岁。张骞27岁。对于距今2100年前的这个帝国来说,"西域”,无疑是个风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这次起伏跌宕、险 ...

• “大朝传说——成吉思汗与黄金家族的风采”特展在浙博开幕

  2月2日,“大朝传说——成吉思汗与黄金家族的风采”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展览汇集内蒙古博物院蒙古族历史、民俗文物精华,展出极富民族特色的精品文物150件(组),详尽介绍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发展轨迹,全面展示蒙古族的民族特性与生活面貌。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上篇为“民族历史——一代天骄”,主要向观众讲述古代蒙古民族的历史,包括蒙古民族的起源、蒙古族 崛起前的北方主要民族状况、成吉思汗的崛起、 ...

• “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开展

  陕西历史博物馆号称“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馆藏文物达170余万件,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顶级艺术殿堂。今年恰逢陕历博《陕西古代文明》基本陈列全面提升改造,一批馆藏的精品文物才有机会走出陕西,来到大连与滨城市民见面。  《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于2018年2月6日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四楼A专题展厅开展,至5月20日结束,展期104天,免费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精选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周 ...

• 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9日于四川成都揭幕

  2月9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开年大展《庞贝: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将正式揭幕。这是金沙遗址博物馆为配合太阳节举行的文物大展,将展出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的庞贝古城出土的文物精品120件/套,包括壁画、大理石雕像、金器、玻璃器等。结合大量3D建模、多媒体视频等高科技复原展示手段,以全新的视角再现庞贝古城的真实面貌和城市生活。展厅效果图。烧焦的核桃。展出的雕塑。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

• 西藏大昭寺文物首次抵京展览 221件文物讲述天路文华

 2月5日,首都博物馆迎来一批尊贵“客人”——来自西藏大昭寺等处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是首次出藏展出。  本月27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将拉开序幕。首博策展人张杰介绍,展览汇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市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21组件文物。其中,西藏地区文博机构和寺庙13家,提供文物185组件,三级品以上国家珍贵文物占90.8%,规格之高为历史之最。  库房里,一件件来自西藏的文物要逐一开箱清点, ...

• “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 ——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开展

  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于2018年1月16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从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三个单元,详细总结了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梳理和汇总了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将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充分展现出来。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全国性普查,

• 无人机发现1600年前中国古丝绸之路灌溉系统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据《地球天空》杂志1月16日报道,中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科学家利用无人侦察机发现,早在1600多年前,该地区就出现了灌溉系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考古学家利用无人机及卫星成像技术,发现丝绸之路沿路干旱地区早已出现灌溉系统,专家称,灌溉系统为当地农民发展畜牧和农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西方进行通商贸易的一条贸易线路,是两大文明古国罗马和中 ...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出版物展开幕

1月29日,由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部海事局共同主办,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共同承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出版物展览”在京拉开帷幕,集中展示交通运输行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出版领域所取得成果。据悉,近年来,部海事局与人民交通出版社密切合作,加快推进中国航海图书资料(CNP)编写出版,推出了以北极航路航海保障系列丛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海保障系列丛书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点图书出 ...

• 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重要文物遗存被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发掘、清理墓葬9座,是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物遗存。据介绍,该院援藏考古工作持续进行。2017年考古人员对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除一座为带封堆的异穴合葬土坑墓外,其余8座均为墓室底部有涂红迹象的小型土坑石室墓。出土陶质、石质、骨质、铜 ...

• 苏州丝绸博物馆 古韵丝有意香风绸有情

  水一样滑腻,烟一样轻软,云一样飘逸,如一幅水墨,在雨丝轻风的浸润下,方渲染得烟丝醉软的质感。“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像痴情仙子亭亭玉立在梨花丛中拂泪自怜楚楚动人的身影,像多情少年脉脉思念在夕阳河边苦苦凝望孤独寂寞的心灵。站在大厅里,恍惚间,现代与古往的画面交错浮现,一道木门更像极了分开两世的隔断,迈一步是古韵古意古情,退一步是现代的追爱。站在亦古亦今的交界处,凉风习习,微风扑面。静 ...

• 阿富汗珍宝将首次现身成都 古代贵族饰品精美如画

  优雅华贵的全黄金王冠、精致脱俗的黄金琥珀项链、前卫时尚的心形饰品……这些不是大型珠宝品牌的新款,而是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洗涤的阿富汗古代珍宝。  2月1日,展览《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将于成都博物馆正式开展。届时,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231件(套)顶级文物将首次现身成都。图为蝴蝶结饰品。 钟欣 摄图为羚羊手镯。 钟欣 摄  本次展览以考古学意义上的发现地点为主线,通过展出“法罗尔丘地”、“阿 ...

