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中国考古百年 | 我所经历的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史前考古调查

01接受文物保护任务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战略布局调整、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黄淮海平原、胶东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津、京、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一项特大基础措施。为了这项宏伟工程的建设,水利科技工作者奋斗了几十年,确定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路线的总布局。考古工作者为抢救珍贵的古人类、旧石器、古脊 ...

• 考古新知 |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文化早中期火种炉刍议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开展,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早中期的文化面貌日渐清晰。火种炉作为该地区的“地方特产”( 巩启明:《仰韶文化》,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163页),已被学界公认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早中期最富特征性的器物,但对于其功能和源流,学界却仍有争论,笔者拟结合相关的考古资料,对这一特殊器类作一简要 ...

• 新发现 | 聊城绳张唐代墓地——山东唐代墓葬考古新发现

聊城绳张墓地位于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城街道绳张村西南(聊城云创项目地块)。南距徒骇河河道约1500米,北距济邯高速约1000米。所在地形为黄泛区冲积平原。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为配合聊城星光云创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勘探出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发清理唐代晚期及五代后梁时期中小型土坑砖室墓24座,共 ...

• 最新成果!月氏和贵霜文化相关人群曾在乌兹别克斯坦区域交流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与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主导,联合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古基因组研究成果“Genetic Continuity of Bronze Age Ancestry with Increased Steppe-Related Ancestry in Late Iron Age Uzbekistan”在中科院生物一区杂志《分子生物与进化

• 新发现 | 山东邹平新西村发现战国至汉代墓地

  2020年5月,为配合小清河复航工程,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新西村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地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九户镇新西村西北约200米处,地处小清河北岸。本次考古发掘共计清理战国至汉代墓葬56座,出土陶罐、陶壶、铜镜、铜铍、铜带钩、铜钱等文物。墓地航拍照战国墓葬均为土坑墓,共计9座,其中M7、M8、M25存在打破关系,墓葬面积普遍较小,均低 ...

• 新发现 |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沁水故道新获发现

受武陟县文物局委托,2016年以来郑州大学黄河历史变迁与大运河文化传承研究团队在黄河、沁河交汇区域内,为寻找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沁河故道遗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团队在全面搜集历史文献与野外考古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空间考古学、历史水文学、遥感影像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初步确定了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沁河故道 ...

• 新发现 | 太原阳曲“三馆一院”建设发现一座宋墓

2020年10月,太原市阳曲县“三馆一院”建设项目施工时发现1座古墓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葬位于阳曲县314省道与双阳路交叉口东南角,“三馆一院”院内西北角(图一)。图一 墓葬位置图墓葬未被盗扰,根据出土铭文砖可知,墓主人姓萧,现将墓葬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为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坐北朝 ...

• 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呈现岭南文化多元交融

澎湃新闻获悉,今年上午,由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组建的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合并后的南越王博物院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主要负责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等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藏品管理及征集等。其中,南越文王墓与南越王宫署遗址均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广州六大史迹。王墓展区建筑南越 ...

• 三星堆惊世文物上新:首次出土完整金面具,青铜人像头发冲天

据央视新闻9月9日消息,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通报,目前,3号坑的发掘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个月内能完成田野发掘工作;4号坑的发掘已结束。截至目前,3号坑和4号坑共出土完整器557件(组),残件1214件。3号坑填土堆积出土各类器物残件和标本共729件。较完整遗物共478件(组),残件141件。其中,较完整器物包括铜器293件、玉器45件、 ...

• 9000年前中国人即饮“啤酒”?专家引最新研究成果释疑

  8日获悉,研究人员通过对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上山文化的桥头遗址出土的陶器进行残留物分析,发现古人酿酒的直接证据。桥头遗址出土的陶器。图片来自蒋乐平  研究人员分析得出,9000年前,中国南方的先民已开始酿造一种麴(曲)酒,其主要原料是稻米、薏苡及其他块茎植物等附加植物原料。当时,古人已有意识地选择和培养有益的发酵菌群,把发霉的谷物和植 ...

