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纪要 ∣ 松尾恒一讲述中国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摘要: 主讲人:松尾恒一2019年3月29日,由日本学者松尾恒一教授演讲的北京大学人文讲座第201讲《唐代佛教的东渐及日本护国佛教的仪礼与国土统治——日本药师寺花会式影像与解说》、以及北京大学佛教文献、历史与哲学工作坊第38讲《中国佛教的东传及其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成功举办。松尾恒一教授现为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在千叶大学等教育机构担任兼职

佛学教育 人文宗教研究

主讲人:松尾恒一

2019年3月29日,由日本学者松尾恒一教授演讲的北京大学人文讲座第201讲《唐代佛教的东渐及日本护国佛教的仪礼与国土统治——日本药师寺花会式影像与解说》、以及北京大学佛教文献、历史与哲学工作坊第38讲《中国佛教的东传及其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成功举办。

松尾恒一教授现为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在千叶大学等教育机构担任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日文化交流史、民俗学、宗教史的研究,代表著作有《延年的艺能史研究》、《从仪礼到艺能:疯狂·附体·滑稽》等,尤其在民俗学方面多有建树,在日本学术界颇受好评。

讲座海报

29日下午,松尾教授以《唐代佛教的东渐及日本护国佛教的仪礼与国土统治——日本药师寺花会式影像与解说》为题的演讲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这次演讲由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李四龙教授担任主持,并很荣幸邀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民俗学家陈泳超教授作为评议人。

中文系陈泳超教授在评议

演讲中,松尾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日本药师寺花会式的情况,随后为大家播放了日本药师寺举办花会式影像中的重要部分并做了解释说明。花会式是药师寺自奈良时期就开始举办的法会,作为佛教法会正式的名称是“修二会”,在药师菩萨前供奉菊花、桃花、梅花、樱花等十种花作为装饰,也是“花会式”名称的由来。

现在药师寺的花会式每年都在三月三十日~四月五日期间举行。花会式由药师悔过、大导师作法、咒师做法以及追傩这几部分构成。药师悔过是悔过会的一种,僧人们会用极具变化的声音倡导佛经,这也是日本僧人念经的特殊形式。药师悔过结束后继续由大导师带领在本尊药师如来前进行“大导师作法”的仪式,赞叹诸佛是修二会的主旨之一,同时也祈愿国家繁荣以及一年的五谷丰登。咒师作法是一种密教的方式,由咒师双手持刀划出不受“外敌”侵入的结界,以保护堂内作法的顺利进行。引起大家兴趣的是法会中关于“牛玉宝印”信仰的问题,“牛玉”原本是牛黄演变而来,虽然名称有了变化,但是印在符纸上的宝印中仍加入了牛黄。只是目前还不清楚这样的变化是在什么时期开始的。最后是作为花会式结愿一环的追傩,追傩深受中国影响,但是逐渐也有日本本土的元素掺入其中。这部分的仪式主要为接受了药师如来法力的毗沙门天降服手持“松明”、行动激烈的鬼,其中的“鬼”象征着烦恼与罪恶。每年举行追傩仪式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民众前来观看。

讲座现场

在药师寺花会式影像播放完毕后,松尾教授以日本护国佛教为切入点,探讨了唐代佛教东传至日本后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关于佛教何时传入日本这一问题有很多种说法,公认的是《日本书纪》所记载的钦明天皇13年(552)年时传入。隋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和遣隋使以及官吏的东渡,从中国的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机构中学到了很多宫廷仪礼以及文化,也是中日文化交流比较频繁的时期之一,松尾教授特别指出,虽然佛教最初传入日本是朝鲜半岛的百济,但是这种说法是基于当时东亚的国际情势,不过也是现在日本历史学的普遍说法。而且从百济传入日本的佛教在中国的《隋书倭国》中有记载,这对于当时没有文字的日本来说是很贵重的史料,记载中明确指出了传入日本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器乐和舞乐等,同时这则材料中以“菩萨天子”称呼隋炀帝,松尾教授特别指出,这一点对于日本以及朝鲜半岛的护国佛教上考虑是很重要的,是皇帝的同时又是菩萨以统治国土,可以认为这是“转轮圣王”的一种表现,在日本的法会中也有出现“转轮圣王”的元素。

松尾教授还介绍了日本另一个具有护国性质的法会——宫中御斋会,最初是由天皇亲自操办作为祈愿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法会。并且,列举了敦煌文献中的“印沙佛文”,在“印沙佛文”中同样也是祈愿皇帝长寿的同时,也有救济思想以及祈愿五谷丰登。所以日本宫廷的御斋会其实是可以追溯到敦煌文献中的。作为年中行事,从平安时代就开始举办的御斋会,也说明了日本佛教作为护国宗教的特点。并且,引人注意的是关于宫中御斋会的平面图:其中,天皇登基所使用的高御座放在法会的中心,座上供奉着佛像,与此同时,天皇本人在隐藏在高御座的后面,两旁为参加法会的众僧,前面还设有华盖高坐供讲师。松尾教授指出,这种佛陀与天皇位置关系其实是“转轮圣王”、“王佛一体相依”思想的体现。

另外,演讲中松尾教授还介绍了兴福寺维摩会论义的情况,特别是保存下来的维摩会论义平面图中“讲师”、“问者”以及僧众等人的位置关系。并对密教在日本流传方面的问题做了简要的介绍,空海曾经来到大唐拜长安青龙寺惠果和尚为师学习密教,并将密教带到了日本。在日本,作为护国佛教的密教中,还有直接向天皇的身体洒水,进行加持祈祷的仪式。

