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上博今年收官之展:聚焦贵霜,古丝路十字路口的信仰与艺术

摘要:   继山西古代壁画展与“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之后,又一大展明天起在上海博物馆对外展出:这就是聚焦丝绸之路贵霜古国的“欧亚衢地: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特展。  记者从今天下午的上博发布会上获悉,作为上海博物馆今年的收官之展,展览展出来自上海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和田博物馆的39件展品,从岁末到初春,诉说千年丝路上的贵霜故事。  此次展览分为“帝王与权力 ...
  继山西古代壁画展与“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之后,又一大展明天起在上海博物馆对外展出:这就是聚焦丝绸之路贵霜古国的“欧亚衢地: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特展。
 
  记者从今天下午的上博发布会上获悉,作为上海博物馆今年的收官之展,展览展出来自上海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和田博物馆的39件展品,从岁末到初春,诉说千年丝路上的贵霜故事。
 
  此次展览分为“帝王与权力”、“信仰与文化”、“经济与生活”三部分,将展出三十九件贵霜王朝的钱币、雕塑、配饰等珍贵文物,表现处于丝绸之路“通衢之地”的贵霜王朝所独具的特点,即鲜明与多元的文化艺术,进而揭示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文化精神——开放与包容。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这次展览借助鲜明的历史文物,希望呈现贵霜王朝多元的文化、多彩的艺术和融合四方的智慧,进而揭示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文化精神——开放与包容。
 
展览海报
 
丝绸之路上的贵霜地形图
 
  公元一世纪初,贵霜王朝(Kushan Empire)兴起,国家极盛时期的版图包括了中亚和南亚的部分地区。贵霜于公元425年亡。公元127年-230年为其巅峰时期。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和其继承者统治之下达至鼎盛,拥有人口五百万,士兵二十多万,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在《汉书》、《大唐西域记》等均有记载。
 
  贵霜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而且贵霜帝国出自文明水平不高的游牧部族,加之境内又有各种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迥然相异的民(种)族,这就为东西方文化在其境内融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融合希腊、印度传统的犍陀罗艺术即产生、发展、成熟于贵霜时代。贵霜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对中亚有很大影响。犍陀罗艺术于魏晋时期沿丝路传入中国。
 
  贵霜的统治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地处古代丝绸之路道路网的枢纽位置,疆域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使贵霜成为汉朝与安息、罗马和印度之间交流往来的重要保障。同时,贵霜对周边多种文化和信仰的包容,不仅丰富了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内容,而且也造就了自身特点鲜明的贵霜文化。
 
  此次展览的不少展品都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刘炜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从贵霜顶峰时期到公元4世纪,即贵霜王朝没落的时期,当时贵霜的贵族来到了塔克拉玛干南源,也有了这样一种文化交流。例如这次带来的《宴饮调色板》,这个石板上不部是一个贵族饮酒状态,两个侍者,一个仆人跪着,菱形外边是两个花卉。这个石板既有希腊的元素,也有印度的绘画元素,有着这样一种文化交融。他表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有着数十年的合作关系,随着上海博物馆东馆建设与丝绸之路文物展示的需要,两馆今后的合作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此次展览分为“帝王与权力”、“信仰与文化”、“经济与生活”三部分,设置于上海博物馆四楼展厅,现场虽然不算大,但气场却显得辽阔大气,除了陈列的大量文物,还有地形图与时间对比等,让观众迅速进入对贵霜王朝的理解与认识之中。
 
  展览第一部分:帝王与权力
 
  钱币有时是国家政府公信力的象征,通常来说,为了百姓日常使用的方便,钱币制作会尽可能地在主要内容上减少变化,以保持钱币的统一性。随着贵霜王朝势力的扩张,钱币图像上也表现出对周边地域各种信仰的包容与接纳。贵霜王朝的“威玛•伽德菲塞斯铜币”中间是国王的站立像,他头戴贵霜式的圆顶皇冠,身穿伊朗式长袍。钱币背面中心位置是印度教的湿婆神和公牛。从此王开始,贵霜在钱币上创新出所谓“贵霜式”风格,钱币充分融合了希腊、伊朗和印度的宗教文化特征。
 