• 在西子湖畔读古蜀文明,浙博将展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

澎湃新闻获悉,9月17日,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的“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将在西子湖畔的浙江西湖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共展出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139件/组,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是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 ...

• 苏州博物馆西馆初探:忆江南与苏作工艺陈列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苏州博物馆及建设中的苏博西馆一直备受关注。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文化广场,与金鸡湖遥相呼应。西馆建筑面积 4.83万平方米,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设计,由十栋边长为25米的单体相互连接组成的建筑群建筑组成。目前,苏州博物馆西馆正进入最后的筹备阶段。其中,“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位于苏博西馆一层, ...

• 上博将展受赠文物:呈现郑振铎、张珩等捐献珍藏

上海博物馆将于2021年9月28日至12月26日,举办“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将早期的捐赠者代表及文博事业开创者聚集一起,举办跨门类、综合性的捐赠文物展,以此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博物馆发展的所有捐赠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据悉,展品将包括郑振铎捐赠的汉代人物画像砖,张珩捐赠的唐永徽六年李世延母冯氏等造像,沈同樾、顾榴等人捐赠的元代华 ...

• 莫高学堂被评为亚太地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

近日,“莫高学堂”研学项目在亚太地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亚太地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敦煌研究院被授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荣誉称号。亚太地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发布,面向亚太地区征集具有一定时代前瞻性和示范意义的遗产教育案例。评选活动共 ...

• 走进咸阳文物精华展

  国宝级文物西周淳化大鼎、精美玲珑的西汉圆雕玉仙人骑奔马、见证北周武德皇后传奇人生的“天元皇太后玺”金印……走进陕西咸阳博物院“泾渭遗珍 古韵留香——咸阳文物精华展”现场,一大批珍贵文物映入眼帘,将古都咸阳的悠久历史娓娓道来。西周淳化大鼎。 图片来自咸阳博物院  咸阳处于关中腹地,自古就有“九州膏腴之地”的美誉。咸阳是中国历史上 ...

• 考古发现:约9000年前中国南方先民已会酿酒

  1万多年前,在钱塘江中上游流域,人类开始驯化野生水稻。而在约9000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利用稻谷等酿酒。这是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的。  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了上山遗址。至今,同类型遗址在周边地区发现了19处。这些遗址均出土了丰富的稻作遗存,最古老的炭化稻米已有1万多年历史,为“栽培水 ...

• 苏州板桥村墓葬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获悉,2021年3月至8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苏州工业园区扬明路东、娄江大道北地块,以及扬中路东、扬华路北地块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此次考古是苏州地区的第一个实验室考古项目,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首个跨区域合作的实验室考古项目。  因发掘区域附近原为板桥村,故命名为板桥村墓葬,其中扬明路东、娄江大道北 ...

• 三星堆遗址近期再次出土一件青铜神树 提取工作耗时4月

 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近期出土一件青铜神树。该神树于今年3月被发现,提取工作耗时4个月,直到7月15日才被提取出土。  这棵青铜神树于今年3月在3号祭祀坑约中心位置露出一角,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神树树干和其上的太阳轮装饰物完全显露出来,树枝和花蕾等构件也在周围相继被发现。由于神树的树干和两根象牙紧贴在一起,象牙又和坑内其他文物叠压着,提 ...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内存壁画

  河北省固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3日通报称,该县一处工地施工中发现辽代晚期单室砖墓4座,其中一座保存有少量壁画,同时出土了石经幢、墓志及其他文物。古墓发掘现场。 顾轩 摄墓内残存的壁画。 顾轩 摄  据介绍,8月23日,河北省固安县县城内一房地产项目施工中发现砖墓,施工方迅速上报了该县文物部门。接到消息后,固安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 ...

• 河北黄骅发现一处金代制盐卤水井

  日前,河北省黄骅市考古工作人员在当地海丰镇遗址附近发现一处古代制盐卤水井,形制规整。河北海盐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对井底瓷片、井壁砌砖和芦苇捆鉴定,认定为金代遗迹。  新发现的卤水井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骅市海丰镇遗址东北10公里处,井深约255厘米,直径约265厘米;井壁由灰砖砌成,形制完整;井中发现瓷片、木桩,井底存有捆扎好 ...

