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石窟寺保护 |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开辟龙门石窟保护利用工作新境界

摘要: 作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结晶的石窟寺,规模数量宏大,艺术形式多样,价值内涵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2019年8月19日、2020年5月11日先后两次考察调研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就石窟寺保护利用发表重要论述,为开展石窟寺保护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推动交流互鉴、坚定文化 ...

作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结晶的石窟寺,规模数量宏大,艺术形式多样,价值内涵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2019年8月19日、2020年5月11日先后两次考察调研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就石窟寺保护利用发表重要论述,为开展石窟寺保护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推动交流互鉴、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科学指引。

日前,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专门类别的不可移动文物为对象出台专项工作指导意见,对我国不可移动文物重要类别之一的石窟寺,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战略高度,对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社会意义进行了集中表述,显示了石窟寺在中国文物遗存中的重要价值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意义。《指导意见》围绕当前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存在的相关专业人员不足、关键保护技术尚未突破、系统考古研究不足等突出问题,明确了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深化学术研究和价值挖掘、加强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利用、提升石窟寺综合展示水平、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等、完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并制定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投稿保障、加强督促落实等相应的保障措施,成为新时期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深入开展的指导性文件。《指导意见》聚焦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致力加强新时代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为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开辟了百年未有的重大机遇。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寺遗存的典型代表,塑造了中国石刻造型艺术的不朽巅峰,展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融合形成的历史进程。作为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者诠释者传承者弘扬者,龙门石窟研究院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切实抓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这一重大机遇,培育优势、补齐短板、填补盲区、形成特色,确保龙门石窟世代传承永续利用、服务社会美化生活。

始终坚持保护优先,不断强化科技支撑。龙门石窟长期遭受岩体位移、洞窟渗漏水以及雕刻品表面风化等病害折磨,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石窟保护刻不容缓。一是高起点规划、高质量编制《龙门石窟科研总体规划》,谋划开创依据充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新时代石窟保护新境界。二是升华石窟寺保护理念,探索开辟“抢救性与预防性结合,工程型与研究型并重”的文物保护新路径,更加注重监测预警数据作用发挥,持续加强保护理论和新型材料的探索研究。三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开展新型灌浆材料和防风化材料研究,为实施“三大病害”治理工程提供科技支撑,争取在以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石灰岩质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及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引领石质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推动石窟寺保护水平跨越提升。

深入开展学术研究,生动阐释内涵价值。通过内涵挖掘和价值阐释,展现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一是以石窟建筑、雕刻为中心,制定龙门石窟考古中长期计划,持续在工作实践中优化提升龙门石窟考古报告编写体例,加快打造人才队伍形成人才梯队,2035年前完成龙门石窟考古报告出版。二是以石窟周边各类文物遗存为外延,拓展研究空间领域,加强石窟周边及相关的寺院、墓葬等文物遗存和山水园林、诗词歌赋等文化群落的研究,充分发挥龙门石窟独有的这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龙门学”学科体系。

提升文物活化能力,推动文化传承弘扬。把充分释放龙门文物的活力,使其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列为我们工作对标提质的中心任务。一是持续提升石窟数字化工作,建设共享共用的龙门石窟数字资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倾力打造集虚拟复原、线上展示、漫游体验、人机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龙门”,强化文旅深度融合支撑能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速。二是打造文物活化利用典范,开发独具龙门特色、表现形式新颖、紧贴公众生活的文创产品,推出彰显龙门内涵、涵养人文情怀、紧扣时代主题的龙门文化研学体验旅游,做精做强文旅融合发展品牌,满足人民美好文化需求,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开展交流合作,提升综合展示水平。对外交流合作是开阔视野、展示形象、扩大影响、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一是发挥好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的中枢作用,构建好石窟研究机构人员交流合作的平台,把《石窟寺研究》打造成业界知名期刊品牌,共同推动石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二是积极联系龙门石窟流散文物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个人藏家,不拘形式开展合作,争取实现流散文物“数字化回归”,最大限度维护石窟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三是策划实施文物外展精品项目,展示传播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深邃内涵、历史价值与时代精神,大力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四是主场搭台“请进来”,客场展示“走出去”,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打造知名学术品牌,诚邀或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到龙门沟通交流,并积极参加国际国内举办的石质文物保护、佛教文化研究等领域重要学术活动,在国内外学术舞台展示全新成果,发出响亮声音,提升扩大龙门石窟的行业影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研环境氛围。要补齐人才短板,优化科研环境,激发创作热情。一是盘活人力资源存量优化人才资源增量,通过激励在职科研人员攻读研究生、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研究员、借助外力联合实施课题项目等措施,拓宽防风化、灌浆堵漏材料及三维数字技术应用、艺术、宗教、文学等方向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途径,填补专业覆盖面空白,加快形成人才队伍优势。二是构建动力与压力共存、激励与约束并重、个人兴趣与单位规划统筹的科研保障机制,调动积极性、激发创作力。三是打造高端科研平台,建设立足龙门覆盖中原的石窟寺重点保护研究基地,拓展保护研究范围,充分发挥行业中坚、区域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分享专业技术优势带动中原其它石窟的保护研究事业协调平衡发展,为我国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注入“龙门力量”。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展现新担当新作为。龙门石窟研究院将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指导意见》目标任务,择一事、终一生,坚守职责,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在龙门石窟保护研究传承弘扬事业再出发的征途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坚守文物安全红线,有效保护石窟遗产,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生动阐释时代价值,创新活化展示新形式,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开辟保护利用新境界,谱写下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业绩,浇灌出无愧于历史厚爱的新成果,奋力开创“用汗水浇灌生活,以实干笃定前行”的生动实践!


  作者:龙门石窟研究院

  编制:张丽卉

  审核:徐秀丽

  监制:李 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