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中国为吴哥古迹保护提供援助——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王元林

摘要:   在赴外文物保护与研究机构中,有一支队伍走在了前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代表中国政府,加入到柬埔寨吴哥古迹的保护行动中,持续至今。近30年来,中国政府派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保护吴哥古迹所提供的援助,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作为这支专业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际文物保护研究 ...

  在赴外文物保护与研究机构中,有一支队伍走在了前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代表中国政府,加入到柬埔寨吴哥古迹的保护行动中,持续至今。近30年来,中国政府派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保护吴哥古迹所提供的援助,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作为这支专业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际文物保护研究与合作中心研究员王元林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回顾并总结了中国参与吴哥古迹保护的经验与成就。

  中国是吴哥古迹保护的最早发起者和参与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是基于怎样的原因,开始参与到柬埔寨吴哥古迹的保护修复和考古工作的?

  王元林:1992年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即又因保护问题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单,在柬埔寨王国政府的请求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呼吁下,国际社会发起“拯救吴哥古迹国际行动”。中国政府自1993年派团参加东京会议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设吴哥古迹国际协调委员会框架下积极倡导支持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行动,成为国际上吴哥古迹保护的最早一批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威尼斯宪章》等国际文物保护规章约定,古迹的历史研究要贯穿文物保护的始终,所以历史考古研究成为了吴哥古迹保护的特色,吴哥古迹的保护与修复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下开展文物保护和联合考古研究的国际合作典范。

  文物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交流步入发展轨道,先后实施了近百项文物保护修复和联合考古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文物事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中国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和全球治理,取得了巨大进步。中柬人文友好交流和商贸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以吴哥城、吴哥寺为代表的吴哥古迹与中国的联系至迟可以追溯到宋元时代。1296年周达观奉命随团来到柬埔寨考察,后以《真腊风土记》一书记录下当时正值高棉帝国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的都城一带见闻,成为今天全世界研究吴哥文明的珍贵文献。时至今日,新时代的中国文物工作者先后选择其中的周萨神庙、茶胶寺、王宫遗址、崩密列寺、柏威夏寺等作为保护修复与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综合研究与保护修复,向世人展示其丰富的历史内涵,为中柬传统友谊续写新的篇章。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资源大国。通过几十年的文物保护探索,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标准规范,形成了较强的文化遗产保护能力。中国在古建筑、石窟寺和考古遗址以及馆藏文物的保护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吴哥古迹,主要以田野石质文物为对象,进行结构加固、材料修复和石刻防风化保护修复等工作,基本能够应对其中的文物病害治理和历史环境修复。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符合吴哥古迹保护的实际需求,得到了国际专家和同行的普遍认可。

  不辱使命完成吴哥古迹保护与修复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30年来,中国主要参与了吴哥古迹保护修复与考古的哪些项目?

  王元林:吴哥古迹是一处拥有众多考古遗址的大型文化遗产群。由于历史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绝大多数古迹受到岁月的侵蚀或遭人为破坏,难以完整地保存原有面貌,且有濒临坍塌的危险,面临诸多保护风险。

  1996年中国派员赴柬埔寨考察后,选择大部分石构建筑已塌落的周萨神庙作为抢救修复对象,并在前期勘察研究的基础上于1998年实施散落文物构件归安和加固修复。在实施周萨神庙的结构加固和材料修复任务中,大部分倒塌的石质散落构件的寻配拼对和归安以及建筑复原艺术样式风格是其中的难点之一,在吴哥古迹修复中被各国工作队普遍采纳的“原物重建法”指导下,倒塌的建筑物石质构件必须保存在原地,如此才有条件进行建筑复原。因此,开展吴哥古迹的较大范围调查研究显得非常必要,需要对其中年代相近、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相似的庙宇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并反复实施复原模拟等必需工作。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吴哥古迹保护行动以抢救性保护修复为主,解决遗产濒危问题。从1998—2008年,我国多次派员赴柬埔寨吴哥古迹考察选点并承担了周萨神庙的保护修复工作,这是中国政府在柬埔寨实施的第一个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中国政府援助吴哥古迹保护工程的开端。在周萨神庙古迹保护修复和考古研究方面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也为我国援助吴哥古迹的后续项目奠定了基础。