• 青海同德唐已改祭祀遗存考古进行时

  唐已改祭祀遗存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卡力岗村西南3500米处,北距卡然公路1公里,东、西、南三面均为冲沟,西与唐已改石头建筑遗址隔沟相望。  该遗存系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初次登记为古墓葬。2020年7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再次对该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现存地表圆形封土堆,残高1.6米、直径约20米 ...

• 11座汉唐古墓现身郴州,出土大量瓷器、铜器及银器

黄泥塘墓群位于郴州市北湖区槐树下黄泥村,在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年代为汉代,是北湖区重要的地下文物埋藏区之一。2021年3月~4月,为配合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郴江敬老院)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郴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郴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对项目红线范围内开展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6月~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 ...

• 四川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施行: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相衔接

9月1日起,《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记者从1日下午在广汉举行的《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上获悉,《条例》的施行,将为三星堆遗址保护管理提供法治保障,未来,三星堆不仅将做好遗址保护,还将科学规划遗址的保护利用,持续推进三星堆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并做好三星堆展示利用工作,进一步提升三 ...

• 甘肃肃北发现逾5000幅千年岩画 反映射猎游牧生活

  甘肃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27日披露,在肃北广阔的地域中,分布着众多鲜为人知的神秘岩画,这些岩画凿刻技法虽极简单,但画境古朴,形象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游牧民族繁衍发展的痕迹。目前已发现岩画总数超过5000幅,其中清晰可见的有3000多幅。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南北两侧的肃北县境内,累计发现岩画总数超过5000幅。图为骑手岩画(资料图 ...

• 青海宗日遗址探明两处台地遗存分布情况

  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1日消息,日前,2021年度宗日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现已基本探明宗日遗址两处台地的遗存分布情况,为今后对宗日遗址开展长期考古研究工作和宗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和卡力岗村间的黄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遗址东西分布总长达五公里以上,是目前黄河 ...

• 故宫特展“林下风雅”:从唐宋元高逸人物图看起

澎湃新闻获悉,“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于今天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展出,展期两个月。本期展览从故宫院藏人物画中,选取76件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含五代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卷 (旧署“韩滉文苑图”)、北宋赵佶(传)《听琴图》、南宋李唐 《采薇图》卷、明代戴进《商山四皓图》轴、清代石涛《人物故 ...

• 成都发现先秦时期聚落遗址

  8月2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发现一处周代遗址——犀园村遗址。该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其春秋时期的墓地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墓地,层位关系清楚,可以作为成都平原春秋墓葬考古的标尺。  犀园村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 ...

• 中国考古百年|当年的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史前考古调查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了这项宏伟工程的建设,水利科技工作者奋斗了几十年,确定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路线的总布局。考古工作者为抢救珍贵的古人类、旧石器、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历史文物,在调水之前对东线和中线的文物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在丹江口库区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00处,其中含手斧的旧石器遗址 ...

• “贾宝”是谁?大同北魏墓葬群首次出土木质武士俑

8月26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在大同发现一处北魏时期墓群,并在其中名为“贾宝”的墓葬中首次发现了北魏时期的木质武士佣和镇墓兽。据了解,该墓葬所处时代恰是北魏国力日趋鼎盛之时,民族融合渐趋深入,平城化与汉化进程交相辉映。该墓的发掘是近年来北魏平城时代墓葬的重要收获之一。贾宝墓全景(自南向北拍摄)“木堂”证明墓主为中等阶层此 ...

• 2021年度宗日遗址考古发掘进展顺利

 宗日文化是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重要环节,是青海省土著考古学文化的突出代表,现已成为当地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宗日遗址作为宗日文化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无疑对研究该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为进一步探明宗日文化的内涵、源流、发展以及其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互鉴,更好地挖掘宗日文化的学术价值,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自2020年开始 ...

