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精品展览|| “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8月10日,“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协办。这是广州考古成果第一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专题展出。本次展览也是广州文物部门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考古成果传播、丰富全社会历史 ...

• 【业务工作】《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第一部系统呈现石窟寺数字化的考古成果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须弥山文物管理所联合编著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是第一部系统呈现石窟寺数字化的考古成果,是探索数字化技术介入条件下石窟寺考古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方法论的范例。  2012年4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了“须弥山石窟数字 ...

• 奚牧凉:北京延庆发现“辽代首钢”

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要上溯至辽南京析津府。五代后晋的皇帝石敬瑭认契丹首领为父,将幽云十六州拱手让出,直接便宜了北方草原民族踏过太行山,一举占领了居高临下、坐看华北的京畿一带。宋朝初兴,曾先后统一南方、降服北汉,气势如虹,本欲顺势而上夺回幽云十六州,未料在今日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惨败给辽军,自此士气大挫,以致后来只能与之签订澶渊之盟 ...

• 平山郁夫“又到”莫高窟,“琉光溢彩珍品”敦煌展出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千百年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各国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玻璃艺术是人类智慧创造的成果之一,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玻璃从西方传入了中国,并在东方的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成为多元文明交流的象征之一。澎湃新闻获悉,8月8日,“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

• 河南文物保卫战:风雨中的北宋皇陵、郑州商城遗址

在过去两周,一场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突袭文物大省河南,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同时,也给河南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据悉,河南全省共有四百余处文博单位不同程度遭受暴雨灾害影响。对此,河南文保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紧急救援。最终,河南文保人们守住了文物。而历经千年风雨的北宋皇陵石像生等文物,再一次经受了大自然的“洗礼”。狂风暴雨中,文 ...

• 新发现 | 山东济南高新区发现西晋时期墓葬

2020年11月,济南市高新区一工地发现一座古墓葬,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编号M1。该墓虽经盗扰,但墓葬形制保存较好,且出土了一些时代特征明显的遗物,其年代应为西晋时期。墓葬航拍照墓室M1为双室砖室墓,平面呈“刀”形,残长13米,方向173°,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过道、后室等部分组成。由于墓室曾遭盗扰,出土遗物较 ...

• 封锁期间的十大希腊考古发现

尽管2020年全球因疫情影响而处于封锁期,但考古学家们却在希腊挖掘出非凡的考古新发现。希腊的许多古迹每天仍有访客前来参观。以下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在希腊境内挖掘出的十大重要考古发现。1. THEOPETRA CAVE, THESSALY 西奥佩特拉洞穴,色萨利THEOPETRA CAVE位于希腊中部的色萨利,距今已有130,000年历史。从该洞穴中曾挖掘出一副保存完好的少女遗骸,她 ...

• 冀蒙晋考古新动向

近年来,以化德裕民遗址、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展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面貌,为冀蒙晋交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为了深入探讨这种新文化因素内涵、形成与发展及其与周边新石器文化的交流、互动,2021年7月29日——31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 ...

• 新发现 | 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2021年6月17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物管理所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江镇白河屯西南约520米的山脚下,发现一方石碑,发现时这方石碑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下积水严重,土质均为黑垆土淤泥,夹杂大量枯枝烂叶及植物根系,未见明显的文化堆积,除石碑外,还在淤泥中发现了部分青砖。图1 发现石碑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 青砖残块石碑为白色大理石 ...

• 长三角区域高校修复成果展杭州开幕展出45件高规格器物

  8月2日,长三角区域高校修复培训成果展在浙江杭州举行。据悉,此次展出的45件高规格器物大多出自宋代,其中以杭州德寿宫遗址、密渡桥工地出土的居多。杨紫怡在修复。 徐天赐摄  此前,长三角区域部分高校修复培训工作在杭州开展。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来自长三角高校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考古实践、修复理论学习、窑址现场研学和修复实践,并将 ...

• 湖南发现石枋宽体木榫卯结构石梁风雨桥 始建于明代

  湖南江永县文物部门8月2日对外称,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空间形态研究》团队日前在湖南江永县开展潇贺古道田野调查中,首次发现了一座石枋宽体木榫卯结构石梁风雨桥。  该团队指导顾问、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委员杨雄心说,这种宽体榫卯结构石梁风雨桥,在以往的古代桥梁文献中从未 ...

• 在全沉浸光影中“遇见”敦煌 赋予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

   壁画上的飞天伴随敦煌乐声轻盈起舞,来往行商在丝绸之路上熙熙攘攘……日前,于北京开幕的“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借助3D光雕数字技术,通过48台高清投影,将千年历史与敦煌艺术凝缩于一方炫彩夺目的沉浸式空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隔空对话    敦煌石窟以4至14世纪的艺术和文献遗存闻名于世,目前已走过1650多年。石窟中所保留的壁画 ...

