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新发现 | 吐谷浑“王者之城”—青海伏俟城钻探调查的突破性新发现

摘要:    2018年7-9月和2020年7-8月,为配合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的申遗工作,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乡的吐谷浑伏俟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调查。通过两年的工作,厘清了内城城内建筑布局,发现并确定了外城北墙和城门,在外城南部发现房址和灰坑,并在外城以外的东、北、西三面发现城址4座,夯 ...

  

2018年7-9月和2020年7-8月,为配合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的申遗工作,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乡的吐谷浑伏俟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调查。

通过两年的工作,厘清了内城城内建筑布局,发现并确定了外城北墙和城门,在外城南部发现房址和灰坑,并在外城以外的东、北、西三面发现城址4座,夯土高台5座,人工堆筑高台1座,居住址1处(图一),采集了大量属于吐谷浑的瓦片和陶片,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是吐谷浑王城多年未有的突破性新发现。

  图一 伏俟城遗迹平面分布图

一、内城

伏俟城内城平面呈方形,四面城墙保存大致完好,边长228-260米,城墙现存高度5.9-6.7米,四面墙基宽度14-18米(图二)。东墙中部开有一门,门道宽5.6米,门外凸出曲尺形墩台。城内建筑以横贯东门的轴线为中心分为三组,略呈“凹”形分布,东西向排列布局。东面两组对称分布于城内南北两侧,前部一道横墙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一组位于内城中部靠西墙处,平面略呈方形,四面有夯筑垣墙,东墙、南墙各开一门。内城西南现存一夯土(高)台,夯台最高3.3米,夯层断面清晰,厚9-12厘米,内杂有小石子。

图二 伏俟城内城

在内城西北角的两个盗洞内发现大量瓦片,分板瓦和筒瓦两种。瓦大多有纹饰,板瓦外面纹饰有绳纹、折线(叶脉)纹、四叶纹、麻点纹等,瓦内面多饰麻点纹;筒瓦外多饰绳纹和折线纹,内面饰麻点纹。个别板瓦、筒瓦外面有模印或刻写的“兲”字(图三、四),可能是“天王”二字的合体。

图三 内城出土文字板瓦

图四 内城瓦片模印和刻文拓片

二、外城

外城大致呈南北向长方形,东西1442-1600米,南北1960-2200米,总面积3.29平方公里。南墙保存基本完整(图五),西墙南段和北段、北墙西段、东墙南段保存较好,西北角地面残存近1米高度(图六),东北角由于河流冲刷原因,钻探未发现。外城东面有南北向平行并列的两道墙体,间距363-454米,墙上均发现有门址(图七)。墙体宽3-4米,微夯或未经夯筑,有的墙体上铺砌有石子层。墙外有宽3米左右的壕沟,壕沟内钻探发现有木炭、红烧土及动物骨骼等。在外城靠近南墙内中部位置发现数处房址和灰坑,探孔内发现有黑色灰烬及动物骨骼。在外城东墙中部内侧发现夯台1座(外城东墙中部夯台)(图八),其上绳纹瓦片堆积丰富。

图五 伏俟城内外城局部

图六 外城西北角

图七 伏俟城外城东墙门址

图八 外城东墙中部夯台

三、外城以外遗迹

在外城以外区域发现11处遗迹点,其中东部及东北部发现城址3座,夯台1座,居址区1处;北部发现夯台1座,人工堆筑高台1座;西部及西北部发现城址1座,夯台3座。

(一)城址 共发现4座,其中东部2座(命名为东部南城和东部北城)、东北部1座(命名为东北小城)、西北部1座(命名为西北部小城)。

东部南城和东部北城位于外城东墙中部以外1200米处,南北排列,间距226-234米,城外均开挖有壕沟(图九),地面采集有大量绳纹板瓦、筒瓦以及陶器残片。东部南城四面墙体地面略有存留,边长110-138米,东墙中部开一门,门宽13米;城内中部偏西有一夯台,夯台上及周围发现大量绳纹瓦片(图十),在夯台上采集到一块外饰细绳纹的花边形(波浪纹)板瓦(图十一)。城外壕沟宽7-8米,深2-2.5米。

另外,在城外东北75米处有一长30、宽10米的土丘,钻探为一曲尺形夯土建筑基址。东部北城城墙边长207-254米,东、西、南三面城墙基本完好,北墙仅有西北角长28.4米的一段夯墙,其余部分钻探为纯净的沙层,大致呈圆弧形,推测此段临水。东部北城西墙中部开一门,门宽10米,墙内两侧有曲尺形夯土建筑,探孔内发现大量木炭、烧土及动物骨骼残骸。东墙中部也有一门,门宽11.5米(图十二)。城内中部偏西有一长40、宽18米的夯台,现存高度2.6米,断面夯层清晰(图十三)。城墙外壕沟宽18米,深2.6米,壕沟内有多层淤土,包含木炭、动物骨骼及折线纹陶片。

采集遗物有绳纹瓦片及陶罐、盘口壶等器物残片(图十四)。东部北城南部50米处有一长60米的东西向长条形土丘,钻探发现有木炭等包含物,未见夯土。

图九 伏俟城外东部南城和东部北城

图十 东部南城采集瓦片

图十一 东部南城夯台采集板瓦

图十二 东部北城(上西下东)

图十三 东部北城西部夯台

图十四 东部北城采集陶片

东北小城位于外城东北580米处,边长52-54米,城内中心有一边长10-14米的夯台;东墙中部开一门,门宽4米(图十五)。西北部小城位于外城西墙外360米处,城墙边长70米,城内有一边长5-6米的夯土建筑,地面采集到大量陶片和宽扁形器耳残块,陶片纹饰有绳纹、折线纹、水波纹等(图十六)