• 考古发现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重要文物遗存

考古人员在发掘清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发掘、清理墓葬9座,是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物遗存。    据介绍,该院援藏考古工作持续进行。2017年考古人员对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除一座为带封堆的异穴合葬土坑墓外,其余8座均为墓室底部有涂红迹象的小型土坑石室墓。图为发掘的墓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

• 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古城考古发掘新进展

  2017年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团队第四次赴孟加拉国,和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Agrashar Vikrampur)基金会聘请的奥迪海亚·阿斯温(Oitihya Onneswan)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古城纳提什瓦(Nateshwar)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中方成员为柴焕波、莫林恒、李意愿、贾英杰,孟方成员为素菲·诺曼纳(Sufi Mostafizur Rahman)、穆罕默德·海穆尔(Muhammad Mahbubul Alam Himel

• 阿富汗出土遗物将在成都博物馆展出

  2月的第一天,231件(套)阿富汗国家顶级珍宝将在成博闪耀亮相!这个对于多数人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家,将带来见证过无数盛衰兴废的千年遗珍,还原古代阿富汗的整体面貌。  位于中亚腹地的阿富汗,曾是丝绸之路的中心,四方文化的汇集之地,草原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汉文明、印度文明都曾在这里碰撞并沉淀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次《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4处阿 ...

•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首年考古调查公布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首年考古调查公布 促跨国文化遗产申遗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首年考古调查30日在青海西宁公布,该考古调查旨在明确南亚廊道的主线和复线,再现各时期交通网络及古道的变迁沿革,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系列跨国文化遗产申遗工作提供学术支撑。  南亚廊道自古以来是联系南亚诸国与中国内陆及中西亚地区的重要通道,青海段途经该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果洛州、玉树州。南亚廊道作为中原内地去往 ...

• 西安 | 东郊出土“天宝三载十王宅瓦” 唐玄宗“十王宅”位置被定位

 西安网讯(西安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辛倬)近日,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东郊一工地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天宝三载十王宅瓦”,这次考古发现意义重大,为十王宅里坊位置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7年底,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对东郊一处工地进行考古勘探时,发掘出隋唐长安城外郭城北城墙、东城墙、夹城墙,同时发掘出‘十王宅’北坊墙、东坊墙墙基,以及北通大明宫的夹城遗址以及多条道路遗迹。  “十王宅”位于唐 ...

• 梦回大唐—华清宫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华清宫位于今西安以东25千米的骊山之下。骊山因骊戒所居而得名。又有一说,在临潼县城以南的骊山,其状若马,其色似骊(青灰色),故称骊山。骊山左右群峰峻岭,有如云霞秀错,因而又秀玲雅名。骊山山峰海拔一般在600米至1200米之间,主峰海拔1320米。山脉为东西走向,东高西低。苍翠的山峦,在夕阳余辉 ...

• 从庞贝壁画看到汉代单衣:湘博聚焦中意跨文化交流

石榴 / 湖南省博物馆2018-01-17 08:54来源:澎湃新闻字号湖南博物馆即将推出特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这一展览将在1月27日开幕,精心挑选了国内来自湖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的展品,和国外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罗马国家博物馆、锡耶纳国立美术馆等在内的26家博物馆的250余件(组)精品,包括庞 ...

• 【新闻动态】伊林驿站遗址考古:发掘出37间房

  “二连浩特伊林驿站遗址的发掘为下一步伊林驿站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月2日,参与伊林驿站发掘工作的岳够明说。  2017年6月至9月,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二连浩特市文化馆和二连浩特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伊林驿站遗址进行了发掘和研究。  考古队在遗址内发掘出3座保留相对完整的院落,院落内有37间房屋,并且在院落和房屋内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钱币、纸质文

• 历史有厚度,文化有温度,我们有情怀 ——北石窟寺2018年有序免费参观活动拉开序幕

为响应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号召,北石窟寺以“弘扬莫高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遵照敦煌研究院的要求将长期对庆阳中小学有序免费的开放,以回馈社会,服务于社会教育。2018年1月20日,庆阳玛丽露国际英语学校师生来北石窟寺参观,学习与石窟寺相关的知识,感受历史的厚度。当日正值大寒,庆阳玛丽露国际英语学校的师生们是北石窟寺迎来的首个团体,但同学们的热情感染着 ...

