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张杰 白雪怀|新疆沙湾县大鹿角湾墓群的考古收获

来源:《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新疆沙湾县大鹿角湾墓群的考古收获张杰 白雪怀为配合沙湾县大鹿角湾景区服务区的项目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景区施工范围内急需发掘、清理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14年9~10月、2015年6~7月发掘古墓葬69座。大鹿角湾墓群位于沙湾县博尔通古乡西南部的鹿角湾草场,地处天山山脉北麓的山前坡地,海拔较高,接近雪线 ...

• 王永强 张杰 | 新疆哈密市柳树沟遗址和墓地的考古发掘

来源:《西域研究》2015年第2期新疆哈密市柳树沟遗址和墓地的考古发掘王永强 张杰柳树沟遗址和墓地位于新疆哈密市柳树沟乡亚喀敦村东北约1千米处,地处天山山脉南麓柳树沟出山口东侧的山前坡地上(见图1)。坡地较陡,表面为一层黑色角砾石,有少量耐寒植物生长。2013年6~11月,为配合哈密市柳树沟水库施工建设,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及考古学研究中心和 ...

• 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

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作者:张杰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1页数:413定价:75.00元ISBN:9787302273646内容简介《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从古代天文学、文化地理与山川模式、礼文化与制度、器物与空间考古、传统绘画、堪舆理论等多角度,综合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古代空间文化的主要源流、概念、内涵、现象、特征与规律,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剥茧抽丝, ...

• 苏贝·乃比 王永强 张杰 宋国定 罗武干:哈密柳树沟墓地出土青铜器科技分析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4期哈密柳树沟墓地出土青铜器科技分析苏贝·乃比 王永强 张杰 宋国定 罗武干内容提要为了探讨哈密柳树沟墓地出土铜器的合金技术及矿料来源,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及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等设备对出土的23件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批铜器为铸造成型,以锡青铜为主,同时多数器物含有少量的砷。铅同位素分析 ...

• 张杰 张清俐:二里头——中国都城建制的重要源头

二里头,这个洛阳盆地上的普通村庄,因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被载入中国考古史册,这个朴素的村庄也开始为世人所熟知。在几代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广袤田野下面隐藏着中华民族3000多年前的一段辉煌历史: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虽然二里头是夏都还是商都 ...

• 考古揭秘:三国的都城、墓葬与战役

三国上承东汉下启西晋,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近年来,考古勘探发掘的三国都城、墓葬又为研究三国历史提供了哪些新的认识?本期独家报道将从“都城”、“墓葬”和“战役”三个视角反映三国历史文化研究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读者展现三国历史的原貌。

•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首次发现安德罗诺沃文化墓葬

  2017年4月至8月,为配合工程建设,新疆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石河子市文体局及新疆兵团博物馆对石河子市十户窑村Ⅰ、Ⅱ、Ⅲ号墓群的部分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石堆、石圈遗迹5处(未能出土相关遗物,年代及文化属性不详),墓葬120座。依据墓室结构及出土遗物可以将这批墓葬划分为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唐代前后三段。其中,以集中分布在 ...

• 崤函古道:横贯东西的“中原锁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清俐 张杰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李世民的《入潼关》一诗形象描绘了当时沟通长安、洛阳两京的崤函古道的景象。崤函古道见证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更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两京制而兴起  崤函古道修筑于何时?据学者考证,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最早可追溯至西 ...

• 崤函古道西端起点——潼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张清俐 潼关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崤函古道西端的起点。历史上的潼关,扼西北咽喉,掌京帝门户,是关中的东大门,是汉代以来东入中原,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探访历史上的崤函古道,潼关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地点。  如今的潼关早已不是“三秦锁钥”的雄关古城,只剩下断壁残垣,昭示着历史上惊心动魄的风云印记。虽然潼关失去了作为险峻关隘的地位与功能,但行走在潼 ...

• 汉函谷关:丝绸之路西行第一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张清俐谈及函谷关,最为知名的有两处,一处为河南省灵宝市境内的秦函谷关,另一处为河南省新安县境内的汉函谷关。历史上的两处函谷关矗立于崤函古道上,力扼东西交通,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今年8月记者赶赴两处函谷关进行了探访。  秦有崤函之固  灵宝市内的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濒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秦国建函谷关是为了 ...

• 石壕段:丝绸之路的“实物标本”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清俐 张杰从灵宝的秦函谷关出关至陕州,崤函古道就进入了崤山段,蜿蜒于崤山之中的古道如今大多已经湮没。8月下旬,夏末秋初时节,记者重走崤函古道。  曾为完整道路体系  记者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管理所所长张辉、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久昌等学者带领下,前往崤函古道石壕段,这也是当年杜甫写下《石壕吏》时所经之地。据李久昌介绍,这一段是崤函 ...

• 考察崤函古道的地理形势与人文内涵 ——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教授李健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清俐 张杰崤函古道在我国古代历史进程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逾84岁高龄的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教授李健超,曾结合文献记载,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崤函古道进行多次全程实地考察。就崤函古道的形成历史、地貌、路线等问题,李健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险峻地形中取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 ...

• 古都洛阳:中国都城史上的“地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杰 张清俐“十省通衢,天下之中”,说的便是千年古都——洛阳。这座城市堪称中国都城史上的“地标”。4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洛阳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而丰富的历史。  体现“择中建都”观念  洛阳既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富庶之地,也是山环水绕八关拱卫的战略要地。清人顾祖禹以“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形容洛阳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也使洛阳成为帝王建都的 ...

•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根文化”——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杰 张清俐在群星璀璨的区域文化中,河洛文化无疑是其中一个耀眼的明星。与三晋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相比,河洛文化有何特点?又如何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对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的提问进行了一一解答。  区域文化中的“核心区域”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一种区域文化,河洛文化的范围涵盖哪些地方?我们应该如何界定 ...

• 丝绸之路的洛阳印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杰 张清俐 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做了这样的描述,“在绵长的丝绸之路网路中,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长5000公里,从汉唐的都城长安/洛阳出发,一直延伸到中亚的七河地区”。汉唐时期的洛阳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带来了中外经贸文化的首次繁盛交流。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洛阳最早何时在丝绸之路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有学 ...

• 汉魏洛阳城:古代都城之典型代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杰 张清俐在中国的古都史上,汉魏洛阳城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从今天的洛阳东行10多公里,就进入了汉魏洛阳城遗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的引领下,记者来到这里。千年前,曾经的宏大城阙、巍峨宫殿早已化为烟云,但断断续续的古城垣、壮观的太极殿基址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兴衰。伴随着几十年 ...

• 杨官寨遗址完美展现聚落布局

  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面积80余万平方米,为关中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的超大型聚落,主要由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组成。  庙底沟文化时期最大的环壕聚落  2004年,在泾渭工业园的一次修路工程中,杨官寨遗址被发现。今年7月初,在杨官寨考古工作队队长杨利平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杨官寨遗址。此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 都城史上“承上启下”的汉魏洛阳城——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杰 张清俐 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先后经历了东周至北魏等多个时代,到初唐方才废止。汉魏洛阳城中间经过多次修筑、废毁、再改建,城市形制变化极为频繁复杂,是了解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形制与发展变化的重要城址。尤其是在北魏时期,洛阳城达到了史上最大的面积,有将近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古代都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汉魏洛阳城遗址现存格局及遗迹以北魏时期为主,包括宫城、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