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
2020年12月30日,深圳博物馆联合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的“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共展出76件(组)珍贵藏品,观众可体验一系列多元化学习活动,并倾听相关音频节目。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5月23日。上图:“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展”展览现场上图:“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 ...
2020年12月30日,深圳博物馆联合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的“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共展出76件(组)珍贵藏品,观众可体验一系列多元化学习活动,并倾听相关音频节目。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5月23日。上图:“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展”展览现场上图:“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 ...
正月初五按民俗是财神日,“中国古代钱币”专题展这些天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从国家博物馆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一千八百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二百余件,分“序厅”“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三部分进行展示,系统呈现了中国古代钱币发展体系及其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展览现场中国古代钱 ...
云冈石窟研究院19日正式升格成立云冈研究院。该院将瞄准石窟寺保护与研究国际前沿,助力云冈石窟走向世界。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杭侃担任云冈研究院院长。 “百年以来,云冈石窟的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表示,升格后的云冈研究院将狠抓云冈石窟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性保护项目,瞄准石窟 ...
金中都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部,主要区域横跨现在的丰台区和西城区,北边界在长安街以南、东边界在陶然亭公园南北一线、南边界在南二环以南的位置、西边界在西三环以东的丽泽商务区一带。金中都遗址现在地表上残存的三段城墙遗迹均位于丰台区,即西城墙高楼村段和南城墙的万泉寺段、凤凰嘴段,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 ...
一、遗址概况 城子山山城位于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凉泉镇城子沟内,山城坐东向西,山高谷深,周围群山围绕,山城北侧为清河支流碾盘河。 城子山山城为辽宁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句丽山城,其平面呈“∞” 形,由石筑城、土筑城两部分组成。城址城墙总长7197.9米,其中人工墙体6362.4米,自然墙体835.5米。图一 城址位置图 二、发掘目的 1. 通 ...
“现在天龙山石窟几乎没有一尊佛像是完整的。这是第一尊从日本回归的天龙山佛首,这尊微微含笑的佛首,见证了天龙山石窟精湛的艺术水平……” 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一尊回流的天龙山石窟佛首站上了C位。 在节目中介绍这尊佛首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去年就已参与鉴定此文物。近日,他从研究者的角度解读了这尊佛首背后的故事。央视春晚 ...
从数字复原后的“魂归故里”,到如今的佛首归来。亦幻亦真的背后,延伸出一条石窟数字化保护的探索之路。美国华裔王纯杰向山西博物院捐赠的云冈石窟佛首。 张云 摄山西云冈石窟外景。 胡健 摄 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太原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让于灏好几天没睡好。作为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的他,24年守在天龙山脚下,见证着石窟在风雨侵蚀和数字科 ...
成都博物馆2021年第一个大型原创展览“列备五都——秦汉时期的中国都市”9日面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5月19日。焦作市博物馆收藏的五层彩绘陶仓楼。图片来自成都博物馆 据悉,本次特展由四川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指导,全国15家参展单位共同主办。作为新春“文化大餐”,本次展览汇集“五都”所在地300余 ...
“文博中国”公众号2021年2月17日发表了李维明先生的大作《二里头遗址祭祀陶文初识》,我们看到后立即认真拜读,并找到《二里头(1999~2006)》(文物出版社,2014年)中的文字、图版、原始照片和陶片实物原件核对有关情况。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关于该标本,《二里头(1999~2006)》中的文字描述如下: (陶簋)不分型 1件。2000ⅢT4⑩: ...
一工作概况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处,著名的“女神庙”北侧,是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大型平台遗迹。图一 第一地点地理位置图 1981年调查初步确认存在品字形排列的三座山台,近年的调查和发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8座山台石墙,编号为T1~T8,其中T1和T7分别对应最早判定为品字形山台的“北山台”和“东山台” ...
新冠疫情使全世界许多博物馆都处于封闭状态,希腊也不例外。不过,雅典卫城博物馆刚刚向公众开放的在线数字博物馆,可以让无法亲身前往我们,一睹文明奇观,减少不能出行的遗憾。新雅典卫城博物馆于2009年开幕,专门收藏和展出雅典卫城遗址的出土文物。如今,这座刚刚上线的数字雅典博物馆除了在线提供藏品的高清图片以外,还同时提供一系列多媒体应用,包 ...
