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札记 | “阿奢理贰伽蓝”地理方位与玄奘西行“跋禄迦”的交通路线

摘要:   作者简介:张弛,男,1984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西域史地研究 。朱竑,男,1968年生,甘肃临夏人,博士,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地理学方向研究 。  摘要“阿奢理贰伽蓝”的地理方位一直是西域史地关注的热点。《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史料均有相关记 ...

  点击“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

作者简介:

张弛,男,1984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西域史地研究 。

朱竑,男,1968年生,甘肃临夏人,博士,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地理学方向研究 。

  

摘要

“阿奢理贰伽蓝”的地理方位一直是西域史地关注的热点。《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史料均有相关记载,称为“阿奢理贰”和“阿奢理儿”,即汉语“奇特”之意。根据新疆“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并结合史料记载与交通线路考证可知,玄奘西行“跋禄迦”路线为“盐关道”,与现今307省道库车—拜城段基本重合,“阿奢理贰伽蓝”当为克孜尔尕哈石窟与博其罕那佛寺的组合。

“阿奢理贰”是龟兹境内一处伽蓝,也是玄奘西行“跋禄迦”的起点,其地理方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自清人徐松以来,渡边哲信、伯希和(Paul Pelliot)、黄文弼、王炳华、林立、姚士宏、张平、林梅村等学者,均对“阿奢理贰”有所论及,现有“夏合吐尔”“库特鲁克·欧尔达”“博特罕那”等多种说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新疆“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考古发现及工作经历,也谈一些蠡测之见。

  

目前,有关“阿奢理贰”方位的汉文史料主要见于《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下简称《三藏法师传》)。《悟空入竺记》虽提及“阿遮哩贰寺”,但未涉及具体位置。

  

(1)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关于“阿奢理贰伽蓝”的记载:

  

“大城西门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会处,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

  

“会场西北,渡河至阿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庭宇显敞,佛像工饰……国王、大臣、士庶、豪右四事供养,久而弥敬。”“王以为奇特也,遂建伽蓝,式旌美迹,传芳后叶。”

  

“从此西行六百余里,经小沙碛,至跋禄迦国。旧谓姑墨,又曰亟墨。”

  

《大唐西域记》所述“阿奢理贰”寺在龟兹都城西北,二者隔河相望。“大城”为龟兹都城,即今皮朗古城。

  

(2) 《三藏法师传》卷二“屈支国”条“阿奢理儿寺”的内容:

  

“明日,王请过宫备陈供养,而食有三净……食讫,过城西北阿奢理儿寺,(唐言奇特也。)是木叉鞠多所住寺也……时王叔智月出家,亦解经论……”

  

“时为凌山雪路未开,不得进发,淹停六十余日,观眺之外……至发日,王给手力、驼马,与道俗等倾都送出。”

  

“从此西行二日,逢突厥寇贼二千余骑……又前行六百里渡小碛,至跋禄迦国,(旧曰姑墨。)停一宿。”

  

《三藏法师传》言“阿奢理儿寺”在龟兹都城西北,因“时为凌山雪路未开”,玄奘在此“淹停六十余日”。由“观眺”推测,寺的地势较高,可远望“凌山”。

  

综合史料及考古发现与实地调查可知,“阿奢理贰”方位更接近克孜尔尕哈石窟,其理由如下:

  

第一,夏合吐尔遗址在皮朗古城西南30千米,与“会场西北,渡河至阿奢理贰伽蓝”及“食讫过城西北阿奢理儿寺”相矛盾,而克孜尔尕哈石窟在皮朗西北约10千米处,更接近文献记载。唐代僧人戒律为“过午不食”,龟兹王供养玄奘应在午前,因此“阿奢理贰”至龟兹都城约为半天路程。《三藏法师传》:“至发日,王给手力、驼马,与道俗等倾都送出”,表明“阿奢理贰”不会距龟兹都城太远。夏合吐尔遗址距皮朗古城30千米,龟兹王众倾城至此与常理不符,而克孜尔尕哈石窟的距离更符合实际。

  

