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黄河岸发现一座4500年前石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发布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偏关天峰坪遗址发现一座距今约4500年的小型石寨,为探寻石头砌筑技术在黄河东岸的发展轨迹提供了线索。 天峰坪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天峰坪镇天峰坪村东,西距黄河一公里,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所在地三面环河邻沟,位置封闭,地势险要,具有较强的防御色彩。 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为配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发布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偏关天峰坪遗址发现一座距今约4500年的小型石寨,为探寻石头砌筑技术在黄河东岸的发展轨迹提供了线索。 天峰坪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天峰坪镇天峰坪村东,西距黄河一公里,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所在地三面环河邻沟,位置封闭,地势险要,具有较强的防御色彩。 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为配 ...
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广州黄埔沙岭遗址发现先秦时期越人墓地。沙岭遗址全景航拍 资料图片 2020年8至9月,为配合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小鹏汽车智造产业园)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涉及的沙岭遗址东区进行调查勘探,确认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和先秦越人墓葬分布。在按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卧佛将启动整体修复2020-11-17近日,记者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研究院了解到,大足石刻最大一尊造像释迦牟尼涅槃图,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卧佛已经完成水害治理,将启动整体修复。大足石刻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代表着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是重 ...
近年来北朝考古有三个重要发现,分别是云冈石窟窟顶一区北魏佛教寺院遗址、云冈石窟窟顶二区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和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云冈石窟窟顶一区北魏佛教寺院遗址远眺图房址云冈石窟窟顶一区北魏佛教寺院遗址是一个北魏寺庙遗址,原来布局有塔有院,是塔院式结合的建筑,应是北魏迁都前的寺庙遗址,也应该是中国北方现存最早的佛教寺庙遗址。北 ...
14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广州黄埔沙岭遗址发现多座先秦时期越人墓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9月至11月对位于广州黄埔的沙岭遗址东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墓葬1座、灰坑41处、柱洞86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墓葬37座、沟3条;宋代墓葬1座、沟2条;明清时期墓葬15座,出土文物近百件。▲ 考古发掘 ...
达泽庙遗址位于浙江省海宁市马桥街道先锋村,发现于1988年,1990年曾进行小规模发掘。为配合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自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海宁市文保所,对工程涉及的遗址南部区块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 发掘共历经五个阶段,总体自西向东、由北往南推进。2016年5至12月进行第一次发掘,2017年2至6月和12月至 ...
坝顶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坝顶村西南约1公里处的大青山蜈蚣坝坝顶之上。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中段,蜈蚣坝顶部山势平缓,海拔高度达1660米,遗址即坐落于这片平缓山地的中部,西侧为乌素图沟,南望呼和浩特平原。坝顶遗址及所在蜈蚣坝航拍图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后来有学者陆续做过调查,但对其性质一 ...
2020年11月6日至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承办的“第七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应执委会邀请,敦煌研究院参加本次活动并举办“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设计成果展”。展览现场“敦煌研究院创意设计成果展”主要分为敦煌石窟高保真复制壁画展示、多种材质创意画展示、互动游戏深度体验、学术著作、精美画册、纪录片 ...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山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沙梁子村揭露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西汉中晚期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据了解,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汉代单体夯土高台建筑。 这座大型沟槽式夯土高台建筑基址,位于一座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西汉城址中部,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21米,是一座残存面阔1 ...
宋六陵二号陵考古发现皇陵下宫?宫殿建筑院落遗址完整! 宋六陵考古再次引起全国各地宋文化研究专家的关注。前日,一批专家、学者来到现场踏看宋六陵考古重大成果,对宋六陵考古新的发现予以高度肯定。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考古人眼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各个时段的历史在绍兴都有重要的发现,例如史前时期的河姆渡文 ...
2002年,湖南里耶39000多枚秦代木简的出土,成为载入史册的重大考古发现。2010年10月28日,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成立。2020年11月7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共龙山县委和龙山县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里耶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和里耶秦简博物馆承办的“鼎立千秋——鼎与简的对话”展览在里耶秦简博物馆开幕。这是首都文博人送给里耶秦简博物馆成立10周年的 ...
