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城之源”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北京市文物局1日公布,北京“城之源”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在西周燕都城墙范围内发现结构明确、层次清晰的成规模夯土建筑基址。 有关专家表示,这不仅印证了文献中关于“周初封燕”的史实,而且对于早期国家治理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是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和始封地,现存西 ...
北京市文物局1日公布,北京“城之源”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在西周燕都城墙范围内发现结构明确、层次清晰的成规模夯土建筑基址。 有关专家表示,这不仅印证了文献中关于“周初封燕”的史实,而且对于早期国家治理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是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和始封地,现存西 ...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编号为焦村M25、M26、中兆村M100,出土共计278件随葬器物以及土雕建筑、壁画。 少陵原,是西安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处于浐河以西、潏河以东。海拔高度为470米到 ...
土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云龙山北麓,共发现三座墓葬,《水经注》等记载为“亚父冢”,俗称范增墓。一号墓规模较小,三号墓可能为废弃墓葬。二号墓位于主封土下,1977年发现至今,历经了三代考古人40余年的发掘历程,发掘工作从室外考古转为室内考古,从田野考古发掘转为发掘与保护、展示并重,是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理念转变的缩影和范例。
该墓地于2017年12月被首次发现,因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体现出了独特的考古学文化特征,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项目,予以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经过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札达县文物局2017年至2020年的考古发掘,现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全面掌握我省石窟寺、摩崖造像及石刻现状,构建我省更加科学有效的石窟寺保护管理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石窟寺保护研究队伍,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办保函[2020]889号)、《全国石窟 ...
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辽宁在马鞍桥山遗址发现了明确的房址等重要遗迹,并且在聚落址四周发现并确认了聚落环壕的存在,根据其出土遗物可知应为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为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图为马鞍桥山遗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从2015年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考古队,在宝鸡地区寻找雍五畤,相继发掘了凤翔雍山血池、陈仓吴山祭祀遗址。2018年至2020年,联合考古队在陈仓区渭河以南磻溪镇下站村又揭露出一处内涵丰富的秦汉时期祭祀遗址,根据发现祭祀坑和出土遗物判断该遗址为秦汉时期密畤。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今西安市主城区以北18公里。城址以渭水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北区考古工作已开展逾60年,众多的成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十一五”之后,咸阳城考古进入了新阶段。借助于前人的丰硕成果,基于渭水贯都、城墙遗存久寻无踪的事实,对这座从王国之城到帝国之都的遗址,选择了在城市手工业考古视野下, ...
陕西考古又有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镐京遗址发现一座高等级大型建筑基址,根据旁边祭祀坑发现的动物头骨,考古人员推测这座建筑有可能是一座西周天子使用过的宗庙。已揭露夯土建筑基址800多平方米据该考古项目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岳连建介绍,镐京遗址位于西安西郊沣河的东岸,历史上曾经是西周武王时期建立的都城镐京的核心区域。2019到2020年, ...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阳墓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一带,伊河支流顺阳河自西向东穿过墓地。其西、北分别为陆西山、鹿蹄山、东、南为伊河西岸开阔谷地。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4°21′51.69″,东经112°13′09.51″,海拔高程283.3~291.5米。根据考古调查分析,徐阳墓地墓葬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编号A、B、C、D,已发现墓葬500余座,贵族墓主要 ...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处于中河与后河交汇的二级阶地,由罗家坝外坝、罗家坝内坝和张家坝三个独立的单元组成,分布面积约120万平方米。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也是川东地区目前保存最好、墓地规模最大的巴文化遗址。1999年、2003年、2006年、2016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四 ...
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乡北白鹅村东,属于北白(鹅)遗址的一部分。整个遗址北依王屋,南望黄河,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东南距洛阳70余公里。 2020年初,对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初步断定这是一处两周之际高等级贵族墓葬群。2020年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考古发掘。随后组成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文物局 ...