• 莫高窟2018年旅游开放公告

为了做好2018年莫高窟旅游开放工作,方便广大游客和旅行社制定参观计划,现将莫高窟有关旅游开放事宜公告如下:一、参观模式莫高窟实行网络实名预约购票制度和实名验票准入制度,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相关要求,执行单日最大游客承载量限额,网络预约门票每日限额发售6000张。在旅游旺季将适时启动超大客流应急预案。二、预约及购票1.游客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前1个月预约门票:1)登录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www.mgk.org.cn)预约 ...

• 甘肃石窟管理“敦煌模式”效果初显

本报兰州讯(记者施秀萍)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2017年,由该院统一管理的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寺6处石窟接待游客279万人次,这标志着我省实行一年的石窟管理“敦煌模式”效果初显。  我省是石窟文物大省,拥有石窟寺205处,但石窟文物保护、研究、管理、利用水平参差不齐。为充分发挥敦煌研究院在石窟文物管理方面的旗舰引领作用,2017年1月17日,天水麦积山石窟、永 ...

• “来自释迦牟尼佛的故乡——尼泊尔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中国首展”首次对公众开放

昨日,“来自释迦牟尼佛的故乡——尼泊尔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中国首展”首次对公众开放。本次展厅是有着极具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一方天地,里面承载异国风情的文物藏品,甫一开放,便吸引了许多前来观展的游客。观众走进华公馆展厅位于“华公馆”。华公馆是安仁华侨城斥资2000万元,根据对刘体中、刘元汤、郑子权三座老公馆空间的可逆性改造和修缮,将三个公馆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引入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共

• 茶马古道上最后的马帮

诗河横断山脉横亘西南,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在云南的高山峡谷和茂密丛林之间,曾经存在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数不清的马帮行走在这条险峻的道路上,将云南的茶叶等特产运到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同时在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架起了一道文化交流和融汇的桥梁。悠扬的马铃声,至今仍在古道途经的每一道山谷、每一片原野、每一个村寨中回荡,那青石板上深深的马蹄印痕,也在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一个个如泣如歌的动人故事。这 ...

• 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初步确认 在轮台县奎玉克协海尔古城

  新疆晨报讯 (文/记者赵梅 图/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提供)近日,经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初步确认,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境内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就是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  多种方法结合初步确认  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近百年来,学术界一直在探寻西域都护府的所在 ...

• 中孟考古合作丰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内涵

  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友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交的纽带,中国高僧法显、玄奘西行取经,孟加拉国高僧阿底峡赴华传教,为双方文化交流开启了先河。如今,两国围绕阿底峡高僧等的考古研究让这段历史更加清晰,丰富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内涵,增进了两国民心相通。  阿底峡出生于多年前,出生地在现孟加拉国的孟什甘杰县(古时地名毗诃罗普尔)。1042年,阿底峡应邀到西藏传播佛 ...

• 唐宰相韩休与夫人墓志内容公布 考证补充史料记载

 记者12日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获悉,该馆首次公布了唐代宰相韩休和夫人柳氏的两方墓志内容和研究成果,考证补充了史料记载,为后人研究韩休及其家族成员的生平提供了新的资料。  唐代宰相韩休直言敢谏,刚正不阿。他的儿子韩滉是画家,所画《五牛图》为传世名画。韩休与夫人柳氏的合葬墓发现于西安市长安区,出土了墓志、侍女俑等文物,还发现了历经千年未褪色,仍清晰可见的精美壁画。  在考古发掘结束之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 ...

• 武威亥母寺遗址出土250余片西夏文献

  记者近日从省文物考古所获悉,武威亥母寺遗址两年来共发掘250余片西夏文献,这是继黑水城、西夏陵、拜寺沟方塔、山嘴沟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地发现西夏文文献后,出土数量最多、最集中的一次,极大地丰富了西夏学研究的文献资料。  武威亥母寺遗址是西夏时期创凿的藏传密教静修之地,也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藏传佛教遗址。遗址由4个洞窟及窟前建筑遗存组成,面积9800平方米。近两年,省文物考古所清理发掘洞窟两座(01、03窟),清 ...

• 西迁到中亚的大月氏被中国考古人找到了

  西部网讯 记者从1月15日举行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科研成果汇报会上了解到,经过多年的寻访,来自中国的考古工作者终于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交界区域找到了大月氏人西迁后留下的踪迹。  按照史料的记载,为了躲避匈奴,大月氏开始了西迁,并最终在“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安顿下来。只是定居到这里的大月氏人就像突然消失了一样,后世各国的考古工作者苦苦找寻多年,都找不到它留下的踪迹。  直到2016年,来自 ...