  2010—2018年,从周萨神庙到茶胶寺修复项目,文物保护工作队在对以石质文物和宗教内涵丰富为特色的吴哥古迹的保护修复与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经验;2017—2018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柬方合作开展了崩密列寺建筑考古和典型建筑研究,为今后的保护修复奠定了良好基础。从2014年起,中国与印度共同担任柬埔寨柏威夏寺保护国际协调委员会联合主席国,柬方强烈希望中国专业机构承担柏威夏寺一、二、三号塔门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目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逐步对柏威夏寺开展前期调查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2016年以来前期的大量勘察研究设计,2019年11月由中国主持的吴哥古迹核心区王宫遗址修复项目(2019—2030)十年维修工程与考古研究正式开工。这标志着,作为参与吴哥古迹保护20余年的中国队,终于站在了舞台中央。柬埔寨吴哥保护项目的成功实践,加快了我国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走向世界的步伐。

  周萨神庙、茶胶寺考古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参与实施的两项重要涉外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均已顺利完成,取得了预期的考古成果。援柬埔寨吴哥古迹修复项目包括建筑本体维修、展示中心建设、石刻保护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考古发掘和文化研究则是这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始终秉持将文物修复与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工作思路,配合古迹保护修复工程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等研究任务,在全面调查发掘研究和深入认识吴哥古迹独特的文化遗产价值基础上,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使周萨神庙、茶胶寺庙宇建筑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

  助推吴哥文明研究走向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吴哥古迹的考古与文化研究,丰富了对历史上高棉文明的哪些认识?

  王元林:吴哥古迹是古代中柬文化交流的见证。元末明初,周达观等人遍访吴哥都城一带,留下了珍贵的《真腊风土记》等古籍文献,对照考古调查和注解,能够发现多样的文化交流痕迹。现存的吴哥城大致相当于南宋中晚期的都城建筑,从城池规模结构和城市构成元素来看,或许与中国唐宋城址布局结构存在一定联系。在吴哥都城一带的古迹中,考古发现了唐末五代以来大量的中国陶瓷器,从中也能够反映出高棉陶瓷与中国陶瓷的渊源关系。这些都表现出吴哥文明对外交往繁盛时期的历史痕迹。

  关于高棉帝国繁盛阶段的吴哥王朝历史成就,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吴哥文明是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性文明之一,是以稻作农业经济为支撑的农业文明,拥有大型水资源管理工程与技术,建设了畅通有效的交通系统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石筑艺术,以及权力与信仰高度结合的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拥有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同时,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区域地位,宗教文化传播和人文商贸交往在吴哥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吴哥文明充满着多元的文化因素。拥有雄厚的扶南和真腊历史发展基础,走过6个多世纪辉煌的吴哥文明,约13世纪中期开始逐渐步入衰落之途。1431年暹罗占领吴哥地区,摧毁了许多建筑和灌溉设施,王室被迫迁离吴哥城,昔日的吴哥核心地区辉煌不再。为揭示吴哥文明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衰落过程,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给出了诸多解释。

  20多年来中国对柬埔寨的考古援助可说是不辱使命,始于1998年的周萨神庙考古的圆满完成,代表了中国考古学界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正式出演,茶胶寺、崩密列寺、柏威夏寺、王宫遗址等吴哥古迹考古研究不断接续。在此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从对吴哥考古和高棉文明一无所知到基本了解的转变,通过周萨神庙等古迹的工作实践,我们对整个吴哥乃至柬埔寨历史的了解都前进了一大步。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主持的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吴哥古迹考古与古代中柬文化交流研究”,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基础上将有哪些新进展?

  王元林:“吴哥古迹考古与古代中柬文化交流研究”的确是基于我们在吴哥古迹保护研究20余年基础上的阶段性学术总结的一个重要部分。本课题的调查研究,除了有助于我们今后继续开展吴哥古迹文物保护工作之外,也将推动我们以吴哥考古为基础,更加广泛地开展东南亚地区的考古研究。

  柬埔寨吴哥地区已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国际文物保护交流合作的一处中心和基地。为了更好发挥这一地区的国际平台作用,需要拓展吴哥古迹的研究范围、改善考古研究的工作方式。第一,将研究扩展到当时吴哥王国的全部势力范围内,包括今天的老挝南部、泰国东部、越南南部以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一带;第二,丰富研究视野,开展对吴哥历史社会的全方位研究;第三,力争将研究时代扩展到吴哥时期之前的东南亚地区早期历史,多维度深化吴哥文明研究;第四,采用更加多元的研究方式和手段,联合众多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东南亚地区文化面貌很是独特,在亚洲考古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应当从吴哥文明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出发,向旧大陆早期人类的迁徙和文化传播、东西方古代文化交流和融合等方面研究进行拓展,真正让考古学研究走向东南亚乃至南亚地区。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