• 见证 交流 面向未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印象

“同为地球之子,总有记忆相同”——那就是我们的世界遗产,她代表着人类文明最卓越成果。7月31日晚,“简约、精彩、安全”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北神农架”的组成部分。大会新增34个世界遗产,3个已列入项目实现重大拓展 ...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共新增34项世界遗产

新华社福州7月31日消息,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31日晚间在福州成功落下帷幕。作为一次加长版的会议,本届世遗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大会新增34个世界遗产、3个已列入项目实现重大拓展。央视新闻 图本届大会一致通过《福州宣言》。《宣言》重申《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原则和开展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呼应 ...

• 清源独家|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新列入世界遗产汇总

截至北京时间7月30日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共计有37处遗产被列入《名录》,其中包括29项文化遗产,5项自然遗产,3项重大边界修订。让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新成员加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吧!*点击文中遗产地图片,即可阅读相关文章。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申报项目列表(蓝色为文化遗产,绿色为自然遗产,黄色为重大边界修订)*同意21处,对11处不建议在本次 ...

• 从宋院画小品到《九秋图》,重庆三峡博物馆展书画精品

澎湃新闻获悉,今年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馆70周年,作为其馆庆重头戏,“百川汇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馆70周年书画精品展”将于7月30日开幕。展览精选了70年来各种渠道来源的馆藏精品书画70余件/套,含南宋《杂景院画》、元《仙山楼阁图》以及明唐寅《仿韩熙载夜宴图》等镇馆之宝。其中南宋《杂景院画》首次全貌展出。南宋《杂景院画》册 局部大图 ...

• 《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021年7月29日,中宣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会,对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荣誉奖、图书奖、期刊奖、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奖、印刷复制奖、装帧设计奖的123种出版物、50家先进出版单位和69名优秀出版人物进行了表彰。《敦煌研究》等20种期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证书、奖杯中国出版政府奖 ...

• 暴雨一周,河南多处文物古迹遇险情,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已恢复开放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洛阳市遭遇暴雨天气,龙门石窟景区暂时闭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 |陈佳靖编辑 |黄月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突降罕见特大暴雨,随后,暴雨中心从郑州转移至新乡、鹤壁。几天以来,降雨除了导致多地道路交通中断,大量群众被困、受灾之外,也让不少“国宝”陷入险境。7月23日晚,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文物人 ...

• 神农架遗产地“扩容”,重庆五里坡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澎湃新闻获悉,在今天结束的福州世界遗产大会“缔约国对世界遗产边界和面积的说明”环节,我国提交的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边界细微调整的方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北神农架”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今年唯一一个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项目。五里坡与神农架价值互补,为神农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新增了7个植物群落,4种濒危物种,进一步加强了神 ...

• 2021年暑期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与湖北美术馆教育课程馆际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落实《湖北美术馆与敦煌研究院开展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实践活动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深化馆际交流合作,共享并发挥各自馆藏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社会美育协同发展。2021年7月10日至25日,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与湖北美术馆合作举办“魅力敦煌”系列馆际交流活动,将敦煌石窟艺术以讲座及动态的博物馆感知体验课程输出到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武汉, ...

• 河南焦作城东公园周边道路工程古墓葬考古发掘

  城东公园周边道路建设项目地处焦作市区东部、苏蔺村南部,南距人民路800多米,经前期文物勘探发现古墓葬4座,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经发掘,M3应为灰坑,改编号为H1,M4改编号为M3。现将发掘情况介绍如下:M1  该工程地表原为农作物,第一层耕土层厚均0.4米,耕土层下为遗迹开口层位。M1、M2顶部坍塌,保存状况较差。两墓 ...

• 山东大学联合考古队在山东庙岛群岛发现大型石器制造场遗址

  近日,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烟台市博物馆、长岛综合试验区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在进行田野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面积约2万平方米。  这处石器制造场位于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北长山乡北城村东海岸坡地,地理位置为37°57'54.3"N, 120°43'41.7" E。制造场剖面厚度约5米,在剖面的中上部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 ...

• 湖北武当山等中国6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

正在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22、23日晚先后审议并顺利通过我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澳门历史城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武当山古建筑群、长城等6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武当山古建筑群 卢家亮 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5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均作出正面评价。· 大会决议赞赏我国在实 ...

• 它们和泉州一起登上世界遗产名录,每一个都历经沧桑

2021年7月16日至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市举行,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中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24日大会举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开始集中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39个世界遗产提名项目,陆续宣布结果,所有名录增列评定工作将持续至28日。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录入 ...

•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月25日17时38分,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  会议决议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 ...