• 中蒙联合考古队揭开蒙境内最大匈奴“三连城”身世之谜

  蒙古国境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匈奴“三连城”可能是《史记》等中国汉代文献中记载的匈奴祭祀、会盟之地。中国社会科学院16日在北京宣布,中蒙联合考古队上述考古成果获得2017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国外考古新发现”奖。  该发现也是中蒙两国13年考古合作的一个“里程碑”,对研究匈奴史、汉匈关系史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社科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评价:“这是中国学者把自身发掘古代城址的意识和经验,持之以 ...

• 中国考古学家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发现古月氏遗存

拉巴特一号遗址遗址区地形。 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供图  记者16日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获悉,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2017年在王建新教授和梁云教授的带领下在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发掘了52座墓葬,属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游牧文化,并调查了塔吉克斯坦贝希肯特谷地的同类墓葬,此类遗存分布于北巴克特里亚地区。中乌学者配合工作。 西北大学中 ...

• 西北大学搞了一个大发现 苦寻多年的大月氏被中国考古人找到了

  1月15日举行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科研成果汇报会上爆了一个猛料,经过多年的寻访,来自中国的考古工作者终于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交界区域找到了大月氏人西迁后留下的痕迹。  按照史料的记载,为了躲避匈奴,大月氏开始了西迁,并最终在“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安顿下来。只是定居到这里的大月氏人就像突然消失了一样,后世各国的考古工作者苦苦找寻多年,都找不到它留下的踪迹。  直到2016年,由王建

• 苦寻多年的大月氏被中国考古人找到了

​​​2017年,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通过对乌兹别克斯坦拉巴特墓地的发掘,以及对塔吉克斯坦贝希肯特谷地的调查,确定了这一区域内,在公元前二世纪末到公元一世纪初,存在着一种周边同一时期的文明有所区别,具有明显自身特征的文化。​​这一区域历史上被称为北巴克特里亚地区,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兵锋,希腊文明首先进入了这里,并且留下了许多遗存。在之后这里又是贵霜帝国控制的区域,这一区域墓葬里 ...

• “神秘敦煌”绽放深圳 沉浸式体验震撼人心

2017年12月30日,由敦煌研究院携手绽放文创投资有限公司举办的“神秘敦煌”文化展,在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创展中心盛大开幕。展览展出了逾100件敦煌瑰宝,除接近原比例复制的莫高窟最大的涅槃佛以外,展品还涵盖了“北魏259窟坐佛像”在内的10件珍贵彩塑复制作品、50幅临摹壁画、北宋“千手千眼观音图”等12幅卷轴绢画以及“金刚经”在内的19件法藏、英藏复制文献。前所未有的展品数量及完整度,配合覆盖OCT创意展示中心3层建筑及周 ...

• 文化连接科技 科技赋能文化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携手共建“数字丝路”

12月29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在北京共同举办签订《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暨“数字丝路”计划发布会,双方计划将敦煌研究院多年科研成果与腾讯最新科技进行深入合作,让更多人体验到敦煌之美,进一步扩大敦煌石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同时,双方携手启动“数字丝路”计划,致力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交流,让更多人类文化IP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放光彩。腾讯将从新技术与泛娱乐文化生态两个维度与敦煌研究 ...

• 中国土遗址破保护难题 百余项重点文物工程享成果

  资料图。图为“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应用于土遗址保护前后对比图。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兰州1月9日电 (记者 冯志军)敦煌研究院9日披露,该院凭借“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于日前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文物保护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这项研发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甘肃、新疆、宁夏等10省(区)11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资料图。图为“

• 印度采取措施保护泰姬陵限制本国游客每日参观人数

图为 2018 年 1 月 3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两名男子骑车经过位于印度班加罗尔 (Bangalore) 的泰姬陵模型。图片来源:法新社/曼珠纳特•基兰。图为 2018 年 1 月 3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大批人群聚集在印度阿格拉 (Agra) 泰姬陵门前,等待入园参观。图片来源:法新社/多米尼克•法赫特。  中国文物网1月4日编译报道:印度将限制每日游览泰姬陵的本国游客人数,力图保护这座展现爱情力量的十七世纪标志性古迹和 ...

