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

你一定不知道的故事:亲历者讲述汉中张骞墓申遗背后所做出的努力!

摘要: 说到文化遗产,我们大家都很熟悉,2018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我国从2006年开始设立“文化遗产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都会设定一个主题: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2014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2015年,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2016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2017年,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2018年,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有专家这样阐述遗产日的意义1、遗产日是动员日,动员社会组织、 ...

说到文化遗产,我们大家都很熟悉,2018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我国从2006年开始设立“文化遗产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都会设定一个主题:

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2014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5年,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2016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017年,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18年,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有专家这样阐述遗产日的意义

1、遗产日是动员日,动员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新的保护体制中来;

2、遗产日是学习日,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学习、继承、弘扬文化遗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一环;

3、遗产日是纪念日,遗产的创造者、遗产的传承者、遗产的呵护着、遗产的研究者、宣传者,都应该在这个庄严的日子里受到纪念和表彰;

4、遗产日是行动日,遗产需要保护,保护需要行动;

5、遗产日是遗产的节日,我们要走进遗产,亲近遗产,与遗产对话,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

6、遗产日还是遗产工作者的节日,是一切关心、热爱、支持遗产的人们共同的节日。

其实,每一个公民都是遗产的主人,都有责任为保护遗产尽力,也有权利分享遗产所带来的精神文化供养。遗产根据其价值,有不同层级的保护,最高层级就是被公布为世界遗产。2014年6月22日,汉中城固张骞墓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陕南首处世界遗产。至此,汉中真正成为世界遗产地,世界遗产就在我们身边!作为张骞墓八年申遗之路的亲历者我想根据自己粗浅的理解,谈谈世界遗产以及世界遗产的申报,间或还有一些感悟和经历。

什么是世界遗产?

这个话题应当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说起,那时,欧美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当人类志得意满地将工业文明的旗帜插向地球的一个又一个领地之后,终于有了深刻地反省式回望:以往的发展过于注重开发和建设,而轻视、忽略了保护与传承。于是,如何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这个问题,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一是《人类环境宣言》,二是《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大会强调指出,当代人类在追求充裕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必须担当起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大责任。大会还明确地指出,人类的环境权是由人文和自然两个部分组成的,为此,大会提议联合国应尽快缔结世界遗产公约。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在巴黎总部举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此次大会上获得了通过。“世界遗产”这一名词由此诞生。这项重要公约具有国际准则的意义,它的主旨在于确定和保护全球范围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这个公约还确定了详尽的操作规则,凡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意义重大、价值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古建筑遗迹或自然景观将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由联合国加以保护。

中国长城

世界遗产是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演进所遗留下来的足迹,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大自然生成变化的佐证。在世界遗产当中,有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36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昆曲、古琴艺术、中国书法、中国篆刻、雕版印刷技艺等39项);世界自然遗产(如:九寨沟、黄龙、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卡斯特、三清山等。共13处);如果一个遗产地既有大自然的造化,又有人的一种完美的创造,它就可以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如:泰山、黄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共4处)。

遗产的概念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做通俗的理解,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会有遗产。就是前辈或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有一定价值的东西。那么价值的大小会有不同,如果只是你奶奶留给你的一只镯子,也许只是对你和你的家庭有纪念意义。如果你家祖上是个高级匠工,比如是搞泥塑的,城固宝山镇就有一个泥塑艺人,叫李昌基,在宝山的寺庙里塑了500罗汉像。这批泥塑已经成为本地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他现在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这是有效的继承。城固县文化馆派业务人员根据它的工艺流程整理了资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报,这位李师傅现在作为民间工艺传承人每年享受国家的津贴。就是说留下的泥塑像是物质文化遗产,他的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的标志图案,外边是一个圆,环绕着中间的菱形,圆和菱形很自然的结合,这一形象标识的概念是:圆形象征着大自然或自然的造化,中间的方形标志着人类的创造,两个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象征着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截止2018年7月,世界遗产总数为1092处。分布在167个国家。中国拥有世界遗产53项,签署《世界遗产公约》的国家(缔约国)达193 个。

