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中期评估会在武威召开

摘要: 会议现场马玉萍局长讲话专家评审察看修复现场部分壁画拼接修复前后对比(左图为修复前,右图为修复后)部分彩塑文物修复前后对比(左图为修复前,右图为修复后) 8月5日,甘肃省文物局在武威市组织召开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中期评估会议。邀请中国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长李化元、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宏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西晨


会议现场

马玉萍局长讲话

专家评审

察看修复现场

部分壁画拼接修复前后对比(左图为修复前,右图为修复后)

部分彩塑文物修复前后对比(左图为修复前,右图为修复后)

8月5日,甘肃省文物局在武威市组织召开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中期评估会议。邀请中国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长李化元、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宏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西晨等专家参加。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省文物局有关处室及武威市文化文物部门、凉州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前,与会人员察看了已完成修复的壁画和彩塑、文物修复场所及保存环境,认真查阅了项目资料。会上,施工单位敦煌研究院相关人员汇报了项目实施情况及初步成果,客观分析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后续保护修复工作计划。专家经深入讨论,认为该项目是近来年国内少有的、大规模的可移动文物抢救保护项目,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高,施工单位在修复场所、基础资料等各种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开展了大量的、细致的研究和资料整理工作,特别是结合壁画、彩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精准修复方案,在壁画碎片拼接、重层壁画揭取修复、彩塑拼接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项目的实施为国内搬迁壁画彩塑修复积累了宝贵经验。

  马玉萍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敦煌研究院项目团队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本着对文物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规范推进项目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今后的工作,她要求项目组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做好后续工作;要加强对已修复壁画预防性保护需求研究,做好衔接,确保已修复壁画处于良好的保存状态;武威市、凉州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切实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为保护修复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及时跟进修复后壁画的保存、保护、研究及展示利用等相关后续工作,同时要积极筹划开展已修复壁画的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

  天梯山石窟在学界有“中国石窟鼻祖”之称,位于武威市区向南约40公里的天梯山北麓,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洞窟分三层十九处,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彩塑一百多身。由于天梯山地区地质结构松软,在历次地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1958年,因修建黄羊河水库,经省政府报请文化部同意,将除大佛窟外的其他文物搬迁至省博物馆保存。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省博物馆除少量留存外,将大多数石窟文物移交武威市凉州区天梯山石窟管理处保护管理。2014年,在省文物局积极争取下,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该项目拟修复壁画面积359平方米,彩塑76身,修复后的文物将在武威市博物馆新馆进行展出。(省文物局   张瑞军)


  


分类信息

作者:张瑞军

更多信息...

天梯山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