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馆长天团”导览,国博发起全球博物馆珍藏在线接力

摘要: 9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了“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长将在接下去的数日中,在线介绍本馆馆藏特色和馆藏珍品。参与的博物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赛克勒美术馆(史密森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等。这次接力运用8K拍摄展示+5G直播+AR沉浸的 ...
9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了“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长将在接下去的数日中,在线介绍本馆馆藏特色和馆藏珍品。参与的博物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赛克勒美术馆(史密森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等。这次接力运用8K拍摄展示+5G直播+AR沉浸的最新技术,是全球博物馆界代表面对后疫情时代困境做出的一种回应。
来自这些博物馆的馆长们组成了“馆长天团”,带领观众在线领略博物馆的珍藏。
今年4月18日,《同一个世界:团结在家》(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线上特别慈善音乐会给疫情肆虐时期的人们带来很大的鼓舞、安慰与享受。眼下,全球博物馆逐渐恢复开放,然而,缩减的开放时间与空间、批量的裁员、萎缩的馆际交流,依然让文博界瑟缩在后疫情时代的阴影中。有一个数据是,因为这场疫情,“全球近90%的博物馆被迫闭馆,近13%的博物馆将永久关闭。”鉴于此,博物馆界将如何展现团结一致、“与你同在”?
9月6日晚间8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了“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在“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的口号下,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长将在接下去的数日中,在线介绍本馆馆藏特色和馆藏珍品,以接力的方式带领中外公众“走进”文化宝库。这次接力运用了8K拍摄展示+5G直播+AR沉浸的方式,实现在云端共享人类文明精髓的愿景。9月6日晚间8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了“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

9月6日晚间8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了“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

参与这场接力的博物馆有阿根廷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阿曼国家博物馆、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斯洛文尼亚国家博物馆、南非迪宗博物馆联盟: 国家文化历史博物馆、泰国曼谷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赛克勒美术馆(史密森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来自这些博物馆的馆长们组成了“馆长天团”,带领观众在线领略博物馆的珍藏。馆长阵营(海报设计 | 包莹莹)

馆长阵营(海报设计 | 包莹莹)

昨天直播开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博士致辞并宣布接力启动。他用简短发言总结了此次接力活动的几个特点。覆盖面广——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美国、韩国、阿根廷等来自全球16家博物馆联袂参加;规格高——由各馆的馆长领衔挑选文物,向全球观众进行讲解展示;文物精——每件文物都是各馆重量级的馆藏珍品;技术新——参与国的馆长们跨国视频连线,作为活动第一棒,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中外观众在云端奉上60分钟的国博专场,采用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文物细节,通过AR动画带给观众沉浸体验;触达深——通过互联网、电视以及各类新媒体端口,得以向世界展示我们各自的博物馆,介绍馆藏瑰宝,让全球观众能够足不出户就在线上欣赏到全世界博物馆的珍藏,进一步推动博物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致辞并宣布接力活动启动  直播视频截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致辞并宣布接力活动启动  直播视频截图

宣传片中介绍大英博物馆 直播视频截图

宣传片中介绍大英博物馆 直播视频截图

宣传片中介绍阿根廷国家美术馆 直播视频截图

宣传片中介绍阿根廷国家美术馆 直播视频截图

据王春法馆长介绍,9月7日起,“计划每天有两家博物馆推出本馆的专场,每场约为60分钟,内容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与外方馆长的跨国视频连线互动、外方馆长讲解馆藏精品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开始讲解馆藏珍品 直播视频截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开始讲解馆藏珍品 直播视频截图

此次在线接力采用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文物细节,通过AR动画带给观众沉浸体验。直播视频截图

此次在线接力采用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文物细节,通过AR动画带给观众沉浸体验。直播视频截图

直播视频截图

直播视频截图

疫情阻隔身虽远,“云”端相逢心相近。主办方表示,这次中国国家博物馆倡议发起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不但是博物馆界心连心联合抗疫的有益尝试,也是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向世界展示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共同扩大全球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让全球观众能够足不出户在线上感受文化赋予的力量,获得前行的动力,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中国国家博物馆表示,期待此次活动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博物馆长久合作共赢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推动博物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延伸阅读
馆长之选 /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鹰鼎陶鹰鼎

陶鹰鼎

年 代: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尺 寸: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
陶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鹰形陶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鹰形陶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为礼器来使用。1993年,中国首次申办奥运会,恰逢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新馆落成。中国奥委会选送了9件国之珍品参展。陶鹰鼎兼具现代艺术气息与新石器时代古朴的风格,一经展出,便惊艳四座。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线介绍陶鹰鼎。直播视频截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线介绍陶鹰鼎。直播视频截图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年 代: 西汉
尺 寸:高34.1厘米,长58.1厘米,重13.3千克。
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此尊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双眼镶嵌黑色料珠。尊腹中空,用来盛酒。尊背有椭圆形口,口上有盖。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状的“流”。通体饰错金银云纹,熠熠生辉,华美无比。此犀牛是古代生活在中国的苏门犀的形象。在古代,中国不仅产犀牛,而且数量很多。在制造铜犀尊时,古代工匠创造性地采用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发展大流行的错金银工艺,为器物注入了生机勃勃的趣味和自由的气息。直播视频截图

直播视频截图

伏羲女蜗像立幅伏羲女蜗像立幅

伏羲女蜗像立幅

年 代:唐
尺 寸:纵144.3厘米,横101.7厘米
自汉至唐代的八百余年间,吐鲁番地区以汉族为主,多国家和民族的人民混居,中原文化在此处有较好的保留,异域文化又很好地融入当地,伏羲女娲这一久远的文化信仰,通过绢帛画的形式在当地传播,并吸引其他民族的崇奉。关于人类的起源,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有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东方有伏羲女娲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两组神话人物的不同经历和结果,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理念。该画像中,上部为日,下部为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日月所代表的阴阳是构成世界的两种基本物质构成。直播视频截图

直播视频截图

针灸铜人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

年 代: 明
尺 寸:高213厘米
针灸铜人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重要发明,是针灸医学教学中珍贵的直观教具。2017 年1 月 18 日,中国国家主席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以这具针灸铜人为原型设计制作的雕塑,主席高度认可,将其描述为用于医学实践的第一个教学模型复制品。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经络、腧穴、针法、灸法等,是基于中华民族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并传播到了世界。针灸铜人的问世,体现了当时较高的人体美学和金属铸造工艺。正统八年即公元1443年,明英宗令工匠重新仿制了一具铜人,被称为“正统铜人”,这具铜人做得比“天圣铜人”要精致。后来,明清两代都铸造过针灸铜人。
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

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

年 代:清 乾隆时期
尺 寸:高31.3厘米,口径25.1厘米,足径22.7厘米
海晏河清尊是景德镇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此尊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制作集雕、贴、凸压之大成。霁青色象征河清,燕子与“晏”谐音,整件器物蕴含海晏河清,四海承平之意。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生产工艺达到了高峰,品种齐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绘画水平高超,器型制作精美。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