近日,山东德州,一在建工地做基建时发现一处东汉末年的古墓,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据专家称,这种带壁画的砖石墓葬在德州乃至山东都很少见,对于研究东汉墓葬有重要的意义。在建工地发现古墓年代为东汉晚期今年5月份,德州市德城区某在建工地内发现古墓。“当时看到挖出来了砖,而且砖上还有彩绘,我们就觉得好像挖掘出古墓了。”工地负责人孙先生介绍说 ...
内蒙古发现西汉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山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沙梁子村揭露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西汉中晚期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据了解,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汉代单体夯土高台建筑。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发掘现场 这座大型沟槽式夯土高台建筑基址,位于一座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西汉城址 ...
千年古城常州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骚客们诗赋吟咏、心向往之的胜地。近日,“晋陵风雅——常州画派精品展”、“龙城纪盛——《康熙南巡图》文献研究展”在常州美术馆举办,展出的作品除代表恽南田在山水、花卉蔬果不同题材杰出造诣的数件重要文物,也有其书札。两个展览,或挖掘常州大运河文化基因,展示学术成果;或整合、选取常州明清以来文化、艺术名家传 ...
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是哪一条?答案是:中国的大运河。11月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170件/套展品,辅以多个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系统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历史、通航功能、漕运管理、工程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全面系统展现大运河及其衍生出 ...
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为南北朝至隋代古寺庙遗址,是山东省发现的最大北朝遗址。1983年,该遗址出土了大批金铜造像、白陶佛像、石佛造像等佛教遗物,其质地之繁,出土数量之多,纪年铭文之全,价值之高,在国内极其罕见。澎湃新闻获悉,这些深藏于博兴博物馆极少出外展出的佛造像近日终于走出博兴,在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 ...
新华社重庆11月5日消息,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了解到,在近日完成的重庆奉节白帝城遗址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最新发现了一批汉代、六朝、晚唐五代和南宋建筑遗存,发现了不同时期遗存依次叠压的地层关系,为探讨历代白帝城的空间变迁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历史上曾先后建立过捍关、江关、白帝城 ...
作为在世界遗产地杭州良渚举行的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媒体沙龙11月5日在良渚遗址公园良渚国际研学中心举行。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学院教授张颖岚、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沈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等作为 ...
东方今报11月7日消息,位于河南新郑的“考古圣地”裴李岗遗址又有新发现。最新研究确认,遗址面积可达5万至6万平方米。更加准确的新的测年结果表明,裴李岗遗址距今8200-7700年,延续时间约500年,是区域内使用时间较长的中心聚落。11月6日,记者来到裴李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了解裴李岗遗址新收获,感受三万年前人们的生活遗迹。本文图片均来自东方今报最 ...
逸笔草草,简淡水墨间,一仙人(或谓禅宗散圣),宽衣大肚,步履蹒跚,如行云雾间,尽脱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气,这就是宋代梁楷的名作《泼墨仙人》,这类中国减笔画作其后也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禅画与美学。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的“国宝聚焦”展呈现了宋代蔡襄《书尺牍》册和梁楷《泼墨仙人》册。展期为三个月。“国宝聚焦”展每期仅展两件 ...
日前,“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展览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展,来自首都博物馆、浙江博物馆、福建博物馆等国内11家博物馆的253件套龙泉青瓷,首次在海南集中展出,再现了大航海时代下龙泉青瓷的海上万里航行之路。 该展览分为“青瓷出龙泉”“青瓷行万里”“青瓷传古今”三个部分,通过龙泉窑分布与特征分析、出水与出土龙泉 ...
北京加大大运河北京段沿线文物保护力度,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点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在路县故城遗址周边首次发现了大规模的冶炼手工遗存。 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7日开幕,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带最新考古成果。 他说,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的考古成果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是祖先留下的珍贵物质 ...