威玛伽德菲塞斯卡德菲兹铜币.正面

威玛伽德菲塞斯卡德菲兹铜币.背面
 
  展览第二部分:信仰与文化
 
  贵霜王朝时期,对于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的种种希腊罗马艺术,对来自西边的伊朗高原上的琐罗亚斯德教、东南边印度半岛的印度教和佛教,都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包容态度,这极大丰富了贵霜时期的艺术表达方式。展览中的“丰收女神坐像”是希腊艺术中常用到的素材,女神衣裙纹线流畅优美,右手上举,左手于膝头持握丰饶角(Cornucopia),表情慈祥。从此件雕塑中,可以看出希腊艺术在贵霜地区的深入影响。另一件展品“礼拜佛陀建筑构件”上的浮雕描述了菩萨、供养人共同聆听释迦牟尼说讲佛法的场景,象征希腊建筑雕塑的科林斯柱头与讲经说法场景协调于一处。
 
  一件模制的石膏飞天塑像也十分难得,其用途应是做贴壁用的影塑,极有飞翔动感。
 
丰收女神倚坐像可以见出希腊艺术的影响
 
石膏飞天壁饰
 
  展览第三部分:经济与生活
 
  凭借强大的国力,贵霜王朝不仅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文化影响,而且在经济上产生了更为深入的影响。中亚地区最具特色的本土艺术就是建筑装饰。当贵霜人成为这一地域的统治者之后,他们融合其它艺术形式并尽情发挥,将建筑装饰艺术也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展品“木雕人兽饰板”中刻画的有翼神兽是虚构的神话动物,大象也不可能出现于古代和田地区,这两种动物形象的同时出现说明了古代和田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
 
木雕人兽饰板
 
  在随身配饰方面,他们喜欢佩戴用黄金做成的饰物,随身携带各种材质的印押。印押是商业文化的标志,有趣的是,此次展出的“铜制四面体人物印押”上,四面人物形象各不相同,而共同之处是都表现出人物行走时的动感姿态。“石制宴饮调色板”则展现一幅生动的贵族宴饮图,记录了贵霜王朝经济贸易繁荣昌盛的景象。
 
 
石制浮雕宴饮调色板,公元2世纪,石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现场的木雕连体双鸟纹饰构件
 
铜制四面体人物印押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不仅促进了欧亚各国与中国的经贸往来,还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融的桥梁。本次展览以公元1至4世纪的古代贵霜王朝为窗口,以充满异质文化特征的文物做展示,生动再现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历史场景,使观众从中领略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活成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刘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贵霜顶峰时期到公元4世纪,即贵霜王朝没落的时期,当时贵霜的贵族来到了塔克拉玛干南源,也有了这样一种文化交流。例如这次带来的《宴饮调色板》,这个石板上不部是一个贵族饮酒状态,两个侍者,一个仆人跪着,菱形外边是两个花卉。这个石板既有希腊的元素,也有印度的绘画元素,有着这样一种文化交融。上海博物馆青铜部副研究馆员王樾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贵霜帝国位于丝绸之路东西往来或南北交通的十字路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有古希腊文明带来的影响,有印度等南亚地区宗教信仰的精神及北部草原塞人文化的影子,更有中华汉文化的融汇。尤其体现在货币、石雕上。货币为“汉佉二体钱”,即一种钱币上出现了汉文与佉卢文两种文字。这是两种货币文化借助丝路产生碰撞后的产物。在石雕方面,《礼拜佛陀建筑构件》中,既有代表印度宗教文化的释迦牟尼佛,又有代表本土文化的供养人,还有代表古希腊文明的科林斯柱。《丰收女神像》也是可以看出希腊艺术在贵霜地区的深入影响。因此,它们最直接地展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状态。
 
礼拜佛陀建筑构件
 
  此次展览的一部分展品也来自旅顺博物馆,其馆长王振芬透露,这也是旅顺博物馆馆藏有关贵霜王朝的石雕像自1916年入馆以来第一次在其他地方对外展示。
 
  据悉,展览“欧亚衢地: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特展将持续至2018年3月18日。
 
  延伸阅读:上海博物馆青铜部副研究馆员王樾谈贵霜展览
 
  贵霜帝国到底有何种精彩?而展览会怎样讲述这段精彩,又将以什么文物来展示这种精彩?
 