我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了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从1987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截止2018年已经有53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中,至此我国的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二。我们国家在世界遗产的申报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特点,除了数量多、分布广、类型丰富,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我国的世界遗产涵盖了从早期人类活动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这样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几乎所有的重要的阶段我们都有自己的遗产项目,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历史体系。反映早期人类活动的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安阳的殷墟等,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代完整的皇宫及陵寝。

世界遗产的申报

申报遗产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从1987年开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山东泰山首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拉开了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大幕。近十年以来,中国更是每年都有成功申报的项目,许多地方也都跃跃欲试想把自己的遗产推出去,但这后面有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也有着认识的提高,和很多具体操作事项。

第一步是编写申报文本,主权国家形成本国的预备名单,在国内统一认识,认为按照国际公认的价值标准,某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具备了申报世界遗产的潜力,就把它列在国家的预备名单上,报请世界遗产中心备案。在每年的2月1号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一个完整的申报文本,文本主要体现申报方对该遗产价值的认识、分析研究,分析研究不能是一家之言,而是有关这个遗产最权威的论断,能充分说明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文本中除了遗产价值阐述,还要体现出申报方保护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保护规划,保护管理保障,防灾准备等等,都要在文本里有一个负责任的表述。

文物保护专家进入张骞墓遗产区

之后,世界遗产中心会将申报文本转交给国际专业咨询机构审定,文本合格通过后,咨询机构派专家到申报国的申报地进行现场考察评估,然后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委员会根据申报文本和专家评估报告进行投票表决。选出新的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是从193个缔约国里选出的21个国家组成的委员会,它负责每年的常务,决定每年的重大事务,它决定事情的依据要建立在国际咨询组织的一些考察评估的基础上)

申遗文本在每年的2月1日成功提交之后,国际专业咨询机构一般会在当年的七、八、九这几个月派出专家进行实地的评估考察,这个评估考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迎检之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环境整治的问题。是为了恢复古迹遗址的历史环境风貌。其实,我们很容易理解什么叫遗产的历史环境。有一些好的景观、考古遗址,都是历史环境保存较完整的。很难想象一座古城、一座古墓在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包围之下,还能让我们产生怀古之幽情!我曾经去过湖北钟祥的明显陵,走到距陵寝一公里之外,我们就下车了,在两山环抱之中走了很远一段路之后,才看到陵墓本体。整个皇陵背靠老虎山,脚踏明塘水,座北朝南松林山郁郁葱葱,左右环抱,尽显帝王幽宅之庄严肃穆。由于没有任何后代的添加物,那样的历史环境让我感到明显陵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虽然时隔近500年,却好像是踏着先人的足迹在走,使我对远去的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感、神圣感。而在一处天下闻名的佛教圣地,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暮色笼罩之下,高墙内矗立着千年佛塔,一片庄严寂静;高墙外却是人声鼎沸,芸芸众生在音乐喷泉激昂的节奏中尽情享乐、嬉耍。。。。。。这本也见怪不怪,毕竟这古塔位于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令我触动的是,一位朝圣者独自站在高墙外、于人来人往的喧闹里面朝古塔、双手合十、闭目而立.....正是这样的对比与反差让我深刻领会到保持古迹遗址历史环境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好看与否、热闹与否,而在于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对于遗址类的文物保护应遵从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就是对遗址本身的状态不能干预,不能按自己的理解复建;完整性则体现在原来的气势和格局都是价值组成部分,不能随意添加或取舍,和价值有关的历史环境也要尽可能的去保全。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老百姓的欣赏品味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大家去旅游,就要看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看最原始、最质朴的自然景观,那些人造景观,比如鬼城、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一类的东西,往往只是一阵风,没有生命力。