• 古老“敦煌菜”拓研究领域 加速回归现代餐桌

图为莫高窟61窟压面图。 高启安 摄  历经十多年时间,由敦煌遗书和敦煌壁画中挖掘整理而出的古老“敦煌菜”,渐成丝路上的“香饽饽”。为加速敦煌石窟中更多美食“原汁原味”的回归现代餐桌,近年大量缺少系统记载的菜品尝试拓展研究领域,追溯“原始配方”。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长期从事敦煌饮食文化的系统研究。他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对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深入,目前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敦煌出土的汉简、 ...

• 阿拉伯9国文博专家赴龙泉文化考察

 跨越万里“海丝路”,探寻千年“青瓷魂”。日前,来自阿尔及利亚、阿曼、摩洛哥、苏丹等9个阿拉伯国家共13名文博领域专家,漂洋过海赴龙泉“寻瓷问剑”,就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青瓷文化历史、青瓷产业发展现状、青瓷文化旅游推介等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考察。  此次到龙泉考察的文博领域专家是参加第三期阿拉伯国家文博(陶瓷)专家研修班的学员,他们都是就职于博物馆、古迹管理、文化部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阿拉伯国 ...

•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9月召开 将提升科技含量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组委会会议。主办方供图  1月4日,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组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敦煌文博会将于9月20日至21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主题为“展现丝路风采,促进人文交流,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届时将举办论坛会议、演出、展览、展会等一系列活动。  据悉,第三届文博会的目标原则是办成“四个文博”:智慧文博,围绕“文化+科技”,提升科技含量;节俭文博,压缩财政开支,鼓励地方和企业参与、实现市场运作;大 ...

• 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京开展

 1月5日,由国家民委支持,民族文化宫主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承办的新年特展“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民族文化宫正式开展。  “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陕西、河南、山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四川、重庆、云南、西藏、广西)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览共展出159套307件馆藏珍品,所体现的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

• 海丝创意设计大赛揭晓 “来自远古的微笑”问鼎

图为“来自远古的微笑”创意设计产品。(图片由宁波博物馆提供)  宁波博物馆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创意设计大赛日前完成最终的评审,取材于河姆渡时期“原始兽面鼎”的作品“来自远古的微笑”荣获金奖。  本次评审由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获得者孙守迁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邀请著名设计院校、文化产业、博物馆、企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创新性、独特性、文化元素的提 ...

• 中国官方首次调查研究“阳关在哪儿?”

资料图 沉浸于璀璨繁星下的阳关古烽燧。 王斌银 摄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曾勾起世人对古丝绸之路的无限遐想,但阳关的确切位置在哪里?一直困扰中国文博学界很多年。中国官方近期首次启动“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对史料记载的多处“阳关位置”进行了综合科考。  历时近一个月,该项目完成40多处疑似影像点的实地验核,排除了有可能是古道、长城、烽台和壕堑的地点,确认了几处古代水渠、耕地及村庄遗 ...

• 寻找阳关:我国正式开展阳关考古调查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于2017年9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考察队目前已经开始了调查勘探工作。“阳关在哪里”这一千年未解之谜,或将因此揭开。  阳关是汉王朝与西域区隔的重要地理标志,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汉武帝时期,“列四郡、据两关”中的“两关”指的就是阳关和玉门关。在《汉书》中,西域 ...

• 江苏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公开亮相——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交汇太仓

友情链接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100710) E-mail:kaogu@cass.org.cn  备案号:京ICP备05027606

• “当代张骞”王建新 发出中国丝路考古“好声音”

  王建新教授。  王建新教授正在进行考古工作。  (本组图片由西北大学提供)  ■记者张潇实习生吴秀秀  “明天,我就要出发去印度继续进行考古研究。”1月5日,颇有艺术家气质的王建新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这一天,王建新多了个新身份——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他精神矍铄地谈起了新一年的工作计划:继续开展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从寻找大月氏开始跨国丝路考古  2100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 ...

• 高能!这位77岁的中国著名学者,三走丝路八万里,墨宝赠给沿线各国!