• 泉州之外,世遗新成员还有希马岩画、法国灯塔、伊朗铁路

正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在此次加长版审议中,还通过了哪些世界遗产?澎湃新闻获悉,沙特阿拉伯的希马文化地区、意大利的帕多瓦14世纪壁画群、法国的科尔杜昂灯塔、伊朗纵贯铁路……这份世界遗产的新名单这些天一直在持续增加。希马文化地区申报国:沙特阿拉伯希马文化地 ...

• “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新华社济南7月25日电(记者张武岳)记者在日前于山东济南举行的全国博物馆改革发展工作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如期实现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其中北京、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已达到平均11万到13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据介绍,近年来全国博物馆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 ...

• 中宣部出版局倪轶处长一行莅临《敦煌研究》编辑部调研指导工作

7月21日下午,中宣部出版局期刊处倪轶处长、甘肃省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李宏源处长及李艳业等领导莅临《敦煌研究》编辑部调研并指导工作。倪轶处长一行首先参观了编辑部期刊展示室,编辑部主任党燕妮详细介绍了《敦煌研究》的办刊历程、目前各项编辑出版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倪轶处长对编辑部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的编辑流程表示了肯定。随后,倪轶处长一行同编 ...

• 台北故宫展画史“遗珠”, 呈现日本大阪藏宋元名迹

知名古代书画研究学者李霖灿先生曾言,日本阿部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与美国顾洛阜、王季迁的收藏并驾齐驱,堪称海外私人中国书画收藏三鼎甲,能弥补故宫书画藏品的缺憾。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于7月24日推出“遗珠——大坂市立美术馆珍藏书画”特展,展出40件(组)来自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中国古代书画,以及19件(组)台北故宫书画藏品。展出的大阪市 ...

• “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开展

  “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23日在汉阳陵开幕。该展览以西汉帝陵为焦点,回顾考古学发展史,归纳西汉帝陵主要发现与研究成果,彰显西汉帝陵考古对陕西乃至中国文化事业的重大意义。“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开展。 图片来自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据介绍,西汉是疆域辽阔、制度完备、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

• 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本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共审议通过了258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涉及中国的保护状况报告共9份,其中涉及文化遗产的6份,分别是澳门历史城区、长城、武当山古建筑群、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图:各项遗产提交保护状况报告次数影响这些遗产保护状况的因素十分多样,其中涉及最多的是管理体 ...

• 写在泉州申遗成功后:它从千年走来 登上世界舞台

刺桐花,花红似火,寓意着“红红火火、富富贵贵”。在福建省泉州市,花红点缀街巷的情景已不多见,但曾经,刺桐花锦簇的古泉州被称为“刺桐城”。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喜讯传来,满城欢庆。千年来,泉州的刺桐花见证着这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与变迁,这座港口 ...

• 泉州申遗二十年

世界各国、各种文化是可以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一千年前我们就已经做到了申遗之后要讲好这个故事2021年7月25日17点38分,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泉州石狮海岸边的石湖码头,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渡口,曾经聚 ...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

7月17日上午,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发布仪式,在复旦大学于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举行。在学术研讨会全体与会者的见证下,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张人禾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教授、北京大学唐晓峰教授、辛德勇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葛剑雄教授、 ...

• 英国“利物浦海事商城”被除名《世界遗产名录》

澎湃新闻获悉,正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无记名投票,决定将英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利物浦海事商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投票显示18张有效票中,13票同意除名。这是继2007年阿曼阿拉伯羚羊保护区、2009年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谷后,全球第三项遭到除名的世界遗产。据外媒报道,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参与表决的各国代表了 ...

• 泉州申遗成功:活态传承中国海洋文明

图为古汉语音乐——南音爱好者在位于泉州府文庙的南音传习所内为观众演出。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图图为此次福建省泉州市申遗项目的遗产点之一——洛阳桥。该桥于北宋年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整座桥由石头建成,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造桥技术。 视觉中国 图7月25日下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获得通过。至此,中国 ...

• 追索石窟寺流失文物,中国文物界首发《天龙山倡议》

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里。澎湃新闻获悉,当日,在太原举行的“新时代石窟寺保护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文物界发出关于石窟寺文物追索返还的《天龙山倡议》。《天龙山倡议》是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第一个聚焦石窟寺文物的学术会议文件。据悉,目前仍有大量 ...

• 百年漂泊终回故土,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今在山西太原举行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开凿于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是我国石窟雕塑发展艺术史中的瑰宝,反映了那段时期生机勃勃的历史风貌,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遭到大规模盗掘。经国家文物局调查和追索,今天(24日)上午,天龙山石窟终于迎来第一件回归文物。历经曲折追索过程,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促成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祖国,回归原属地,今天上午,佛首回归仪式在山 ...