如意,由古代搔杖演变而来。汉晋之际,如意被赋予更多文化涵义和功能,成为文人雅士交游、清谈、乐舞的助兴之物。宋代之后,如意发展为室内陈设品。至明、清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吉祥驱邪的涵义,更为士庶乃至帝王所青睐,成为承载祈福禳灾美好愿望的贵重之物。故宫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时期的如意,材质涵盖玉石、竹木、金属、牙骨、瓷等 ...
中新网2月5日消息,中国科学家团队最新完成的一项考古研究——对陕西一处春秋时期遗址男性贵族墓出土的微型铜罐内残留物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残留物由牛脂作为基质混合一水碳酸钙颗粒,为美白化妆品。这既是中国迄今最早的男性化妆品,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面脂,将中国先民制作美容面脂的历史提前1000多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 ...
再过一周,农历辛丑牛年新春将如约而至。2月2日起,上海博物馆推出了聚焦生肖习俗的本年度第一个新展览“牛年生肖文物展”。庄重大气的青铜牛形觥、充满乡野之趣的农田耕作图和童子牧牛玉雕……此次生肖展从不同层面体现传统社会中的两大重要牛事主题:祭祀与农耕。不过想要一次性看全这8件牛文物,需要观众自己去上博展厅“探宝”。同去年的“灵鼠兆丰年 ...
上海博物馆历年的年度特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年受疫情防控要求,2月5日下午,上海博物馆在线公布了今年的展览计划。上海博物馆今年将新推出7个特展,除了已经开幕的牛年生肖展,还将推出6个临展,包括“海上千年书画艺术特展(暂定名)”、“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瓷映苍穹:中西陶瓷交流大展(暂定名)”等。其中,“海上千年书画特展”是 ...
南京博物院从2009年举办“中国牛——牛年牛展”起,便每年举办一次“生肖专题展”,如今已走过一个轮回,成为颇具特色的专题展览。2021年正是喜迎农历辛丑吉年,南京博物院特地将十二生肖文物汇聚一起,组成“大团圆”,于2月6日起推出“十二生肖闹新春”展。展览试图追根溯源,讲述十二生肖故事,完整呈现十二生肖文化。关于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代表十二地 ...
2月6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孙机先生等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器、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并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这个展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展览海报中国有礼仪之 ...
国家文物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据澎湃新闻了解,截止目前,共计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现场调查工作,覆盖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的80.96 %,已完成1366份调查报告。澎湃新闻今天起将陆续呈现这些调查的成果与现场。2020年11月13日,山西省文物局组织启动了山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对该省1911年以前开凿的石窟寺(含 ...
从罗马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统治者尼禄(Nero),到中世纪震惊整个欧洲的大主教谋杀案,再到古代秘鲁特展……大英博物馆近日公布的2021年计划中的大展内容。据悉,大英博物馆从2020年12月中旬截至目前仍处于闭馆状态,但在此期间,博物馆一直在积极地筹备一系列内容丰富的特展。展览聚焦01 花旗银行特展《北极:文化与气候》展期至2021年2月21日30号展厅基利 ...
医药文物是故宫博物院众多收藏中富有特色的门类,是反映清代宫廷医事活动的重要实物遗存。故宫博物院收藏医药文物共3000多件,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药具、档案、药方、仿单等五大类别。近年来,宫廷医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值新春佳节,故宫博物院在永和宫正殿和后殿,推出“诚慎仁术——清宫医药文物展”,该展览将作为常设展“御医药馆”,自2月10 ...
澎湃新闻获悉,在农历牛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全新版本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正式上线,北京故宫全部186万余件/套院藏文物目录实现实时检索。2021年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将推出新春文化“佳”宴,特为观众朋友们准备了丰盛的“云上”文化大餐,新版“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作为“佳”宴的一部分,满足观众对故宫博物院基本藏品信息的查询使用需求。新版“ ...
2月12日(大年初一)上午10时,在全国人民喜迎辛丑牛年春节的美好日子,“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致辞中向慨然捐赠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的张荣先生(旅日华侨)表示感谢,指出此次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成功阻止天龙山石窟历史上流失文物在海外公开拍卖,促成文物捐 ...
