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汗血宝马,丝绸之路上的那一抹飞红

摘要: 它是丝绸之路上跃动的火焰,传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闪电。从汉代到到唐代,它频繁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见证中华和中亚各国交流的历史。它是马匹中的美男子,体形高挑,四肢修长,头细颈高,皮薄毛细,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原型。它就是闻名千古的汗血宝马。缘起汉代世上的马匹虽多,却没有哪一种能像汗血宝马一样让中国人魂牵梦萦两千多年。它为何会有如此奇特的名字?众说纷纭,难成共识。有“流血”说。《史记》记载,

它是丝绸之路上跃动的火焰,传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闪电。

从汉代到到唐代,它频繁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见证中华和中亚各国交流的历史。

它是马匹中的美男子,体形高挑,四肢修长,头细颈高,皮薄毛细,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原型。

它就是闻名千古的汗血宝马。

缘起汉代


世上的马匹虽多,却没有哪一种能像汗血宝马一样让中国人魂牵梦萦两千多年。它为何会有如此奇特的名字?众说纷纭,难成共识。

有“流血”说。《史记》记载,该马的肩膀附近会流出像血液一样的汗水。有“错觉”说。马的皮肤比较薄,连血液在血管中流动都能看到;颈部和肩部的汗腺发达,一旦奔跑流汗,先潮后红,造成流血的错觉。有“寄生虫”说。寄生虫在宿主皮下形成血痂,会在短时间造成局部皮肤破裂出血,奔跑加快这一进程,血汗相连。

它和中国人的渊源要追溯到雄风烈烈的汉朝。

西汉初年,民生凋敝,举国休养生息。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打算反击匈奴,可打仗怎能没有良驹?探险家兼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大宛国见过汗血宝马,说它能日行千里。汉武帝听听而已,未必放心上。直到张骞去世后,有个敦煌囚徒献给朝廷一匹汗血马,他才相信世间有此良马。他称其“天马”,欢喜之下作《太一之歌》,中有“沾赤汗兮沫流赭”,凸显“汗血”的特点。

为改善汉地马匹的品质,汉武帝决定“进口”汗血宝马,派使者携带金银和一匹黄金铸就的马,前往大宛。汉使到达该国首都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可国王拒绝这一笔买卖。一是畏惧近在咫尺的匈奴人,匈奴人不允许眼皮底下的西域诸国和汉人结交;二是低估汉朝的实力,认为汉人远在千里之外,不会派兵前来;三是国王爱马如命,舍不得交出。索要汗血马不成,发飙的汉使不顾外交礼节,当场羞辱国王,引大宛贵族愤怒,决定进行报复。汉使还未走出边境就遭受杀戮,财物被抢劫一空。

得闻消息的汉武帝大怒,决心以武力夺取汗血马。宠妃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直逼大宛边境。可初战失败,损兵折将过半,只好退回敦煌,幸存者仅有十分之一二。太初三年(前102年),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命令李广利再次率十万大军出征大宛,西域各国闻之震惊。一路上,李广利用兵谨慎,攻克好几个小国家的城池,最终兵临大宛城下。汉军围城四十多日,危在旦夕。城中发生内乱,有人杀死主战派的国王,将其头颅献给李广利,提出献马求和。

李广利挑选上等良马三十匹,中等以下三千匹,光荣地班师回朝。到达长安后,汉武帝兴奋不已,作《天马之歌》以纪念其事,中有“霑赤汗,沫流赭”的描写,凸显该马“汗血”的特点。经过这次战争,大宛国充分认识到汉朝国力之强盛,确立长期友好的外交方针。国王将王子送到长安做人质,每年进献两匹汗血马。

名响乱世


魏晋南北朝,长达400年的血雨腥风,政权更替如同走马灯。尽管如此,西域诸国依旧以中原政权为臂膀,寻求政治上的庇护。汗血马类似当代中国的大熊猫,发挥着外交使节的角色。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统一北方,像汉朝一样经营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府进行管辖。西域各国“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其中“康居、大宛献名马,归于相国府”。曹操在世时,送一匹汗血马给最有文采的儿子曹植。此马颇有灵性,曹植教它跪拜,还能配合鼓音的节奏踏步而行。曹丕上位后,难容兄弟。为讨好皇帝哥哥,曹植上表奉献此马。同期的蜀汉名将关羽,坐骑是赤兔马,就是汗血马。原为吕布的坐骑,吕布死后被曹操所得,赠与关羽。

司马懿的后代建立大一统的西晋,西域各国服从于西晋,国王被封为晋宁侍中、大都尉等官职。太康六年(285年),大宛国王蓝庾去世,儿子摩之上位。为寻求政治上的支持,新国王派遣使者进贡汗血马。随后的十六国时期和北魏时期,西域诸国依旧有进献汗血马的记录。

现身唐朝


唐代的国力强盛,是中华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域各国仰慕天朝文明,继续推行“汗血马外交”。

