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相互关系的新思考
摘要: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的出土范围和存续时间。在此基础上,重新讨论了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的关系问题,提 ...
摘要:铅钡硅酸盐是中国古代费昂斯和玻璃制品的典型成分类型。本文首先明确了铅钡硅酸盐制品包含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以及硅酸铜钡颜料四大类,并重点讨论前三者,强调不宜用“铅钡玻璃”指代铅钡硅酸盐制品。其后,文章整体梳理了战国时期铅钡硅酸盐制品的出土范围和存续时间。在此基础上,重新讨论了铅钡釉陶、铅钡釉砂、铅钡玻璃的关系问题,提 ...
内容简介 《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深藏于千沟万壑中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当代学者的视野。全书按晋北、晋东、晋东南、晋中南的顺序梳理,所收石刻大多是民间所为, ...
全文阅读实验室考古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作者:刘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 第七辑
摘要: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印章一枚,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测定其材质为银金合金。分别经X射线成像检测、160千伏X射线显微CT和450千伏X射线工业CT分析确认了印面内容由阴刻的线形骆驼及古藏文组成,古藏文的汉语意思是“外甥阿柴王之印”。结合印章成分特征、合金颜色、史料记载等多方面因素,认为该印的属性应为“金印”。本研究 ...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 作者:刘勇出版社:黄山书社副标题: 茶马古道出版年: 2012-5页数: 158定价: 59.00元ISBN: 9787546127057内容简介《茶马古道(汉英对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探寻茶马古道的形成过程,介绍古道驿镇及当地居民的民俗风情,展现古道沿途的壮丽风光,为读者揭开茶马古道的神秘面纱。《茶马古道(汉英对照)》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全景式记 ...
单于归来作者: 刘勇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南匈奴文化遗存考察出版年: 2022-1-1页数: 180定价: 58.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203118060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多年来考察南匈奴历史文化遗存,田野考察与文献考证结合的一部专题文集。以山西南匈奴历史文化遗存为主体,集历史价值和可读性于一体。“游山西就是在读历史”,作者走访发现诸多南匈奴文化遗 ...
基本信息:编著:刘勇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0月印次:1ISBN:9787573204127作者简介: 刘勇,1973年出生,广西桂林人。2019年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佛教考古。原就职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参加过广西、西藏等地多项考古调查、发掘项目,其中于2017年主持桂林摩崖造像调 ...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衢州庙山尖遗址青铜马具内出土绳状物的检测分析,获得了有关西周时期苎麻绳类文物的一系列科学数据。通过类比相关文献和考古发现,结合苎麻纤维的独特属性,推导出该麻绳使用的具体方式与作用。庙山尖遗址青铜马具内苎麻绳遗迹的发现是目前已知最早将麻类纤维与皮革材料复合使用的案例,也是已知麻绳类材料用于固定串联金属部件相对位 ...
内容提要:丝绸之路打通以后,不但接通了东西方的贸易,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日益频繁和深入。中原汉人在敞开胸怀接纳西域音乐的同时,也将自己的音乐文化传入了西域。通过图像考查,证明笙这件由中原汉人创制的乐器,曾在汉唐之间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入了西域,成为“胡人”的乐器。早至汉代,晚至隋唐;近至龟兹,远至伊朗。再从西域传到欧洲,启发了那里的人 ...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已有了玻璃制品。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大量的罗马、波斯玻璃器输入,促进了中西玻璃制造技术的交流。隋唐时期,固原作为丝路重镇,东西方各种货物汇聚于此,玻璃器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固原隋唐墓地中出土的玻璃器为考察对象,结合相关史料,从玻璃器出土情况、玻璃器类别及玻璃器组成几个方面,谈谈固原出土玻璃器 ...
北朝时期固原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空前频繁,服饰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景象。本文将以固原北朝墓群中的陶俑服饰为考察对象,探究当时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规律,揭示其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进程,以及在整个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以期复原北朝时期固原地区的服饰原貌。固原北朝时期墓群陶俑出土情况 固原出土北朝时期陶俑的墓葬 ...
内容提要:中条山中的车辋路是一条只有驮马能通行的崎岖山路,河东池盐由此源源不绝输入中原,是古代中条山地区重要交通线之一,也是古盐道系统的组成部分。经实地考察,此古道北周、北宋、元三个时代的摩崖石刻内容均与修缮道路、便利盐运有关,体现了历代盐池管理部门对古道长期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是古代经济史和交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是祖先筚 ...
内容提要: 近年在山西省文水县发现元氏家族墓志数通,为了解纥骨元氏在唐代民间社会的活动提供了重要史料。本文就其历史信息进行释读,梳理谱系。定居文水的纥骨元氏应是北朝末年以来定居汾河中游的六州鲜卑军人后裔,至唐中后期完全融入汉地社会,成为中古时期汾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完成阶段的生动个案。 关键词: 山西文水 元氏墓志 纥骨元氏 唐 ...
唐五代岭南西部粟特人踪迹考刘勇 通过对唐、五代时期岭南西部粟特人活动踪迹的查找和考证,文章借以分析在岭南西部的粟特人事迹、南下目的及其五代以后不见于史籍的原因。认为这些粟特人是在唐中后期朝廷重用胡将、岭西战乱频发、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从北方南下岭表,没有确切的例子说明岭西有来自海路的粟特人,他们大多以军职或行伍世家的面貌进入 ...
20世纪80年代之前,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中心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80年代后,随着牛河梁红山文化大型庙、坛、冢的发现,人们逐渐意识到辽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并在文明起源进程中意义重大。“辽西古廊道起到了‘历史的地理枢纽’作用。”渤海大学东北亚走廊研究院院长崔向东说。崔向东说:“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牛河梁遗址就位于大凌河流 ...
作者:刘勇(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原载:《考古与文物》 2018年第4期关键词:唐代,安玄朗,墓志摘要:广西容县出土的唐代安玄朗墓志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地理位置最南的粟特人墓志。安玄朗之祖父安靖应于817年随节度使孔戣来到岭南,出任地方武职,后代遂留此地。安靖、安贯言和安玄朗三代人均受到岭南地方节镇的礼遇和重用。该墓志为研究唐中晚期粟特人的动向及其汉化的过程提供了新的材料。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5月2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陆琼、世界遗产处副处长佟薇到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进行申遗工作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考察未央宫前殿遗址保护工程工地、天禄阁遗址、西安门遗址。在未央宫前殿遗址,调研组详细了解遗址保护工程进展情况、游客参观通道变更、申报区内环境整治情况等。在天禄阁遗址,陆司长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