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
张骞墓的申遗记忆
摘要: 张骞墓的申遗记忆
张骞墓
城宣
编者按:6月28日,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德国波恩开幕。大会审议新一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项目,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
张骞墓的申遗记忆
| |||
城 宣 编者按:6月28日,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德国波恩开幕。大会审议新一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项目,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引发人们对世界遗产的新一轮关注热潮。 去年这个时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的廊道”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值丝路申遗一周年之际,由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梦想丝路国际行”(陕西段)采访团走进陕西汉中城固县,对作为“丝绸之路”陕西省7个遗产点之一的张骞墓等进行深入采访。本报特刊登“揭秘”张骞墓申遗前后相关情况的文章以及“梦想丝路国际行”记者的亲身感悟,助读者了解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前生今世”。 时间定格在北京时间2014年6月22日15时49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的廊道”正式通过大会投票表决,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陕西省7个遗产点之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汉中市第一处、陕西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 那一刻,历史用一种巨大的力量让今人的梦想有了最具价值的解释和支撑。从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开始,历经八年坎坷申遗路,张骞墓以及其所在的城固县,迎来了再度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初期险失宝贵机遇 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启动,张骞墓有幸入选。承载着张骞故里54万父老的期盼,城固县以张骞墓申遗为契机,积极履行历史赋予的保护传承好这一文化遗迹的使命,迅速行动,倾力把张骞墓打造成为城固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申遗初期,国内专家认为张骞墓文物遗存少,墓葬体量小,偏离丝绸之路主线太远,对其真实性和文化价值表示质疑,入选申遗名单机会不大。”回忆起当初差点失去的宝贵机遇,城固县文物旅游局工委主任王亚萍唏嘘不已。“丝路申遗,如果缺少了他的开拓者张骞的遗迹,那么这个文化遗产是不完整的,争取入选申遗名单是张骞墓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地位。” 最终,通过赴省上京游说专家、据理力争,丝路申遗专家组成员陈同滨来到张骞墓考察。该县扎实的基础工作和对申遗的执着热忱感动了她,张骞墓申遗峰回路转。陈同滨提出,重点做好张骞文化价值的展示和研究,扩大张骞文化的影响力。按照专家的建议,该县扬长避短,在扩大墓葬体量的同时,加快各类规划方案的制定和与之关联的图片、文献、地方志、图书、论文、民间传说等资料的收集。 “申遗档案是世界遗产组织必查项目,档案翔实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申遗的成败,为了证明张骞墓的真实性、完整性,展示张骞墓文化价值和管理水平,我们多次派人赴西安、北京、乌鲁木齐、广州等地,对西北大学1938年发掘张骞墓的相关资料及出土文物进行调查取证,从国家博物馆找到了‘博望’封泥等珍贵的实物和图片资料,沿张骞出使西域路线,搜集了大量与张骞有关的遗址遗迹、民间传说、神话典故等实物、文字和音像资料。”在王亚萍等工作人员的艰辛努力下,该县累计采集、整理与张骞有关的遗址遗迹、民间传说、神话典故等实物,整理文字资料300余万字,各类图纸文件近3万张,拍摄视频460多分钟,数据化存储总量达40GB,打破了专家对张骞墓真实性和文化价值低的质疑,为张骞墓最终入选“丝路申遗”最终名单提供了丰富的档案资料。 全民动员助力申遗路 在城固,人人因张骞而自豪,千百年来先辈口口相传的张骞伟大事迹和精神品质,已成为一种印记牢牢镶嵌在该县干群的脑海里,传承延续。 “申遗是好事,从小听着张骞的故事长大,这么有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墓葬应该好好保护。”得知张骞墓申遗,该县群众鼎力支持,本土画家张重光将自己耗费心血20年创作的16幅《张骞通西域》大型油画无偿捐赠给政府,饶家营村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整治墓区周边环境……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拉开了为梦想而战的序幕。 为做好申遗工作,该县专门成立张骞墓申遗工作指挥部,抽调专人驻点办公,按照申遗标准要求完成了张骞墓本体保护、周边环境整治、陈列布展、墓区监测监控和保护规划制定等七大类33项工作,完成墓区绿化种植1.8万平方米,新建近1000平方米的东入口广场。同时,编发幼儿、小学、中学三个版本的申遗普及教育读本6.5万册,发放遗产保护宣传单6万余份,利用大型户外广告牌、车体和灯杆广告、横幅、展板、黑板报、宣传栏、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和电话铃音等载体广泛宣传申遗和文物保护知识,提高全县群众的文保意识。扎实细致的工作成效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获得了来张骞墓考察的世界遗产评审专家狄丽玲博士的高度肯定和称赞,为最终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奠定了基础。 那一刻,桔乡为之沸腾 6月1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多哈开幕。按照大会议程表安排,对丝绸之路项目的审议20日下午就有可能出结果。当天下午,得知消息的群众聚集到张骞纪念馆,但大家一直等到晚上11点,还是没有结果。 6月21日,人们再次早早来到张骞纪念馆。到了晚上11点,依然没有结果。主持人出来解释说,世界遗产大会原定审议议程推迟,结果可能于22日下午公布。带着诸多疑问,拥挤的人群逐渐散去。 6月22日上午,有关部门不断接到询问申遗结果的电话。正当人们焦急等待的时候,从多哈传来消息,下午3时许,世界遗产大会开始对丝路项目进行审议。下午3时49分,省文物局申遗办的贺信发来,人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世界遗产大会成员国代表表决一致通过,同意“丝绸之路”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世界遗产大会现场传回城固时,张骞纪念馆刹那间成了沸腾的海洋。“张骞墓的申遗成功,必将为城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手拿贺信,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城固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张天元难掩心中的喜悦。“得知张骞墓申遗成功的消息,我们这些后裔第一时间赶到张骞祠堂,共同为祖先进香鞠躬。”张骞第67代后裔张利军高兴地说。 票决次日下午,汉中市和城固县有关领导、张骞墓申遗办工作人员、张骞后裔代表及当地群众齐聚张骞纪念馆,共同庆祝申遗成功。汉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建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张骞墓申遗成功表示祝贺,并同各界人士到张骞墓前焚香祭拜。来自西安的游客陈先生激动地说:“我太幸运了,第一次来城固就能游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回去之后一定将张骞的故事讲给我的朋友们听!” 与此同时,城固县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网站微博等方式,向社会发布张骞墓申遗成功的消息及文物保护有关知识。在县城和村镇,社区群众和文艺团体组织舞狮、秧歌、高跷、腰鼓、鼓号等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庆祝。多所中小学也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建设美丽家园”主题队会活动,通过诗朗诵、发倡议、演讲、青春宣言等形式,表达张骞故里年轻一代关注文化遗产、热爱家乡的情怀……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既是张骞墓申遗的完美结果,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申遗成功为城固县展开了一幅全新的历史画卷:勤劳善良、敢想敢干的桔乡儿女将秉承张骞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书写新的传奇。 来源 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