2月11日晚,农历春节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全国人民共迎新春、欢庆团圆。 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国家文物局供图 罗征/摄 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回归祖国,经历了曲折又振奋的过程。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东瀛国际 ...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8日消息,作为中国大遗址数字化展示试点项目,南越王宫博物馆展示利用项目已取得项目第一期阶段性成果,该成果定于2021年2月9日开始对公众开放展示。曲流石渠声光电复原展示(局部)。图片来自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为揭开南越王宫的神秘面纱,让南越国宫署遗址“活”起来,融入当代社会生活,成为市民游客感受历史、体验文 ...
新石器时代的雪地靴?古人着玉佩只是为了美观吗?凤冠霞帔只能皇室穿着吗?明代的飞鱼服是锦衣卫专享制服吗?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都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93岁的孙机研究员在展厅讲解 应妮 摄展厅现场 余冠辰 摄 国博首办服饰通史类展览 展览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 ...
爱美之心,不仅人皆有之,更是自古有之。 中国科学家团队最新完成的一项考古研究——对陕西一处春秋时期遗址男性贵族墓出土的微型铜罐内残留物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残留物由牛脂作为基质混合一水碳酸钙颗粒,为美白化妆品。 这既是中国迄今最早的男性化妆品,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面脂,将中国先民制作美容面脂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考古发现中国 ...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计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现场调查工作,覆盖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的80.96%,已完成1366份调查报告,现场调查任务预计将在2021年春节前全部完成。工作人员在浙江进行调查。(本文照片来自国家文物局) 中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涵深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强调专 ...
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明代巴县望族刘氏代表性人物——刘春墓地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重要收获。图为刘春墓地主墓M1正面照。图片来自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刘春是重庆历史名人。他于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举乡试第一中解元,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及第,中榜眼。刘春进士及第后入翰林院为官,授为翰林院编修。刘春夫妻均获皇帝谕祭,由工部 ...
1月21日,国家文物局在其官网刊发2021年工作共28项要点,摘录部分如下: 做好中华文明发掘、阐释的顶层设计。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项目作出安排,集中力量攻关夏文化研究、人类起源、黄河和长江流域文明探源、边疆考古等重大历史问题。 做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落实好《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 ...
埃及官方近期宣布,在首都开罗以南的萨卡拉墓地(Saqqara)发现一批新的文物,其中包括五十多具保存完好的石棺和一座古代王后陵庙,至少有2500年历史。 1月16日,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发声明表示,这批年代可追溯至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至公元前11世纪)的石棺,是在地下约10米到12米深的52个埋葬竖井中发现的。这是由埃及知名考古学家哈瓦斯 ...
旨在保护大阿尔泰地区自然和野生动植物,并为该地区4国(中国、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原住民提供支持的阿尔泰项目(The Altai Project),在其网站称蒙古国“蒙古阿尔泰高地”项目,将于2023年将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复合遗产。 网站称将提名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非常复杂,需要经年累月的工作。蒙古国团队在2014年开始了这一程序(注:2014 ...
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北京市文物局积极组织开展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按照市文物局安排,调查工作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牵头,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各相关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多家专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联合调查组,研 ...
2019年年末,故宫博物院发布“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点活动。活动之一是要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物将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紫禁城作为一个大文化IP,影响力已经走向社会大众。“紫禁城六百年”是一个新颖且重要的编 ...
为深入学习总书记考古工作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加强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借鉴,2021年2月3日下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开2020年度业务工作交流会,会议由党总支书记刘正雄主持,全体职工参加,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0年的6个重要项目进行了交流汇报。会议现场 一、沧源农克硝洞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人:吉学平 农 ...
高原牦牛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耐寒耐苦,毛长过膝,适应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的生态条件,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宁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荒漠草原等环境中。所产的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活来源。牦 牛岩画产生于新石器晚期至两万年前, ...
2021,辛丑牛年。玉门市博物馆与南阳唐王府博物馆等全国百家博物馆一道,共同组织了《牛气冲天——中国牛文化百馆联展》,以线上展览的形式,祝福所有的观众在新的一年里,紫气东来,牛气冲天! 本次展览共分十个篇章,由玉门市博物馆、南阳汉唐王府博物馆等全国百家博物馆利用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分批次推出。今日推出第三篇《牛气冲天——中国牛文化 ...
