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唐大明宫:修建时动用十万工匠 殿前广场曾是制坯厂
这是一段令世界倾倒的历史。大唐,一个如雷贯耳的朝代。长安,一个气象万千的都市。它们的中心,正是大明宫。
承载着大唐瑰丽梦想的大明宫,为后世留下无尽猜想和千古遗恨。
阎立本设计大明宫
公元660年的一天,唐代声名显赫的宫廷画家阎立本接到一个紧急诏令。召见阎立本的,是当今炙手可热的武皇后。皇后意欲修建一座新的宫殿,她希望阎立本亲自来作新宫殿的设计师。这就是大明宫。
在太极宫,每天处理完政务之后,武皇后必须要面对的,就是丈夫李治的病。太极宫的低凹潮湿,让李治的风疾日益加重,不仅视力微弱,双腿也常年疼痛。而居住到地势高敞阳气旺盛的地方可能有利于病情好转。皇后寄希望新的宫殿能帮助丈夫缓解痛苦。长安城里,地势最高的地方莫过于太极宫后苑东北部的龙首原。
在皇后的操持下,在贞观9年停建的大明宫宫殿,于公元662年又开始继续修建。公元663年5月,工程尚未完全竣工之际,皇后和皇帝便急不可待地迁居大明宫。
随着大明宫的修建,唐代沿袭使用的隋代宫殿被取代。按照方位,大明宫被称为东内,太极宫则从此被人们习惯称为西内。
发掘龙首原唐城遗址
1959年冬天,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马得志等专家来到龙首原唐城遗址上进行发掘。根据元代李好文的《长安图志》所示,唐大明宫所在地就在龙首原这一带。而龙首原原址,如今已是一片荒芜的空地。
马得志一行人经过9个月的全面发掘,有了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座已经荒弃的宫城,面积是3.3平方公里,而明清故宫的面积不足0.7平方公里,竟然是故宫的4.5倍。
根据这一阶段的发掘,马得志绘制成了第一张大明宫的测绘图。通过这幅隋唐都城的地形图,我们看到,太极宫位于郭城之中。全城以朱雀大街为中轴,东西呈对称布局。14条南北向大街和11条东西向大街,将外郭城切成108个坊和东市西市。
太极宫地势低下,不利防变。而大明宫高踞长安之巅,北与终南山相连,易守难攻,进退有据。
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沿袭了秦汉以来的沿中轴对称的宫殿布局,同时又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以此推测,含元殿就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
大明宫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天上宫阙
随着探测的深入,大明宫的布局轮廓逐渐清晰起来。根据考古的探测,这无疑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天上宫阙!
整个皇宫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由于皇后急于迁居大明宫,工程进度成为一个大问题。如此巨大的宫殿群,按照常理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大明宫仅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初具规模。据史书记载,修建大明宫曾动用了十万工匠。但即便集中大量人力,这个速度依然是惊人的。
接下来,考古队有了更让人震惊的发现。在含元殿的附近,发掘出二十多处火烧痕迹。在东廊和东北的山包底下,密密麻麻全是烧砖的砖窑。
考古队员推测殿前广场当年是一个制坯厂,制砖坯瓦坯,晾干了之后就运到北边东北边砖窑烧制。
武则天称帝
公元690年,武媚娘正式称帝,从幕后走到台前,改国号为周。历史证明,唐初大规模的官僚制度,以及世界中心的地位和疆土,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独裁者出现,女皇武则天应运而生。
称帝后,武则天离开了爱恨交织的大明宫,将一切繁华和传奇都复制到了东都洛阳。此后15年,她在长安之巅亲手营造的宫殿成为一座寂寞无主的建筑。
称帝15年后,曾经日月当空的一代女皇躺在灵柩里被抬回长安,按照她的遗愿,以高宗皇后的身份与丈夫李治合葬于乾陵。政权重新被夺回李唐王室手中。
武则天谱写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传奇,这位在大明宫度过了半生的女人,传承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却终究为以男权为正统思想的封建时代所不容。临终之时,她才发现,一个人可以改变权力的归属,却无法改变文化的根深蒂固。
她亲手缔造的一代世界顶级建筑大明宫,再度成为大唐的政治中心。这里,还将上演更多的荣光和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