• 中国6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 长城保护获殊荣

正在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22、23日晚先后审议并顺利通过我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澳门历史城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武当山古建筑群、长城等6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其中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保护管理示范案例,这是继2018年大运河之后,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再一次获此殊 ...

• 看嘉定这家博物馆里的塔钟、挂钟,如何诉说“时间”

澎湃新闻获悉,历时三年时间改造升级,坐落于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的“大来时间博物馆”于近期重新开放。改造后的博物馆面积从原来的400平方米扩大到1500平方米,馆藏数量也从100余件增加到1000余件。这里收藏和陈列着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机械钟,如教堂塔钟、旧皇家天文台锥摆钟、白鹦鹉挂钟、日晷钟、海航月相钟……每一款钟从结构工艺到外形纹饰,都在静静诉 ...

• 福建考古:钩沉海上丝路的“和合共生”

  作为中国风靡世界的雅韵符号,瓷器代表了一种来自东方的风尚,而记者眼前这尊孔雀蓝釉陶瓶,却满溢异域风情之美:广腹小底,瓶腹一圈粗绳纹贴塑,孔雀蓝的釉色厚而晶莹。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的“和合共生——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文物展上,福州刘华墓出土的孔雀蓝釉陶瓶令人惊艳。  22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持续举行之际,福建举行多个考古博物 ...

• 西藏石窟寺调查取得初步成果 确立时代发展链条

  记者22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西藏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通过专家验收,共调查石窟寺及摩崖造像277处,初步确立了石窟寺兴起、发展、繁荣的时代链条。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伟说,此项调查工作完成了65万余字的《西藏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和277处遗迹点的调查和各点报告,为西藏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

• 新发现 | 江苏常州北舍庄遗址发现春秋早中期土墩墓

北舍庄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北舍庄村北,北邻金府路、西邻龙源路、南临北舍庄路、东邻永泰路。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0′46″,东经119°50′56″。2020年9月,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中发现该遗址。2021年1月-6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通过发掘,清理不同时期遗迹73个,包括1座带环壕的土墩墓、1个灰坑和71 ...

• 暑期如何游故宫:提前订票,纳凉路线,知识课堂

疫情常态化以后,出于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疫情防控的考虑,同时兼顾观众游览的体验,故宫博物院每日限流3万人次。因学生们纷纷进入暑假期间,游览量暴增,北京各大博物馆的门票均较紧张。现在打开“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号”,会发现未来九天的门票均售罄,观众需要于参观日前10天的晚8点提前预订门票。7月21日,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媒体通气会,介绍了票 ...

• 刘庆柱、李毓芳先生莅临琅琊台遗址考察指导

  2021年7月9日-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先生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先生,莅临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遗址考察指导。两位专家曾参与和主持了秦都咸阳、秦栎阳城、汉长安城遗址及汉代帝陵等重要发掘项目,在秦汉考古领域有很高建树。  两位专家在黄岛区博物馆文物库房观摩了考古发掘出土遗物 ...

• 暴雨之下:河南博物院“文物安好”,龙门石窟等闭园

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河南省连日来出现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多地出现洪水。洪水对文物大省河南的文物影响几何?澎湃新闻获悉,目前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多家景区紧急发布闭园公告,河南博物馆、郑州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临时发布了闭馆通知。7月21日一早,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对媒体表示,目前馆内“文物安好”。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天上 ...

• 在马家窑故里,用一场展览讲述2900年彩陶史

马家窑文化是甘肃发现最多、分布面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距今约有5300年~4000年,被誉为“甘肃的仰韶文化”。澎湃新闻获悉,7月20日,以“世界的马家窑·马家窑的世界”为主题的第五届马家窑文化节在甘肃临洮县开幕。作为此次马家窑文化节的重要内容,开幕当天,“灿若星辰——从仰韶到马家窑”“盛装重现——马家窑遗址出土文物展”在 ...

• 甘肃临洮:马家窑出土文物“盛装重现”千年文化

  20日,马家窑遗址出土文物展在该遗址发现地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开展。临洮县博物馆馆长李玉宏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精选了50件出土文物,首次向观众和学者展示马家窑遗址不同区域文化层堆积,以及遗迹、遗物的分布保存情况。7月20日,第五届马家窑文化节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举行。图片来自临洮县委宣传部  “这对探讨马家窑文化在中西文明交汇和 ...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会在福州举办

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成功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出席会议并致辞。宋新潮指 ...

• 可持续发展与世界遗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践行可持续发展观

一、引言北京时间7月17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了此次大会的第一场全体会议。会议讨论的内容之一依然是热门的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共涉及会议的两项议程,分别是“非洲优先”战略专题报告(议程5C)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纳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报告(议程5D)。“非洲优先”战略专题报告(议程5C)根据第43届遗产大会决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