2100多年前,一个26岁的汉中城固小伙张骞领命出差,被困十余载,却“持汉节而不失”,他也许未曾想过,他的磨而不磷,开拓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丝绸之路。1300多年前,一个27岁的河南洛阳小伙玄奘只身求道,历险五万里,任“经途险阻,寒风惨烈”,仍不忘初心。他也许未曾想过,他的志坚行苦,成就了“不愧古人,出之更远”的传奇高僧。两个月前,一个77岁的老者第三次丝路凯旋归来。三走丝路、历经三

• 孟加拉国考古传喜讯:湖南考古走出国门,古城“重见天日”

前 言在藏文史料中,那措·崔臣杰瓦在对藏传佛教的鼻祖之一、孟加拉国高僧阿底峡尊者的颂词中,曾提到了阿底峡的诞生地:“东方萨霍尔殊胜地,坐落一座大城镇,名叫毗扎玛普热(今译为毗诃罗普尔),城中便是大王殿,宫殿辉煌宽又广,人称金色胜幢宫。”毗诃罗普尔佛教遗址的发现,证实了藏文史料所指古城的存在。从2014年开始,经过中国和孟加拉国考古专家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近四年的考古发掘,这座被湮没的中世纪古城得

• 看不懂的达勒特古城

  【守望家园】  谜团,谜团,一个接一个的谜团。新疆达勒特古城考古发掘两年来,诸多谜团一直笼罩在考古人员心头。为解开这些谜团,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的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均被请到考古现场。可是,他们也说:看不懂……  成排的火道,规规矩矩地排列在一起,上部还有面积仅一二平方米的小房间遗迹。只是因为在其狭小的空间里发现了火烧过的痕迹,因而称火道,但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揭牌

1月5日上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在太白校区揭牌。省文物局局长赵荣,省发改委副主任苏园林,省商务厅原厅长、我校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执行理事长李雪梅,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省外事办副巡视员米洪乐,省考古研究院副书记李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主任、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院长冯健,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孙建宁,以及我校党委书记王亚杰、校长郭立宏等出席仪式。与会领导共同为研究中 ...

• 浙博跨年展亮相 最新考古发现为海丝申遗添新证

  龙泉青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之一,也是浙江重要的文化符号。12月29日,浙江省博物馆跨年展“大元·仓——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文物展”在武林馆区三楼临展厅内正式亮相,通过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的294件(组)文物,带观众领略龙泉窑繁盛时期畅销海内外的龙泉青瓷风采。  考古发掘惊现大量元代龙泉窑青瓷  江苏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在元代已经成为以“天下第一码头”著称的东南大港。2016年1月,太仓 ...

• 《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文物精品展》大连开展

  由旅顺博物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文物精品展》1日在大连开展。  据了解,此次展览主要集中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西夏文物精品95件,通过西夏文字、工艺、佛教、建筑四个单元进行展示。  丝绸之路上的西夏古国,公元1038年由党项族建立,立国西陲,雄霸河朔。其鼎盛时期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前期与宋、辽鼎立,后期与南宋、 ...

• 上博今年收官之展:聚焦贵霜,古丝路十字路口的信仰与艺术

  继山西古代壁画展与“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之后,又一大展明天起在上海博物馆对外展出:这就是聚焦丝绸之路贵霜古国的“欧亚衢地: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特展。  记者从今天下午的上博发布会上获悉,作为上海博物馆今年的收官之展,展览展出来自上海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和田博物馆的39件展品,从岁末到初春,诉说千年丝路上的贵霜故事。  此次展览分为“帝王与权力 ...

• 碑刻题记为证,世界最早隧道诞生在蜀道上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人李白的这首《蜀道难》,将跨越崇山峻岭的险峻蜀道,刻画得生动无比。  近年来,散落于蜀道沿线的大量碑刻引发关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蜀道沿线的石刻题记进行抢救性拓印,迄今累计已逾千幅。这些或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或镌刻于桥梁、崖洞中的题刻,记录了数千年来蜀道上人们如何修路架桥、开凿石窟;记录了民间生活及民众丰富的精神世界……方寸间折射出蜀道的千年历史。  据介绍,这批极 ...

•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集团携手共建“数字丝路”

      12月29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在北京举办“战略合作暨‘数字丝路’计划发布会”。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致辞;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发表主旨演讲;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与程武代表合作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活动中还举办了“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论坛。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巡视员罗静,文化部对外文化

• 阿富汗最大的佛教铜矿寺院遗址—艾娜克出土文物图片最新展览信息

艾娜克(Mes Aynak)遗址位于阿富汗喀布尔东南约40千米的位置洛加尔省(Logar),处在位于喀布尔(Kabul)到加兹尼(Ghazni)的交通路附近,整体地貌是一片山地丘陵。艾娜克遗址的气侯大致如同阿富汗其他地区,是大陆型气侯,平均海拔为2300至-2400米之间。受海拔因素影响,冬天常有暴雪、大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夏天天空多澄澈,偶尔也有风暴。现在的艾娜克由两条小溪流(Siso Khwar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