图十五 东北部小城

图十六 西北部小城采集陶片

(二)夯台及人工堆筑高台 在外城东北、北部、西北和西部共发现夯土高台5座,人工堆筑高台1座。

东北夯台位于东北小城北部130米处,现高2.3米,中心有小面积的夯土,周围地层堆积较为丰富,探孔中发现大量木炭、烧土、动物骨骼等。外城北墙外160-180米处发现1座夯台(北部西夯台)和1座人工堆筑高台(北部东台),东西向分布,间距150米,地面均凸起椭圆形土丘。西夯台钻探有夯土,平面呈曲尺形,探孔内含有木炭、烧土、动物骨骼等。北部东台最高1.4米,黄褐色堆土比较纯净,未发现明显夯筑迹象,其中发现少量木炭屑。

外城西北墙外250-310米处发现夯台两座(西北角西夯台、西北角东夯台),地面均有隆起的土丘,间距125米(图十七)。西北角西夯台为边长17×35米、最高2米的高台;西北角东夯台范围为42×50米,最高1.5米。钻探均发现有曲尺形夯土建筑,探孔内包含木炭、烧土、动物骨骼等,两座夯台间还发现有路土,可能是一条通向外城的通道。采集到陶片器形有罐、壶、釜等,纹饰有绳纹、折线纹及素面等(图十八)

西部夯台位于外城西墙外700米处,青海省文物处和共和县博物馆曾对其进行过发掘,台面上开设的探方依然存在。其范围东西48米、南北32米、最高1.8米,夯台以黄色土为主,较为纯净,轻微夯筑,探孔见木炭、烧土、动物骨骼,采集陶片以素面居多,也有少量绳纹和折线纹。

图十七 外城西北角东西夯台

图十八 西北角东夯台陶片

(三)居址区 1处。

位于外城东北680米处,分布范围东西340米,南北220米,地面呈沙丘状隆起,绿草丰茂,其中发现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居住面7处(图十九),小者边长7米,大者边长18米。钻探发现木炭、烧土、陶片、动物骨骼等,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有少量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纹饰以绳纹和折线纹为主(图二十)

图十九 东北居住区房址分布

图二十 东部居址区采集陶片

四、遗迹年代

这些城址、壕沟、夯台、居址出土的瓦片、陶片大致相同,基本属于同一时期。而东部两座城址发现的瓦片同伏俟城内城的瓦片大致相同而略显粗糙,城内建筑布局和城门的方向也基本相似,初步推断外城外面这些遗迹同伏俟城内城及外城南墙属于同一时期。伏俟城内城东北角和夯台、外城南墙F1内探孔采集的木炭和动物骨骼标本经测年为426-657年,属北朝至隋唐时期。东部南城夯台上发现的一块边缘饰波浪纹的板瓦同北魏洛阳城出土的板瓦较为相似,甘肃省清水县北魏白土崖古城也发现类似的板瓦。东部北城发现的颈部带凸棱的盘口壶属于北朝晚期至隋代的遗物。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伏俟城外围遗迹点年代同内、外城大致相当,为北朝至隋和初唐时期,属于吐谷浑伏俟城周围的附属建筑。伏俟城内城东门内1.2米深度处采集木炭标本测年为公元973-1049年,属于北宋时期,可知宋代对伏俟城进行了重新利用和改建。

五、成果价值

本次调查成果是吐谷浑伏俟城多年来的重要新发现,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通过考古钻探和遗物测年确定了青海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城就是吐谷浑伏俟城,其时代从北朝延续至隋和唐初,宋代对其进行了利用和重修,印证和补充了历史文献的记载。

(二)外城北墙和城门首次被发现,使得伏俟城内、外城重城结构的布局清晰而完整。内城位于外城南部,规模较小而城墙高大,东向开一门。外城规模宏大,南北较长,东面有两道城墙,两道城墙均开有城门,城墙外有壕沟。

(三)外城以外的遗迹点首次被发现。在外城以外东、北、西三面发现有城址、夯台和居址,星罗棋布,宛若众星拱卫着内外城,尤其是外城东部和东北部遗迹点较为密集,布置有三座城址、一座夯台,一处居址,同伏俟城易受攻击的威胁主要来自青海湖北线有关。

(四)北朝隋唐时期的吐谷浑遗物首次被发现和辨认出来。长期以来,吐谷浑的物质遗存一直迷云笼罩,在伏俟城内、外城和外围遗迹点采集到大量瓦片和陶片,种类多样,纹饰丰富,有的瓦片上还有文字,陶器上大量装饰绳纹和折线纹,对于认识、确定吐谷浑遗物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五)伏俟城是游牧迁徙同建城定居相互结合的一个典范,其内涵丰富、结构完整、形制独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吐谷浑的国家形态、都城建制、物质文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也为认识北方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政权都城形态提供了一个范例。

总之,本次钻探调查众多的新发现填补了伏俟城布局大量的空白点,对于吐谷浑伏俟城的保护、规划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也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申遗工作确立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支撑点。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辑:郭晓蓉

审核:李 政

考古新发现投稿邮箱

kaogufaxian@vip.sina.com

中国文物报《考古专刊》投稿邮箱

wwbkaogu@163.com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伏俟城

分类信息

作者:刘卫鹏

更多信息...

作者:王忠信

更多信息...

伏俟城遗址

关键词:伏俟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