最后,担任此次演讲评议人的陈泳超教授与松尾教授就民俗佛教也进行了沟通交流,李四龙教授对于“维摩会论义”平面图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同时,参与此次演讲的听众老师们也反响热烈,提出了很多高质量的问题。松尾教授最后提出,关于佛教法会的研究还有很多未涉猎的地方,同时这些研究也不是单独某个国家能独立完成的,希望以后可以多进行跨国家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共同促进学术的进步。

奈良兴福寺 维摩会 1300年《春日权现验记绘卷》(『春日権現験記絵巻』)

同日晚上,松尾教授就另一个题目《中国佛教的东传及其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做了演讲。李四龙教授对于这两场讲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全程参与其中。

首先,松尾教授从民俗角度简述了东洋与西洋在信仰、宗教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从祭祀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供品、共同饮食以及社会集团关系方面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方面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与习俗文化,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比如在神社、寺院、教堂等不同宗教建筑物中举行的仪式是具有共通性的。又比如,在日本举办结婚仪式的时候,新郎与新娘饮用同一个容器倒入的酒,称作是“交杯之盟”(以表示盟约不可破),而后成为夫妇。并且,新郎新娘的家族也会饮用,这样原本不想干的两家人成为亲戚关系,这是具有契约性意义的。而在欧洲基督教式结婚仪式宴会中,新郎新娘会一起切蛋糕,之后分给参加结婚仪式的人,意味着参加结婚仪式的人们都是朋友。可见,这种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食物的行为是超越了宗教,具有人类普遍意义上的行为。

讲座海报

中国佛教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日本,佛教与日本神话时代以来的神祗之间从来都不是竞争对立的关系,而是结合在一起发展的。不仅是佛教,隋唐时代宫廷的舞蹈音乐“燕乐”也传入日本了,并且在宫廷的年中行事时演奏,此外像“兰陵王”这样的舞乐在日本寺院以及神社中也具有很高的人气。松尾教授还指出了在奈良、平安时代,也就是大致唐代时期,舞乐还成为了佛教仪式的一部分。

在平安时代的1000年左右,舞乐等隋唐文化传入日本是以贵族皇室为中心,逐渐成为被上流阶层所接受的文化,并且净土信仰受中国的影响,开始从贵族向庶民阶层传播。松尾教授介绍了日本15世纪左右出现的《观心十界曼荼罗》,这张图体现了当时日本人对于现实世界、地狱以及极乐世界的认识:在深受中国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日本的元素,比如神道的鸟居,在此图中,鸟居象征着诞生以及死后世界的入口,是日本神道的象征物。

那智山青岸渡寺《熊野观心十界曼荼罗》(『熊野観心十界曼荼羅』)

日本镰仓时代,由于天台宗的分化,阿弥陀信仰与念佛系的宗派开始向普通民众层面传播,除此之外,留学宋朝的僧侣也把“禅宗”带入了日本。在15世纪左右的日本,禅宗促进了茶道、花道等新文化的产生。虽然平安时代遣唐使已经将茶传入了日本,但只是作为佛教仪礼中敬献给僧人的作法,并没有固定下来。在镰仓时代(宋代)荣西来到宋朝,学习禅宗,将茶带回了日本,并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于1202年在京都建立了建仁寺,这所禅、天台、真言兼学的寺院,由于深受幕府以及朝廷的庇护而得到了振兴。众所周知,我国宋代时期斗茶、茗战等茶文化是很兴盛的,荣西很可能接触过这些文化,并带回日本,而这些文化对后来茶道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松尾教授也谈到关于这样的文化以及对日本的影响,但是在日本这样的研究还并不是非常的深入。

讲座现场

室町时代(明代)是国家间贸易走向民间贸易的时代。这个时期也正值倭寇与海盗泛滥的时期,明朝为了镇压倭寇,曾派郑舜功到日本,郑舜功在日本进行了调查后写有《日本一鉴》一书,书中清晰的记载了随着欧洲的参与,东亚国际情势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贸易的进行,在日本出现了舶来品,并且将军以及富裕的大名很珍视这些来自明朝的花瓶以及茶器,14世纪热闹的茶会上曾经以摆放并展示这些花瓶以及茶器为潮流,而到了15世纪左右,逐渐成为了书架上的装饰品供人们静静地观赏。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君台观左右帐记》一书记录了明朝对唐器物鉴赏的标准与装饰的方式,以及押板、茶道用具等装饰方法并附有图录。同时,茶道在这个时期也迎来了集大成者千利休的出现。茶道在日本,不仅经过了从华丽的娱乐活动、宴会的茶会到追求精神性的变化,而且从最初向神佛祈祷的作法发展为招待客人等的作法。花道也是这个时期被重视起来的。1460年左右,京都“六角堂”僧侣池坊专庆供养本尊如意轮观音所使用的供花形态备受瞩目。在1542年时,专庆写了花传书《池坊专应口传》一书,将插花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化。

最后,松尾教授还指出了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很多是源自于中国的宫廷活动、佛教仪礼,传入日本后多为庆祝和祭祀、华丽大规模的宴会或者集会。但是作为宴会、庆祝和祭祀形成的文化,随着其规模逐渐地缩小,不断地变化,形成了具有强调具有形而上的追求精神内涵的传统,这种传统也一直保持到现代。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晨老师提问讨论

演讲结束后,李四龙教授作了总结性的陈述,并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后李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裴长春担任本次系列讲座翻译,她们的出色工作得到了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松尾教授与前来听取此次演讲的听众进行了热烈地讨论,面对踊跃发言的学生们,松尾教授给出了高度的肯定,并且希望以此能促进中日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欢迎学生们到日本参观访学。

(李薇 整理)


编辑:沧浪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