• 广州黄埔榄园岭遗址发掘出58座先秦墓葬

27日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的榄园岭遗址考古现场获悉,截至当日,该遗址本次考古发掘共发现先秦时期墓葬58座,出土各类遗物160余件(套)。遗址现场发掘的有领玉镯。图片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榄园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棠下村南部,东临平岗河,为一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椭圆形低矮小山岗。2015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便对榄园岭遗址西北部区 ...

• 龙门石窟景区:漫入河水已退去 石窟造像均安好

    这两天,龙门石窟牵动着不少人的心。7月21日,记者现场探访了解到,受20日伊河水位上涨影响,龙门石窟景区游客通道一度出现河水漫入的情况,虽然河水很快退去,但路面留存了不少淤泥,目前龙门园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正在进行清淤打扫工作。龙门园区相关负责人说,经排查,河水漫入地面未对景区文物造成影响,石窟造像等均安然无恙。  早上9时许, ...

• 新发现 | 南京江宁小李家村发现萧梁时期宗室贵族墓

  2021年3月至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市江宁区小李家村北(纬七路北、经二路西地块及周边区域)发现并清理墓葬12座(编号2021NJXM1-M12,以下简称M1-M12)和沟1条(编号2021NJXG1,以下简称G1)。墓葬为砖室墓和竖穴土坑墓,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为南朝、宋代和明清时期墓葬。发掘区航拍该地块古代遗迹的发现得益于《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 ...

• 考古研究|| 长江文明考古研究取得新进展

8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考古科学:报道》(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AHCI收录)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 论文题目为“Compositional study of household ceramic assemblages from a Late Neolithic

• 广彩瓷、石湾陶,清代风靡海外的“广州货”有哪些?

清代风靡海外的“广州货”都有哪些?今天起,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与广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十三行外销品”展中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展览甄选清代至民国广州工匠制作的广彩瓷、牙雕、贝雕、银器、织绣、石湾陶、外销画等,它们都是风靡一时的外销珍品。此次展览展出的百余件展品中,有近半数是首次展出。如清代贴 ...

• 成都发现先秦聚落遗址,新出土青铜器、柳叶形剑等

8月2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发现一处周代遗址——犀园村遗址。该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其春秋时期的墓地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墓地,层位关系清楚,可以作为成都平原春秋墓葬考古的标尺。犀园村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化面貌、 ...

• 北京中轴线实地测绘今日启动,明确参与申遗的遗产点空间分布

今天(8月26日)一大早,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来到先农坛,开启了中轴线三维立体实景测绘的序幕。“实景三维”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具备实体化、单体化、语义与结构化等特性,可实现“有结构、带属性”“人眼可看、机器能懂”。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也是历次城市规划中保护和发展的重点。目前,北京市正在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 ...

• 山西大同北魏“太和元年”贾宝墓首次发现木质武士俑、镇墓兽

  26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大同发现一处北魏墓群,并在其中一座墓葬中首次发现北魏木质武士俑、镇墓兽。M13墓室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7年5月至6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一处北魏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此墓群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御东新区,西邻恒源路,北邻南环东路。M13全景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 ...

• 考古研究|| 耶鲁大学最新AMS技术测定马丘比丘年代

据耶鲁大学考古学家Richard Burger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位于秘鲁南部的15世纪著名印加遗址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比之前认为的还要古老几十年。Burger和一些美国机构的研究人员们使用加速器质谱(AMS)--一种先进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在安第斯山脉东侧的印加帝王帕恰库提(Pachacuti)的纪念性建筑群和曾经的乡村庄园中发现的20世纪早期的人类遗骸。 他

• 埃及修复卡纳克神庙,年底将开新景点

8月,埃及旅游和文物部称,该部门的一个专家修复团队正同卢克索大学和南谷大学修复系的毕业生以及卢克索修复研究所一道,修复卡纳克(Karnak)神庙建筑群中的大列柱室,目前,大列柱室的第一根石柱的修复工作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卡纳克神庙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神庙,位于尼罗河东岸的卢克索镇以北。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的中王国时期,建造工 ...

