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青海考古学术会议和考古发掘现场会纪要

摘要: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河湟地区的伏俟城、热水墓群,关中地区的汉唐帝陵与都城长安遗址,河洛地区的汉魏隋唐洛阳城遗址,齐鲁文化的临淄齐故城遗址,都是古代重要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屹立于青藏高原之上的河湟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 ...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河湟地区的伏俟城、热水墓群,关中地区的汉唐帝陵与都城长安遗址,河洛地区的汉魏隋唐洛阳城遗址,齐鲁文化的临淄齐故城遗址,都是古代重要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屹立于青藏高原之上的河湟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发掘与研究,进而复原当时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地关系,认识到该地区在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进而阐明该地区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进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近日,考古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家与人民的高度重视,考古学者深受鼓舞。为全面、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精心组织和策划了青海学术会议和考古工地现场研讨。2020年10月2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了“河湟地区汉唐时期城址与墓葬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局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此次会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与青海省文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双方在考古发掘与研究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为河湟、青海以及整个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作出应有贡献。

  10月20日,学术研讨会开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图1)。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国龙所长主持。首先,青海省文物局周存云副局长致辞(图2),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周存云副局长回顾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之间的合作,如对大通上孙家寨墓地的发掘,认可共同合作开展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绩,期待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9·28”有关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基础上,继续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更为丰硕的考古成果。

图1 会议合影

图2 青海省文物局周存云副局长致辞

图3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国龙致辞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主任董新林研究员致辞。他首先感谢青海省文物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会议方面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图4),感谢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韩建华队长发掘工作的大力支持。正是这种支持,使得都兰热水墓地近两年的发掘成绩斐然,得到国家文物局等领导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是全国城市考古与陵墓考古的重镇,几代学者积累了大量城市考古发掘和研究方面的经验,并愿意与青海同行们分享。希望以都兰热水墓地的发掘与“河湟地区汉唐时期城址与墓葬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加强双方的密切合作。也期待青海的考古工作不断取得重大学术成果。

图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研究员致辞

  主题学术发言先后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倩倩研究馆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龚国强研究员、韩建华副研究员主持。来自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的7位学者对河湟地区汉唐时期城址与墓葬,入吐谷浑行人赵德楷,汉魏洛阳城与辽上京都城遗址的主要考古工作和理念方法进行了介绍(图5-8)。