苗儿岗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毛里湖镇樟树村12组,澧水右岸一个当地人称苗儿岗的岗地上。该山岗东临澧水,南北皆为水塘,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地貌单元,面积约7.3万平方米。遗址西北距津市县城约19公里,东南距毛里湖镇(原保河堤镇)约4公里,东距澧水最近约164米。 2019 年10月中旬至2020年1月,为配合安乡至慈利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 ...
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东控荆楚,西扼巴蜀,历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先后建立过捍关、江关、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等以军事防御功能为主的重镇。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庆市博物馆、白帝城文管所、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均对遗址做过调查和试掘,为遗址的保护奠定了基础。1998年至今,为配 ...
从1998年至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已持续23年对重庆市白帝城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5日最新消息,2020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持续对白帝城遗址子阳城遗址进行成片发掘,再次取得重要收获。子阳城皇殿台遗址全景。图片来自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东控荆楚,西扼巴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于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强新时代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在此,从考古研究、保护工程等七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整体情况。(一)关于考古研究全面开展了石窟寺考古调查。先后在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东 ...
2020年10月,汨罗市长乐中学校舍建设时发现一件兽面纹铜铙,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报告后会同汨罗市文管所展开了考古勘察。 长乐中学地处汨水北岸的海螺山,西部为汨水从幕阜山余脉奔腾而出形成的冲击扇小平原,海拔高度57米,与汨水常年水位高差约20米。铜铙出土地点位于校区北部的旧宿舍楼东北角。宿舍楼处在海螺山两座丘陵之间的小谷地,20世纪80 ...
为都墓地位于玉龙雪山北麓大具坝的一处南北向台地上,当地人称“中梁子”,西北距金沙江约2.5公里。2020年5月,大具中学球场范围内由于重建和村民取土,有若干石棺石板暴露于地表。6月玉龙县文物管理所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勘探,确认墓葬年代为青铜时代。7月上旬,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为都墓地发掘项目,对球场建设范围内涉及墓葬区域进行了科学细致的 ...
10月30日,在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大型红烧土块遗迹考古发掘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发掘。据了解,本次发掘采取分段揭露的方式,即每隔10米左右布一条长30-40米、宽2米的长探沟,以了解宏观布局。同时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意见,揭露至红烧土层面即停止下挖,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论证后,研究后续工作思路。本次发掘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工作。2019年8月和2020年5月,总书记先后在考察调研敦煌和云冈石窟时,对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近日,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 ...
作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结晶的石窟寺,规模数量宏大,艺术形式多样,价值内涵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2019年8月19日、2020年5月11日先后两次考察调研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就石窟寺保护利用发表重要论述,为开展石窟寺保护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推动交流互鉴、坚定文化 ...
5月11日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时指出,“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云冈石窟是人类文明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好、利用好”。云冈石窟研究院(山西省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推动云冈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
一百多年来,敦煌藏经洞流散海外文物一直是国人之痛,它们的命运也持续受到公众的关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世界各收藏藏经洞文物的机构相继开展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工作。澎湃新闻获悉,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在11月7日于敦煌莫高窟举办的“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介绍,流失海外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正在通过数字化方式回归,首个由中方主导的数 ...
11月3号下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研究员沈阳,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黄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周俭分别为学员授课,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项目主管罗西·杰格雅素也为本次培训录制了授课视频。沈阳研究员以《成为世界遗产之后》为题,介绍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莫高窟、北京故宫等一些文物古 ...
11月4日,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暨城市市长论坛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11月3日讯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有52位中国科技工作者荣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位,授予钟南山院士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共50位,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爱勤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本次展览共展出玉质礼器、红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贵文物160余件,结合考古现场图片和建筑过程复原,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历次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图为碧玉C形龙。中国国 ...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在我校考古学专业创建60周年之际,10月31日,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60周年纪念大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校党委书记王建国,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四川省委宣传部副 ...