  此次展览的策划者、上海博物馆青铜部副研究馆员王樾对此进行了一些解读。
 
  问:如何理解这次展览以“通衢之地”来定义古代贵霜王朝的文化?
 
  王樾:做贵霜主题展览的原因,是希望能借贵霜来体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开放与包容、互动与交流的精神状态。古代贵霜王朝所处的地域是丝绸之路上的“通衢之地”,就像是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当时无论是东西往来或南北交通的古道都会经过这片区域。北部草原地带的塞人文化、希腊化时代之后西方文明、南方印度半岛的宗教信仰……各种异质文化在这片地域上碰撞交流得最为频繁。展览就是希望能用文物展现出贵霜作为“通衢之地”时海纳百川的开放和包容状态。
 
  中国古代典籍里记载了当时中亚地区的五个大族群,都是冠以某某翕侯之名,其中一支就是贵霜翕侯。后来贵霜逐渐强大,吞并另外四支,将领土扩张至现在的阿富汗一带,建立起了贵霜王朝。
 
  从考古发现看,贵霜人的基础是塞人游牧文化,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文化特点,比如黄金制品就非常精美,但又由于游牧文明不擅长文字,使得自身文化传统难以系统并顽强地传承,这可能是贵霜人对外来文化始终包容接受的主观原因。客观上来讲,阿富汗所处的西亚地区多山地、少平原,也不如大河文明那样能够形成社会组织结构强大的文明基础。
 
  所以当贵霜王朝崛起之后,他们对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艺术或宗教信仰都采取了比较包容的态度,并以此基础进一步将各种异质文化结合进西亚的本土文化之中,养育出自身特点鲜明的贵霜文化和艺术风格,并随着贵霜势力的扩张影响到了周边地域。
 
贵霜王朝伽腻色迦一世铜币 公元127—152年,铜制,上海博物馆藏
 
  问:贵霜王朝的历史并不长,关于它的史料记载也并不丰富,那么它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到底居于什么地位?
 
  王樾: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融的角度来看,公元一至四世纪,是亚欧大陆上的“丝绸之路”道路网络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因为在这一阶段,海路交通充满危险,并非畅通无阻,主要文明国家都在亚欧大陆上互动。处在丝路通衢之地的贵霜王朝,由于她的开放包容,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事实上的推动作用。
 
  对于贵霜人和贵霜王朝来说,这肯定不是他们主动计划的结果。但对亚欧大陆的历史发展与进步、对整个人类文明艺术史来说,都是充满意义的一章。
 
  问:从展览展出的文物上,能看到贵霜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樾:我们尽可能地选择那些能够展现出贵霜王朝对文化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以及将外来文明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文物,以求体现出丝路上贵霜王朝的重要意义。
 
  在展示的文物中有不少石雕。建筑中大量使用石质建材是古代希腊人的特色,这一习惯很明显地贯彻于贵霜当地的建筑中。希腊建筑文化中非常有特点的柯林斯柱,就似乎被作为一种被崇尚文化符号应用在许多地方。比如佛陀说法的石雕中,柯林斯柱是整幅画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一些犍陀罗风格的塑像上,明显可以看到希腊雕塑艺术和佛教信仰完美融合在一起。
 
  当时的贵霜也喜爱使用石膏制品,模制的技术是很娴熟的。新疆和田地区的佛教遗址就出土了不少这一类模制的飞天和佛像。
 
  来自新疆博物馆的展品中有一个用石头做的调色盘。这应该是贵霜人研磨颜料、配色化妆时使用的器物,在阿富汗的考古工作中有过不少类似的发现。
 
  还有金器,让我们可以感觉到塞人游牧文化对黄金的热爱。
 
  希望观众能从这些精美文物上得到一个印象,对贵霜人那种融汇四方的文化艺术有一点直观的认识。
 
石制浮雕宴饮调色板,公元2世纪,石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问:展览展出了不少古代钱币,这些钱币上是如何表现中西文化交流的?
 