陕西考古又有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镐京遗址发现一座高等级大型建筑基址,根据旁边祭祀坑发现的动物头骨,考古人员推测这座建筑有可能是一座西周天子使用过的宗庙。已揭露夯土建筑基址800多平方米据该考古项目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岳连建介绍,镐京遗址位于西安西郊沣河的东岸,历史上曾经是西周武王时期建立的都城镐京的核心区域。2019到2020年, ...
近日,《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2035年)》正式发布,遗址核心区村庄搬迁腾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琉璃河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首次在城内发现结构清晰、内涵丰富的成规模夯土建筑基址。琉璃河考古工作现场图 李瑞/摄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是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和始封地,现存西周时期的夯土城墙、城内遗存 ...
郭元咀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大街二程书院北部,坐落于鲁台山北麓、滠水东岸的台地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对该遗址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发掘表明,郭元咀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包含屈家岭时期、商代、西周、东周以及唐、宋、清代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以商代铸铜遗存的发现最为重要。
时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北临太康县。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钻探和发掘表明,遗址的南部是一处夏代早期的粮仓城。 在面积约5600平方米人工垫筑台地的外围有宽浅的围沟,宽度超过30米。已发掘的285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29座罕见的仓储遗迹,分布集中,形制多样。这些仓储设施建造时大多先平整垫高地面,然后以土坯建造土墩或墙体, ...
4月1日,“2021文化遗产大众传播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期间,中国文物报社与号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智慧文博共同推进后疫情时代文化遗产的大众传播与体验升级。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和号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之超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各自的核心能力及行业经验,聚焦数字孪生、大数据、 ...
4月1日,由中国文物报社、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博物院承办的“2021文化遗产大众传播论坛”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举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出席,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刘润民、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在开幕式上致辞,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高科技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现 ...
七星墩遗址位于湖南省华容县东山镇,北依长江,南滨洞庭。2018年纳入国家文物局重大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2018-202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连续三年对其开展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目前调查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钻探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发掘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清理城垣、墓葬、窑址、房址、灰坑、池塘等遗迹 ...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双槐树村南台地上。2013-2020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本体及其相邻区域先后数次展开文物调查勘探与考古发掘工作。
(海报设计:曹秉进)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806015392218152964▲山西夏县师村遗址视频资料发掘单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工作站项目负责
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掘出的古城墙竖截面 经过7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凤凰咀遗址发掘出一段古城墙和护城河,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少量玉器。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掘出的护城河一角 武汉大学凤凰咀遗址考古队带队老师单思伟博士27日介绍,本次发掘解剖了一段南城墙和护城河,确认了城墙和护城河的存在、结构和城址的兴废年代。凤凰咀遗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大同发现一座北魏砖室壁画墓,墓室内壁画、漆木棺、丝纺织品、漆器等保存较好,非常难得。2020年8月至12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大同平城区七里村北魏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北魏墓葬86座,其中只有一座砖室壁画墓。它坐北朝南,为长方形斜坡墓道砖砌单室墓,南北总长24.12米,墓底距地表深9.3米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阳泉市发现一口九边形木构水井,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根据木构件测年数据等,综合判断它的砌筑和使用年代在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发掘现场。图片来自山西省阳泉市文物管理中心 这口古井位于山西省阳泉市洪城北路东侧,北距平坦垴战国古城遗址北墙570米。2019年11月,它在棚户区改造施工过程中 ...
30日,三星堆8号坑南部、中部两个区域的填土,已经清理完成,暴露出灰烬层,发现了一些青铜器碎片,专家根据显露的花纹推测,而这些碎片可能来自同一件青铜器,还有望拼接起来。8号坑最新暴露出来的青铜碎片,主要集中在坑的南部,而坑的中部,目前以红烧土快、石板等建筑构件居多,专家介绍,这种布局,反映出当时古蜀人有意识的一种填埋行为。北京大学考 ...