一个大青山上的大土包,困扰了考古人员40年。 近日,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这个大土包蕴含的历史文化密码——1500年前的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494年迁都洛阳之前,“行幸阴山,观云川”,即来到阴山祭天观天象。 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个“观云川”的地方。内蒙古考古所副所长、本次考古负责人张文平研究员认为,初 ...
苗儿岗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毛里湖镇樟树村12组,澧水右岸一个当地人称苗儿岗的岗地上。该山岗东临澧水,南北皆为水塘,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地貌单元,面积约7.3万平方米。遗址西北距津市县城约19公里,东南距毛里湖镇(原保河堤镇)约4公里,东距澧水最近约164米。2019 年10月中旬至2020年1月,为配合安乡至慈利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2019年8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报告,称务川自治县大坪镇境内修公路时,发现了5座古代墓葬,并有疑似文物出现。考古人员赶赴现场后,初步踏勘认为,5座墓葬可能为汉代。随后,依照相关程序,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航拍墓葬发现区经过近5个月的发掘确认,这批汉墓中除1座石室墓外,其余均为砖石墓。墓葬分别呈“中”字形和 ...
金秋十月 “文明的枢纽——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文物展”在山西省芮城县博物馆开展此展览为芮城县人民政府发起,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 芮城县人民政府、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 芮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芮城县博物馆承办, 运城市盐湖区博物馆支持协办的 一次重要考古成果展。 芮城地交晋陕豫三省,属传统意义 ...
丹尼索瓦人,一支对现代大洋洲、东亚、南亚和美洲原住人群有遗传贡献的古老型人类,其遗传特征的神秘面纱正在被揭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10月30日凌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考古界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遗址所保存的丰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类活动遗存中,成功获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 ...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蚌埠日报全媒体消息,日前,记者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了解到,在前段考古工作的基础上,蚌埠禹会村遗址聚落考古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人员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龙山文化城址。据悉,为响应“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的启动,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蚌埠禹会村遗址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进行了解剖发掘,获得了大批陶质、石质 ...
10月20日下午,敦煌、云冈、龙门三个石窟研究院院长与嘉宾齐聚洛阳广播电视台2号演播厅,以学术沙龙的方式,共话石窟保护研究。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放第一位 去年8月和今年5月,总书记分别前往敦煌和云冈进行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张焯说,今年5月,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专程来到云冈石窟并 ...
近日,一段极具特色的敦煌舞课间操走红网络,学生舞姿轻盈、优美,动作整齐划一。敦煌中学的黄老师称,这个敦煌舞是根据敦煌壁画二次创作的,学生跳敦煌舞课间操已经有四、五年了,课间操有当地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网友也纷纷表示很优美,很想学。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p3162a7p50g&auto=0 敦煌莫高窟南区存有壁画
10月3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等两项重要考古新成果。两项重要考古新成果从古人类下颌骨化石、石制品、壁画彩棺、丝织品等丰富考古遗存,实证了早期人类迁徙和历史时期民族交流,对研究中国境内人类起源与衍变、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 ...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全面掌握我国石窟寺现状,国家文物局决定组织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10月3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办保函〔2020〕889号各有关省、自治区 ...
浙江省博物馆在2012年接受香港曹其镛先生夫妇168件的古代漆器后,一跃成为海内外古代漆器收藏的重镇。澎湃新闻获悉,浙江省博物馆近日推出“斑斓纷呈——馆藏古代漆器特展”,共计展出87件组古代漆器,以曹其镛先生夫妇捐赠古代漆器和近几年收藏的漆器为主,囊括宋元以来漆器工艺的精品,如宋元四季花卉凤凰纹椭圆盒、明黑漆嵌螺钿花卉纹漆盒、宋元剔犀如 ...
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18年至2019年兰州大学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白石崖溶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邀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团队开展下颌骨化石古蛋白分析和铀系测年、遗址沉积物光释光单颗粒测年技术分析、土壤沉积物古DNA技术分析等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