达泽庙遗址位于海宁市马桥街道先锋村,面积约4万平方米。1988年因当地砖瓦厂取土发现石钺、玉珠、玉管等良渚文化遗物被确认。1990年砖瓦厂扩大取土范围,考古部门曾进行小规模发掘,揭露面积近350平方米,清理崧泽—良渚文化墓葬12座,包括地层和遗迹单位,共出土各类文物120余件。2016年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启动,为配合此项目,自2016年5月至2020年10 ...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为了进一步了解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布局和沿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于2020年5月-10月,对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第二期全部学员也参与了本 ...
澎湃新闻获悉,国家文物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截止目前,共计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现场调查工作,覆盖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的80.96 %,已完成1366份调查报告。国家文物局现场指导石窟调查工作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旨在全面掌握石窟寺的保护状况,系统分析石窟寺保护形势,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奠定重 ...
明末文震亨对附庸风雅的时风不满而忧心,在他的《长物志》里,最常见的就是这样的评价:“俗”。再要细分,有“俗气”“尤俗”“俗不堪用”等等表达。他希望《长物志》至少能让世人懂一点真正的高雅格调,而不是被时风裹挟,人云亦云。文震亨身体力行的风雅,是生活美学,更是他展露的风骨。要说到格调高雅的古代生活,或许很多人会想起《红楼梦》,其中的 ...
于庚子农历冬至前夕辞世的翁万戈先生是晚清重臣翁同龢的五世孙,其书画收藏基本来自翁同龢的旧藏。翁老廿年前将“上图”视为自家隐秘海外半个多世纪善本古籍转藏理想归宿;2018年百岁寿辰之际又将珍藏明沈周《临戴进谢安东山图》、清“四王”之一王原祁《杜甫诗意图》两轴捐赠上博。惟其承让“修内司本”《阁帖》,向未公之于世而鲜为人知,特别耐人寻味。 ...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更高水准做好热水墓群的考古工作,2021年1月11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召开。 因受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会 ...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 ...
历时四个月的嘉兴西曹墩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于日前基本结束。 西曹墩遗址位于嘉兴市余新镇曹墩遗址以西。2020年6月17日,南湖区余新镇有村民正在进行搬迁、土地复耕工作,在对高墩进行平整过程中,发现有石器出土。6月19日,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邀请省考古所研究员赵晔勘察现场,确认为良渚文化遗址。7月21日至8月17日,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嘉兴博物馆 ...
牛年新春将至,澎湃新闻获悉,成都博物馆将于2月9日推出原创大展“列备五都——秦汉时期的中国城市”。展览通过中国历史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这“五都”所在地域考古出土的300余件/套精美文物,全方位展示秦汉大一统历史背景下,五座城市的社会风貌。其中包括重量级文物“天府汉碑”、“汉五层彩绘陶仓楼”等。铜钫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元前221 ...
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2020年该省共开展各类考古项目179项,累计完成考古调查约609平方千米,考古勘探约1180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3956座、古遗址10.58万平方米。考古工作数量和发掘墓葬数量超过历史纪录。 据介绍,2020年陕西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文物保护全面加强,重大文化标识项目顺利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扎实开展,考古研究和陈列展 ...
2月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暨实验室主任聘任仪式在考古研究中心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与有关司室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近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北京将扎实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抓好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推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做好钟楼和正阳门箭楼文物保护修缮。持续开展老 ...
香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独具魅力的表达方式。草木芳香间是人与神的奇妙感应;蜿蜒的丝路上藏着对文化的嗅觉感知;瑞器中流淌的香雾有着畅怀舒啸的生活态度;在不绝如缕的氤氲中,飘散着古人的心灵意趣。香魂雅事皆有情,在小年即将到来之际,山西博物院特推出“香魂——中国古代香文化展”,联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九龙沉香博物馆,精选160余件/套与香文 ...
1945年,居住在重庆北碚的中国学典馆馆长、知名辞典学家杨家骆了解到大足石刻造像后,决定组建考察团前往考察。这是大足石刻历史上第一次学者组团进行的科学考察,考察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即包括来自苏州的知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经历了77年后,大足石刻艺术终于与苏州首次相遇。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1月30日,“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正式在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