第二,《三藏法师传》中“淹停”即停滞、停留,并无洪水阻断之意。如鲍照《通世子自解启》:“诚愿论毕,久宜捐落,仁眷笃终,复获淹停。”《梁书·武帝纪》:“东昏时诸诤讼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时施行者,精加讯辨,依事议奏。”伯希和认为“阿奢理贰”是夏合吐尔的原因即误读了“渡河”和“淹停”,因为夏合吐尔位于渭干河畔,而由皮朗西北至克孜尔尕哈石窟也需渡过库车河。

  

第三,龟兹至“热海”的主要道路是“盐关道”,而非“柘厥关道”。1907年,伯希和在盐水沟烽燧发现大量龟兹文木简,由此释读出“盐关”一词。玄奘西行跋禄迦之道路即“盐关道”,可通拜城、阿克苏一带,与今307省道基本一致。《大唐西域记》载:“从此西行六百余里,经小沙碛,至跋禄迦国。”《三藏法师传》载:“从此西行二日,逢突厥寇贼二千余骑……又前行六百里渡小碛,至跋禄迦国(旧曰姑墨)。”而《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边州入四夷道里记》:“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经苦井,百二十里至俱毗罗城。又六十里至阿悉言城。又六十里至拨换城,一曰威戎城,曰姑墨州,南临思浑河。”

  

《新唐书·地理志》中“安西”至“姑墨”为“四百二十里”,《大唐西域记》《三藏法师传》记载均为“六百余里”,二者相差一百八十余里,显然并非同一路线,而是“捷径”与“大路”之别。据清人《西域闻见录》:“和卓之乱”时,小和卓曾被清军困于库车城中。库车阿奇木伯克鄂对向雅尔哈善献策,指出小和卓的逃跑路线:“一由城西之渭干爱曼(渭干河),此地水浅,人马可渡。渡河,则得向阿克苏之捷径矣;一由河色尔戈壁,走阿克苏大路,必从北山口要路而过。”第一条即《新唐书·地理志》所言“柘厥关道”,而第二条则为“盐关道”。事后小和卓确沿“盐关道”西逃,证明了此路线的重要地位。

  

1851年倭仁任叶尔羌帮办大臣,亦从库车取道盐水沟,经赫色尔西行。《莎车行记》载:“初五日,库车宿……住二日。初七日,夜行四十里,过盐水沟。两山相夹,险要可扼。初八日,赫色尔宿……初九日,赛里木尖,入阿克苏界,拜城宿。”由上述清代史料可知,至清中期,由库车经盐水沟至拜城的道路,仍是西行的主要通道。

  

第四,克孜尔尕哈石窟是龟兹“王寺”,与“阿奢理贰”地位相称。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3、14窟绘有地神托举龟兹王及王后的图像,为龟兹石窟群所独有;第11窟左甬道绘有龟兹王室供养人像;第23窟大像龛正对皮朗方向,表明其地位特殊;第25窟侧壁发现龟兹文题记:“国王苏伐叠在位第十九年,虎年六月八日,来此圣地谒佛祈愿。”而玄奘途经龟兹时(628年)正是苏伐叠在位期间(624—646年),与《三藏法师传》“时(龟兹)王叔智月出家”于阿奢理贰的记载相映证。

  

综上所述,“伽蓝”为梵语“samgharama”,指僧众之家。印度早期佛教遗迹皆凿山而建,石窟与地面建筑共存,不同时期伽蓝虽有建筑形制的差别,但布局皆为仪式场所与生活区共同构成。因此,“阿奢理贰伽蓝”的礼拜场所当在克孜尔尕哈石窟,而生活区则在博其罕那。库车县周边各遗址分布如图1所示。

  

(注:为了便于阅读排版,文章中注释省略,引用请参照原文。)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汉唐时期环塔里木盆地文化地理研究”.

信息来源

张弛, 朱竑. “阿奢理贰伽蓝”地理方位与玄奘西行“跋禄迦”的交通路线. 历史地理研究[J], 2019, 39(2):145-148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欢迎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机构给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平台投稿,传播历史地理学的前沿动态、学术研究成果等等,惠及学林!

投稿邮箱:852565062@qq.com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