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首届“国家文物局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系列报道(六)——学员汇报(下篇)
深入的学术交流是本次城市考古研修班的特色。连日来,学员们已接连介绍了各自所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情况。
探寻扶余早期王城是东北史地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倾向于东团山平地城为扶余早期都城。8月14日下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聪在梳理东团山遗址的研究概况后,对该遗址2015、2016年度的主要收获进行了汇报。王聪认为东团山遗址平地城部分(南城子)作为城址使用至少经历了汉魏和辽金两个时期,但城内所存的汉魏大型建筑是否与扶余有关,仍缺乏直接的考古证据,因此对东团山展开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是极有必要的。
汇报人:王聪
木渎古城规模大、等级高,是春秋晚期江南一带少有的具都邑性质的城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孙明利认为古城可能并不存在完整的城墙体系,其城防设施因地制宜、灵活布置。该城内部遗存多分布于山前地带,呈现小聚居、大散居特点。此外,大量的汉代遗存反映出古城或延续至西汉。由于该城所在区域有着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因此木渎古城的考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汇报人:孙明利
川渝地区是南宋抗元前线,该地的山城防御体系是反映双方势力交替的重要实证。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蔡亚林以钓鱼城、重庆城等为例,对该区山城类遗存的营建过程、城内布局、区域分布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城址迁移过程所反映的战争线路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见解。山城性质的变迁或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而战争发展过程中的形势变化也催生出了山城独特的布局。如今对山城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我们需以更多的工作去探明其中的内涵。
汇报人:蔡亚林
对丝路沿线城址的研究是边疆城市考古的重点。8月15日上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田小红分享了2014-2017年度奇台石城子遗址的发掘情况。作为两汉时期的军事要塞,田小红认为石城子是汉王朝经营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实证,它的设立或与耿弇卫汉的疏勒城有关。该城的发掘情况表明,对它的研究已不能单纯局限于布局沿革之内,更要将它同它周边的戍堡、烽燧等遗迹一同纳入研究范畴之中。学术界需对天山北麓的城址及交通线路予以更多的关注。
汇报人:田小红
平城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古顺芳在梳理它的沿革后,结合课程内容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古顺芳认为将大同周边的墓葬纳入到城市考古范畴中,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它与拓跋鲜卑的关联。回顾平城的研究史,历年的基建考古已大致圈定了它的城圈范围。面对这块巨大的七巧板,如何拼凑、如何布置是进行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古顺芳还介绍了新近御昌佳园等墓地的考古新发现。
汇报人:古顺芳
在地方城址的研究上,山西可谓独树一帜。8月19日下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刘岩汇报了2012-2016年度蒲州故城的收获。通过对西城部分区段的发掘和解剖,已在蒲州故城内发现了早于辽金的城墙遗迹。刘岩认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以现有夯土城墙为基点,在西城西北部重点勘探,以探沟发掘探寻城墙走向,从而厘清早期(北朝-唐)城的范围。此外,刘岩还对2012-2013年度辽代应州城的工作作了回顾和小结。
汇报人:刘岩
南方地区地方性城址的考古发掘是有别于北方的另一种探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袁伟围绕衡阳酃县故城遗址的调查和勘探工作作了详细的汇报。酃县故城地处交通要冲,其城圈保存大体完好,但围绕该城大、小城间的沿革布局,还需开展更多的工作。此外,在小城城墙构筑方式及始建年代、城址与城外墓群对应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也需作出更多的解答。袁伟认为对于酃县故城这一地方节点性城市而言,对附近城址的区域调查也是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汇报人:袁伟
从北京地区城市考古的角度讲,历史时期的考古工作以元大都最具可行性。8月20日上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孙勐在回顾元大都研究史的基础上,阐述了元大都考古存在的新价值与新机遇。孙勐认为元代京杭大运河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元大都;作为东方的国际贸易中心,元大都也是元代丝绸之路的目的地。同时,中轴线申遗为元大都的考古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孙勐认为,在面对元大都的考古能不能做,要不要做,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时,这些机遇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
汇报人:孙勐
唐宋洛阳城的概念在学界似乎还有些生疏。作为北宋陪都、金代重镇,宋金时期的洛阳依旧值得我们去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韩建华在理顺九洲池的布局和沿革后,对唐宋洛阳宮城御苑九洲池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认识。韩建华认为唐、五代、宋时期九洲池呈现的连续性是该地该王朝的国力外现,宋初对洛阳的经营恰反映在了九洲池的建设上。如文献所述,随着北宋西京政治的衰落,皇家九曲池亦随之湮没,故当对该期的遗迹理进行保留。这也从侧面提醒着我们在大遗址规划的过程中,选择保护和展示的对象是要三思后行的。
汇报人:韩建华
在学员交流的这一环节中,研修班的成员对各自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收获。集体学习与生活的经历,让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各学员密切学术交往,共同为城市考古而奋斗的一个新起点。
作者:陈泽宇
摄影:钱国祥
审稿:董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