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访新疆文物考古人——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摘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天山网讯(记者韩晓怡 金浩摄影报道)“没有食物的时候,就吃牙膏,牙膏含在嘴里清爽冰凉,可以提神儿。没水时,就喝铁锈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淡然地说着他的考古经历,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5月4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伊弟利斯·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天山网讯(记者韩晓怡 金浩摄影报道)“没有食物的时候,就吃牙膏,牙膏含在嘴里清爽冰凉,可以提神儿。没水时,就喝铁锈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淡然地说着他的考古经历,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5月4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在新疆博物馆接受了中国日报、北京周报、中国网、天山网4家媒体的采访。

    他的考古故事吸引了媒体记者,对这个素有“沙漠狐狸”称号的维吾尔考古人充满了敬意。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说,他最长时间在沙漠呆了半年,最痛心的就是他发现的遗址被盗了。其实,墓地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盗墓人却把墓地破坏得一塌糊涂。

    59岁的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头发花白,但精气神儿决不亚于30多岁的青壮年。尽管常年在外,不定时的吃饭,已经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尽管在法国学习时,他晕倒在实习的工地。在异国他乡还作了胃镜,这些都不是他所关注的。他所关心的就是是否可以发现新的遗址,有了新发现所有的疲劳,所有的苦都不算什么。

    他是中外学者中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次数最多的人,他是新疆唯一的维吾尔族石器时代考古专家,他参与了新疆尼雅、楼兰、“小河墓地”及克里雅河流域等重大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多年的沙漠苦旅让他有不少重要发现。1994年,伊弟利斯与两位法国专家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考察时,发现了西汉时期人类活动的古遗址,他们根据遗址的地形地貌将其命名为圆沙古城。在吐鲁番交河古城西边的沟西台地上,伊弟利斯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从而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的一项空白。

    然而,最让伊弟利斯醉心的还是对“小河墓地”的发掘和研究。那是1934年由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一位罗布人的带领下深入罗布泊地区找到的“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墓地上密布着的象征男根、女阴的立木,上千口棺木被牛皮紧紧包裹,墓葬层层叠压形成金字塔形沙山……种种奇特的遗存使“小河墓地”成为世界范围内已知的最独特的墓葬形式。

    2002年底,伊弟利斯率队进入小河地区进行“田野发掘”,由于风暴和酷热沙漠中可工作的时间十分有限,2003年至2005年间,考古队两次深入罗布泊地区。伊弟利斯带队连续工作6个月,开创了在这一地区沙漠考古发掘的极限时间。终于,这座充满原始宗教氛围,封藏了3000多年的死神的立柱殿堂在伊弟利斯等考古人员的艰辛工作中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在沙漠里什么意外都有可能遇见。他的胃因此出现严重问题,经常痛得他冒冷汗,然而沙漠中没有别的止痛方法,他就把开水灌进矿泉水瓶子里紧紧挤在胃部以缓解疼痛。这样的工作注定伊弟利斯无法储备脂肪,他身形消瘦,笑起来皱纹堆在脸上,“每次回家好不容易养胖五六公斤,进一趟沙漠就全消耗完了”。

    “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足以抵消所有在沙漠中受的苦”。以伊弟利斯的说法,“这是苦中有乐的差事,只要还能走得动,我就还要进沙漠考古”。

    据了解,经过伊弟利斯和同事们的努力,新疆和国外很多国家都有考古方面的合作。新疆考古所已和法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家的同行开展了大量的合作研究和交流活动,仅大型的合作项目就有十几项,成绩令世人瞩目。

    这种研究方法,和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他们的人才资源,使考古成果进一步扩大。

    “现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也符合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律。其实,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哪一样不是东西方文明不断交流交融的产物呢?”伊弟利斯笑着说。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接受媒体采访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