3月29日下午,由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共同举办的首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在太原举行。论坛集结了全省12项考古发掘项目,涵盖了新石器时代至元明时期的最新考古发现。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处白雪冰处长致辞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处白雪冰处长出席并介绍,2020年,我省考古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丰硕成果。全年累计 ...
2019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前言 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41项文化遗产(含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最精华的部分,它们的保护管理与展示利用状况代表了中国文化遗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满 ...
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掘出的古城墙竖截面 杨东 摄 中新网襄阳3月28日电 (胡传林)经过7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凤凰咀遗址发掘出一段古城墙和护城河,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少量玉器。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掘出的护城河一角 杨东 摄航拍襄阳市襄州区凤凰咀遗址 杨东 摄 武汉大学凤凰咀遗址考古队带队老师单思伟博士27日介绍,本次发掘解 ...
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摄影 向宇 3月16日下午,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迎来了一位全国不少文保人眼中敬仰的“老师”、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顺清。“先下坑看看!”一踏入考古发掘现场工地,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就马上穿起防护服,直奔各坑位的工作舱。此前他乘着动车从湖北来到成都,又马不停蹄地奔向广汉。
夏哈吐尔古城遗址。该遗址为唐代拓厥关又名柘厥关所在地,斯坦因曾在此地发掘得到大量文物,黄文弼等专家也曾踏访此地。古城遗址立有纪念碑,据《中国文物地图集 新疆分册》记载,该遗址位于新和县渭干河右岸,隔河与乌什吐尔佛寺遗址相对,古城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40米,仅残存断壁。通过实地测量,该遗址的经纬度为北纬41°41'12.04",东经82°41'20. ...
2021年3月26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副主任、考古杂志社副社长曹楠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先后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 ...
澎湃新闻从国家文物局近日通报的2020年度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通报中获悉,2020年全国文物系统持续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和文物火灾隐患整治,狠抓文物安全责任落实。当年全国开展文物执法巡查266278次,发现各类违法行为590起,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3起,行政处罚63起,责令改正89起,移交司法机关6起。国家文物局当年直接督 ...
寿州窑遗址的概况及保存状况 寿州窑遗址最早由淮南市博物馆原馆长周墨兵先生发现,后1960年原安徽省博物馆副馆长胡悦谦先生到淮南考察时得知寿州窑一事,随后展开寿州窑遗址的调查并对外披露。外界才得知寿州窑的存在,经多次调查发现,窑址主要分布在上窑镇的管嘴孜、余家沟、上窑镇医院住院部、外窑村、马家岗、泉山、三座窑以及凤阳县武店区的临 ...
记者23日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悉,由北京大学考古队主要负责的三星堆遗址8号坑发掘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发现有中小型青铜器、玉器的集中堆积,另发现有8件玉石戈,其中一件戈体型较大,是非常罕见的大型仪仗用器。 8号祭祀坑位于三星堆祭祀遗址最西南部,也是目前三星堆遗址中发现所有祭祀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祭祀坑”里的文物。安源 摄 北 ...
2021年3月1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0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三门峡市举行。经过各项目负责人汇报,由专家无记名投票,在10个汇报项目中,最终推选“巩义双槐树遗址”“ 淮阳时庄遗址”“伊川徐阳墓地”“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 五个考古发掘项目作为“2020年度河南省五 ...
21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渑池鹿寺西遗址考古发掘出42座春秋时期墓葬,其中墓葬的器物组合和形制与洛阳徐阳墓地的中小型墓葬基本一致。考古队据此判断应为春秋时期的戎人墓葬。 该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天池镇鹿寺村。2020年7月至12月,河南文物部门对鹿寺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23座,灰坑197个,二里头时期凌 ...
央视新闻3月20日消息,时隔35年,三星堆考古发掘再次进行,新发现的6个坑,让考古队员和公众都感到惊喜和兴奋。不过,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35年前没有发现这几个坑,而这次又是怎么发现的?1986年7月至9月,考古人员对1号坑和2号坑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四千余件。青铜神树、大立人、纵目大面具以及众多青铜头像的发现,让三星堆遗址“沉睡数千年, ...