图5 学术研讨会现场

图6 肖永明、王忠信、张启珍、杜玮等四位学者发言

图7 钱国祥、董新林、卢亚辉三位学者发言

图8 杨勇研究员作总结发言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肖永明研究馆员对“青海东部地区汉晋至北朝时期墓葬中的鲜卑文化因素”进行了讨论,围绕鲜卑墓葬的考古学研究概况,基于历史文献方面有关青海地区鲜卑时空分布研究,魏晋至北朝时期青海东部墓葬中的鲜卑文化因素考察等三个议题展开。认为需要根据史料的提示从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典型墓葬或典型器物入手,来分析甄别青海地区墓葬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因素。钱国祥研究员对发言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启珍助理研究馆员,以“青海汉墓的发掘与研究概况”为题发表讲演。她首先介绍了青海重要汉代墓地的发掘情况,如大通上孙家寨汉晋墓、平安大槽子汉墓民和县胡李家汉墓(出土绿釉陶器)等,并对青海汉墓进行详细的类型学分析。其次,对青海汉墓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分析了青海汉墓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如中外方文化交流与草原文化因素。介绍了青海平安大槽子等汉晋墓的体质人类学成果,大通上孙家寨出土木简的研究状况,青海平安北村等汉墓中出土的木摇钱树、木马等木器。最后,结合两汉时期西宁地区郡县建制情况,《史记》《后汉书》有关小月氏、西羌的记载,认为青海地区汉墓墓葬制度及出土遗物主体属于汉族,总体上接近于甘肃和关中地区,同时青海汉墓中包含有大量本地卡约文化等传统因素及部分外来匈奴因素。肖永明、韩建华等学者对发言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勇、龚国强二位学者更是结合自己在云南、新疆的考古发掘经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忠信研究馆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青海历代城址概况”,分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段,对青海地区的历代城址进行综述与研究。详细讲述了民和县古城垣古城、海晏县西海郡故城(龙夷城、龙耆城)、吐谷浑伏俟城、树墩城、民和县鲍家古城、化隆县群科下城(前凉湟河郡)、祁连县八宝镇狼舌头古城址、天峻县加木格尔滩古城(西秦列浑城)、大通县杨家古城遗址(晋昌城)。兴海县夏塘古城(吐谷浑赤水城、隋河源郡),共和县曲沟古城和上塔迈古城、伏俟城东面北城和南城、都兰县香日德古城、共和县克才古城、门源县金巴台古城、湟源县大小方台(吐蕃铁仞城、唐振武军?)、湟源县克素尔古城。并对青海省古代黄河桥头堡的分布情况作了介绍。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杜玮助理研究馆员,重点介绍了“丝绸之路南衙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介绍了丝绸之路南衙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的项目缘起、历史背景、调查思路、调查方法与手段、2017年以来的考古调查工作概况、现阶段调查成果与数据库的建设、调查后的一些重要思考。详细介绍了考古调查中如何结合烽燧、墓葬、寺院等各类遗迹确定古道的具体走向,同时利用遗物丰富丝绸之路南衙廊道的信息。详细地介绍了已有的调查成果,如城址、烽燧、盐田(场)、古道等,全面准确地再现各时期交通网络及古道的变迁沿革。同时根据调查的成果,思考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播路线,如以石叶、细石叶为代表的石器加工技术为主的早期道路、以彩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的扩散路线、汉中晚期中原文明的推进路线、唐宋时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路线、明清时期的大融合路线。结合已有调查,思考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如以和亲公主为代表的使团政治交流路线的确认和延展、宗教典型人物的宗教传播路线;思考重要资源、技术在道路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如农业技术的传播,丝绸、金银器、珠子等贵重物品及其工艺技术的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钱国祥研究员,以“汉魏洛阳城的考察研究思考”为题,详细地介绍了汉魏洛阳城考察的特点与基本步骤,如南郊灵台、辟雍、明堂、太学等礼制建筑遗址与北魏内城永宁寺佛教寺院遗址的发掘与出土遗物情况,介绍了如何利用对内城墙垣的解剖发掘,推定城址的始建与历史沿革。介绍北魏外郭城的勘察发现与内城西北金墉城位置的确定,北魏宫城墙垣、阊阖门与双阙遗址、二号宫门、三号宫门、太极殿遗址的发掘情况。介绍了具体的城址考古研究的方法与心得,如积累考古标本,建立分期标尺,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结合羊塚(陵云台)、阊阖门的案例,探索如何在考察中寻找问题,并结合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破解考古遗迹的谜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卢亚辉助理研究员,通过新近出土墓葬与墓志资料、探讨了唐初入吐谷浑行人赵德楷的家族谱系及其事迹,从一个侧面丰富了对吐谷浑和吐蕃历史的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研究员,详实地介绍“辽上京遗址城市考古实践与思考”。概述了辽上京城市考古具体工作实施的“八步法”,即工作背景和课题设置、工作目标和工作路径、发掘前的精心准备、精耕细作的考古发掘、关键性解剖发掘、多维度的考古资料信息记录、多学科合作的立体研究和大遗址保护是目的等。并以辽上京宫城东门址发掘、2018年一号建筑基址发掘为例,详细介绍了考古发掘中如何精耕细作,如何进行关键性解剖发掘,多维度地记录考古资料信息等。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杨勇研究员,对会议进行全面的学术总结。认为此次学术会议圆满完成预定的会议议程,达到了交流成果、推进学术研究的目标,是一次有材料、有观点、有新意、有深度的学术盛会。最后向此次会议的举办方、全体会务人员、与会学者、坚守工地数月并为此次会议筹备做出贡献的韩建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10月21日,汉唐考古研究室同仁参观和考察了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发掘现场。这是本次青海之行重要的议题。考古领队韩建华队长对墓葬的茔墙、回廊、封土、祭祀建筑、墓道、照墙、殉马坑等作了详细的介绍。2018血渭一号墓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所发现的高规格陵墓中,保存结构最完整、最清晰的一座墓葬。墓道内的殉马坑、茔墙、回廊、祭祀建筑等均是热水墓群首次发现。与会代表在现场对墓室内的建筑遗存、侧室、随葬品等进行了热烈地学术讨论。

图9 考察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并现场研讨

图10 三室同仁在热水一号大墓进行现场研讨

  热烈的学术探讨一直延续到晚上9点多。在考古驻地简餐之后,大家在考古队会议室听取韩建华队长的专题报告后,又对青海都兰热水大墓的墓葬形制、出土随葬品、墓主族属、随葬品所见文化因素等进行了学术研讨。同仁们都觉得收获满满。

图11 10月21日晚与会代表在考古驻地会议室展开学术研讨

图12 10月21日晚与会代表在考古驻地展开学术研讨

图13 10月21日晚与会代表在考古驻地展开学术研讨

  10月22日,韩建华队长和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都兰县博物馆张杲光、石晶等带领大家考察曾经发掘过的热水墓地地点,及其与热水墓地密切相关的鲁丝沟石刻造像遗址、考肖图古城和佛寺遗址等。增加了对都兰热水墓地的认识。

  10月23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忠信、杜玮、白文龙、甄强,陪同三室同仁重点考察了伏俟城、尕海古城、西海郡古城等汉唐时期的重要城址,加深了对河湟地区古代遗迹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变迁的认识。

  每到一处城址与墓葬,与会代表们通过现场调研和踏查,实地了解遗址的分布和保存现状,并针对遗址及遗物情况进行现场研讨,沈丽华与白文龙二位学者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遗址进行航拍。从现场情况来看,河湟地区城址,在地表尚保存较好的城墙,城址格局大致清晰,城内依稀可见多处大小不一的高台遗存,但因受现代生产生活影响,遗存保存状况也不容乐观,涉及城址性质、布局和沿革等考古工作仍有待加强。

图14 与会代表对遗址出土的瓦当等遗物进行现场研讨

图15 对伏俟城进行航拍

  本次青海学术会议和考古现场学术研讨等考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加强考古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期待今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汉唐考古研究室与青海考古同行的进一步合作交流,将双方的传统友谊传承下去,共同推动青海考古事业的发展。

  执笔:卢亚辉 韩建华

  摄影:何岁利 沈丽华 莫 阳 白文龙等

  审核:董新林

  责编:韩 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作者:卢亚辉

    更多信息...

    作者:韩建华

    更多信息...

    伏俟城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