太宗李世民横戈跃马大半生,先后有六匹战马跟随他出生入死。他命人把六匹战马的形貌刻成浮雕,在他死后带入坟墓,即“昭陵六骏”。其中一匹就是汗血马,名叫“什伐赤”,是他当年和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唐太宗赞曰“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到唐玄宗时期,宗室女和义公主嫁给大宛国王,两匹汗血马作为聘礼进献唐廷。李隆基将那两匹马名为“玉花骢”和“照夜白”。其中“照夜白”被唐代画家韩干绘制成画,昂首嘶鸣,四蹄奔腾,似欲挣脱缰绳。这一幅名画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汗血马屡现唐代诗人的笔端。边塞诗人王昌龄作《箜篌引》,描写一个屡建奇功的边塞将领的悲歌,“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从军行二首》书写一个仗剑出游的少年,“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还有乔知之《赢骏篇》等,无不挥洒着浓烈的英雄主义色彩,照应着那个雄风烈烈的时代。

马舞起源于中亚,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表演活动。汗血马是马匹中的“美男子”,最适合当“演员”。唐代的娱乐业发达,颇有西域风情的舞马表演随之大放光彩。《景龙文馆记集贤注记》记载,唐中宗李显喜欢舞马之戏。有一回宴请吐蕃权贵,席间上演马舞。乐工演奏《饮酒乐》时,马竟能“以口衔杯,卧而复起”,在座的吐蕃人深感惊讶。

《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酷爱舞马,下令“教舞马四百蹄”,每逢重要节日,勤政殿要大摆宴席,席间舞马上场。它们身着绸缎,饰以金玉,打扮地光彩照人,或在地上舞蹈,或“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衔杯祝寿是最精彩的一幕,群马跪坐后腿,站立前腿,口中含着一只酒器。由于它是皇家特享的娱乐活动,并没根植民间,所以安史之乱一爆发,绚丽的舞马艺术随着国力的衰败而销声匿迹。

转身消逝


从公元11世纪的宋朝起,史书不再有汗血马的记录。它为什么从中华大地上消失?

这要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他的“杯酒释兵权”奠定重文轻武的国策。所以宋朝的军事软塌塌,无法抵御北方政权,一直推行“金钱买和平”的政策,先后向辽国和金国称臣纳贡。西夏虽然向宋朝称臣,但是宋朝要以赏赐的名义给与岁赐,实为变相的纳贡。西夏雄踞河西走廊,辽国的势力波及中亚地区,当然拥有中亚特产——汗血马,但是没必要为讨好宋朝而进献汗血马。

宋朝还有一条奇葩政策,宁肯称臣多赔款,绝不和亲。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人押兵边境,要求割地。两国使者会谈,唇枪舌剑之后,割地不成,辽国使者提出和亲。宋方代表发声,“本朝长公主出降,寄送不过十万绲,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哉?”谈判的结果就是宋朝增加岁币。公元1061年西夏皇帝赵谅祚想与宋朝结盟,派和亲使者前往宋廷。宋仁宗依旧毫不犹豫地拒绝。于是西夏境内的汗血马无法重温唐代的故事,以聘礼的方式进入中原。

一代天骄铁木真及其后代,带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势必遭遇汗血马,却不受青睐。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一切家当靠马匹托运。他们更喜欢土生土长的蒙古马,不但是优秀的战马,由于身形粗壮,还善于托运布匹、粮草、兵器等重物。可汗血马的身形纤细,皮薄毛细,不是负重的能手。

从汉代到唐代,汗血马在中原辉煌了八百多年。难道历代统治者不曾建立专门饲养汗血马的基地?答案是否定,理由和蒙古人一样,冷兵器时代的人们更喜欢粗壮的马匹。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马可以用来耕地和拉车,需选用性格沉稳的马匹。据专家介绍,汗血马属于烈性马,性格急躁,不好驾驭。所以这种马无法在民间普及。从汉到唐,那些来到中华的汗血马,只能轮回着一样的宿命:夹杂导致品种退化,直至血统消失。

重现天日


汗血马消失了1000多年,眼看着要成为美丽的传说。可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它奇迹般地重现天日。当年的西域小国大宛,位于今天的土库曼斯坦。该国的良马——阿哈尔捷金马,享誉世界,已有三千多年的驯养史。专家普遍认为它就是古代“汗血宝马”的直系后代。

2000年7月5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将一匹名为“阿赫达什”的纯种汗血宝马赠送给中国。

阿尔喀达葛

2006年4月2日,尼亚佐夫总统将一匹名为“阿尔达葛”的汗血宝马赠送给中国。

2014年5月12日,北京举办“2014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首届马文化节”。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赠送给中国一匹名为“普达克”的汗血宝马。

土库曼斯坦三次将国宝汗血宝马赠送给中国,充分彰显两国的友好关系。在辉煌的21世纪,愿汗血宝马为文明交往史续写新的篇章。

参考资料:
《史记大宛列传》 (汉)司马迁
《三国志魏书》 (三国)陈寿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 邢萌萌 唐山师范学院 2007年
《唐代舞马演出形态新探》 于海博 沧州师范学院 2016年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明铁佩古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