微博@四川发布 图3月20日下午,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新闻通气会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据三星堆考古站站长雷雨介绍,考古工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探寻文物、确定遗址、建立序列、聚落考古和社会考古。通过目前的考古工作,已全面摸清遗址的遗存分布情况以及保存状况;基本建立起遗址从新石器时期至西周时期的编年体系和宝墩文化;初步明确遗址三重城圈格局。 ...
川观新闻3月20日消息,当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新闻通气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表示,此前通过1、2号“祭祀坑”的发现,建立了三星堆博物馆。这次新发掘了6座“祭祀坑”,将筹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目前已在全球征集方案,57家国内外 ...
三星堆六大祭祀坑:新出土黄金面具、百根象牙及丝绸【点击图片查看详情】新华社成都3月20日消息,古蜀文明之光,再次闪耀于中华文明版图西南部。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玉璧、金箔、象牙……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50 ...
一件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的半张黄金面具打了一个很大的“耳洞”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博@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 3月20日消息,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成果20日公开。在此次发掘中,一件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的半张黄金面具引发网友关注。有人注意到,这张金面具打了一个很大的“耳洞”。在当日下午的新闻通气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雷雨回应,目 ...
新华社3月20日消息,伴随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揭晓,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这片神奇的土地。自1986年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相继被发现,人们对它的讨论便从未停止。“祭祀坑”出土大量震撼人心又富有神秘色彩的文物,更是引发世人大量猜测。那些关于三星堆的传说,都找到答案了吗?传说一: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吗?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新华社发)硕 ...
红星新闻客户端3月21日消息,继1986年三星堆遗址在1、2号坑中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三 ...
红星新闻客户端3月21日消息,继1986年,三星堆遗址在1、2号坑中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
新华社太原3月21日消息,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了解到,科研人员近日对山西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铜壶内的液体、土样进行了科学分析,证实铜壶内装有果酒遗存。科研人员称,这从实物上填补了中国先秦果酒研究的空白。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垣曲县,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市、垣曲县文物部门对此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周 ...
金沙遗址发掘时的象牙堆积。 金沙遗址供图中新网成都3月21日消息,从3月20日起,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陆续公布新一轮发掘成果。目前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3号坑已探明的象牙就有120多根。同为古蜀文明遗址的金沙遗址,曾于2001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层层叠压、密集分布的象牙,为何古蜀人对象牙情有独钟?这些象牙该如何保护?未来将有哪些文 ...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中,3号坑以大量的青铜器和象牙遗存居多,但历史的信息不仅仅是蕴藏在这些肉眼可见的器物中,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利用各种功能强大的放大镜,考古队员同样在一块块土样和灰烬中获得重要发现。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队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馆员 郭建波:我们在3号坑青铜面具的耳朵旁边取的土样,在一小点的土壤上 ...
澎湃新闻获悉,3月19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续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承诺未来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合作。2010年,两家单位即已签约。十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故宫博物院先后有43名专家学者在校担任各类别的兼任教职,讲授5000多课时的课程,指导213名文博专业研 ...
近日,“众流归海——明清时期的人物图像与文化融合”(以下简称“众流归海展”)正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展览分“天地人伦”“道法自然”“智慧圆满”和“一团和气”四个单元,汇集110余件(套)绘画、造像、雕刻及文学图像,包括明代青铜孔子像、《仇英绘枫溪垂钓图》、金铜文昌帝君鎏金铜像等多件湘博馆藏品。展览还设计了两件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易》 ...
6个“祭祀坑”的“重见天日”让三星堆“再惊天下”。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象牙微雕、丝绸……是谁把这么多“宝贝”埋在“祭祀坑”?三星堆的国王是谁?宫殿在哪儿?青铜器作坊在何处?……除了“祭祀坑”,三星堆还有啥?古蜀王墓在哪儿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人像高达一米八,加上基座通高约两米六,被称为“东方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