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河洛古国”——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摘要: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双槐树村南台地上。2013-2020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本体及其相邻区域先后数次展开文物调查勘探与考古发掘工作。


(海报设计:曹秉进)

[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806012075865866243[/video]

▲双槐树遗址视频资料

发掘单位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顾万发

▲双槐树遗址全景照

▲双槐树遗址位置图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双槐树村南台地上。2013-2020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本体及其相邻区域先后数次展开文物调查勘探与考古发掘工作。

  

▲分析遗迹

勘探确认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左右,南北宽约780米左右,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阶段3重大型环壕、大型建筑基址、中心居址、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版筑的大型夯土地基、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坛、房址、灰坑、人祭坑及兽骨坑等遗迹。

▲H147

▲人祭坑(南-北)H677

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文化时期文化遗物。经初步研究,该遗址文化遗存可分为五期七段。其中第一期为裴李岗文化时期,第二期相当于大河村二期偏晚阶段(即庙底沟类型晚期);第三期相当于大河村三期;第四期相当于大河村四期,可分为三段,第五期相当于大河村五期。

▲双槐树遗址功能布局示意图

重要发现

一、三重环壕

  三重环壕分布于居住区外侧,内壕周长约1000米,中壕周长约1500余米,外壕现存周长约1600余米,三重环壕分别通过吊桥和实土的门道与外界相连。从目前的解剖判断:内壕和中壕始建于遗址二期,外壕始建于遗址三期,三条壕沟到遗址四期偏晚阶段逐渐变平。

▲G3外壕(南-北)

二、大型中心居址

位于内壕北部。在居址区南部建有两道围墙,形成两重具有瓮城结构的门道。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封闭的半月形结构,面积达18000平方米。在考古发掘约1/10的范围内,发现有布局密集的大型房址,其中④层下目前掲露房址4排。位置居中面积最大的F12,面积达202平方米,在其中心房间夯土中有一完整的麋鹿骨架,另在其基址主体东南和整个回廊中,有意埋藏有九件陶器。时代为遗址三期。F13东北部室外活动面发现一件兽骨牙蚕雕。③层下揭露房址2排,时代为遗址四期早段。

▲瓮城式结构(南向北俯拍)

▲鹿骨祭祀坑

▲牙雕蚕T3544④20

三、大型夯土建筑群基址

位于内壕中部,中心居址区以南,主体建筑以道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域。比较明确的有三处大型院落,其中一、二号院落布局较为清晰。

▲中心区总图(南-北)

一号院落

平面呈长方形,院落面积1300多平方米。院墙基槽内填土经过夯打处理。一号院落主体建筑F76位于最北端,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是一处多开间的面积达308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另发现主门道和门塾等遗迹。目前判断一号院落遗址三期。

▲一号院落南墙门道及门塾(南-北)

二号院落

平面呈长方形,院墙面积1500多平方米。院墙基槽通过夯筑而成,墙中发现具有承重作用木柱,墙体内外侧发现有扶壁柱和扶壁墙。发现有门道及门塾遗迹,院落南墙偏东位置发现有“一门三道”的门道遗迹。院落内发现大型建筑基址,整体结构布局尚不清晰。目前判断院落年代为遗址四期早段。

▲二号院一门三道遗迹(南-北)

二号院落下叠压的三号院落,面积更大,整体形制有待进一步工作。

▲二号院落

四、大型版筑遗迹

位于一号院落南部,目前发现南北分为13版夯打,面积约700平方米,发现清晰的圜底集束夯迹象,初步该遗迹时代为遗址四期晚段。

▲大型版筑遗迹局部(东-西)

五、4处大型公共墓地

遗址内发现有4处公共墓地。勘探确认墓葬总数1700余座,均呈排状分布。在墓葬区发现夯土祭坛遗迹3处。

大型墓葬及祭坛遗迹(航拍南-北)

学术价值和意义

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彩陶罐H330-1

▲彩陶杯H324-1

▲H449-1

大型建筑群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为探索三代宫室制度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素材。

  

▲出土遗物整理

两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芦山峁大营盘梁一号院落、古城寨廊庑基址、二里头遗址一、二号宫殿等中国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与其一脉相承。

“一门三道”门道遗迹与二里头一号宫殿建筑、偃师商城三号、五号宫殿建筑门道遗迹基本一致,凸显了双槐树大型建筑基址的源头性。

大型中心居址建筑前两道围墙及两处错位布置的门道和加厚围墙的设计,具有极强的防御色彩,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瓮城的雏形。

墓葬区内发现的夯土祭台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首次发现,有利于开展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周边区域在祭坛文化以至高层礼仪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

考古队员合影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作者:顾万发

更多信息...

双槐树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