当然,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才是世界遗产申报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这要靠完整的证据链来支撑。就拿张骞墓来说,首先是墓本体、墓地附属文物的历史遗存;第二是张骞墓的地理位置与《史记》、《汉书》等诸多历史文献记载的张骞归葬地相符;第三是西北联大1938年对张骞墓墓道考古发掘时所形成的关于“此为张公骞之原墓”的结论及其系列文献资料和实物;第四是张骞墓所在地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清明祭祀等文化传统;最后便是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墓园历史环境,那些参天古柏,斑驳的石碑,汉代留存至今的镇墓石兽等等。所有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遗产结合起来考量,才能证明张骞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文物保护专家察看张骞墓遗产区

2013年10月15日下午2时许,满头金发、深目高鼻的加拿大籍资深文物保护专家狄丽玲博士来到张骞墓进行实地考察。我有幸作为主汇报人一直跟随在她的身边。狄女士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组成员,曾在我国福建土楼申遗时担任现场评估专家,又是香港大学教授,对于中国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显然在来现场之前她已经做了功课,女博士以敏锐的目光审视一切,我事先准备的长篇解说词已显得不合时宜,她只是关注她所看到的和想要知道的,我只有按着她的思路来回答她提出的问题。这样我反而觉得轻松许多,以我和我的同事们数年来所做的扎实基本功,我有信心应对所有可能被提及的问题。然而,一切都没有我们设想的那么复杂,博士只提及一些最核心的问题,无关细枝末节也并不刁钻,我只需照实回答。在墓园、在几个展厅、在管理监控中心、在客服中心,一路走下来,狄女士连声道“OK、OK”,这令我们几个跟随她的人很受鼓舞!在观看我们特意制作的英文版汇报视频片时,我征询了中方同行专家陈同滨的意见,将两张事先准备好的汇报片光碟、张骞纪念馆馆刊《博望》、以及“张骞墓申遗”专题的中小学幼儿教材一并赠予狄女士,狄女士欣然接受。从后来反馈的情况看,在本次考察中,张骞墓凭借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扎实的基础工作,良好的保护管理保障赢得了狄丽玲女士的好评,为最终的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次现场考察之后,狄丽玲博士会形成一个考察评估报告递交总部,总部在年底做出了集体评估,到今年六月在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委员会来做最后的审议表决。

申遗成功之时

2014年6月22日下午3时49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时刻,经过三天两夜的焦灼等候,卡塔尔首都多哈终于传来喜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票决,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陕西段7个遗产点之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那天是星期六,却谁也无心休息,消息传来之前,同事们都去了张骞纪念馆,准备在第一时间搞现场庆祝,我选择了逃避,一个人静坐在办公室等待最后“宣判”。电脑显示屏开着,忽然闪出了一条微博快讯:张骞墓申遗成功了!

我的泪水霎时涌流而出,镇静片刻之后,我拿起话筒,向一位同事告知这一喜讯,从2006年开始,他和我共同为申遗而战,其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我们都是半路出身的所谓“土专家”,却也有不服输的性格和对事业的执着。如今他正病着,我想尽快让他知道申遗成功的消息。电话拨通之后,我却只勉强说了一句话:“我们 - -申遗 -- 成了--”

八年漫长的求索与期待,此时此刻,任何语言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任凭热泪奔流----

激动过后还要面对现实,张骞墓申遗虽然成功了,但对于张骞文化的探寻还只是开了个头,申报成功的同时意味着新阶段的开始。其实,申遗的过程,就是提高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于文化遗产认识水平的过程,期间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保护理念、保护管理方式、对遗产所持的态度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申遗就意味着承认和接受以世界遗产为中心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通过申报世界遗产把我们原本相对独立的文物保护体系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连接在一起。这是汉中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整体提升。申遗成功所带来的国际效应对汉中这样一个历史积淀颇为深厚的地方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各地积极依托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产业,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发展地域经济的新亮点,游客对文物、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和认同感越来越高。汉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人参观旅游。张骞墓申遗成功,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这意味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汉中,也许,我们拿到手中的这张世界遗产“金字招牌”就是汉中走向世界的突破口。

作者:王亚萍

编辑:王欢

审核:杨帆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张骞墓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