  王樾:单从货币类文物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曾经仅有的两种货币文化互动状况。在东方,货币是以浇铸方式生产加工,大多使用铜金属为原料;在西方,货币主要以重力打压方式制作而成,喜欢使用延展性较好的金、银类金属原料。东方货币文化逐渐蔓延在整个东亚地区,西方货币文化除了在地中海区域使用,也为西亚和中亚地区所接受。
 
  有意思的是在古代新疆,曾经出现过一种“汉佉二体钱”,就是一种钱币上出现了汉文与佉卢文两种文字。其实不仅仅是文字,这种二体钱还是两种货币文化借助丝路产生碰撞后的产物。它们最直接的展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状态。
 
  有一种贵霜王朝的丘就却钱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塞人文化传统,钱币上经常应用动物形象,这个动物可能是象征物,比方用的瘤牛象征印度教,用马或骆驼象征塞人王权。当时的中原王朝货币仍在使用“铢两”制。
 
  出土于喀什、和田地区的汉佉二体钱,分为大小两种,钱币铜制,并非浇铸,而是以打压法制作,大小钱之间的重量比例也大致是1:4的关系,打压法的钱币制造工艺和大小钱的重量比例都说明了汉佉二体钱是一种西方货币。但是在钱币的图案表现上,一面是类似贵霜丘就却时期铜币的动物马或驼图案,另一面则标示了古代中国的货币单位“铢”,大钱上汉字环绕“铜钱重二十四铢”,小钱上汉字“六铢钱”呈品字形分布。这种将两种货币文化特点加工制造于一身的汉佉二体钱,让我们可以看出发行这种货币的国家,是了解和接受中原铢两制的概念的,但他们既能够维持西方货币的一部分形式,又对铢两制表达了尊重。
 
  展览中的钱币文物就非常生动地体现了丝绸之路上货币文化的交流碰撞。
 
汉佉二体六铢钱,公元2世纪,铜制,和田博物馆藏
 
  问:贵霜的多元与包容是怎样表现在信仰上的,在展览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王樾:钱币文物个体很小,但承载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在展览中,我们用贵霜王朝的钱币展示出两幅画卷:一方面是利用钱币展现出贵霜一代代国王或神的形象,这是打压式钱币的优势,因为在钱币上,至少当时的贵霜人是将他们眼中的国王和心目中信仰的神都形象的表达出来了,这使得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当时社会的一般观念是怎样的。另一方面,我们从钱币图案上,可以直观的了解贵霜人的信仰是如何变化。
 
  通常来说,钱币象征着政权的公信力,图案或构图上最好不要做大的改动。贵霜王朝的钱币则不是这样,她的变化能分作早、中、晚三期。早期的几乎都是希腊风格,侧着的头像,戴着希腊式的王冠,包括希腊文的钱币铭文,都形象地说明了钱币文化的来源是在哪里。中期开始了“本土化”或者说是“贵霜化”的改造,在钱币的构图和图案细节上,加入了许多本土的文化元素。例如不再仅仅展现头像,而是国王站立,身穿长袍的形象等。最后到晚期又是另外一种程式化,图案里加入各种不同信仰的象征。钱币上的神有时是佛教的,有时是印度教的,有时还有琐罗亚斯德的祭火台。
 
礼拜佛陀浮雕,公元2-4世纪,石质,旅顺博物馆藏
 
  问:“一带一路”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贵霜展”之后,还有什么相关这一领域的其他展览计划吗?
 
  王樾:丝绸之路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听上去很美,以至于我们有时会错觉她本来的意义。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做“丝绸生意”的商贸之路,她是古代欧亚大陆上一片交通网络,东西两端的人群通过这片道路网互相认识,互通需求。
 
  古代贵霜王朝又地处丝路“衢地”,丝绸之路上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保持着文化上的“开放与包容”,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我们想通过展览来阐释和宣传的观点。
 
  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的时间和空间概念都是非常漫长和广袤的,依靠“贵霜”只能看到丝路文化精神的一个侧面,我们希望能做出更多的展览,为大家丰富“丝绸之路”的直观认识,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精彩画卷。(此对话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上海博物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