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长江文化|| 贺云翱:长江流域早期玉文化初论(三)

长江流域早期玉文化初论(三)贺云翱四真玉的硬度(摩氏)一般约达5.5—6度,用钢刀都很难划动,而只能借助于机械(各种磨具、砣机等)和介质(解玉砂、水)采用琢磨方式达到成器目的,加之其原材料难得,器物加工过程中必须一次成型,所以,制玉是一门难度很高,集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特种工艺。就过程而论,它牵涉到对玉矿的勘探确认、采玉及运输、美术设 ...

• 长江文化|| 贺云翱:长江流域早期玉文化初论(四)

本文发表于《南方文物》2004年第3期五在长江流域玉,从一开始就几乎未进入过物质生产领域,而是一直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即“形而上”的物质载体而出现的,是美化、通灵、礼神、财富、权力、地位等等的象征物,包含着哲学、思想、宗教、艺术、心理、美学、工艺、制度、礼仪、习俗等等复杂的内涵,这是它和陶瓷器、金属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也是重要的礼器,但 ...

• 贺云翱:宜兴均釉传统烧制工艺的考察

宜兴均釉传统烧制工艺的考察贺云翱宜兴均釉,即均釉陶器,又称“宜均”,是宜兴均山一带生产的一种带釉的高温陶器。均釉釉层较厚,开片细密,不甚透明,色感浑厚古朴。凭借得天独厚的本地紫砂陶土材质,均陶以其特有的高温“均釉”而驰名于世。均釉品种甚多,形制多样,釉色“以天青、天蓝、云荳等色居多,间有葡萄紫者”,此外尚有月白、洒蓝等色。在“欧 ...

• 长江文化|| 丁家钟、贺云翱:长江文化体系中的吴越文化

长江文化体系中的吴越文化丁家钟 贺云翱本文刊登于《长江文化论丛》第二辑 在“多元一体”(费孝通先生语)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北方草原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和东南沿海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四个主要板块,而其中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无疑又是两支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它们互相存在,互相撞击,互相融汇,互相补充,从而造成了中华文明博大 ...

• 贺云翱: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与三位考古大师的殊途同归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与三位考古大师的殊途同归贺云翱 国家文明形态的起源及其运动机制研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为此,许多学科都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是享誉世界的名著。考古学作为研究文化及文明事象起源的优势学科,当然也对国家文明形态起源的问题有着独特的学术敏感性和自觉性。回看中国考古学史,从王懿荣等发 ...

• 贺云翱|| 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

本文主要内容发表于《中国三峡》杂志2020年第1期。2019年10月《中国三峡》杂志社主编徐祖苗先生向贺云翱教授约稿,《中国三峡》计划出刊关于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及长江文化方面的专刊,此文即应徐主编约稿而完成。    中华民族坐拥两条母亲河——长江和黄河,这是何等幸运!    & ...

• 卷首语|| 贺云翱:考古学科的多向性决定着其社会意义

卷首语考古学科的多向性决定着其社会意义贺云翱 中共中央政治局 9月28日下午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23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发表讲话,重点阐述了考古学的重大社会意义。指出: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习,我国考古工作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 ...

• 卷首语||贺云翱:考古学研究与系统思维

卷首语考古学研究与系统思维贺云翱 系统思维是一种现代思维方法,要求人们从整体上对事物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知,以克服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单线的传统思维方法的不足,便于更全面地把握任何事物实际上都是运动于复杂多维体系中及与其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由此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术目的。简单地说,系统思维其实就是整 ...

• 海运太仓

新书推荐图书信息主 编:贺云翱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5月主编介绍贺云翱 现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  产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南京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众考古》主编。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委会、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城市考古专委会和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江 ...

• 贺云翱: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起点在哪里?

卷首语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起点在哪里?贺云翱 考古学是运用实物资料以研究和展现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既包括对客观对象真实性、本质性及规律性的认知活动,也包括由此形成的知识体系。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核心成就之一,任何科学不可能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它也随着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而进步。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它 ...

• 什么是考古学的核心成果?

今年二、三月,因为疫情而不能外出,于是正可以静下心来阅读那些看上去相当“枯燥”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读着读着,不仅从中读出许多新的收获,还读出一种又一种感叹。记得自己早年申报国家考古领队时,有一个基本条件,必须提交至少一篇公开发表过的考古报告,那时候还不是太理解这个条件,后来逐渐才认识到,田野发掘及报告的完成和发表,是作为一个考古 ...

• 文化三峡——三峡库区地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引言 2008年9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决定,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三峡办)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审批。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务院三峡办上报的《关于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请示》。至2009年6月,国务院三峡办组织有关单位编写 ...

• 专著出版|《认知·保护·复兴:南京外秦淮河廊道空间文化遗产研究》

图书信息 作者:贺云翱 钱 洁 主编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5月导语蜿蜒百里的秦淮河是南京城的母亲河。 发源于句容和溧水的秦淮河在江宁方山处合二为一,经明 ...

• 贺云翱 陈思妙:考古发掘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来源:《东南文化》2019年第1期 作者:贺云翱 陈思妙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已有53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主要通过考古发掘、研究等手段揭示和阐释遗产价值的项目有秦始皇陵,殷墟,土司遗址,左江花山岩画等。考古学在这些世界遗产申报过程中及成功后的阐释遗产价值、推进遗产保护、开展遗产教育、利用遗产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起,笔者全程参加了南京明孝陵申报 ...

• 考古视角的中国海洋文化

在考古学的视野下,中国既是一个传统的大陆性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海洋性国家,主要原因是它拥有悠久而丰厚的海洋文化创造。大体上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是靠海吃海。大海拥有各种水生动物,是沿海人民的重要饮食来源之一,为此,在中国沿海区域的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河北及山东半岛、庙岛群岛、辽东半岛等地,几乎都发现过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贝丘遗址,这些遗址中出土大量来自海洋的鱼类和贝类等生物遗骸,年代最早的达 ...

• 卷首语丨饮食考古的“博大胸怀”

“饮食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考古学家张光直、王仁湘、赵志军先生等都对其情有独钟。不过,由于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的食品、食具等少量的材料,看上去还是一个“小众”的科学,然而,如果深究开去,那可是一个有着“博大胸怀”的研究领域。 早在我国先秦时代,人们就深刻认识到饮食与人类及家国的深刻关联。《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孟子》中记

• 贺云翱:应建立专门博物馆展示中国的世界遗产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日前在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表示,我们应该建立专门的博物馆,以便更好地展示世界遗产的价值。  申遗规定对中国不公平  贺云翱目前正在主持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涉及到江苏“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湖北“襄阳城墙 ...

• 贺云翱委员建议: 建立“丝路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

  “由于丝路沿线的各类相关遗产分布广、形态复杂、涉及省份和城市多,使人们对它们缺少真切的感受、系统的把握和可触摸的体验,难以给人完整的作为‘丝绸之路’而存在的形态特征和内涵彰显。”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建立“丝绸之路文化带”。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连接和造福中国与世界的经济 ...

热门信息

12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