• 出水35万多件瓷器,“泰兴”号沉船文物中国首展

200年前,一艘满载香料、丝绸、茶叶、瓷器和2000余名乘客的中国巨型三栀帆船“泰兴”号从福建厦门港启航,驶往东南亚巴达维亚,不幸在印尼触礁沉没,造成1600余人遇难,伤亡超过“泰坦尼克”号,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号。1999年沉船被打捞出水,出水瓷器超过35万件,轰动世界。遗憾的是这些瓷器流散在世界各地,国内罕有收藏。澎湃新闻获悉,“远帆归航 ...

• 葛饰北斋的宏大视野:大英将展“万物绘本”

葛饰北斋(1760 - 1849)是19世纪日本最重要的画家与版画家之一,他曾为《万物绘本大全》绘制了103幅画稿,然而绘本终究没有出版,这些未出版的画稿反而得以长久存世,变成供人观赏的艺术品。澎湃新闻获悉,2020年,大英博物馆购藏了此103幅由葛饰北斋所作的绘图百科《万物绘本大全》版画画稿,并将于9月30日秋季开幕的特展“北斋:〈万物绘本大全〉”中悉 ...

• 一天出土60文物,陕西即将建成国内首座考古博物馆

有句流传甚广的话——“地下文物看陕西”,此言可谓不虚。澎湃新闻获悉,今年全国首个考古类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有望与公众见面。该博物馆是依托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60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和20余万件文物藏品而建设的大型专题博物馆。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天平均出土60多件文物,项目建成后,将为这些文物的保护修复展示提供空间。 ...

• 《敦煌谈艺录》入选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8月20日,由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此次评选活动共有671种图书参评,50种图书入围终评,根据《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章程》评审专家组以综合评议和投票推荐的方式,最终选出了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和“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其中,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赵声良所著《敦煌谈 ...

• 土山汉墓考古为何持续半个世纪

  历经50余年的土山汉墓考古,是我国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念转变的缩影,凝聚着三代考古人和博物馆人的梦想。图为土山汉墓全景。图片来自原丰  在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南部,有一座呈南北走向的山脉——云龙山,因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而得名。土山汉墓位于云龙山北麓低缓的山腰上,借助山势夯筑形成一底部直径近100米、高约16米的高大圆形封 ...

• 广州黄埔榄园岭遗址发现西周至春秋墓葬47座

广州市黄埔区榄园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4日通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年6月对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的黄埔区榄园岭遗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已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西周至春秋时期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时期墓葬3座、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47座。  榄园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棠下村南部, ...

• 新发现:成都平原春秋时期最大规模墓地

2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发现一处周代遗址——犀园村遗址。该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主要可分为西周聚落和春秋墓地两个发展阶段。其中,春秋时期的墓地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墓地。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化面貌、重现社会组织形式、 ...

• 因工作疏漏官网出现藏品年代标错,故宫博物院:感谢指正

近日,因工作疏漏,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出现藏品年代标错问题,在热心观众的监督提醒下得以更正。在此,向指出问题的热心观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一直以来热爱和关注故宫博物院各项工作的观众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为进一步提升故宫博物院服务水平,加强与观众朋友的联系,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自即日起开设“留言板”栏目(https://www.dpm.org.cn/bottom/ ...

• “西安市未央区团结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考古发掘”学术研讨课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十三)

  2021年8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利用雨休的闲暇时间,继续开展学员研讨课程。来自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学员郭辉向大家汇报了西安市未央区团结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谭家村)的考古发掘情况。  该项目发掘区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太华北路以东、景云路以西,永信路以南,西距汉长安城东城墙5公里,东距 ...

• 新发现 |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发现年代集中、数量丰富的仰韶晚期遗存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蒋刘村(原咸阳市泾阳县蒋刘乡蒋刘村)东,东邻大堡子村,南近高太路,北为河谷断崖,处在泾河下游南岸的黄土台塬(“咸阳塬”东北端)上,西距高陵杨官寨遗址约15公里。遗址所处地域黄土堆积丰厚、水文优势突出,地势北高南低、平缓开阔。蒋刘遗址于1958年首次调查发现,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